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民法特別法有哪些 在 許秀雯 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伴侶盟聲明暨採訪通知】
走過荊棘,一起邁向一個更平等、更美好的台灣
20日晚上,行政院終於公布同婚草案的名稱為《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但具體草案的細節仍不明確,所以伴侶盟明天看過完整草案後,將於早上10點召開記者會,並針對行政院的草案版本作出正式的評論,以下是我們的初步觀察與聲明:
一、首先,同婚專法的名稱如果就叫《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我們肯定行政院希望落實釋字748「婚姻自由之平等保障」的精神,但很顯然地這個法案名稱跟過去既有的慣例很不同,我們理解,這是基於政治折衝的考量。
二、但既然這部法案要「成為」釋字748號的施行法,那麼釋字748號的立法原則跟意旨其實非常清楚,就是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我們當然應該就用婚姻自由的平等保護來檢視這部法案中哪些權利義務有被涵蓋、哪些沒有,這會是我們檢視的重點。
包括:
1⃣結合的名義:同志結合的關係是否被稱為婚姻、做的登記是不是叫結婚登記,是否互稱為配偶?
2⃣實質權利是否平等:我國整體法規跟配偶相關的專屬權利義務總共有498項,所以必須檢視這部法案是不是賦予同性婚姻相等於民法婚姻配偶所具有的完整權利義務。若有被疏忽遺漏或明文排除的部分,也必須特別檢視這些遺漏可否補足以及排除是否合理?
3⃣我們也會關注與這部特別法相關的其他特殊條款與配套措施,包括收養(繼親收養及共同收養)、跨國婚姻的成立、人工生殖的平等近用(女同志配偶是否可以比照異性夫妻接受捐精)、跨性別婚姻等,這些重要的權利未來也都不能被忽視。
我們深切期許與期待藉由這個法案的提出,讓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公民都可以享有更平等更美好的未來!
【採訪通知】
🕙時間:2019年2月21日 上午10:00
🏡地點:左轉有書X 慕哲咖啡 B1地下沙龍(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出席人員:
許秀雯(伴侶盟常務理事、伴侶盟義務律師團召集人)
陳明彥(伴侶盟常務監事、伴侶盟義務律師團成員)
祁家威(婚姻平權釋憲案聲請人)
民法特別法有哪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915紐約時報
*【颶風佛羅倫斯在北卡羅來納”咆哮” 至少5人死亡 65萬戶停電】
橫掃過後已朝美國內陸前進,將帶來創紀錄的雨量。
https://www.nytimes.com/20…/…/14/us/hurricane-florence.html…
*【北卡沿岸城市道路水深五公尺 上萬房屋積水嚴重】
數百人從新伯爾尼市獲救,仍有140人待援救
https://www.nytimes.com/…/north-carolina-flooding-new-bern.…
*【強烈颱風山竹猛擊菲律賓】
強風以為每小時120英里風速登陸,菲律賓上萬人撤離家園
https://www.nytimes.com/…/ompong-typhoon-philippines-mangkh…
*【川普前競選總部主任馬納福特同意與穆勒合作調查通俄門 以降低罪名】
對兩項指控表示認罪,目前尚不清楚他在三天的談判中,向檢察官提供了哪些信息導致了認罪協商
https://www.nytimes.com/…/us/polit…/manafort-plea-deal.html…
*【通俄案特別法律顧問提出新的證據,曝光外國利益集團試購買影響力 暗地進行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的方式】
https://www.nytimes.com/…/manafort-plea-lobbying-disclosure…
*【法律專家建議發佈水門事件報告, 以強調法律顧問向國會提交陪審團報告的選擇】
https://www.nytimes.com/…/mueller-report-grand-jury-waterga…
*【重提2016年政見 川普稱民主黨將摧毀社會安全保障】
川普對蒙他拿州選民發出了一個直言不諱的信息,他毫無歉意地重申了他在2016年總統競選期間用來保護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的承諾,以成功吸引年長的藍領選民。
https://www.nytimes.com/…/trump-democrats-medicare-social-s…
*【美國結束對巴勒斯坦平民的最後一次援助】
https://www.nytimes.com/…/middleeast/us-aid-palestinian-civ…
*【俄羅斯間諜對瑞士國防實驗室進行網路破壞】
瑞士官員表示,在荷蘭被捕的兩名俄羅斯間諜密謀對一家瑞士國防實驗室進行網絡破壞,該實驗室正在分析用於毒害英國前俄羅斯特工的神經毒劑。
https://www.nytimes.com/…/russians-salisbury-swiss-lab-sabo…
* 在外國出生美國人口數創新高,新移民多來自亞洲
SABRINA TAVERNISE
根據週四公佈的政府數據,美國的外國出生人口數量已達到自1910年以來的最高,和過去幾十年相比,新移民更有可能來自亞洲並擁有大學學位。
人口調查局2017年的數據證實了赴美者的重大轉變。多年來,新移民往往來自拉丁美洲,但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顯示,自2010年以來,有41%的人來自亞洲。只有39%來自拉丁美洲。分析發現,大約45%的人接受過大學教育,而2000年至2009年間,這一比例約為30%。
「這與我們過去的想法截然不同,」布魯金斯學會高級人口統計學家威廉·H·弗雷(William H. Frey)說。「我們認為移民是來自拉丁美洲的低技能工人,但在最近到來的移民中,這種情況少得多了。來自亞洲的人已經超過拉丁美洲人。」
新數據的公佈正值美國變化的人口構成成為全國政治焦點之時。川普總統和許多共和黨人都對移民發出了警告,並建議政府需要限制進入美國的人口數量和類型。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在外國出生的人口為13.7%,即4450萬人,而2016年為13.5%。
移民美國的上一個歷史性高峰發生在19世紀末,當時大量歐洲人為了逃離本國的貧困和暴力來到美國,其中數量最多的人群包括德國人、義大利人和波蘭人。這波浪潮在世紀之交達到頂峰,當時外國出生的人口總數接近15%。
但在1920年代,嚴格的種族配額制度通過後,外國出生的人口在20世紀中葉的幾十年急劇下降。到1970年,該人群比例低於5%。
1965年通過了一項更加自由的移民法,結束了種族配額,並優先考慮家庭團聚,開創了新的人口構成統計數據。而這些變化近年來才加速。
墨西哥曾連續多年成為移民的唯一最大促成因素。
但自2010年以來,來自墨西哥的移民數量有所下降,而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移民數量激增。弗雷發現,自2010年以來,來自亞洲的人數增加了260萬,比來自拉丁美洲的120萬人多了一倍多。
一些最大幅的增長來自移民人口最少的州,這表明移民正在美國廣泛蔓延。自2010年以來,擁有大量移民人口的紐約州和加州的增幅都不到6%。但同時期田納西州的外國出生人口增長率為20%,俄亥俄州為13%,南卡州為12%,肯塔基州為20%。
這些數據還表明,在擁有大比例外國出生居民的州中存在一種政治模式。在移民密度最高的15個州中,除佛羅里達州、德州和亞利桑那州之外,所有的州都在2016年總統競選中投票支持希拉蕊(Hillary Clinton)。
弗雷發現,許多外國出生人口密度較低和密度中等的州投票支持川島普。在那些低密度的州,外國出生的人口往往比本土出生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更高。例如,在俄亥俄州,43%的外國出生人口接受過大學教育,而在美國出生的俄亥俄州人中,只有27%接受大學教育。大約43%的外國出生人口來自亞洲,遠遠超過拉丁美洲的20%。
在擁有大量移民人口的州也可能如此。馬里蘭州去年約有15%的國外出生人口。在這些人中,42%擁有大學學位,而美國出生的馬里蘭人的比例則為39%。
2003年,來自中國的馬里蘭州哥倫比亞數據科學家趙武(音)表示,他早就瞭解美國的亞洲研究生情況,因為他曾經是其中一員。但直到他開始競選縣教育委員會的一個席位時,才注意到這個人群的豐富性和變異性。
「我拓展了自己的接觸範圍,我意識到這𥚃有一個大型的亞裔商戶社區,有餐館和雜貨店,」他說。他還說,最近在他所在的城市,他參與組織了一個與中國姐妹城市舉辦的儀式。40號公路的一部分更名為韓國路。
但是,不斷上升的教育水平並沒有令所有人都得到提升。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亞裔美國人現在是美國經濟上差異最大的種族或族裔群體。從1970年到2016年,亞裔美國人的收入不平等幾乎翻了一番。
雖然來自亞洲的人口佔最近新移民的最大份額,但外國出生人口多數仍來自拉丁美洲,佔50%,而亞裔佔31%。

弗雷說,自2010年以來,北達科他州的外國出生居民增幅最大,增長率達到87%。1996年從黎巴嫩移居美國的胃腸病學家法德爾·E·那默爾(Fadel E. Nammour)博士表示,自2002年搬到北達科他州以來,他注意到移民開的餐館更多了。近年來,該州有來自伊拉克、索馬里亞和剛果等國的難民。弗雷發現,總體而言,北達科他州的外國出生人口從2010年的1.66萬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3.1萬人。
「現在有更多的多樣性,」那默爾說。「你可以通過食物來判斷。開了一些印度餐廳。現在還有一個非洲餐廳。那些小事情現在有了一些小小的不同。」
* 每日一詞:Typhoon
颱風、颶風還是氣旋?
AMY CHANG CHIEN
關鍵詞:Typhoon 颱風
超級颱風「山竹」轉向南方,將帶著暴雨和時速約合200公里的大風侵襲菲律呂宋島。在地球的另一端,颶風「佛羅倫斯」正在逼近美國卡羅萊納海岸,帶來強勁的風雨。
夏秋兩季,熱帶海洋上經常出現許多熱帶氣旋,但颱風和颶風究竟有什麼差別呢?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解釋道:它們都是同一種風暴,但是在世界各地的名稱有所不同。
颱風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溫暖水域生成的低壓環形風暴系統,其風速大於74英里/小時(約合119公里/小時),通常會對亞洲造成威脅。
颶風(hurricane)指的則是在北大西洋、東北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當颶風從東向西穿越太平洋的劃分標記——國際換日線時,它會成為颱風,反之亦然。
在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灣或阿拉伯海,與颱風、颶風相同的風暴被稱為「氣旋風暴」(cyclonic storm)。
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它們會直接被稱作「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或「強熱帶氣旋」(severe tropical cyclone)。
關於typhoon的詞源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根據美國字典,其一是源自希臘語中的Tiphon,指的是代表「猛烈的風暴、旋風、龍捲風」的巨風之神。
另一說法是,粵語中的「大風」(tai fung) 、印度語中的「大風暴」(toofan)也可能與typhoon這個英文單詞的形成有關。
颱風的名稱與分級方式也有兩岸差異。在中國大陸,人們常說的「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指的是其中心附近持續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的熱帶氣旋。
在台灣並沒有熱帶風暴這個說法,達到此風力標準的熱帶氣旋會被稱為「輕度颱風」。
民法特別法有哪些 在 民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現今中國廣義的民法,除民法法典外,另外還有其他関於私法事項的法律,稱為特別民法。除公司法等商法外,另外尚包括契約法、侵權行為法、智慧財產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 ... <看更多>
民法特別法有哪些 在 什麼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以刑事法為例 的相關結果
三、特別法適用時機——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原則 · 一、竊取或侵占公用或公有器材、財物者。 · 二、藉勢或藉端勒索、勒徵、強占或強募財物者。 · 三、建築或經 ... ... <看更多>
民法特別法有哪些 在 民法(中華民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特別民法 編輯 ·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 消費者保護法 ·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 土地法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 礦業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