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新片:《#戀人的最後情書》首支正式預告]
「過去會讓人沉淪、產生幻覺,讓你覺得一切都有可能。我們能學會往前走,學著再試一次嗎?」
《戀人的最後情書》改編自《#我就要你好好的》原著作者Jojo Moyes的小說,敘述1960年留下的一批情書,讓一名記者意外發現這段埋沒於時光洪流的戀情,本片預計於7/23上線。
有時現實的處境會讓感情留下遺憾,但若是嘗試拾起勇氣、重新面對過去的傷痛時,或許那些懊悔與內心的瘡疤,會因為不同形式的愛而
雖然看起來又是部典型的愛情故事,但光是卡司陣容就超吸引人,尤其是雙女主 Felicity Jones 和 Shailene Woodley,兩人的作品都非常值得一看,私心推薦 Felicity Jones 的《#愛的萬物論》、《#熱氣球飛行家》以及 Shailene Woodley 的《#美麗心計》、《#我願意》,而男主之一的 Callum Turne 和 Joe Alwyn 也都是熟面孔, Callum Turne 在《#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刑》飾演紐特的兄長,「姐夫」Joe Alwyn 則是在李安執導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擔綱男主角,未來也將演出《#正常人》作者莎莉魯尼的處女作《#聊天紀錄》改編影集。
【延伸閱讀】
🔸《#我願意》影評心得:https://reurl.cc/AgNm2d
🔸《#我就要你好好的》電影介紹:https://reurl.cc/YWANEO
🔸《我就要你好好的》原聲帶:https://reurl.cc/Xe0MGa
《聊天紀錄》由 時報出版 出版,已於 5/4 出版,改編影集拍攝中,預計2022年首播!
------------------------------------------
➡️有興趣也可以追蹤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ttle_reading_monster/
➡️部落格不定期會更新影評、書評、電影新聞、佳句相關文章:
https://amesily1936.pixnet.net/blog
氣球人書評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理小說之港式vs韓風】
從去年底起,間續地讀了多本香港和韓國作者的推理或犯罪小說。自從小時讀過幾本已經忘記的松本清張小說,很多年沒看推理書了,去年巧合執起了香港作家陳浩基的《13‧67》和韓國作家金彥洙的《謀略者》,結果,一本接一本地繼續發掘、發現....
最大的發現,是韓國女作家丁柚井的三本作品:《物種起源》、《七年之夜》和《射向我心臟》。我最先接觸丁柚井,是《物種起源》,講述一個青年男子早上一覺醒來,發現身處母親被害的血腥犯罪現場,自己卻什麼也記不起,故事描述往後的三天,他如何發掘真相和(更重要的)他與母親的關係。作者探討的,是成魔之路,究竟是怎樣踏出來的?
《七年之夜》的中文版我連在網上在港、台都找不到,剛好卻發現有英文版《Seven Years of Darkness》,也一樣好看。七年前的一宗交通意外,和之後發生的水壩事故淹沒村莊慘劇,背後隱藏的秘密,竟然是一個不惜一切的代價,都要保護兒子的父親。如果說驚悚懸疑程度,是丁柚井幾部作品之最,數年前亦拍成了電影,我特別在網上找來看過,電影不錯,但書真的更好看,細節地方電影實在跟不上。
至於《射向我心臟》,不能算是推理或犯罪小說,較似是韓版《飛越瘋人院》,講述兩個被關押於精神病院的年輕人,從失去自由到發現自我,如何面對令他們受傷害的家人和不公平對待他們的社會,最後得到解脱的成長故事。書的前段讀得有點掙扎,為什麼就是講這些院內的瑣碎事情,過了三分一後,開始投入病人的日常和生活細節,竟然能奇妙地令人「手不釋卷」。
至於新進作家金彥洙的《謀略者》,描述一個名為「圖書館」的神秘殺手集團,代代與韓國上層政治經濟關係千絲萬縷,然而集團步入老化,頭號殺手成為被暗殺目標,故事由一開始形容主角執行暗殺任務,氣氛已經把讀者深深吸引,這也是這些韓國小說特別之處,就是極之充滿電影感,文筆和描繪十分細膩,影像自然地在讀者腦海中浮現,難怪據說本書也在改編電影中。
去年陳浩基的《13‧67》在香港再出版,翻譯多國文字出版,「連印尼傭工姐姐都在看」,而我接觸陳浩基較遲,看了《13‧67》後,得到友人楊岳橋借出他珍藏的多本陳浩基作品,我一連看了《遺忘‧刑警》、《網內人》和《氣球人》。陳浩基的作品較接近本格式推理,即近於「在封閉空間找出誰是兇手」,然而這樣的限制,着重於「燒腦」和「令讀者意外」,很容易變成「故弄懸虛」。在這四本作品中,畢業於中大計算機科學系的陳浩基,他的「科學頭腦」思路,我完全感受到,不過,作為讀者,在感性方面,我卻比較享受之前形容韓式小說的氣氛和細膩。
不少香港讀者喜歡陳浩基的「本土」描繪,不過,也許是我的問題,我不太享受這些「港味」,正因為自己較熟悉香港的事物的話,反會覺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少人喜歡《13‧67》中形容香港幾十年變化,我反而覺得「未夠喉」,《遺忘‧刑警》也有相似感覺。
《網內人》講的是網絡欺凌,提及大量技術細節,自己是同行,這些東西對我沒有太大新鮮感,反而覺得神通廣大的男主角的「神秘」身分和背景,大有發揮空間,可惜沒有更深入的敘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氣球人》,一來抽離了香港背景,故事可以代入任何城市,而且「反超級英雄」的玩味十足,天馬行空,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如果能進一步深入探討主角的「變態殺人心理」,就更令人滿足了。
陳浩基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創作風格和主題型式多元,手頭上還有數本他的書要看,希望他能繼續創新,再上一層樓。
#陳浩基 #丁柚井 #金彥洙 #推理小說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氣球人書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聖誕詩 2020〉 ◎彭依仁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
視光師要我湊近驗光儀
說:告訴我,你看見甚麼?
我看見草原,草原中有一幢房子
現在呢?蔚藍的天空,熱氣球
似乎就這麼多。你再看看?
我看見夜幕低垂,四野無人的漆黑
一幢兩層的平房,窗邊發出幽光
我看見平行的窗孔,有人穿過
走廊,而四周沒有人影,十字星
驀然在夜空中閃耀,現在我
才發現。視光師說,那是伯利恒
說罷給我戴上驗光鏡片,向我展示幾行
數字,讓我讀出,我用左眼觀看
讀出第一、二行,但右眼
只看見幾個黑影在舞動,用槍枝
敲打小孩的後腦,他們穿上軍裝
拿刀斬殺嬰孩,一前一後在巷弄中巡邏
我看見街道、房子的輪廓漸漸模糊
視光師按鈕,數字迎風亂舞,5喬裝成6
3喬裝成9……我對視光師說
我的視網膜曾經塌下,現在它
再也無法固定在黃斑點上,視光師說
你無法看清世界,你的右眼
永遠只看見影像的光暈
看不見他們在空中寫著甚麼字
你的世界只是一團混濁,在你眼中
人們的苦樂和愛恨都無法聚焦
這源於視網膜無法調整距離的清晰度
接著他向我描述漸進鏡的作用:
如果你抬頭,就可以看看遠方的馬路
看看馬路盡頭的花園,看看雁群穿越
晚霞,如同五根手指給綿襖穿針線
那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我們不再哭泣
也不用破涕為笑,世上不再有壓迫
自我和他人不再戴口罩咳嗽
也不用交談,他們不再用監控儀器
替你的面目拼圖。但你相信嗎﹖
我抬起頭來,不覺廣告牌變得更晦暗
或更光明,我的臉漸漸昏暗,背影
在視光師的視綫內消失,像風一樣迅速
--
◎作者簡介
彭依仁,詩人、書評人,遲熟的七十後,香港人。
(簡介由作者提供)
--
◎小編淵智賞析
這是一首做視力檢查的詩,其中隱含著許多關於檢查的細節,並以此作為主題,並打開更大的想像空間,透過看見的雙重性去描述實際/虛擬的感官世界。
本週的主題為技術型高中的文科反思,小編選此詩作為本週賞析的理由,則是希望透過此詩,彰顯在詩學中,「技術領域」和「感性」之間,亦可以以極具交織性的視野,找出自我與世界之間的平衡,無須受縛於是否需要人文的思考。在視力檢查這樣一個看似樣板化的運作過程當中,我們亦可替自己找出新的命題。
敘事從視光師做檢查的步驟開始,敘事者靠近驗光儀,被詢問其所見而答之:「我看見草原,草原中有一幢房子/現在呢?蔚藍的天空,熱氣球」透過對話,彰顯出敘事者對於理想世界的想像,草原、房子、藍天、熱氣球,彷彿一個小孩最初執起畫筆時,畫下的所有關於天堂的嚮往。然而視光師卻要敘事者再往更深處細看,從此處我們便可得知敘事者所觀見的事物有所欠缺,那欠缺在何處呢?作者帶領著我們往下細看,透過其敘述的聲腔,我們看見了黑暗「我看見夜幕低垂,四野無人的漆黑/一幢兩層的平房,窗邊發出幽光」。也看見了黑暗中逐漸浮凸的暴力輪廓「只看見幾個黑影在舞動,用槍枝/敲打小孩的後腦,他們穿上軍裝/拿刀斬殺嬰孩,一前一後在巷弄中巡邏」;看見了謊言「5喬裝成6/3喬裝成9」,敘事者知道事物的本相,也知道其所偽裝的姿態,只是,還在視力模糊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而終於,敘事者終於承認了其視力之缺陷「我的視網膜曾經塌下,現在它/再也無法固定在黃斑點上」,指出了自我無法看見世界醜惡那面的缺點。客觀真實的世界和主觀感知的世界之間,便產生了一種幻覺式的辯證。而穿越在這兩個世界的,便是視光師,面對敘事者,他指出了問題在於眼睛焦距,由於其缺陷,遠近皆讓清晰度成了一種無法企及的漸進線,因此需要透過「漸進鏡」。這裡的「漸進鏡」可能是知識、可能是善良,也可能是妥協之中的一切堅定與頑強,一切得以讓世界穩定地抵達安穩的地帶之事物。但無論為何,它都有著幫助我們在渾沌中看見明朗的能力。
因此,相較於先前虛像的世界,敘事者終於看見了真正的烏托邦,不是一切事物都是正面的,而是對於謊言、假象一切的否定:「那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我們不再哭泣/也不用破涕為笑,世上不再有壓迫」、「也不用交談,他們不再用監控儀器/替你的面目拼圖」。
然而,看見了美好世界的理想之後,是否便可成真呢?作者在最後的結尾所埋下的意涵卻又值得反覆咀嚼「我抬起頭來,不覺廣告牌變得更晦暗/或更光明,我的臉漸漸昏暗」敘事者面對外界,卻無法得知這樣的理想,究竟是讓自己變得更明亮,或是更昏暗。最後,卻也只能像風一樣,消失在理想灌輸者的視線裡。留下視光師,繼續讓下一雙眼睛得以看清這個世界的善與惡。
我們不可否認這是一首極具深刻政治意涵的詩,加上作者的身分為香港人,如今香港的時局動盪,身為一個當地寫作者,該如何以自身的理念繼續寫作?這不但是香港寫作者所該反覆質問自己的問題,更是每一個面對自己認同的人所需面對的。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彭依仁 #聖誕詩2020 #視力檢查 #香港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