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NA星人學琴是相當tough的一年。😰
有機會練到兩首神曲,過程當中孩子當然是練得哇哇叫,也流了好多次眼淚。
我因為在家上班且開會的因素,根本無法兼顧他練琴,已經持續好幾個月都是讓他自己在房間練習......有時候老師吩咐他練習的重點老實說我也沒時間Follow, 但媽媽我這麼忙能怎麼辦呢?😔
今年度的比賽,不是第二名就是第三名,孩子每次都很期待很好的成績出爐,但最後總是有些失望😮💨。媽媽能做的就是給他繼續心理建設,我總是說『青菜蘿蔔各有喜好,你能做的就是把評審的每句評語虛心收下,持續改進』。我又告訴他:『贏別人很容易,但贏自己才是真的難』。一開始他不太了解,直到最近他似乎真的有領悟,怎麼說呢?練習過程中有時不免操之過急,沒有把真正的問題點根治而搞得越來越難收拾,但我感覺得出來,比賽前他是真真正正願意靜下心來調整每一個自己拉不好的地方。👍
本日的比賽小插曲不斷,媽媽本人竟然忘記他的序號導致差點沒進場比賽(還好中途能夠進場😩),還有瞄到過去遺棄他的老師竟然是評審之一。媽媽是比較自責自己的糊塗,但NA星人似乎老神在在,完全不受影響。比賽結束之後,我們看著評審的評語,其中有一張寫著『困難樂曲,仍能從容掌握,有一定品質可見天賦』,我問NA星人:『你看了這張有什麼感覺?』他說:『我想跟評審說,我很努力。』🤗
我們在練習過程中的獎勵,不是蓋好寶寶印章,而是媽媽畫可愛動物給他!他後來自己覺得很有趣,於是有時候自己也畫了動物來獎勵自己!猜猜看哪些是他畫的呢?哈哈哈~~
#文化盃
#該年級組第一名
#俏媽艾瑪xNA星人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80的網紅勇宇挑戰-鄭博宇Po Yu C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參與田徑比賽的目標可以分為「創造個人最佳成績」以及「爭取前三名獎牌」,面對預賽、準決賽及決賽,三場的比賽張力和心理壓力也有所不同,來聽聽博宇面對不同處境的目標設定吧!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讓我們一同討論目標設定的內容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boen0427/ ...
比賽前的心理建設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歇斯底里又發作了》
By Phil Smith
你見過有人歇斯底里發作嗎? 或許沒有,因為真正目睹的人並不多。
歇斯底里的定義是:“被不受控制的情緒影響”。
從最近 TMD 和 KMT 的叫囂看來,他們似乎處於歇斯底里的邊緣,因為他們好像對人們嘲笑他們為獲得政治紅利所做的努力感到沮喪,不得不如此。
這就像在親戚的婚禮上看著瘋狂的羅傑叔叔喝了一整瓶高濃度的酒,到晚上快結束時對著每個人大喊大叫。
據我所知,我們的奧運希望羽毛球公主從飛機上發了一張經濟艙的自拍照,說她多麼想念商務艙,即使是 3 小時 15 分鐘的短途飛行也不錯。但真正的含義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不少官員都在商務艙。
那是非常可恥的,這些官員應該受到批評。多年來,圍繞奧運的腐敗事件不勝枚舉,東京也不例外,各種指控現在甚囂塵上。
檢討奧委會是完全正確的,應該調查這件事是如何發生,以及運動員是否被視為次於管理人員、教練和醫生的二等兵。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每個國家奧委會(NOC)都必須不受政府干預。但調查顯示,至少七分之一的國家奧委會主席與其政府有關。
負責台灣體育事務的官員已提出辭職,這也很對。鑑於《奧林匹克憲章》台灣應該迅速採取行動,將國家奧委會與政府完全分開。
(註:作者在此純粹指出奧委會應該扮演的角色而已,無意探討台灣奧委會的黨政歷史背景)
一切都很好,反對黨正在做出有意義的呼籲。但隨後就像打中幾拳的拳擊手一樣,他們開始炫耀,變得過於自信並虛張聲勢瘋狂揮拳。
當羽毛球女孩上傳她的旅館房間照片時,他們尖叫起來:政府怎麼敢讓她住進這樣的房間?
當她心平氣和地告訴大家,她選擇這家旅館是因為地點更靠近場館時,先前的憤怒尖叫很快變成了紅臉尷尬。
他們難道沒有想到要查證一下嗎?顯然沒有……抱歉,這是一個反問句。我最近似乎問了很多這樣的問題,例如:“他們是不是很蠢?” “他們不思考嗎?” “這些人是八歲嗎?”
然後是食物:你怎麼可能給她那樣的食物?他們對政府大喊大叫。有些人認為她吃的只是個廉價便當。
甚至有一位年輕的 KMT 官員好像自詡為某種運動員營養專家,認為便當盒裡的東西不適合運動員。面對一個顯然對胡亂塞進嘴裡的東西並不那麼謹慎的人,我不得不懷疑,他是否可以將自己定位為奧運選手戴小姐應該吃什麼或不應該吃什麼的顧問。
KMT 經常讓這類人公開發表意見,那只會讓自己失望。他們需要把會深思熟慮的人放在這些位子上,當然他們也需要更成熟一些。
呃,那個便當盒來自大倉飯店,那是東京最好的旅館之一,戴小姐似乎很滿意。當我還是一名資深編輯時,到日本出差時我住在那個旅館不止一次,真的很不錯。
更重要的是,在 Okura 網站上簡單看一下,一些便當盒的價格超過 10,000 日元,約合 2,500 新台幣。這真是賞了批評的人一記耳光。
說到令人反感又沒有格調的插曲,這就是個好例子。甩到他們臉上的雞蛋讓人不嘲笑也難,也幾乎推翻了他們提出商務艙質疑時可以帶來的任何好處。
任何教練都會告訴你不要自大,也不要過早慶祝……除非你想輸掉比賽或看起來很愚蠢,那麼這就是個好辦法。
真正讓我擔心的是,似乎所有正在運行的議題都被嚴重政治化,在這個情況下是體育。凡事政治化者已經透過 Covid 將醫療保健嚴重政治化,現在只是再度證明,他們幾乎是因為無計可施,只好每天不停將自己的水準降低到酒吧鬥毆的程度。
反對黨不但無法有效地做出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提出建設性的批評讓執政政府承擔責任,他們甚至在沒有查證事實的情況下,拋出不假思索的叫罵。
在這個醜陋的案例中,官員搭乘商務艙是可恥的,沒錯有人辭職以示負責,執政者也應該改變奧委會運作的方式和政策。在那之後,批評者就應該閉嘴,避免亂槍打鳥拖延下去讓自己尷尬。
我只希望這一切不會讓可憐的戴小姐心煩意亂,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奧運和其他比賽努力訓練。重要時刻來臨之前她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和體能準備一樣重要。
我也希望把她當做武器,拼命試圖獲得政治紅利的荒謬的政客,不要將她捲入這種曠日持久的胡說八道,進而破壞了她在球場上的機會。
我還要拜託在東京的台灣媒體,不要拿這些無意義的事來問她。
我們需要不干擾她,讓她把精力放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得一直看手機,以防又有另一場政治風暴圍繞著她爆發。
我要把我最好的祝福給她。
Tinkerty Tonk…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2021/07/having-hysterics.html?m=1
比賽前的心理建設 在 林彥君 151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越野車的世界我算什麼咖?記得拍攝那天是以不影響活動進行的捕捉,側拍我的越野日常,所以是很自然的,車友們大部分不懂什麼是拍攝,甚至不知道在進行什麼拍攝,就一個一個從我後面超車,我就在想憑什麼焦在我身上?
你們不要被我的照片騙了,好像很厲害,但其實不怎麼厲害,大部分的時候,我都在最後一個,像小時候的弟弟妹妹一樣,愛哭愛跟路!
遇到關卡,大家輪流練習時,我常常站在旁邊做心理建設,久到有人說:「一直在旁邊看不會無聊哦?」我OS:「不會耶!要不是停著不動,會被蚊子咬,我⋯⋯」
我就是這麼沒鬥志,個性慵懶,但江爸說:「我玩越野車可以鼓勵很多人!」
蛤?是可以給人成就感吧?就跟我的身高一樣,專門給人成就感的!
來說說我這一年的變化!
第一次上課,我帶著剛完成KOM的自信去,第一個S彎練習,我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會騎車?還被叫到旁邊特別指導!因為一直學不會,所以上課時間覺得好長,我好佩服以前數學考試個位數的同學,怎麼有辦法整堂課好好坐在教室裡面?
因為疫情,風哥說他工廠倒了,所以很多時間,於是我不客氣地一直找他教我,大雨滂沱,他依舊陪我躲在沒雨的地方練習,1,2,3⋯n,數學課本的文字就出現在現實生活的練習,n是多少已經多到不記得,但第n次我永遠記得,我和風哥幾乎要喜極而泣的相擁,我⋯終於騎上去了!!
往後的日子我常常參加約騎,我總是問「我可以跟嗎?」只要朋友說可以,我就不客氣地給他們添麻煩!我把每一次都當作是出去玩,所以常常牽的比騎的多,但也不覺得難過,因為台灣的山真的好美,怎麼捨得難過!而且說得奇妙,每次騎不過的,下次去就會了!
因為騎登山車,被經紀人笑37歲的運動員!確實這一年我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賽累積騎乘經驗,比賽激發我的潛能,萬萬沒想到吃老顛倒勇,這是我以前沒有想過的人生!我為自己創下了好多里程碑!
登山車的裝扮,好多次被路過的阿伯問:「小妹妹畢業了沒有?」是啊!我是一個小小的女生,沒有特別的天份,也沒特別努力,但我可以做夢,高手走的路我也可以走,只是我有我的節奏。登山車上包容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老的、少的、強的、弱的!我想~「我可以,你也可以!」🤝
#MTB151
#RideMTBDay
#與微笑最近的距離
#我們帶你探索陪你建立友誼
#探索福爾摩沙
#exploretaiwan
#mountainbikelife
#XTERRATaiwan
比賽前的心理建設 在 勇宇挑戰-鄭博宇Po Yu C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參與田徑比賽的目標可以分為「創造個人最佳成績」以及「爭取前三名獎牌」,面對預賽、準決賽及決賽,三場的比賽張力和心理壓力也有所不同,來聽聽博宇面對不同處境的目標設定吧!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讓我們一同討論目標設定的內容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boen0427/
IG:https://www.instagram.com/_boen_27/
合作請洽
jerryjung1118@gmail.com
【田徑】短跑國手穿過這些釘鞋!
https://youtu.be/4F-LTN6KRyA
【田徑】短跑國手分享彎道跑技巧
https://youtu.be/B4k9RrZVGlA
【田徑】博宇來開箱|2021亞瑟士夏季產品
https://youtu.be/PU3hZd4-Ojc
【田徑】2014南京青奧回顧,一起來看看青澀的短跑小國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g-fsTRoPQ&t=25s
【田徑】 短跑國手敏捷訓練分享
https://m.youtube.com/watch?v=sFcFblb...
【田徑】 100公尺想更快? 短跑國手3招分享 https://m.youtube.com/watch?v=68bU9HU...
【田徑】田徑國手告訴你,馬克操要注意的事情 https://youtu.be/9xTkuFilDiE
【田徑】短跑國手動態伸展時會注意的3個重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Kvk...
【田徑】短跑國手起跑架,如何使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Iw5...
【田徑】短跑國手跑前穩定軀幹的5項核心動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lhb...
#田徑 #短跑 #速度 #陸上競技 #跑步 #亞瑟士 #運動員 #國家訓練中心 #勇宇挑戰 #目標設定 #運動心理技巧 #運動心理學 #sprinting
#running #training #trackandfield #athletic #speed #sprint #asic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KEUfttvTs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kck6VstbfzppapJrDHj8GLFW7fA)
比賽前的心理建設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7歲的小風蓄一頭短髮,身型亦比大部分男士健碩,加上日常社交以男性打扮示人,有多少人會猜到「她」竟是女兒身?
小風中學時就讀女校,發現自己喜歡女生,又從同學間聽到,原來喜歡女孩子的人就是女同志,於是小風整個中學階段都以「Tom boy (TB)」的身份渡過。
不過,她漸漸發覺自己有別於一般的女同性戀者。
除了「發現自己都鍾意男仔」這個明顯的分別,其他TB會紮胸或遮掩胸部,她卻從一開始就想「點解唔將佢變成男人嘅胸部,可以露出嚟」。她覺得自己與同志的圈子有點格格不入。
在同志這「小圈子」中找不到共鳴,而在進入大學前,小風經一位女性朋友認識到「跨性別」的概念,開始重新定義自己是跨性別人士。但到了後來,她又發覺自己不像主流的跨性別人士般,想動變性手術,便再次為自己的性別感到困惑。
經歷多年的迷茫,在香港大學就讀比較文學系期間,她反覆鑽研跨性別的議題,希望為自己的性別和性傾向找到定義。最終,她認為自己是個「性別酷兒」(Genderqueer),亦稱「性別流動」,即是將自己的性別定義在「男性」和「女性」的二元結構之外,覺得自己「不是男又不是女」,但在某些情況又「可男可女」。
至於其性傾向則是「泛性戀」,即她對於任何性別(包括跨性別)的人,皆有可能產生愛慕之情,或被他/她們的身體吸引:「我鍾意一個人就係鍾意一個人,唔會因為佢係男定女先鍾意佢,或者因為佢係跨性別先鍾意佢。」
現職該系教學助理的小風指出,不少學術研究都顯示大部分人都是雙性戀,只是大眾為自己設下了性別想像的框框。
他又說,很多人對於雙性戀或泛性戀的人都有誤解,會覺得他們很「濫」或「乜嘢都得」,其實不然:「我哋都有喜好。我自己鍾意陽光啲嘅人。男仔我鍾意好大隻嘅,感覺要好強壯,女仔我鍾意佢性格獨立。」
話雖如此,但小風亦曾墮入「男女定型」的迷思。
事源於三年前,小風開始接觸健美運動,觀察到外國女性健美運動員比大部分男士健碩,是她心目中迷人的身型,於是開始加入這項運動的行列,後來更到海外參加形形式式的健美比賽。
但由於身份證上的限制,小風要以女性身份參與比賽,更要穿上性感的比堅尼。平時習慣以男裝打扮示人的她,也花了半年來跨越心理障礙:「因為我一開始覺得呢啲係好女性嘅嘢。我哋啲bikini仲要再少布啲,一嚟就著咁少布,我覺得係個幾大嘅挑戰。
「我漸漸覺得,原來我都內化咗一啲男女二元化嘅框框畀自己。」小風後來反思到,比堅尼只是普通的衣服,只要自己不為它加上女性化的標籤,穿上它來展示身型根本不用尷尬,現在反而覺得它很「順眼」,亦很享受選購比堅尼的過程。
雖然她自己能跨越一個個心理障礙,但在不少人眼中,小風是個「不男不女」的人,有時會有人惡言相向,但她笑言:「最多係話我『唔男唔女』,但我話『唔男唔女就啱喇』,因為我嘅身份狀態就係『唔男唔女』。我覺得唔係一句難聽嘅說話,反而我覺得好中point!」
作為性小眾中的小眾,小風看得很開,然而,她觀察到性小眾在香港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她希望社會能拋開男女二元化的局限和減少歧視,思考性別多元化的可能性,例如設立「性別承認法」制度,和建設「無性別」的更衣場所,讓性小眾的生活變得較舒適。
今集《港。故》,帶大家走進小風「不男不女」的世界。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hesuno_CzA/hqdefault.jpg)
比賽前的心理建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FQmz6SnFm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