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跟 Quintessa Winery 的出口總監 Diego Garay 來了一場遠距離的視訊發表會,今年釋出的年份是「Quintessa 2018」,葡萄品種比例是 92% Cabernet Sauvignon、2% Merlot、3% Cabernet Franc、2% Carmenere、1% Petit Verdot;20個月橡木桶中熟成(62%新桶),品飲後讓我覺得「Quintessa 2018」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年份,至少在發表會現場獲得參與者一致性喜愛的評價,我個人甚至認為2018年份有堪比波爾多五大的水準。
Quintessa Winery 位於 Napa 的 Rutherford AVA,酒莊只釀一款以Cabernet Sauvignon為主體的紅酒,還有一款 Sauvignon Blanc 為主的白酒,真的還滿波爾多的一家 Napa 酒莊,他們酒莊有三種類型的土壤地塊:
Eastern Hills:white voleanic ash(白色火山灰)
Central Hills:deep gravel and cobbles(深層的礫石與鵝卵石)
Bench:clay loam, sand, and gravel(粘土、沙子和礫石)
而這些地塊酒莊都拿來種植CS,還有少量用於混調的波爾多品種。
品飲筆記:
氣候涼爽的2018年份,有較長的採收期,同時也讓葡萄有很適當的成熟度與風味。
當我品飲第一口「Quintessa 2018」時,我默默的寫下第一個評分(A),花香調、咖啡牛奶、涼性草本、黑醋栗、櫻桃、藍莓、煙草、煙薰&辛香料的風味中,仍讓我覺的有點沉悶感,雖然他有明顯的成熟漿果帶出的甜美感。
干型,酸度高,單寧高,酒精高,酒體厚實。
酸度高卻不讓人覺得尖銳,單寧厚實卻讓人覺得成熟與粉狀,入口後有十分強烈與微微的辛香料風味,很法國桶?一開始並沒有圓潤,或是香草、奶油類的調性,顯的剛硬與強烈,但風味多元,有較多深色漿果與微微的紅色水果風味,成熟果實的甜美感是很明顯的,尾韻有一些草本類的調性,開瓶即飲雖然有點沉悶感,但已經很可口;隨著醒酒時間的拉長,香草、堅果、芋泥調性的桶味會慢慢浮現,同時柔和的口感,與集中的果味讓人感到非常驚艷,最後我在筆記的末段把一開始的評分劃掉,改成了(A~A+)的評價。
ps.如果有機會的話,期待能跟他們的女釀酒師 Rebekah Wineburg 來場對談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不開車)
#Quintessa #Napa #Rutherford #CabernetSauvignon
「氣候類型筆記」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心得] 地理盲點筆記分享+ 讀書心得-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高中筆記#地理氣候- 大學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翻轉地理教室- #國中地理心智圖筆記#全球氣候分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最新版地理國二下第1次段考考前大猜題重點整理筆記東南亞 ... 的評價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國二國中社會的全球氣候概述與氣候變遷! 筆記 的評價
- 關於氣候類型筆記 在 為什麼小粉紅認為全球氣候是美國要求中國的事 - Mobile01 的評價
氣候類型筆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9課綱末代,祝福考生順利
粉絲讀者考生來信:巫師能否考前提點
想了一下,
十個地理重點、十個考前準備
社會科題目敘述越來越長文,越來越多圖表,有些內容是統整史地公的交集:像是人口遷移的移工或難民、全球化與國際貿易……等
巫師地理祝福考生:
學測必上,應試必勝
1、複習氣候成因與世界分布跟災害
2、地圖投影應用與地理資訊的實例
3、國際組織的運作及相關背景影響
4、世界各類型地形構造與自然景觀
5、世界各都市的發展與都市的問題
6、中地理論在產業與都市之間應用
7、各種農業類型在世界的貿易往來
8、每個洲每個大國的主要區域特色
9、全球化在近代發展的歷程與情勢
10、自己的家鄉:台灣地理與發展史
1. 調整為正常的作息,要睡飽不熬夜
2. 回到最基本的課本概念,配合課綱
3. 再次檢視哪些很常答錯的題目為何
4. 思考一些跨科跨冊整合的內容題組
5. 可以閱讀長文與圖表當中找到重點
6. 緊張焦慮的時候,練習給自己信念
7. 回顧唸過的書本和生活情境的連結
8. 可以整理一些筆記,方便考前安心
9. 考前確認應試用品與考場周邊環境
10. 兩天考試盡量讓心情穩定精神飽滿
氣候類型筆記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凡客家必土樓,什麼是台灣客家文化?】
#這篇文以統整相關資料為主
前些日子看社群媒體上,不少網友討論建造中的「竹北停八BOT遠東百貨」造型,上方是帶有客家元素的「土樓」設計,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這也成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只要有客家族群的地方,就會蓋土樓來表示其族群意象,然而有趣的,莫過於台灣客家族群從沒出現過土樓建築,所以藉此來討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客家文化」到底是什麼?
#客家土樓起源(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更精確名稱應該叫「福建土樓」,這是一種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共御外敵防禦要求的大型樓房,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
以客家圍樓為代表的該類型建築,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含唐末黃巢之亂、南宋政權南移與明末清初。直至17世紀之後,不但讓客家人最後定居於中國東南沿海,也讓土樓分布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並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
#為何台灣沒有福建土樓?
這裡引用 #王雯君 投書中,整理莊英章在「客家社會與文化」課程筆記,提出下列五個說明臺灣沒有圓形土樓原因:
(1)當初從大陸來臺者都是單身,不符合土樓為宗族聚居的概念。
(2)臺灣漢番之間是因為政府介入,土牛溝界線明顯,不需要土樓防禦。
(3)來臺者經濟力不足以建造龐大土樓。
(4)年代不夠久遠,所以單姓村的延續難以維持。
(5)土樓集中在閩西,但客家移居者多是以粵為主,則他們來到臺灣前原本就非土樓居住者。
#台灣客家建築特色?
這裡引用專門研究客家文化的 #陳板 老師,在「臺灣客家文化」建築文化提到:臺灣客家建築幾乎和中國原鄉截然兩異,在材料運用上幾乎都是因地制宜〈從精神的層次,也可說是延續原鄉之傳統〉,用泥土、用火磚、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築物的在地資源優先考量。在色彩美學上,創造了與原鄉「白牆烏瓦」截然兩異的審美價值觀,逐漸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新風味。
在客觀的空間文化的欣賞上,也可以結合不同地區與家族的產業型態,瞭解每個在地性客家建築的價值所在。例如,北臺灣因為清末、日治時代初期樟腦產業之故,建築從農業型態的居家規模轉變為與其他族群更緊密互動的多元產業生活空間,紅磚的運用結合原鄉宗族空間的營建文化,型塑出極為優異的客家庄建築美感。南臺灣最具特色的空間形式,應可說是創造了正身與橫屋之間的「廊間」〈或稱「廊仔」〉,廊間相當程度反映了原鄉中國所未有的熱帶性氣候的生活空間需要,相當開放的空間〈三個經常不關闔的門、兩個室內間門、兩個透空式窗戶〉,經常當成家庭內客廳、灶下或餐廳等最主要生活核心。深具在地風味,值得拜訪。
#總結
這篇文主要是梳理有關「福建土樓」與「台灣客家建築」之間的關聯性,稱不上是自己書寫觀點,更多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有了新的視野來看待此議題,從中國建造圓形土樓需求,到台灣過往客家族群實際生活來看,台灣現在各縣市所蓋的「福建土樓」意象,不是什麼歷史現場還原,而是為了營造而營造、為特色而特色所產出的「文化加工」,非但不能彰顯台灣客庄價值,還曝露對台灣歷史的認知不足。
當然,每當有此疑義提出時,總有人打著「這也是客家文化啊」來解釋,我想除了「竹北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圓形土樓建築),能用「研究學術、推廣文化」來勉強廣義解釋外(學術單位),其他縣市客家建築,用圓形土樓確實頗為奇怪,就像「如果」有台灣政治人物、建商蓋「萬里長城」當縣市地標,你說「台灣又沒遊牧民族侵襲,蓋這幹嘛?」,結果答覆「這是為了推廣漢族文化」來解釋,一樣荒謬又好笑。
即便同個族群,也會因地理、時空環境改變,而導致文化、建築、飲食、習俗…有所不同,最後因應「在地化」成為獨有特色。竹北有名的客家聚落「六家林家」,見證竹北發展與改變,其歷史建物與文物保留完整,恰恰是打臉「竹北遠東百貨土樓造型」的最好例子。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由各種不同族群交織,並延伸出特有文化,如以台灣為圓心點,去認真檢視原住民、客家、閩南、外省人、新住民等文化「在地化」的結果,一定能找出屬於自己族群的文化特色,而不是為求政績、好看、方便,來抄襲、加工,這都會影響我們後代對自己、在地、歷史的錯誤認知。
不過此種亂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客家縣市有土樓意象建築),大家好像也習以為常,人家的福建土樓是拿來抵禦外敵,我們的「台灣土樓」是拿來「做政績」、「發大財」,就這點廣義來看,好像也很符合台灣文化拉(誤)
氣候類型筆記 在 高中筆記#地理氣候- 大學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做筆記是統整類型的,一般是覺得會考什麼就記什麼,因為我比較笨(?)所以都是最基礎的知識點!,那我們要開始嘍,首先判斷氣候圖必須的吧, ... ... <看更多>
氣候類型筆記 在 翻轉地理教室- #國中地理心智圖筆記#全球氣候分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張心智圖與前一張可互相對照比較,前一張是用地圖空間分佈的表示方法呈現全球氣候的分布。而這一張則是用心智圖的方式來把各種氣候類型進行分類。... ... <看更多>
氣候類型筆記 在 [心得] 地理盲點筆記分享+ 讀書心得-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先上連結 : https://goo.gl/RJenms (文末會再附一次)
----
本文架構:
1.前言
2.筆記說明
3.地理科讀書心得
----
1.前言
地理科一直是我的弱科 學測前靠大量作題才拉起來的
(北一模錯7 北二模錯2 學測錯2)
故整理出一份筆記 以供有需要的板友參考 (學測/指考 皆適用)
----
2.筆記說明
關於"盲點筆記"的說明 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歷史科筆記分享)
簡言之 有別於clear上那種典型的重點筆記
盲點筆記主要是整理 課本上沒寫清楚 或是 寫了 但容易引人誤解的部分
以分章的形式整理出來 而其中一切課內外的知識點都是從題目中收集來的
題目來源有: 10年學測/指考 晟景地理科題本 晟景社會三合一題本
翰林周計畫 以及其他較不知名的坊間地理科題本
所有模考歷屆(北中南全)約60份模考卷
以及龍騰滿分攻略的練習題
當然因為經過我個人的篩選 所以並不代表讀畢這份筆記即能將閱者的盲點闡明
這邊只是提供一種作筆記的方向罷了 最重要的仍是自己實踐
故此筆記版本雖是唯讀版 但若有板友需要 可來信索取編輯版
意即版友可在家使用自己的google drive 以此筆記為底稿
增刪成適用自己的盲點筆記~
---
此筆記架構分兩部分 1.地理總論 2.區域資料
大略而言 地理總論即為 B1~B2內容 主要是補充地理概論 篇幅較短
區域資料的部分則是以各區域為大標題(ex:北美 歐洲...等)
其下再以各主題為主軸進行補充(部分章節只有單純的知識點補充)
此外 在區域資料的篇首 有整理出一份世界資料
諸如 各作物 在 各國的產量排名....等
這類跨章節的統整 即使在號稱包羅萬象的龍騰滿分攻略中也是少有提及
故特此整理
----
3.讀書心得
地理科有別於社會科其他兩科 題型多元性較高
故也常被視為社會科中最難取分的一科 我自己在考前的半年
光地理一科所做的題目最少也有7000~8000題
主要是想靠題海戰術把各類型題目都作齊 以學測結果而言
應該也是起到了某部分的功效 以下簡述較為常見的題型 及應對方式
(一) 純記憶類型
這類題目在大考的難度都不高 大多是坊間題本較常有冷門題
比如給一張地圖 要你選出某個冷門小國是在哪裡之類的
抑或是選擇國旗圖案 ...等純考察記憶點的題目
雖說沒必要特別把世界地圖完整背熟
但某方面而言 這類題目的答對率也一定程度地側面反映了
答題者本身對於地理科的嫻熟度 除了多讀幾遍.多做題目
基本上也沒什麼技巧了
(二) 圖表題
這種題目在坊間題本和大考中都時常出現 也是錯誤率極高的題目
比如表列 甲乙丙丁 各國的經濟數據(能源類型 GDP 人口數...等)
並要求答題者判斷甲乙丙丁實際代表哪一國
雖說難度較大 但這一類題目最大的特色便是 答題策略不限一種
哪怕你只知道各國的GDP概況 對於其他條件一無所知
只要你記得夠熟 照樣能拿分 是故 對於這類題目的準備
無非是加深對於地理資訊的嫻熟度 而這部分又仰賴大量作題與
筆記統整 以下以筆記中的一部分釋例:
表一:
單位土地產量低 單位土地產量高
單位人力產量低 非洲 亞洲
單位人力產量高 北美州.大洋洲 歐洲
表二: (作物對比表)
橡膠 : 泰國 > 印尼 > 馬 > 越南
可可 : 象牙海岸 > 迦納 > 印尼
表一是由某年的北模題直接抄來的 當時看到這題覺得很驚奇
單位勞力/土地 產量在地理科中屢見不鮮
但我從沒看過有哪一版本的參考書把它和各州類型結合
雖然是很基礎的知識點 但以筆記而言 這部份十分重要
表二則是源於坊間題本 此外筆記中另有其他數種熱帶作物的產量
雖說題目不會直接考說 Q:各國的可可的產量 依序為?
然而題幹大可模糊描述某種作物 並給一張並不明晰的產量表
要求答題者判斷此為何種作物 尤有甚者 這類題目常常描述
A和B作物的共同特色 尤其A作物較為學生熟悉 B作物則較冷門
然而產量表卻是B作物的產量
這類的陷阱題便只能藉由大量的背景知識來補足了
(三)送分題
這部分也沒什麼可說的 大考幾乎每年必考
不外乎是給一張地圖 要求用尺測量距離
或者是氣候圖 判斷一下氣候類型 (通常會包裝一下)
基本上這部分只要有念 一定都會選對
當然若要細分 題型也絕非以上三種所能概述 然而多作分類亦無益
以下再簡述幾項我個人常用的方法
(一)善用相對位置
比如台灣島的絕對座標 肯定得記熟 然而單純記住
120~122E 22~25N 也沒多大意義 更重要的是
試著藉由已經熟知的點位(ex:台灣 格林威治 赤道線...等)
判斷各國大略的經緯度 比如開羅大約在東幾區?
墨西哥灣的經緯度又是多少? 當然沒必要清楚記住確切位置
但由大略位置推出氣候類型 進而判斷天災.產業...等 則相當重要
若時間充足 亦可試著繪畫區域地圖(如歐洲地圖) 來增加熟練度
(二)多記補充資料
以人腦的記憶方式而言 系統性的多點記憶肯定比單點記憶容易吸收
以東南亞的河流為例 這部分算相當繁雜的知識區塊
諸如哪條河沒有三角洲 哪條河是唯一發源於中南半島?
各河的相對位置又如何? 若是分開來記 縱然一時強記 不久便又混淆了
舉 昭披耶河 為例 (唯一不源自中國的河流)
為什麼那麼多條河 就它發端於中南半島?
事實上以古河道而言 古招披耶河亦是源於中國
只是後來遭湄公河襲奪 自然看似發端於中南半島
此外昭披耶河又稱湄南河 以地理位置而言正好在湄公河南方
(是否真有因果關係則不重要 方便記憶即可)
其他諸如各河的出海口又對應到各國那些城市
亦不妨順便記憶
----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4.44.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18507889.A.A14.html
※ 編輯: Schulich (223.134.44.92), 02/13/2018 15:47: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