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公布史上第六次全球暖化報告》
#人類十年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排放量過去幾年沒有下降
#地球升溫至1.5度不可避免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未來三十年暖化加劇
#我們可以阻止它變得更糟
#全球十億人口將不斷面對熱浪野火乾旱水資源爭奪
#格陵蘭冰層融化及南極冰棚崩塌不可逆轉
#地球上一些動植物將從此滅絕
#珊瑚礁白化將大規模死亡無法保護魚群
2007年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公共最新近期最重要的一份報告,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已不可避免。但人類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全力阻止狀況變得更糟。
聯合國IPCC此份重要的新科學報告指出,各國推遲控制化石燃料排放(煤炭及天然氣)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人類已無法再阻止未來 30 年全球變暖加劇,儘管我們仍有很短的時間,阻止最悲慘的未來結論。
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已經將地球升溫度大約 1.1 攝氏度或 2 華氏度,主要是原因還是燃燒煤炭、石油,其次天然氣,獲取能源。其後果目前已經可以在全球上演衝擊各地,的氣候災民。
光是今年夏天,熾熱的熱浪在美國和加拿大造成數百人死亡,洪水摧毀了德國和中國,而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的野火燎原,已經失控。
根據這份由聯合國召集的科學家團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周一發布的新報告,這只是一個開始。
即使各國今天開始,大幅減少排放,未來二十年內全球溫室氣體總量仍然可能會使地球氣溫上升 1.5 攝氏度左右,我們可以説:人類現在基本上已經鎖定、無法逃避,更熱的未來。
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升溫 1.5 度時,危險會大大增加。
全球近 10 億人可能會在更頻繁危及生命的熱浪中,傷害健康及一大部分老人死亡。
由於嚴重的干旱,還有數億人將爭奪水源。水資源,可能引發戰爭。
今天地球上一些動植物物種,將滅絕消失。
全球大片海域維持漁業的珊瑚礁,將遭受更大規模死亡。
英國利茲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此次為IPCC撰寫報告的數百名國際專家之一皮爾斯·福斯特說:“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 20 或 30 年內,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 “不幸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情況只會比現在更糟。”
然而,人類仍然可以防止地球變得更熱。但這將需要各國協調努力,到 2050 年左右停止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
這代表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迅速擺脫煤炭等化石燃料,並從空氣中快速去除大量碳!
IPCC報告總結:如果全球真誠的合作,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並穩定在於升溫於1.5 攝氏度左右。
但如果各國的努力失敗,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上升——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可能會超過 2 度、3 度甚至 4 攝氏度。
IPCC報告描述了變暖程度每增加一次會如何帶來更大的危險,例如更嚴重的洪水和熱浪、惡化的干旱和加速的海平面上升,這些都可能威脅到一些島國的生存。
地球越熱,越過危險的“臨界點”的風險就越大,例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巨大冰棚,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崩塌。
“地球氣候系統發生了一些變化,沒有回頭路,”該小組副主席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高級顧問 Ko Barrett 說。但是,她補充:立即和持續的減排“確實可以改變我們面前的氣候絕望。”
此次公布的IPCC的報告共獲得了 195 個政府的批准,基於共14,000 多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氣候變遷物理學最全面的總結。
此報告將於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成為各國領袖高峰會的討論焦點。
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世界領導人支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目標,儘管主要污染國家目前的政策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溫室氣體的 10 大排放國是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加拿大。
這份新報告毫無疑問地認為人類應對全球變暖負責,並得出結論認為,自 19 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基本上都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國家驅動的。和吸收熱量的甲烷。
報告稱,迄今為止的氣候變化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過去十年很可能是地球 125,000 年來最熱的十年。世界上的冰川正在以“至少在過去 2000 年中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和消退。至少 200 萬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未如此高。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海平面平均上升了 8 英寸,自 2006 年以來上升速度翻了一番。自 1950 年以來,熱浪變得明顯更熱,並且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更長。野火天氣在全球大片地區惡化。自 1980 年代以來,海洋中的極端高溫爆發——這會殺死魚類、海鳥和珊瑚礁——的頻率增加了一倍。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能夠明確全球變暖與特定惡劣天氣事件之間的聯繫。報告稱,世界上出現的許多致命的新極端溫度——比如 6 月份席捲太平洋西北部的破紀錄熱浪——“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就極不可能發生”。溫室氣體排放明顯使一些乾旱、傾盆大雨和洪水變得更糟。
報告稱,熱帶氣旋在過去 40 年中可能變得更加強烈,這種轉變不能僅用自然變化來解釋。
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危害也會隨之上升。考慮一下危險的熱浪,在過去,這種熱浪每 50 年只在特定地區發生一次。如今,平均每 10 年就會出現一次類似的熱浪。在全球變暖 1.5 攝氏度的情況下,這些熱浪將每 5 年發生一次,而且溫度會明顯升高。在升溫 4 度時,它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或採取海平面上升。在升溫 1.5 度時,預計本世紀海平面將再上升 1 到 2 英尺,許多沿海城市經常被洪水淹沒,而過去一個世紀只會發生一次。但報告稱,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可能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破壞穩定,在最壞的情況下,本世紀海平面可能再上升三英尺。
可能會有更多不可預測的變化。例如,有助於穩定歐洲氣候的大西洋重要海洋環流系統現在開始放緩。儘管該小組以“中等可信度”得出結論,該系統不太可能在本世紀突然崩潰,但它警告說,如果地球繼續升溫,這種“可能性低、影響大”的結果的機率將會上升。
羅格斯大學氣候科學家羅伯特·科普 (Robert Kopp) 說:“這不像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我們保持在 1.5 度,我們就安全,而在 2 度或 3 度,則遊戲結束。”報告。 “但每增加一點變暖都會增加風險。”
專家估計,世界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將使世界在本世紀末升溫約 3 攝氏度。這加大了各國做出更雄心勃勃的承諾的壓力,超出了他們根據 2015 年在巴黎達成的國際氣候協議所達成的承諾。
如果各國兌現最近的承諾——比如拜登先生 4 月份承諾到 2050 年消除美國的淨碳排放量或中國承諾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那麼接近 2 攝氏度的變暖可能是可能的。其他行動,例如大幅減少農業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有助於將變暖限制在該水平以下。
“這份報告讓我深感緊迫,”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簡·盧布琴科說。 “現在是保持 1.5 目標觸手可及的關鍵十年。”
雖然近年來對氣候變化的廣泛科學理解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但科學家們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計算機模型變得更加強大。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新數據,部署了衛星和海洋浮標,並通過分析冰芯和泥炭沼澤更清晰地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
這使科學家們能夠改進他們的預測,並更準確地得出結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就可能變暖 2.5 至 4 攝氏度。
新報告還更詳細地探討了全球變暖將如何影響世界特定地區。例如,雖然迄今為止南美洲只有一個角落出現了可能損害農業的干旱,但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2 攝氏度,這種破壞性乾旱預計將在整個非洲大陸變得更加普遍。
巴黎薩克雷大學氣候科學家、報告編寫小組的聯合主席瓦萊麗·馬森-德爾莫特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表示,對區域影響的關注是這份報告最重要的新方面之一。 “我們表明,氣候變化已經以多種方式在每個地區產生影響,”她說。
過去的氣候報告主要關注大規模的全球變化,這使得國家和企業難以採取具體措施來保護人員和財產。為了幫助制定這樣的計劃,該小組週一發布了一個交互式地圖集,展示了隨著全球氣溫上升,不同國家將如何變化。
“為社會、決策者和領導人提供每個地區的準確信息非常重要,”馬森-德爾莫特博士說。
這份新報告是 1988 年創建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主要氣候科學評估的一部分。第二份報告將於 2022 年發布,將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例如沿海城市、農場或醫療保健系統。同樣預計在明年發布的第三份報告將探討更全面的戰略,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阻止全球變暖。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9日)發布2013年以來最重大的IPCC第六次氣候科學評估報告(AR6)。報告明確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嚴重氣候變遷效應,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將在本世紀跨越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攝氏1.5度門檻,或甚至超過攝氏2度。部分摘要如下:
1. 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相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增加約 1.1 °C。目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是 200 萬年來最高(410 ppm)。
2. 自從上一份2014年評估報告(AR5)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強烈地變暖。過去五年(2016~2020 年)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3. 海平面上升和冰層流失的速度加快。目前海平面以近300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中,相較於1901~1971 年,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2 倍。
4. 極圈冰層流失更快,若以2010~2019 年期間與 1992~1999 年期間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增加 6倍、南極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則增加 3 倍。
5. 更多科學證據歸因溫室氣體排放和極端氣候的關聯性,特別是極端降雨、乾旱、熱帶氣旋和複合極端事件(乾燥/炎熱天氣與野火事件)等。
IPCC報告撰寫人之一的 Helene Hewitt表示,「先前報告中,對北極海冰融解的趨勢略有低估,現在我們綜合多方面的證據顯示,在所有情形下,我們可能在2050年之前,就會首度看到北極幾乎沒有海冰的景象。」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2006-MAY-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PODCAST收聽: https://...
氣候高峰會歷史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歲政黨四方挑戰
一個人活到一百歲,稱為古稀人瑞。一個創黨一百年且依然執政的政黨,尤其擁有9500萬黨員,統治14億人口的中國共產黨,絕對是歷史大事。
今年7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建黨百年慶典。在全世界仍受困於疫情的時刻,動員了7萬人不戴口罩觀看各種文武表演,突顯中國的歌舞昇平,萬眾歡騰,但也令人連想到朝鮮平壤的樣板腔勢。
習近平首先發表創黨百年文告,據稱長達7千多字。文告中出現87次「人民」,55次「中國共產黨」,21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頗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只出現2次。
文告開頭第一句,「今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都是一個十分重大而莊嚴的日子。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道….」他將中國共產黨擺在中華民族之前稱呼,突顯他心目中黨比民族重要。因為「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是一百年前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使「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他因此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然而這樁百年大典沒有萬邦同慶,卻因疫情,鮮少外賓親臨。只有1300封賀函,其中150封來自各國元首政要,200封來自政黨領袖,不過世界七大工業國G7領袖卻無人理睬。
因為就在百年黨慶之前,世界七大工業國家領袖齊集英國康瓦爾,針對疫情、氣候變遷、中共人權,以及台海問題多所討論,G7高峰會聯合公報「首度」納入「重視台海和平穩定的共識」,也對中國處理新疆與香港問題加以譴責。這是今年4月以來,美日、美韓及歐日元首高峰會之後的總其成,由美國主導,已然形成「反中大聯盟」,將美中爭霸升高為「民主與專制」的對峙,在政治、經濟、金融、科技和軍事各方面展開全方位對抗,情勢相當嚴峻。
美國著名的Pew Research Center 於今年2月在全球17個先進國家,針對18850位成功受訪者調查他們對於中國的觀感。就區域平均值而言,歐美討厭中國的百分比66%,亞太地區則高達77%。若就國家觀察,最討厭中國的前三個國家是:日本88%、瑞典80%、澳洲78%,遍及全球各個角落。
Pew 研究中心另外針對美國人作民調,高達9成認為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超過7成美國人對中國反感,有好感的只有20%,比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的34%還糟糕。美國目前約有37萬中國留學生,但55%的美國人認為要加以限制。中國的戰狼外交及銳實力,造成全球反中排華的情緒,怪誰呢?
就在習近平盛大舉行百歲黨慶的當天,美國與日本舉行「東方之盾」聯合防空演習,地點在距離台灣850公里的奄美大島,美軍「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系統首度登上奄美大島部署,與日本陸上自衛隊的「03式」中程地對空飛彈,雙方模擬協同攔截來襲的敵機和飛彈。很明顯地,這場演習意在展現美日聯軍在日本離島投放兵力的能力,更突顯「兩國如鐵一般堅強的友誼。」事實上,自從2019年開始,美日兩國為應對台海軍事衝突,雙方一直在進行兵棋推演及各種軍事聯合演習,以制訂一套針對台灣的「整合作戰計畫」。
此外,6月30日「華盛頓郵報」披露,根據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已開始在甘肅玉門關附近沙漠地區建造一百多座ICBM發射井。這些發射井可能為「東風41」(DF-41)洲際彈道飛彈而設計,它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打到9300英里外的目標,包括美國及歐洲本土。目前中國擁有2~300枚核武器,而美國已擁有1600枚,中國正在急起直追,當然激發全球反中浪潮。
幸或不幸?美中兩個核武大國皆看上台灣,一方恩威並用,另方文攻武嚇。6月下旬北京多場兩岸和平的研討會上,學者們對兩岸融冰大多悲觀,因為美中大國爭霸,方興未艾,而民共兩黨各行其是,毫無交集。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堪稱披荊斬棘,也締造可觀政績。但過了百歲生日,赫然發現並非柳暗花明,而是危機四伏,挑戰重重!或許因為壓力太大,心事重重,7月6日習近平在「世界政黨領導人視訊峰會」致詞念稿時,居然重複已經講過的內容,還一度停頓,講不下去,然後問鄰座的人,「我這講完了嗎?…」這跳針失常的一幕曝光,驚煞許多人。「滿招損,謙受益」,百年政黨不該謙卑,再謙卑嗎?
氣候高峰會歷史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歲政黨四方挑戰
一個人活到一百歲,稱為古稀人瑞。一個創黨一百年且依然執政的政黨,尤其擁有9500萬黨員,統治14億人口的中國共產黨,絕對是歷史大事。
今年7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建黨百年慶典。在全世界仍受困於疫情的時刻,動員了7萬人不戴口罩觀看各種文武表演,突顯中國的歌舞昇平,萬眾歡騰,但也令人連想到朝鮮平壤的樣板腔勢。
習近平首先發表創黨百年文告,據稱長達7千多字。文告中出現87次「人民」,55次「中國共產黨」,21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頗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只出現2次。
文告開頭第一句,「今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都是一個十分重大而莊嚴的日子。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道….」他將中國共產黨擺在中華民族之前稱呼,突顯他心目中黨比民族重要。因為「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是一百年前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使「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他因此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然而這樁百年大典沒有萬邦同慶,卻因疫情,鮮少外賓親臨。只有1300封賀函,其中150封來自各國元首政要,200封來自政黨領袖,不過世界七大工業國G7領袖卻無人理睬。
因為就在百年黨慶之前,世界七大工業國家領袖齊集英國康瓦爾,針對疫情、氣候變遷、中共人權,以及台海問題多所討論,G7高峰會聯合公報「首度」納入「重視台海和平穩定的共識」,也對中國處理新疆與香港問題加以譴責。這是今年4月以來,美日、美韓及歐日元首高峰會之後的總其成,由美國主導,已然形成「反中大聯盟」,將美中爭霸升高為「民主與專制」的對峙,在政治、經濟、金融、科技和軍事各方面展開全方位對抗,情勢相當嚴峻。
美國著名的Pew Research Center 於今年2月在全球17個先進國家,針對18850位成功受訪者調查他們對於中國的觀感。就區域平均值而言,歐美討厭中國的百分比66%,亞太地區則高達77%。若就國家觀察,最討厭中國的前三個國家是:日本88%、瑞典80%、澳洲78%,遍及全球各個角落。
Pew 研究中心另外針對美國人作民調,高達9成認為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超過7成美國人對中國反感,有好感的只有20%,比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的34%還糟糕。美國目前約有37萬中國留學生,但55%的美國人認為要加以限制。中國的戰狼外交及銳實力,造成全球反中排華的情緒,怪誰呢?
就在習近平盛大舉行百歲黨慶的當天,美國與日本舉行「東方之盾」聯合防空演習,地點在距離台灣850公里的奄美大島,美軍「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系統首度登上奄美大島部署,與日本陸上自衛隊的「03式」中程地對空飛彈,雙方模擬協同攔截來襲的敵機和飛彈。很明顯地,這場演習意在展現美日聯軍在日本離島投放兵力的能力,更突顯「兩國如鐵一般堅強的友誼。」事實上,自從2019年開始,美日兩國為應對台海軍事衝突,雙方一直在進行兵棋推演及各種軍事聯合演習,以制訂一套針對台灣的「整合作戰計畫」。
此外,6月30日「華盛頓郵報」披露,根據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已開始在甘肅玉門關附近沙漠地區建造一百多座ICBM發射井。這些發射井可能為「東風41」(DF-41)洲際彈道飛彈而設計,它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打到9300英里外的目標,包括美國及歐洲本土。目前中國擁有2~300枚核武器,而美國已擁有1600枚,中國正在急起直追,當然激發全球反中浪潮。
幸或不幸?美中兩個核武大國皆看上台灣,一方恩威並用,另方文攻武嚇。6月下旬北京多場兩岸和平的研討會上,學者們對兩岸融冰大多悲觀,因為美中大國爭霸,方興未艾,而民共兩黨各行其是,毫無交集。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堪稱披荊斬棘,也締造可觀政績。但過了百歲生日,赫然發現並非柳暗花明,而是危機四伏,挑戰重重!或許因為壓力太大,心事重重,7月6日習近平在「世界政黨領導人視訊峰會」致詞念稿時,居然重複已經講過的內容,還一度停頓,講不下去,然後問鄰座的人,「我這講完了嗎?…」這跳針失常的一幕曝光,驚煞許多人。「滿招損,謙受益」,百年政黨不該謙卑,再謙卑嗎?
氣候高峰會歷史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2006-MAY-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kpvc20o3ob08730559gtk8
《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不相當特別的紀錄片,一方面記錄了高爾從政多年以來所收集的總總研究資料,另一方面也記錄了全球暖化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不論是圖片、影像、甚至是表格、圖表、數據的呈現,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並且透過高爾的簡報呈現予世人。
片中頗具政治爭議的地方,就在於出現許多為了反駁那些反對全球暖化議題,或是認為全球暖化原因未定的科學研究,並指稱背後有政客或財團的利益關係。除此之外,為了佐證自己的科學論點,電影在上映後不久更推出了同名書籍,在最後的附加內容中,更附上了電影中尚未提及的科學研究分析。
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廣大回響,不僅在票房上獲得不錯表現,在影評分數上也有相當亮眼的成績;電影甚至在該屆的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紀錄片,是目前美國影史票房表現第三高、評價也表現出色的紀錄佳作。
續作《不願面對的真相2》則在2017年上映,主要內容述說了高爾如何在《不願面對的真相》後的十年,2016年的巴黎高峰會上說服各國政府領導人通過巴黎協議的過程,並選定在川普上任後大幅修改歐巴馬政府的能源和環保政策的時機上映,不免讓人質疑其政治目的為何。也可能因此讓《不願面對的真相2》的表現,不如《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所造成的市場回響。
如今,《不願面對的真相》到《不願面對的真相2》的問世,我們卻到了2020年的今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讓地球上的一些環境問題獲得改善,也讓人重新再度認識到環保的重要,看來是多麼諷刺。
延伸閱讀:
【梗你聊時事】從新冠病毒疫情,來看看地球怎麼了?人類似乎才是最可怕的病毒? | XXY
https://youtu.be/zLe1zuFaY-o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環境 #環保 #高爾 #氣候變遷 #aninconvenienttruth #climate #climatchange #climatevari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