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宇分享最新國防消息...
美國國防部於美東時間26日宣布新合約,指出洛馬在與台灣2017年原合約1.38美金億預算不變的原則下,獲得新修改的「AGM-88」合約,新約包括雷達軟體系統獲得修改,數據系統也有所更新,配備更為先進的敵我識別系統,飛彈也改以最新改良版「AGM-88E」,這是AGM-88的最新改進型,甚至可以攻擊已經關機的雷達。
飛彈將裝備台灣的F-16V機隊。相關工作將在德州沃斯堡及台灣進行,預計在2022年9月30日完成。
曾在2017年6月獲美國川普政府批准出售反制偵蒐雷達的「AGM-88B」空射高速反輻射飛彈,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修改1.38億美金合約,在「不增加原合約預算」,為台灣F-16V戰機提供目前最新的AGM-88E 先進反輻射導引飛彈(AGM-88E Advanced Anti-Radiation Guided Missile, AARGM),改良型飛彈使用了最新的軟體、頻率覆蓋範圍更大的數位式反輻射自動搜尋傳感器、全球定位/慣性導航飛彈導引和主動毫米波雷達末導引組成的多模複合飛彈導引技術,增強我空軍戰力。
綜合外媒報導,「AGM-88」空射反輻射飛彈被設計用於打擊敵方防空系統,可針對各項無線電訊號來源進行攻擊,包括雷達、通訊設備及電磁干擾裝置等,「AGM-88」屬於中程空對地飛彈,攻擊半徑在150公里以上,速度3.5馬赫以上。
毫米波雷達 頻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車用電子熱翻天,全自駕系統的基礎 ADAS 到底是什麼?
作者 黃 敬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5 日 14:43 |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其實並不等同於自動駕駛,其所涉及的範圍及產品零組件,可能也與許多人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早在自駕系統火熱之前,ADAS 其實已發展許久,1995 年,日本三菱就推出了停車距離控制系統(PDC),到了 2000 年,豐田就實現了基於毫米波雷達的適應性巡航系統(ACC ),可以說是現今自駕系統的前身。毫米波雷達性能可能不如光達,但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且不易受天候因素影響和探測距離長等優點,且造價相對合理,如今都還是主流。
因此除了 ACC 外,其實如自動煞車系統、盲點偵測系統等都廣泛採用毫米波雷達,基本上是以不同的頻率來區分其應用,目前是往 79GHz 等較高頻率發展,尤其是為了因應自駕系統的發展。 ADAS 基本上指的是安裝在車上的各種感測器,來令駕駛人掌握整車及外部環境因素,如車道偏離警示、防撞警示、夜視及適路性車燈等都可稱為 ADAS。
ADAS 作為一種混合技術系統,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部份:感測器、處理器與致動器。由感測器捕捉外界的訊號,除了毫米波雷達及光達此類外,也包括熱能、壓力等監測器。透過傳回這些資料給處理器,並形成足以讓駕駛人認知的資訊,以避免危險路況。甚至為因應人類反應之不及,也可以直接啟動致動器,達成減速、緊急煞車等保護駕駛人的功能。
差別在哪?
理論上,性能優秀的 ADAS 大概就能等同於 3 級自駕系統,亦即有人駕駛下的條件自動,例如自動停車等,就是結合了複數 ADAS,這也是目前的主流,基本上要實現等級 4 高度自動,及等級 5 全自動駕駛,還有一段技術距離。事實上,ADAS 與自駕系統還是有不少差異,就單純論技術來講,最大的不同在於處理器。
自駕系統需要的處理晶片更加先進,並應用到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於資訊的處理量與較為單純的 ADAS 不是同一個等級,雖然從 ADAS 到自動駕駛的確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但最大的分隔點還在於是輔助駕駛人,還是由系統來主導駕駛行為,可以說在等級 3 自駕之前基本上都只是 ADAS 而已。
自駕系統的基礎
不過要實現自動駕駛,還是必須要先建立完善的 ADAS 技術,各種微機電系統的配合,才能成就自駕的功能。從胎壓偵測、行人辨識、電子煞車,甚至是動力分配如下坡控制等系統,都是能夠補足駕駛人車技不足的關鍵,最終向外延伸到車道保持、ACC 及車聯網等技術,最終建構出理想的智慧交通。
當然各國政府也對此有著相當繁複的規定,避免品質不佳的裝置被民眾使用,反而造成更多的交通危害,且相對 ADAS,自駕系統衍伸的法規問題更加複雜,就算發展到 Level 5,要爭取到政府法規的認同,也並不容易,牽扯到如車禍責任歸屬等根本問題。
此前就有法院判決特斯拉不能以自動駕駛來進行宣傳,避免車主對車輛性能有所誤解。實際上,現今商業化的所謂「自駕」系統多半也都還只是 Lv 2~3 等級而已,基本上都還只能算是 ADAS 的範疇。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1/25/automotive-electronics-are-turning-the-tide-what-is-the-basis-of-self-driving-system-adas/
毫米波雷達 頻率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周一夯趨勢】#IEKConsulting #非接觸感測
因應新冠疫情,「非接觸感測」商機大提升!
為了防疫、減少手部接觸頻率,催生非接觸感測商機,近期應用趨勢有4大類:
✔️紅外線熱像感測
✔️毫米波雷達感測
✔️ToF(飛時測距)3D感測
✔️環境氣體感測
臺廠若能洞察機會超前部署,從單一應用,延伸到整個環境場域的量測、監視、辨識之解決方案,可望搶下非接觸感測市場大餅!
👉️趕快來看看工研院分析師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