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核四爭議不斷?臺灣真的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06/23/2021 Greenpeace綠色和平)
2021 年適逢福島核災 10 年、車諾比核災 35 年,再次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關注,5 月全臺接連停電,更引發公眾對供電吃緊以及能源轉型的疑慮,能源議題在臺灣社會引發洶湧聲浪,隨著「重啟核四」公投即將於 8 月舉行投票,更引發擁核與反核兩方的激烈辯論。究竟核四電廠存在哪些爭議?臺灣是否真的需要這座核電廠?除了核能,臺灣還有哪些能源方案?
臺灣能源現況
在討論核四爭議前,先與您看看臺灣目前的能源現況。以臺灣近十年來的全年發購電量為例,火力發電量約占 80%,核能僅占約 12%,顯見臺灣電力目前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在夏季用電尖峰時段,核電亦只佔 6 至 7% 的發電量。
事實上,根據台電公司所公布的歷年發購電量各能源別占比,自民國 105 年(2016年)起,核能占比都低於 15%,在 109 年(2020年)也僅佔 12.7% 。換言之,核能並非臺灣最主要的電力來源,而為了因應日趨嚴重的氣候危機,目前臺灣的能源政策規劃:「2025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總體發電量的 20%」,若提高再生能源發展及用電占比是能源政策主要目標,臺灣還需要將資源投注於發展核能嗎?
核能的優缺點
目前世界上的核能發電,主要是利用輻射物質——鈾-235 進行「核分裂」反應來發電,發電前首先須開採鈾礦,鈾礦經過提煉及濃縮程序後,製造成一般核反應爐可用、鈾濃度約為 3% 的燃料棒,再將大量的燃料棒放入反應爐之中,確保足以核分裂達致臨界並持續產生熱力,熱力所產生的蒸氣即可推動發電機發電。
核能發電的整個供應鏈,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以及燃料棒後續處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以及碳排放,完成發電後的乏燃料棒(spent fuel)最終處置方法也尚未有最佳解方。因此全球主要的國際能源組織對於核能,多以「低碳能源」或「潔淨能源」稱之,但不會稱為綠能(green energy)或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顯示核能整體生命週期對環境的破壞力仍大。
換言之,核能支持者認為核電具備低碳與穩定供電等優點,卻忽略了核能在開採、提煉、濃縮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泥漿、廢水與輻射均為巨大污染,此外核能發電過程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成為懸而未解的環境問題。自 1951 年12 月 20 日人類首次用核反應爐產生出電力,至今 70 年過去,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及地區可以解決「如何安全處置核廢料」的問題。(延伸閱讀:《全球核廢料危機報告》:大量核廢料難以處理)
為什麼臺灣社會聞「核四」色變?
核電廠最具爭議之處,就是「核安」問題。自 1950 年代開始,全球已發生三哩島、車諾比、福島等重大的核災事故,這三場不同類型的核災發生原因包括設計缺陷、人為疏失,以及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的系統故障,造成爐心融解、反應爐爆炸、氫氣爆炸等事故,並且對當地環境造成大規模的輻射污染,即使經歷多年,依然難以復原。(延伸閱讀:福島十年核災處理無期 綠色和平盼望臺灣平安終結核電)
臺灣位處地震帶,板塊運動本就頻繁,存在地震釀災的風險。然而目前的 4 座核電廠,都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皆分布於北海岸,與人口眾多的臺北市直線距離僅不到 30 公里。而核四廠半徑 80 公里海域內有 70 幾座海底火山,其中有 11 座為活火山,2011 年,中央地質調查所也確認,有一條長達 2 公里的 S 斷層位於核四廠的正下方,貫穿整個廠區。《華爾街日報》更在福島核災後,將臺灣 4 座電廠列為最危險等級。
目前討論聲浪最熱烈的「核四」,因預算不足而無法採用大多數核電廠的「統包」方式,轉而將貨就價採「分包」作法,將核四建廠由台電自行進行統籌施工與整合,分拆給美國、日本等跨國公司負責不同部份的施工,最後。因為分包關係造成元件與元件間的介面複雜程度提高,系統不一致且難以整合,而這不穩定的系統整合,最後卻交由過去沒有相關整合經驗的台電處理,讓許多電力專家擔憂核四的安全性。
於 1999 年正式動工的核四電廠,由於建設時間超過二十年,許多系統零件已經老舊不堪使用,原製造商也沒有生產對應零件,如果重啟,需要再進行系統全面的修復跟維護,保守估計須要投入 800 億新台幣以上資金, 1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電,若正式發電後還有營運、核廢料處置的成本。重啟核四不僅曠日費時更所費不貲,也無法回應近期經濟成長的電力需求。將大量資源與金錢投入一座最快 10年後才能發電,而且存在核安疑慮的核電廠,真的是最佳的決定?
積極發展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
臺灣政府目前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再生能源主要發展項目,並預計在 2025 年達到總體發電量的 20%。隨著全球各地政府相繼承諾淨零碳排目標,許多大型企業如 Apple、微軟等紛紛提出潔淨產業鏈的要求,以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也是臺灣在能源政策上應該積極發展的方向,現正站在能源轉型路口的臺灣政府,若能集中資源,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儲電及節能,不僅可以比核四更快彌補短期用電缺口,更可減少碳排放與空氣污染。
台電獨立董事許志義教授也於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新的能源系統將是綠能為主,電力供需則應以分散式供電,取代以往穩定供電的觀念。除了多元開發再生能源,在電力需求端必須思考更多節能、儲能或調配負載的方案。另外在綠電市場開放的狀況下,企業及公眾能夠成為電力「產銷者」,除了用電外,可以透過公民電廠、自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甚至是儲能系統,成為電力供應者的角色,這些行動都能夠協助減輕臺灣電力系統的負擔,並在電業當中成為貢獻系統的部分力量。
綠色和平因反核運動而誕生,五十年來,始終秉持反對核能、核武的立場。邀請您一起加入呼籲政府落實能源轉型的行列,淘汰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及高風險的核能,轉用更加永續、潔淨、安全的再生能源,使您我及下一代無須再擔憂可能發生的駭人核災,或為艱難的核廢料處理問題苦惱。
綠色和平小教室:
統包(Turnkey):由一個得標的統包商負責整個工程興建的統籌,根據電力公司所需的規格,包辦設計、施工到測試,在建廠過程中從頭到尾把關,再交由電力公司進行運轉與管理。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核電廠(包含臺灣核一、二、三電廠)都是以統包方式建設而成。
完整圖文以及更多參考資料請見: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5521/
♡
氫能源車缺點 在 魏力投資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規矩,夠like有即市IG圖表分析。
我IG:https://www.instagram.com/ngailik.stocks/
20201016--異動空間|氫電池隱藏受惠股
//...新能源除大家熟悉的光伏、風能外,氫燃料電池亦是一大發展方向。與主流的鋰電池比較,氫電池至少具三方面的優勢:
一、重量更輕、能量更大。以相同重量的兩種電池比較,氫電池可產生的能量是鋰電池的10倍,故更適合用作貨櫃車等長途功能車使用。
二、零碳排放。氫電池使用時只會產生熱力和水份,對空氣零污染。
三、充電快捷。氫電池充電只需數分鐘,時間與入油相近,續航力較鋰電池為佳。
當然,氫電池亦有不少缺點,例如......//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1015/TRNOYX72M5CH3GU5AOAXXKYC7M/
氫能源車缺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etherlands On Line 10/20
* 別的國家領導人出門進行外交訪問都是坐專機,荷蘭國王卻不一樣,他自己開飛機,見印度總統。
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王后馬克西瑪抵達印度進行為期五天的國事訪問。這本來就是一條尋常的外交新聞。然而,從荷蘭王室發佈的照片上仔細觀詳,「國王」竟然坐在駕駛艙中。原來飛行中,國王是這架政府專機的副駕駛!
實際上,國王曾經說過,他如果沒有生在王室,他的夢想就是駕駛一架波音747大飛機。過去23年,他一直有一份兼職工作——當航班的副駕駛,每個月飛兩次。怪不得KLM是荷蘭皇家航空。
荷蘭國王把飛機開到印度後,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國際機場,接受簡短音樂和舞蹈歡迎儀式。荷蘭大使馬丁·範登·伯格(Marten van den Berg)等出席了歡迎儀式。
星期一早上,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Ram Nath Kovind)和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於總統府Rashtrapati Bhavan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隨後,荷蘭國王和王后前往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
* 荷蘭人:我的自行車必須和我一起上火車!
最近,荷蘭Fietsersbond自行車協會和Rover旅行者協會紛紛批評:火車上留給自行車的空間太少,無法跟上荷蘭騎車人數的增長速度。他們呼籲荷蘭鐵路公司NS採取措施,改善問題,畢竟如今騎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已成為一種新風潮。
根據Fietsersbond的說法,每年想要攜帶自行車上火車的旅客數量正以10%到20%的速度增長。然而,目前火車上針對自行車的專屬停車位非常短缺。負責人克魯伊特(Saskia Kluit)說,「經常有家庭或一群騎自行車的人在火車站台苦惱該如何停放自行車。在這個自行車廣受歡迎的時代,這種現象讓人難以接受。我們提倡在通往熱門景區的火車上設置單獨的自行車車廂。」
Rover的負責人弗里克·波斯(Freer Bos)表示:「我們收到的投訴與日俱增,不僅來自騎自行車的人,還有負責在火車站台上預防危險情況的指揮員。」
NS認同用火車運輸自行車需要大的解決方案。一位發言人說:「我們將與Rover和Fietsersbond協商,研究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們還將向旅客詢問他們的想法。」NS首席執行官羅傑·範·博克特爾(Roger van Boxtel)表示,在2021年至2023年之間,NS將在新一代城際列車中制定有關自行車、輪椅、靈活座椅和工作空間的調整計劃。
*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有價值約4000億美元的糧食甚至在運到商店之前就被浪費,而糧食浪費被認為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原因,此外全球每天超過8.2億人挨餓。
荷蘭人解決食品浪費的獨特方法,對全世界都極具參考價值。
近20年來歐盟有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新鮮瓜果市場規範」,長相比較奇葩的水果是禁止上市的,這造成了很多生產出來的蔬果被白白浪費。於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現了一家名為(BuurtBuik)的非營利組織。
每天早上,組織的志工都會騎自行車到餐廳、咖啡廳、超市、蔬果攤等地方,收集即將被丟棄的食品或「長得醜」的蔬菜瓜果、罐頭、果醬和快硬掉的麵包等等,再藉由餐廳志願者的巧手,根據當天的食材,烹煮成各式料理,並且免費請市民享用。這樣的美好食物循環,可以讓一些經濟狀況欠佳的民眾得以溫飽。目前BuurtBuik每周可以提供約500份晚餐。
此外,四位來自荷蘭艾伯特連鎖超市(Albert Heijn)不同部門的員工也對這一浪費現象忍無可忍,從而創立了「存貨」連鎖餐廳(Instock),該餐廳利用超市沒有售出或售完的食物做成美味佳餚。
聰明的荷蘭人從「剩食」中淘出「美食」。
* 今年8月,由荷蘭名校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學生製造的「Forze VIII」氫燃料電池車在荷蘭阿森的TT賽道創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奇跡:氫能汽車擊敗傳統汽油車,獲得超級跑車挑戰賽的第二名。
氫能超級跑車聽起來非常超前、拉風。然而,氫能汽車早已不局限在概念車範圍,而是進入商業化量產,開始行駛街頭。
* 塑料袋設計者初衷為挽救地球!你知道嗎?近年來「聲名狼藉」的塑料袋在問世時被人稱贊為「了不起的發明」,原因是它的製作成本只有幾美分,卻能夠讓人輕鬆拎起重物,還能夠防水,以至於80年代的消費者都不太相信輕如羽毛的袋子能裝得下他們沈重的罐頭和盒子。
發明者斯滕·古斯塔夫·圖林設計這款一體式聚乙烯購物袋的初衷是為了拯救地球,即通過消耗更少資源的塑料袋來取代耗費大量資源的紙袋,他認為塑料袋:「應該被重復使用」,而不是用了就扔。
但現在塑膠袋的優點也變成了它的缺點,因為塑料袋不可分解,它們或是卡在樹上、殺死鯨魚,又或者是永遠留在垃圾填埋場。
有毒化學物質從塑料中滲出,透過飲水等方式接觸到人體,就很有可能會導致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損或其他疾病。
為解決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許多國家已實施塑料禁令,目前至少有60家化學公司正在競相研發分解塑料的技術。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由不同種類的海藻發酵製作塑料的方法。
去年2月,荷蘭阿姆斯特丹開設了全球第一家「無塑料超市」,其中超過700個商品都沒有使用塑料包裝。
荷蘭人用自己的創意智慧為解決塑料問題提供了經驗。
氫能源車缺點 在 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指導單位: 經濟部能源局、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單位: 台灣經濟研究院. ... [新聞動態] 往商用車氫能化邁進博世正試行燃料電池廂型貨車. 廂型貨車能將貨物快速送達目的 ... ... <看更多>
氫能源車缺點 在 特斯拉跟氫能車?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有人說特斯拉發展是錯誤的,有真正未來的才是氫能車。 ... 燃料電池是加氫氣缺點是體積大,特斯拉使用鋰電池缺點是重量重單就使用能源的角度來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