||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小時候過年時,家裡總會有一大盆銀柳。我以為那是假花,每經過一次,就會用手指頭撚一粒小花苞下來。現在就算我知道那不是假的了,看到時還是會忍不住掐一掐那綿綿的觸感。即便已經三十好幾了,每次進麵包店,我還是得努力克制住想用手指戳麵包的衝動。
⠀
若要尋找一個身體部位代表全部的我們,我會說「手指」。指尖是一切經驗的起點,記憶從指頭一點點累積上來。
⠀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們並肩前行,手臂不時輕輕相碰,指尖相撞。他試探性地用手指勾一下你的手指,你沒有反抗,他牽起了你,只是鬆鬆握著。像成千上萬在路上行走的情侶那般,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但這一刻對你意義重大,你的身體在被牽著後,手臂變得又麻又軟,眼前的路人都在笑,世界從來沒有那麼順眼過。你想要有一個人愛你,連睡著都能牽著你的手。比起接吻與其它,那更溫柔、迷茫,更地久天長。
⠀
「Gisele不喜歡這個世界,她知道這世界不喜歡她。第一次墜入愛裡,只持續了十三秒。火車煞車,他們的手碰觸到對方,她就再也沒有見到他。她的記憶失去了一些碎片。她只記得他的手。在Gisele的生命中,經歷了五個男人。每天晚上,她會看著他們的手⋯」《Kiss & Cry》
⠀
沒有人會想碰觸一個不渴望的東西。比利時電影導演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和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是從餐桌上開始發展這個超級靈感——“Neno Dace”。為了看自己的臉,我們還需要一面鏡子,手指是我們最了解的身體部位,而且手指跳舞的大小範圍非常符合攝影鏡頭的拍攝。他們2011年的作品《Kiss & Cry》一推出就造成轟動,已累積超過三百場的演出。
⠀
親吻與眼淚創作群,特別關注柔軟的痛處,他們非常清楚——重的東西,得輕輕說。所以絕對不能忽略作品裡,那少量精簡旁白的慧黠與幽默。《Kiss & Cry》是一個關於愛與失去的故事,而這次來台的作品《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則是關於七次「愚笨的死亡」。原劇名為《Cold Blood》,冷血,正是企圖用一種低溫的方式,處理生命無聲的終結。
⠀
「必然死、可疑死、猛烈死、臨床死、猙獰死、緩慢死、過早死與詐死。還有笨死。
死亡經歷過,就沒那麼恐怖。你心想,他是溫柔的,平靜的,有點像睡著的貓。」《指尖上的幸福》
⠀
現場的攝影機順著軌道,將舞台上舞者手部特寫投影在舞台的銀幕上,他們相遇時害羞,相戀時調情,短暫不捨地擁抱著,隨著燈光轉變而繾綣難捨。手指輕轉著迷你方向盤,穿梭在幾朵花中,一片沙灘,以及各種擬真的娃娃屋裡,順著攝影機拍攝出各種不同的角度,觀眾同時見證著魔幻的過程,卻不像知道魔術手法那樣令人失落。反之,被眼前的想像與創意,徹底轟出了日常界線。
⠀
托馬斯·岡齊格(Thomas Gunzig)的文本裡,死亡不過是個萬花筒。飛機墜落時剛好去上廁所而死,吞嚥下胸罩扣而死,自動洗車忘了關窗而死,或是為了一包過期的馬鈴薯泥而死。主創者使用簡單的物件——水、棉花、煙霧、聖誕節的仙女燈,透過攝影鏡頭建構出如夢似幻的場景。讓手指繞著鋼管旋轉,或是套上頂針,圍上蕾絲,大跳雙人舞。光影一變,場景一換,一下成了開車的男人,一下又是迷路的女人,還有機會成為庫柏力克的太空漫遊者。有一晌,你甚至差點忘記那只不過是兩根手指。
⠀
手指跳舞,當然不是新發明。在默劇的訓練裡,演員對每一根手指的控制度練習不少於軀幹。就連寫實表演中,看一個演員有沒有入戲,就是看他的手。當你極度憤怒與悲傷的時候,雙手絕對不會是鬆的。雖然手上沒有五官,但十四跟指骨與五十九條肌肉,表達情緒絕對能夠超越臉部表情。那預留了一層想像的空間,「想像」是除了看見以外,還會有一塊自我的「投射」,我稱那為每個人的敏感地帶,或是種種刺點。
⠀
在劇場結合即時影像演出,這十年也成為許多舞台劇導演趨之若鶩的一種形式。但對我來說,形式不該成為作品的主旋律,否則觀眾看完戲只會記得現場的執行技術,以及對各種計算過的編排讚不絕口。除非導演在「形式」本身,有渴望探討與思辨的重點,譬如討論影像與現場在「時間」處理上的變異,或是刻意為觀眾製造出多從的觀賞「距離」,進而鼓勵其用不同面向思考所要傳達的主題,例如:「真實」與「重述」。近年來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大概就屬2019年TIFA邀請的作品,米洛勞的《重述:街角的兇殺案》,這戲充分體現了「不再臨摹世界的樣貌,而探討再現真實本身」(呼應了根特宣言的第一條。)
⠀
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非常會使用音樂。當觀眾一半的注意力都放在歎為觀止的視覺效果,另一半在觀察舞台上複雜操的機制,音樂讓他們不會脫軌。導演在訪談中說到,這樣的作品裡,每個人都必須從頭開始學習自己的職業,這是電影攝影,但又不是電影;這是舞蹈,但只能用手跳。在他邁入一個有些使不上力的年紀時,卻得開始學新東西。然而《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是無法像電影那樣保存下來,它轉瞬即逝,只有在觀眾在場的時候才存在。八十分鐘的演出,沒有一刻不驚奇。你熟悉眼前所有的單一物件,但絕對沒有看過這樣的表演。
⠀
「開始時,你不知道是一個開始。開始時,你不知道已經開始了。開始時,我們不知道夢原來是夢。開始時,我們並不知道,這一切究竟能持續多久。」《Kiss & Cry》
⠀
每次死亡都是一個驚喜。我一直想到一句法文諺語“La petite mort “,翻成「小小的死亡」,為性高潮的隱喻。在極度歡愉之後,我們小小的一部分也會跟著消亡。觀賞《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宛如這樣一場完美的新陳代謝。生命的荒誕,在最後擦出了溫度,大幕落下,血被加溫。散場時,就用指尖輕輕勾起同伴的手指,想著沒死又能看一齣好戲的感覺,還真棒。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 衛武營戲劇院:
2021/04/02 (五) 19:30
2021/04/03 (六) 14:30
2021/04/04 (日) 14:30
. 台中國家歌劇院:
2021/04/09 (五) 19:30
2021/04/10 (六) 14:30
2021/04/11 (日) 14:30
官網資訊:
https://wenk.in/wwy07qukt
購票資訊:
https://wenk.in/wwy07ZlDH
《Kiss & Cry》:https://reurl.cc/R62yaG
《Cold Blood》:https://reurl.cc/9ZW7oX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coldblood
#高雄衛武營
同時也有4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法文邂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Voilà » 這個法文中獨特的萬用口頭禪,相信喜歡法文的朋友,一定多多少少都聽過!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字太過萬用了,常常讓很多朋友們摸不著頭緒! 今天我特別找了法文邂逅幾位「國際巨星」,一同合作拍攝了一部小短片,幫助各位排解關於 « Voilà » 的疑難雜症!讓我們一起在 « 關德琳的命運...
比利時電影 在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我一直深信,年少時,有些流行歌曲的陪伴。
當時的旋律,歌詞,演唱著的畫面,
將讓記憶深深地烙印了下來。
回味,在許久日子之後。
雖然,回首,總是令人感受到歲月的不留情。
但一步一步的走來,也在這人生的路途上,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情。
今天,Netflix上,補看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六集。
劇中,不時傳來這首河合奈保子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當然,自己熟悉的,是金瑞瑤的飛向你飛向我。
回到劇中,很是心疼那青春年少的Nori,面對自己性別認同,那不被了解的苦楚,與大環境不友善的殘酷。
面對多元性別,我一直認為請尊重每個個體,屬於他自身的傾向、決定與自由。
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河合奈保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klikMucig
金瑞瑤 - 飛向你飛向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g_1Uc6r8
延伸電影閱讀
英國電影《我是女生》(Just Charlie)(2017)
「「我」在裡面
但感覺沒人看得見「我」
每個人都跟我說話,也聽得見我
但他們說話的對象不是我
是這個軀殼
他們是在跟陌生人說話」—查理《我是女生》
當身體被另外一個性別困住了,內心裡,那個角色,很想掙脫出來。壓抑許久的念頭,終究抵擋不住,內心那股,真正對自己的認同。
一部關於性別認同的英國電影。讓我們試著走進一位14歲的青少年,如何面對長期以來的困惑。
到底是外在身體的男生性別,抑或是在心底裡面那個女生性別,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性別認同的壓力,不止於在當事人,面對自身壓力的調適與因應。同樣的,身旁的父母,該如何來看待,這看似突如其來,但是卻一直存在的自然問題。但既然是自然,那為何又會是一個問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香港電影《翠絲》(Tracey)(2018)
禁錮的靈魂,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一切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與接納跨性別這件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
當25年,未再見面的父親,再度出現在眼前,卻是女人的裝扮。對於剛喪母的兒子來說,真的是情何以堪。
面對自己的跨性別,從異性戀男子轉變成同性戀女子,身為一個父親,該如何向兒子自我表露,自己的性別,以及過往那一段,禁錮在內心囚牢裡,而後自由開展的心路歷程。
然而,親情之間,仍然讓自己鼓足了勇氣,向兒子自我表露,與期待維繫親情。
一部關於父子關係修復,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紀錄片《性別重置》(Devenir I'll ou Elle)(Becoming he or she )(2017)
跨性別的兒童青少年,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
被禁錮的靈魂,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面對性別不安,生活周遭不友善環境,以及被誤解的狀態。
其實,這些孩子在內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別角色。
出櫃,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
出櫃,需要周圍重要他人,以及大環境的友善支持。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跨性別這件事。
當我們能夠接納跨性別,這些孩子就不存在有所謂的問題。
許多的自我衝突,來自於生活周遭的不以為然,或者是不友善的惡意對待。
我們都想要干涉別人,期待別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
這些孩子不想要再成為雙面人,不想要再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
這些孩子只想要,很單純的,做自己。自己認定的自己,如此而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巴基斯坦紀錄片,《跨性別者:巴基斯坦的公開秘密》(Transgenders:Pakistan’s Open Secret)
「每一位跨性別者都應該有工作。」是一種自我的選擇,或是被迫的無奈。巴基斯坦跨性別者,追求生存與生活的尊嚴,和基本的接納與尊重。—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
因為《大佛普拉斯》裡的肚財陳竹昇,特別 follow 獲得2017第54屆金馬奬最佳男配角獎電影《阿莉芙》。一部值得關注的跨性別者議題電影。《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台灣紀錄短片,《筑位》(SHe)
接納與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男跨女)與女同志之間婚後的生活日常。—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圖片來源:IMDb,MOD,Netflix)
《換身》(The Swap)
青春期很不一樣,對於自我概念的形成,除了來自於外表、興趣、能力與所結交的朋友之外。當中,有很大部分受限於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與認定,而形塑出自我的意象,也關鍵地影響到能否接納自己的一切與改變。
青春期很是壓抑,除了面對生理上,賀爾蒙所帶來的衝擊,內心也不時興起困惑波浪。外加同儕或手足言語的數落、揶揄、玩笑、排擠與比較,往往產生自我否定與懷疑,而想要逃避。
我們總是容易以自己的主觀經驗與框架來看待生活周遭他人。特別是更難去理解與想像不同性別同儕的內心與外在,日常生活與生命困境到底是什麼模樣?
《The Swap》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將為你遞上一把走進內心世界的奇幻鑰匙。藉由愛莉與傑克兩位青春期孩子,「妳是我,我是妳」「我在傑克的身體裡,而他則在我的身體中。」瞬間交換位置,交換人生。
當角色互換,我們才驚訝於別人的人生與生活,竟是那麼如此地不可思議,和原先預設的情況那麼不一樣?透過性別身分互換,進入對方的世界,同理對方的感受。讓你從別人身上,也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改變自己。
或許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像愛莉與傑克轉換身分,體驗別人的生活。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閱讀《The Swap》,讓同理、自我認同與接納,在內心裡自然地穿梭。-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換身》(The Swap)作者: 梅根.蕭爾 原文作者: Megan Shull 譯者: 柯清心 出版社:幼獅文化
比利時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我一直深信,年少時,有些流行歌曲的陪伴。
當時的旋律,歌詞,演唱著的畫面,
將讓記憶深深地烙印了下來。
回味,在許久日子之後。
雖然,回首,總是令人感受到歲月的不留情。
但一步一步的走來,也在這人生的路途上,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情。
今天,Netflix上,補看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六集。
劇中,不時傳來這首河合奈保子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Smile for me,Smile for you
當然,自己熟悉的,是金瑞瑤的飛向你飛向我。
回到劇中,很是心疼那青春年少的Nori,面對自己性別認同,那不被了解的苦楚,與大環境不友善的殘酷。
面對多元性別,我一直認為請尊重每個個體,屬於他自身的傾向、決定與自由。
スマイル・フォー・ミー 河合奈保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klikMucig
金瑞瑤 - 飛向你飛向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g_1Uc6r8
延伸電影閱讀
英國電影《我是女生》(Just Charlie)(2017)
「「我」在裡面
但感覺沒人看得見「我」
每個人都跟我說話,也聽得見我
但他們說話的對象不是我
是這個軀殼
他們是在跟陌生人說話」—查理《我是女生》
當身體被另外一個性別困住了,內心裡,那個角色,很想掙脫出來。壓抑許久的念頭,終究抵擋不住,內心那股,真正對自己的認同。
一部關於性別認同的英國電影。讓我們試著走進一位14歲的青少年,如何面對長期以來的困惑。
到底是外在身體的男生性別,抑或是在心底裡面那個女生性別,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性別認同的壓力,不止於在當事人,面對自身壓力的調適與因應。同樣的,身旁的父母,該如何來看待,這看似突如其來,但是卻一直存在的自然問題。但既然是自然,那為何又會是一個問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香港電影《翠絲》(Tracey)(2018)
禁錮的靈魂,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一切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與接納跨性別這件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
當25年,未再見面的父親,再度出現在眼前,卻是女人的裝扮。對於剛喪母的兒子來說,真的是情何以堪。
面對自己的跨性別,從異性戀男子轉變成同性戀女子,身為一個父親,該如何向兒子自我表露,自己的性別,以及過往那一段,禁錮在內心囚牢裡,而後自由開展的心路歷程。
然而,親情之間,仍然讓自己鼓足了勇氣,向兒子自我表露,與期待維繫親情。
一部關於父子關係修復,法國、比利時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2017)。—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紀錄片《性別重置》(Devenir I'll ou Elle)(Becoming he or she )(2017)
跨性別的兒童青少年,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軀殼裡。
被禁錮的靈魂,很難讓自己呼吸。
不想要再壓抑,只為了能夠做屬於真正的自己。
面對性別不安,生活周遭不友善環境,以及被誤解的狀態。
其實,這些孩子在內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性別角色。
出櫃,自我表露需要有勇氣。
出櫃,需要周圍重要他人,以及大環境的友善支持。
跨性別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一般人如何來看待跨性別這件事。
當我們能夠接納跨性別,這些孩子就不存在有所謂的問題。
許多的自我衝突,來自於生活周遭的不以為然,或者是不友善的惡意對待。
我們都想要干涉別人,期待別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
這些孩子不想要再成為雙面人,不想要再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
這些孩子只想要,很單純的,做自己。自己認定的自己,如此而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巴基斯坦紀錄片,《跨性別者:巴基斯坦的公開秘密》(Transgenders:Pakistan’s Open Secret)
「每一位跨性別者都應該有工作。」是一種自我的選擇,或是被迫的無奈。巴基斯坦跨性別者,追求生存與生活的尊嚴,和基本的接納與尊重。—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
因為《大佛普拉斯》裡的肚財陳竹昇,特別 follow 獲得2017第54屆金馬奬最佳男配角獎電影《阿莉芙》。一部值得關注的跨性別者議題電影。《阿莉芙》(Alifu, the prince/ss)—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台灣紀錄短片,《筑位》(SHe)
接納與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男跨女)與女同志之間婚後的生活日常。—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圖片來源:IMDb,MOD,Netflix)
《換身》(The Swap)
青春期很不一樣,對於自我概念的形成,除了來自於外表、興趣、能力與所結交的朋友之外。當中,有很大部分受限於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與認定,而形塑出自我的意象,也關鍵地影響到能否接納自己的一切與改變。
青春期很是壓抑,除了面對生理上,賀爾蒙所帶來的衝擊,內心也不時興起困惑波浪。外加同儕或手足言語的數落、揶揄、玩笑、排擠與比較,往往產生自我否定與懷疑,而想要逃避。
我們總是容易以自己的主觀經驗與框架來看待生活周遭他人。特別是更難去理解與想像不同性別同儕的內心與外在,日常生活與生命困境到底是什麼模樣?
《The Swap》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將為你遞上一把走進內心世界的奇幻鑰匙。藉由愛莉與傑克兩位青春期孩子,「妳是我,我是妳」「我在傑克的身體裡,而他則在我的身體中。」瞬間交換位置,交換人生。
當角色互換,我們才驚訝於別人的人生與生活,竟是那麼如此地不可思議,和原先預設的情況那麼不一樣?透過性別身分互換,進入對方的世界,同理對方的感受。讓你從別人身上,也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改變自己。
或許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像愛莉與傑克轉換身分,體驗別人的生活。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閱讀《The Swap》,讓同理、自我認同與接納,在內心裡自然地穿梭。-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換身》(The Swap)作者: 梅根.蕭爾 原文作者: Megan Shull 譯者: 柯清心 出版社:幼獅文化
比利時電影 在 法文邂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Voilà » 這個法文中獨特的萬用口頭禪,相信喜歡法文的朋友,一定多多少少都聽過!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字太過萬用了,常常讓很多朋友們摸不著頭緒!
今天我特別找了法文邂逅幾位「國際巨星」,一同合作拍攝了一部小短片,幫助各位排解關於 « Voilà » 的疑難雜症!讓我們一起在 « 關德琳的命運 » 之中探究 « voilà » 的奧秘吧!😎
【法文小學堂】
影片中出現的 « voilà » 的用法:
1️⃣第一種:給東西「來~」「給您~」
在電影院與我神似的售票員在給票時說的 « Voilà pour vous ! »
在這邊就跟英文 “Here you go” 的意思差不多,所以 « Voilà ! » 後面能直接替換成各種東西唷!
💡例句:
« Voilà votre commande ! » 「這是您的餐點!」
« Voilà votre café, Monsieur. »「先生,這是您的咖啡。」
2️⃣第二種:想讓人注意到某樣東西「這就是...」「來了」「好」「來」
這邊我與茱莉分別用了« voilà » 強調了我們的位置以及電影開始了!
我:« Voilà nos places. » 「我們的位置在這邊。」
茱莉:« Voilà ! Ça commence ! »「來了,電影開始了!」
也可以介紹別人時使用,關德琳介紹皮耶里克與父母認識時說:
« Voilà, maman, papa, je vous présente Pierrick. » 「爸爸媽媽,我向你們介紹皮耶里克。」
« Voilà Pierrick ! »「這就是皮耶里克。」
« Pierrick, voilà ma maman et mon papa ! »「皮耶里克,這是我媽媽和爸爸。」
3️⃣第三種:等待的人或東西來了。「...來了」
遲到的 Tristan 終於到了電影院之後他說:
« Voilà, je suis là ! »「我來囉!」
« Ah, te voilà enfin ! »「哎 你終於來啦!」
這句比較特別,直接在 « voilà » 前面加上 « te »「你」, « me »「我」, « le »「他」, « la » 「她」 就能直接表示誰來囉!
💡更多例句:
« Me voilà, je suis là ! » 「我來囉!」
« La voilà, maman est rentrée ! »「媽媽回來了!」
當然,後面也可以加一樣物件,表示期待已久的東西終於到了!
💡更多例句:
« Le voilà, mon cadeau de Noël ! »「我的聖誕節禮物來啦!」
或是在前面放上 « re » 字首代表又出現的意思
💡例句:
« Chut ! Revoilà l’actrice principale. »「噓!女主角又出現了!」
4️⃣第四種:語助詞「對呀...」「這樣子」
« Pierrick est très content de vous rencontrer… voilà. »「皮耶里克很開心能夠見到你們... 嗯,就這樣子」
« Voilà quoi… » 則是比較口語的用法,也是用在句子結束後,沒什麼要再多加補充,但是又想講話的時候 。類似中文對的「對啊」,「這樣子」!
5️⃣第五種:諷刺語氣「看吧!」「果然!」
用在放馬後砲時候🤣
💡例句:
Tristan: « Et voilà. Encore un vrai navet. »「看吧!果然又是一部大爛片!」
6️⃣第六種:一件事情結束後「好的」「好了」「結束了」
💡例句:
影片最後說的:« Et voilà, c’est tout pour aujourd’hui ! »「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
« Et voilà, c’est la fin de mon exposé ! Merci pour votre attention.»「我的報告結束了!謝謝各位!」
✍️額外補充
7️⃣第七種:肯定語氣「對」「沒錯」
聊天時如果很同意對方說的話,就能用 « Voilà » 回答喲!
💡更多例句:
« Porter le masque ne sert pas seulement à se protéger mais aussi à protéger les autres. »
「戴口罩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別人。」
« Voilà ! Tu as tout compris ! »
「 沒錯,就是這樣!」
Voilà ! 希望這次的影片能夠幫助到大家!這部影片,很幸運是在疫情升至第三級之前拍好的,也有做好消毒等防疫措施,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大家一起「防疫、追劇、學法文」!
Soyez gentils et prenez bien soin de vous !🙌😊
#法文邂逅
#夏季鉅獻
#關德琳的命運
#Voilà
🥂🇫🇷🇨🇭零基礎口說法文講座來囉!
【每週一杰課:2小時,輕鬆自信,開口說法語!】開放報名!
https://bonjouratous.com/product/trial-online-julie/
法文邂逅IG: https://www.instagram.com/yannickstudio.taiwan/?hl=zh-tw
法文邂逅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frenchtaipei
茱莉花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UBMJo8hJtC3idiymBJHVw
比利時電影 在 Saxsusu薩克蘇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樂器:Forestone GX Vintage
薩克蘇蘇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ushenyu.jaz...
感謝贊助商 『唐川管樂器專賣店』
-
蘇聖育 Shen-Yu Su
台灣知名薩克斯風演奏家,以高超的演奏技巧遊走於爵士音樂、流行音樂等各類音樂之 間。
因著對爵士音樂的熱愛,2006 年經考試錄取後,遠赴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皇 家音樂學院(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Brussel),就讀於五年制的爵士音樂系,主修薩克斯風演奏,指導教授為比利時著名薩克斯風演奏家 Jeroen Van Herzeele、John Ruocco;副修 爵士鋼琴。
演出經歷:
不僅曾擔任藝人盧廣仲、嚴爵、許哲珮、范瑋琪、郭靜等 歌手的現場演出樂手,也曾參與藝人林宥嘉、韋禮安、杜德偉、鄧福如、劉子謙、嚴爵、家家專輯管樂編曲演奏,以穩定而具有深度的演奏技巧,受到流行音樂聽眾的廣大好評。
◎2011 年聖育與國內知名樂手們:電風琴手曾增譯、吉他手葉賀璞、鼓手黃子瑜組成 Organology 樂團,並於 Bravo 喝采音樂節演出。
◎2012 年聖育所在的台北爵士大樂團參加了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主辦的 文化就在巷子裡 的演出。
◎參與台北爵士大樂團與美國知名音樂家 ”Eric Marienthal” 演出。
◎2012 年以爵士樂手的身份,參與林宥嘉邂逅爵士樂演唱會薩克斯風手,造成轟動。
◎2013 年參與 台北電影節 安心亞演出配樂製作、錄音。
隨後成立 福爾摩沙任務爵士樂團 並於義大利等地巡迴演出,其中包含了:Pozzuoli Jazz Festival ‘ Beat Onto Jazz Festival ‘ Palermo Jazz Festival ‘ Empoli Jazz Festival ‘ Jazz Up Jazz Festival ‘ Trabia Jazz Festival ‘ Trem Jazz 等各大音樂節。並發行首張同名專輯 Mission Formosa。
◎2014-2015 參與金曲歌王林俊傑世界巡迴樂團演出。
◎2016年與 福爾摩沙任務爵士樂團
錄製並發行第二張專輯(Kind Of True)並且於2016入圍金音獎、28屆金曲等獎項。
◎2017~2018 參與羅大佑巡迴演唱會演出。
◎2018~2019 張惠妹跨年演唱會演出。
比利時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1:06)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00:18:17)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00:39:49) ▶ 1943-MAY. 27 法國反抗軍成立 / 《無聲救援》Resistance
(00:57:31) ▶ 1936-MAY. 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01:13:53) ▶ 1382-MAY. 29 錦衣衛成立 / 《錦衣衛》14 Blades
(01:44:49) ▶ 1928-MAY. 30 安妮華達 /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01:57:04) ▶ 2005-MAY. 31 深喉嚨揭曉 / 《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02:10:44) 結語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25 ~ 5/31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m0OgzbF7e8A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3t1atmptrc08738p81dwcl/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勢如破竹在短短半年內橫掃了西歐大半土地,讓英法盟軍措手不及,被逼退至法國北部的臨海城市 敦克爾克,面臨到被殲滅的危機。英國再不救這大約40萬的官兵,這些人的下一步就只有跳海的份了。
.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歐盟的前身 歐洲共同體正式採用了深藍色底、12顆環狀排列的金色五芒星旗幟,為歐洲共同體的正式旗幟,並在1993年改為歐盟之後,繼續使用,成為今日我們熟知的歐洲象徵。
.
▶ 1943-MAY. 27 法國反抗軍成立 / 《#無聲救援》Resistance
由法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戴高樂將軍所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在二戰期間為了集結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境內反抗勢力,在1942年初將此重責大任交給了反抗軍領袖尚穆蘭,並於1943年5月成立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是為具有系統組織化的法國反抗組織。
.
▶ 1936-MAY. 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有「電腦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 艾倫圖靈,於1936年5月28日發表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論文,是首次提出「圖靈機」的概念,被視為電腦的前身。
.
▶ 1382-MAY. 29 錦衣衛成立 / 《#錦衣衛》14 Blades
錦衣衛的正式名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司」,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所設,直屬皇帝,主要負責審訊、巡查、緝捕、護衛等軍政特務,相當於現代的總統府特勤局侍衛。到了明朝後期因錦衣衛的權力擴張,被視為鞏固皇帝權力,以及政治鬥爭的工具。
.
▶ 1928-MAY. 30 安妮華達 /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
▶ 2005-MAY. 31 深喉嚨揭曉 / 《#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1972年6月揭發美國著名的「水門案」線人「深喉嚨」,在經過超過33年後,終於在當年報導水門案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兩人協同行政編輯證實,當時的「深喉嚨」就是時任FBI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