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各政黨要提交不分區的名單,近來有些相關的討論,例如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發起對各黨青年政策的檢視。比起追逐韓國瑜的口水,認真的政治討論在這場大選實在是太令人喜悅了,我也在這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我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就是各黨應將黨內權力核心成員直接排在不分區前幾名,並在未來擔任黨團幹部,也就是各黨在國會的領袖。
例如民進黨第一名就排柯建銘、國民黨第一名吳敦義、民眾黨第一名蔡璧如、時代力量第一名黃國昌...等。不用不好意思,我認為這都是很正確的方向。
*
一般對不分區的認知,是政黨透過提名具有社會聲望與專業性的人士、或是特定團體的代表來彰顯自己認同的價值。也可以讓不適合或不想投入區域選舉的優秀人才可以透過不分區的方式進入國會,為進步的理念發聲。從政黨的角度,當然也會考量什麼樣的人可以幫自己加分,爭取更多政黨票與支持。
我認同不分區這個面向的功能,但也必須說,任何人一旦披上政黨的旗幟,那就不再只屬於他個人,必定得某種程度遵從政黨的意志與路線。
過去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當立法院面對重大政策衝突時,有時政黨的不分區立委必須比區域立委更常出現在現場,來捍衛黨的意志與執行黨交付的任務。
以政治來說這恐怕是一種必然,不分區立委的職位來自於黨的招牌和提名,不太可能有政黨會接受在黨需要時完全讓你置身事外的狀況,況且不分區理論上本來就是黨在國會的代表。
所以,要如何避免選民衝著政黨排在安全名單內的清新、優秀人士把政黨票投給該黨,但未來卻因為黨的壓力而淪為橡皮圖章?
我認為,如果要強化國會在我們政治中的角色,落實國會自主,反而應該讓政黨的政治領袖也進入到國會中,站上第一線為該黨的政策負責,而不是在院外黨的組織裡遙控國會,反而難以被人民監督。
這在憲政上其實是比較靠向內閣制精神的做法,在內閣制國家,各黨最重要的政治領袖與成員也必然都是國會議員。我認為這樣的作法,也能讓一個黨在國會的組成更直接反映該黨真實面貌給選民檢視。
台灣長期習慣從行政端思考,即便是現在,行政權與立法權也不是對等的兩端。與其讓政黨的核心在外影響,不如鼓勵他們直接進入國會,在國會內形成自己的運作系統,不要讓優秀、清新的不分區立委在選舉時充當吸引選票的門面,在選後還要來背負黨的政治責任。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民 進 黨青年政策」的推薦目錄: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上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直播】韓國瑜提青年政策三解方 綠委:別騙青年
👉完整報導:http://bit.ly/2ZsDVC0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召開「韓國瑜騙青年 我們撐青年」記者會。
▶為青年撐腰!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提3解方
http://bit.ly/2Zrbp3B
#韓國瑜 #民進黨 #青年政策 #國民黨 #解方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徐欣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自汐止的熱血公民課】
周末午後,幾位靦腆的 #秀峰高中 學生來到中央黨部,為了公民課的作業,與我聊很多重要的議題。除了討論政黨的組織運作,也聊了高中青年們懷抱的夢想。我要感謝這堂公民課,不但讓學生開始接觸公共事務,也讓我在青年政策議題上更加堅定,要讓「青年有做夢的權利」。
當這群16歲青年們談著未來想學商、學設計、到海外,一面表達對於政治惡鬥的嫌膩,也詢問我,台灣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我總結了「#毒品氾濫」以及「#經濟問題」。台灣零毒品與發展民生經濟,是民國黨努力的方向,我也期盼這些問題,將不會降臨在這麼努力的青年們身上。
台灣長久以來的政黨惡鬥,拖垮了我們制定符合時代政策的進度,連帶陪葬了經濟、讓台灣不小心淪為詐騙與毒品王國。有一群原本在各自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的公民,為了改革體制,籌組了民國黨,我不會遺忘初衷,必將與有志青年與黨內同志,共同創造讓台灣再度富強的機會,讓新一代充滿信心地向國際舞台出發。
民國黨青年政策 http://s.mkt.org.tw/1OhwPBs
#讓青年有做夢的權利
#熱血青年的公民課
#徐欣瑩
#新竹我愛你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運轉桃青挺18 鄭運鵬推青年政策穩就業 T-NEWS聯播網 的推薦與評價
在今天民進黨桃園市黨部的記者會上,特別邀請新屋高中學生彭惠瑄,出席「運轉桃青大進化、民主前進挺18」記者會,表達爭取18歲享有完整公民權的期待。 ... <看更多>
民 進 黨青年政策 在 民進黨青年部- 【青年政策】 我們要撕下「魯蛇」的標籤 的推薦與評價
在臺灣,許多年輕人會自嘲是個魯蛇(loser),他們說自己高失業、低薪資、買不起房、只能吃六十塊錢的便當,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好像離他們很遠。但這四年,我看見許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