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建設不曾停歇、用心會勘解決問題」
✅孟楷的服務團隊日前經五股里民陳情,民義路二段周邊鄰近林口台地,由於地勢過高長年使用地下水,但近來水源漸枯竭需要外接自來管線供水,但因為地勢問題,#導致水壓過高無法到達,希望能透過 #林口粉寮路(高低差較可行)這邊來接管線供水。
📣經過團隊與相關單位的會勘後,做出以下幾點結論:
1️⃣由於先前沒有埋設管線,#初步規劃由粉寮路二段福華工業區門口至奉天宮附近埋設管線,並設置大型水塔儲水。
2️⃣因埋設管線會經私人土地,若要裝設管線須取得該土地所有權人同意,經溝通後也請陳情人洽詢所有權人意願;#自來水公司也願意若取得所有權人同意後,可裝設接水管線並設置用戶總表來供應地區使用。
3️⃣民義路二段周邊約有60餘戶,若再加上43巷的戶數會來到近百戶,也建議該地區沒有使用自來水用戶是否研究籌組社區管理委員會,處理後續用地取得、經費分攤、管線埋設及後續維護管理之事宜。
✅經當地里民陳情,淡水區竿蓁一街接湖南勇古蹟原處土地(海鷗段340地號)美化植栽於路側矮牆設置排水溝,因此邀集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新北市淡水區公所、#竿蓁里辦公室,現場會勘並做出以下結論:
1️⃣與會單位會勘討論後,由淡水區公所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提出申請撥用340地號,後由國有財產署同意淡水區公所委管。
2️⃣待區公所提出「無妨礙都市計畫證明」國有財產署方可同意此地號可無償讓淡水區公所建設排水溝。
💪認真做、用心拚,我是 #洪孟楷,與我的團隊永遠為鄉親把關、站在第一線為您服務!
民義 里 辦公室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追🦠日記]📅 五月27日週三/全英閉關Day65
疫情指標: 一開始施行三週的緊急狀態、延長三週再三週,現在進入第十週了,原本設定的目標之一「保護NHS不崩潰」算是度過危機,最新防疫口號是「檢驗與疫調」Test and Trace #拿掉了Track那個不成材的疫情追蹤app
******
📺疫情政策週記
📌新措施:五月27日(週三)檢驗結果為陽性反應的民眾,28日9am起將接到疫調人員聯絡,曾與之接觸過的民眾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居家隔離14天。
📌程序:
1.出現公告的新冠病毒症狀其中一種就立即居家隔(任何原因都不要出門)。
2. http://2.xn--nhs-u28dq29s.uk/coronavirus 或打 119 預約病毒檢驗
3.如果檢驗是陽性,疫調人員會聯絡你曾近距離接觸15分鐘以上的人或同住的家人。
👉 目前階段是希望民眾志願合作,視為市民義務(#還沒有罰則)
👉UK四個王國都會執行 #終於又統一了。但是執行步調稍微不同。
根據未來的疫情發展英格蘭可能實施局部關閉(閉關前學校與辦公室如果確認有感染者,也是宣布關閉兩週)。
📌六月一日起,🏴英格蘭小學的學前班、一年級和四年級預定恢復校園上課。10年級和12年級可能是6月15日起。
👉大量地方首長反對,本週四教育委員會將做最後決定。
📌六月8日起,抵達英國的旅客將強制進行兩週的居家隔離。但來自愛爾蘭、或醫護人員及某些特定工作者除外。
📌六月15日起,🏴英格蘭地區非食品類的零售商店、戶外市集、汽車展售中心等商業活動也可以恢復營業。
👉美容美髮、觀光休閒業還沒有開放。#光頭幕僚和亂髮強森一點兒都不在意美髮店什麼時候開...
五月20日時文化部長說政府計畫讓🏴觀光業在七月恢復營運。
五月27日強森說🏴餐廳與酒吧可能是七月四日開放營業。
📌住屋、社區與地方政府部將投入1億6千萬鎊,預計在一年內建立3300戶住宅,收容🏴英格蘭的街友避免他們再回到街頭露宿。這個年續四年的計畫預計投入3億8千1百萬鎊。
💬疫情爆發後,倫敦獲得經費讓1000名街友暫住旅館,但是經費將在下個月用光。
📌交通部再撥款2億8千3百萬鎊讓🏴英格蘭的公共交通可以恢復全線運作。
👉但還是強調大家還是儘量在家工作,不要搭大眾交通。
📌首相府政策轉彎,同意豁免外籍醫護人員的健保費。#只是幾百鎊的津貼
此外,因感染新冠病毒殉職的醫護人員家屬將獲得英國永居權,這項政策會擴展到在醫院工作的員工例如清潔工以及社區看護。#接著可能會浮現的問題是他們沒錢交手續費
***************
其他時事隨便說:
目前最熱門的話題是首相強森的首席幕僚康明斯Cummings引起的爭議:他到底有沒有違反防疫措施的規定?這個話題從週五晚登報後,每天的疫情記者會都搶去疫情主角的戲,記者用各種角度反覆質問主持的政務官是康明斯有沒有做錯。
強森週ㄧ親自主持一場疫情記者會,會中表明他認為康明斯沒有違反現行的規則。這個擔保聲明只是提油澆火啊,康明斯隔日在首相府花園開記者會,讓各家記者反覆拷問。但內容沒有成功說服大眾,週三議員們在國會用90分鐘拷問首相,為何不辭退康明斯。
目前已有超過40位議員要強森辭退康明斯,已有議員直接辭職表示抗議了。強森的網路民調信任指數從19分掉到負1分,百分之71的民眾認為康明斯違反了防疫閉關的規定。
他到底做了什麼這麼天怒人怨?
1.三月底在太太出現疑似新冠病毒的症狀後,他帶她與四歲小孩開車260英里到德倫的父母家居住。
👉民眾認為是:非必要的旅程、接觸其他的家戶、有症狀應該待在家隔離。(最後太太狀況不差,小孩自己帶,親戚外送食物)
2.第二天他自己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症狀。他太太是一名記者,根據她在四月底後來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康明斯的狀況曾經變得有點令人擔心的糟
👉文章中完全沒有提到他們離開倫敦住家的事,只提到他是個好人之類的。#帶風向
3.有不同的目擊者看見他們一家三口,曾出現在離德倫30英里的一個歷史小鎮,這是當地一個熱門景點,以及在一個藍鈴花森林散步。
👉那時還沒有放鬆出門距離的禁令,目擊者認為他違反禁令不只一條。
(我那時覺得新增一條「可以開車出門運動不限距離、也可以在開放空間休息」這規則很詭異,也許是「康明斯規則」)
康明斯的解釋,你聽聽有沒有道理:
1.開車260英里去德倫:因為如果他也生病了將沒人可以照顧小孩,但是在德倫有17歲親戚自願幫忙照顧,他們一家住在父母農場小屋,沒有和父母同住,他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有超前部署概念
2.出現在德倫附近小鎮:他生病後暫時有視力受損的現象,不確定能不能開260英里回倫敦,他太太提議試試看開車的能力,就開到了附近小鎮。#聽太太的話才是王道
3.他否認三月19日再度出現在德倫附近這個指控。#沒公開證據先不用承認
以上,我覺得第一點勉強說得過去,講到照顧小孩英國人就會認為重要得不得了,禁令確實留有這個詮釋的彈性空間。
但是第2點就太歪了,根據交通規則視力不好不能開車,不安全還帶上小孩?然後開到一個熱門景點下車休息 #就是不能承認全家出門兜風
康明斯身為防疫措施的規劃人之一(政府幕僚),卻給人利用政策漏洞的印象,有失誠信(#或是本來就沒有)。他認為自己沒做錯事拒絕道歉、拒絕下台,這麼強硬的態度,以及強森和他的小團體極力合理化康明斯的行為(包括附和說開車測試眼力這個做法),這些事情都讓民眾生氣與失望。
不過以上這些只是導火線,反彈的情緒早源於傳說中康明斯不惜犧牲老人性命、主導延後英國閉關政策(首相府否認這則報導),以及被發現非科學家身份卻參與疫情專家會議(政治力介入事實判斷)。
目前不守防疫政策最熱門的藉口是「我家小孩需要照顧」或是「我需要試試我的視力能不能長途開車」。
🧩在醫院死亡的人數五月27日全英國已超過3萬7千人,如果加上社區中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人數,在五月23日前英格蘭與威爾斯已經達到4萬2千人,比同期同區社區與安養院死亡者佔大約23%。
*************
五月27日週三公布
確診累積267240人(^2,013)
死亡累積37460(^412)包含安養院與社區死亡人數
🦊大倫敦累積26867人
累積死亡5907+157人(^15+^2)
*************
圖文不符之
禁令放鬆的的連續假日熱門景點又是人山人海 #互相增進免疫力
爺爺奶奶終於抱到孫子了... #其實院子裡見面也是違規的
北倫敦誰家的貓走失了...#好大ㄧ隻啊
政府防疫口號和識別色又改了
康明斯在首相府後花園的記者會 #強森的真愛系列+1
民義 里 辦公室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返校》在香港的檔期確定是延遲上映了,在這個政治極度敏感的時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挑動執政者的每一根神經,不敢看的人可能心裡有鬼,搞不好是片中劇情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真相,令他們有許多疑慮。
沒關係,我們能做的是先來複習一下上個世紀壓迫者的歷史,為什麼要用一些莫須有的理由去迫害善良無辜的老百姓,只因為他們存有一種信念:「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人。」很顯然的他們非常害怕那個人出現,因為有可能導致長久以來統治階層的最後防線全面崩潰。
正值香港的革命浪潮風雨飄搖的當下,買票進電影院觀賞《返校》午夜場簡直是毛骨悚然體驗,有人說《十年》是一部必看的政治預言電影,描述香港民主人權、言論自由與本土文化遭到侵蝕的狀況。這部電影我也看了,卻遠不及《返校》的怵目驚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筆者猜測可能跟我們所熟悉的歷史背景有關,這是完完全全屬於台灣本土的原創故事,從原創遊戲到改編電影的設定,都奠基在真實的歷史事件(明確參考光明報事件,或稱基隆中學事件)從而發展出故事創作表現的創新形式,混合了現實中的學校場景,超現實的夢境,遊戲式的解謎推理和闖關,克蘇魯式的恐怖元素及美國都市傳說虛構怪物「瘦長身影」Slender Man 的駭怖形象,讓不斷引發話題的改編電影《返校》遠遠超越好萊塢《沉默之丘》相似類型片的格局,更深化了歷史傷痕與人性幽微,體制迫害與個人反抗,罪與罰,救贖與原諒的多重意涵,看完之後好感動,電影都散場了,我還坐在椅子上,聽著雷光夏唱的片尾曲,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黨國思想控制的舊社會,學校只是它的縮影,《返校》是在我們的土地上曾經有可能發生的故事,那些教室啊、舊校舍啊、升旗典禮啊、大禮堂、導師辦公室,還有永無止盡的走廊,儲藏室和防空洞,全部都是記憶裡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高唱的愛國歌曲,電影放映前全體要立正唱完國歌才可以坐下來欣賞電影,現在終於不用這麼做了,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解嚴,再也不需要那些強化黨國意識的集體儀式。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畢了業很久以後,都還會夢見自己回到學校上課和考試夢見自己試卷沒有寫完,夢見自己被罰跑操場,夢見自己根本畢不了業,夢見自己離不開這所學校,為什麼會做同樣的夢,我一直覺得很好奇,卻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學校本身就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裡頭住著滿滿的黨國幽靈啊!
原本西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就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而出現的,為了令從事勞動生產的父母可以安心把孩子集中管理,好專注於勞動生產的工作特別設計出這種制度,好讓孩子們在大腦尚未形塑完整的人格之前,盡其所能的把孩子的思想塑造成統治階層想要的樣子,尤其是極權的國家更是如此。
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和日本是國民義務教育走在最前沿的佼佼者,你看他們製造出什麼樣的菁英份子,不就是大肆進軍侵略他國的愛國主義者,無所不用其極的掠奪者,他們在二次大戰中成為軸心國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學校教育就是如此徹底的洗腦他們,讓孩子最終進入軍隊成為不折不扣的殺人機器。所謂的國民義務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提前接受並習慣勞動化社會的集體生活。
你看看上班是八小時,上課也是八小時,同一個時間到校、晨讀、朝會、固定的上課時間,下午休息時間,統一的營養午餐或是吃自己帶來的便當,接著是午休時間對吧,每週或每個月還有大禮堂的集會,照表操課,軍隊也是如此,以軍隊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學校,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懷疑過,在「白色恐怖時代」如果有人懷疑的話就會人間蒸發,這不是都市傳說,這是那個年代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實景況。
如今這種人人畏怖的政治氣氛早已不復存在,我們活在言論自由的後解嚴時代,台灣是個可以自由投票進行民主選舉的國家,年輕人會好奇,真有那麼恐怖的時代嗎?為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長輩基本上也不會特別去說想要找資料來看,少之又少,歷史課本上也不會寫,要不是赤燭遊戲公司出了一款遊戲《返校》這個政治敏感的議題,只會在一些對於黨國政治的議題熱衷的中老年人身上成為茶餘飯後偶興卻不敢深入的話題。
終於能好好的面對那段刻意被遺忘的歷史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不管是受難者或是加害者,他們大多垂垂老矣,至少都在六七十歲以上,在那個氣氛詭異人人自危的黨國年代,無論是誰,都像阿聖手裡的布袋戲偶一般身不由己,任憑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因為不希望人民有腦子可以去思考,什麼是正義?什麼是自由?所以創造了各式各樣奇怪的規矩,莫名其妙的遊戲規則,洗腦式的標語,沒有意義的口號,威脅恐嚇的警察系統擔任監視與情報蒐集的教官,在每一所學校設置情報站,這樣一來便可以隨時回報可疑份子的動向,蒐集組織犯罪的材料。
這就是《返校》之所以存在的歷史基因。
本以為那樣的時代,早已隨著我父親的離開而消逝,他曾經說過許多從朋友那裡聽來的故事,繪聲繪影,無從查證,並且耳提面命的叮囑我,千萬不要隨便和別人談起這些事,任何人都不能相信,他說曾經有年輕人參與反政府的遊行活動,還沒有畢業的高中生,大學青年,有人目睹他們一車車被載走,直接帶去新店、木柵、深坑一帶的山區槍斃並掩埋,我不清楚是哪件事,哪些人,哪一天,只知道有些人從此消失,沒有人敢過問他們去了哪裡,既不能報警,也不能發喪,怕牽連更多無辜的人,這樣的情況跟南韓的光州事件發生之後有什麼兩樣,受害者像犯了不可饒恕的罪,將永遠的受到惡毒的詛咒。
我沒有親歷過白色恐怖,卻是在白色恐怖時代出生的孩子,很幸運的是,我們家沒有任何跟黨國有關的份子,父親堅決不入國民黨,父親會偷偷看《蔣經國秘傳》,我們家藏有江南案始末的一些被禁的黨外雜誌和非法書刊,當時我年紀小不懂為何父親那麼熱衷政治,那些字小排版密,封面不起眼的小書,怎麼引起父親的興趣,讀了又讀,父親是海軍官校出身,也曾待過總統府侍衛隊,任職海軍副艦長,但我想他對於黨國政府是存有懷疑的他把自己保護的很好,從沒有露出把柄在誰手上,這樣的他還是提前從軍中退伍,起因是內部派系鬥爭,他不喜歡那些,只好選擇自請退役,回到社會上做一介普通老百姓,進入企業成為領月薪的上班族。
原以為父親說的故事已經是久遠以前的事,但沒想到類似的畫面,在如今的香港又捲土重來,只要被判定為反政府,反動行為,可以不經審訊直接處以私刑,甚至聽說有許多黑衣人被拷問至死,或是被自殺,這些原來不是故事,是真實上演的日常,不是電影裡的劇情,是香港人每天會看見的新聞,現場目睹的真實,啊原來人類的政府都是這麼搞,今天為了要維持一個高壓的統治(維穩),什麼手段都可以,電影只是一面鏡子代替不願反省的人記得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總有倖存者會在事件過去很久之後,才慢慢鼓起勇氣開口,面帶憂色地說那些會讓人瑟瑟發抖的鬼故事。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這一語雙關,真的驚醒夢中人,堪稱神來之筆。
電影《返校》是在為那些不明不白死去的犧牲者召魂,是在喚起眾人對於黨國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像幽靈一般陰魂不散,那是這個島嶼曾經發生過的政治人倫悲劇、歷史無聲的輓歌,有無數的人為了自由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朋友家人的生命,更有些人只是因為被嫉妒被針對,而陷於誣告的重罪,嚴刑逼供說出假的名單和證據,致使更多無辜的人不明究底的牽連受害,如果想知道情治系統(警備總部)是如何嚴刑拷問,可以想辦法去找南韓電影《南營洞1985》述說黎明到來前那段漫長而恐怖的歷史。你會知道《返校》中的魏仲廷所受到酷刑其實只是小case。
觀影的時候,一直想起另外兩部電影,楊德昌拍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在台北的建國中學開拍的時候,我跟同學聽說了,幾個人就相約蹺課翻牆去現場偷看,我唸的是弘道國中,走路十幾分鐘就到建中,我記得那天還去了南昌街電玩店投硬幣一起玩大台的街頭遊戲機《1943中途島海戰》玩爽了再去吃冰,然後假裝放學後有乖乖去補習,其實都在玩電動遊戲。
《牯嶺街》和《返校》的選角真的有點像,該不會為了符合那種年代的需要,清純可人的面孔,清湯掛麵的短髮,眉宇似乎透著不安定的氣質,在《牯嶺街》女主比較被動,但《返校》女主戲分吃重,從被動化為主動,那種壓抑的情感,好奇又驚惶失措的表情,勾起一幕幕不願想起的記憶,回溯的過程如同推理解謎,我本身沒有玩過原創遊戲,所以特別投入劇情的謎團裡,究竟誰才是告密者,沒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醒來
大家就全都活在他的夢裡
—— 夏宇詩集 《Salsa》
另外一部電影是萬仁執導的《超級大國民》也是在講白色恐怖時代,那時有人組讀書會遭到密告被警總抓去槍斃的故事,電影裡的監獄在我唸的那所金華國小的附近,在東門旁,金山南路和杭州南路之間,監獄外牆至今仍在,緊鄰著中華電信公司的後門,我永遠記得經過那裡的時候,總有著說不出的怪異。
而現在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也在我小時候住的新店附近,我從不知道自己離白色恐怖的地點那麼近,我只知道如果在那個環境背景裡,喜歡閱讀的我遲早會被抓去關,因為我犯了思想上的罪,隨便一個編造的理由,羅織的罪名就可以把我硬生生抓走,不清楚為什麼,始終有著這樣的深層恐懼,不曉得是不是根源於集體潛意識,所以我完全能夠感受像《返校》那種惡夢般的經歷。
如果惡夢一直醒不過來,那我們該怎麼辦?
作為一部改編自遊戲的電影,《返校》出人意表成熟穩健,對白演技精準到位,格局突破以往傳統的國片敘事,揉合了超現實與驚悚片元素,將一個難以處理的悼亡式歷史紀錄,變成一部充滿沉浸式體驗的精采神作,它像遊戲一樣埋了許多伏筆和線索,許多值得探入挖掘的彩蛋,看完以後你會想知道更多白色恐怖的歷史,你會想知道它裡面的隱喻是什麼?
《返校》是國片新的里程碑,它代表的意義不光是技術面上的創新與突破更多是來自跨越世代鴻溝的歷史對話,我們正處於民主與極權的分歧點,一場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關乎所有人民的言論自由權,政治自主權,而《返校》這樣的一部片,它喚醒了歷史記憶的贖罪和諒解,也加強了我們對於極權統治的危機意識,更諷刺的反映香港現今的政局和社會氛圍,只不過上映的時間點也未免太湊巧,香港確定上映檔期延遲,而中國大陸直接禁播,上映遙遙無期,因為它是貨真價實的恐怖片,人民的覺醒這件事太可怕了,它可是會顛覆整個國家,是必須禁絕的思想毒物。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好像離不開這所學校?有個夢境不曉得重覆做了好幾次,返校是為了想起一些事,還是一些人,還是有什麼懸而未決的心事?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返校》的故事隨時可能會發生,自由是得來不易的,有些人竟然願意要放棄自由,夢想成為被奴役的一方,簡直不可思議,好像永遠醒不過來的惡夢。
有什麼絕對不能忘記的事嗎?
看完電影,或許你心中就會有答案。
原題:那些揮之不去的黨國幽靈——我的《返校》體驗與記憶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20190927 AM 02:14 桃園內壢寓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