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大禹治水
2020-06-26
中國出現四十年難遇的大洪水,全國多個省份受災。其中長江上游多條支流已爆發洪水,大量泥石及垃圾湧向三峽大壩。內地防汛總指揮部已確認三峽大壩水位超出警戒線,專家擔心大壩不洩洪將有潰壩風險,但洩洪又會讓下游出現水災。
從鄧小平時代開始策劃,三峽大壩建設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防洪;可是大壩建成後,上下游水災卻沒有減少。正因為降雨不會選擇只在上游或下游,當上下游一起下大雨時,以水壩防洪的作用就會失去。原本長江下游有大量湖泊可疏導洪水,可惜洞庭湖、太湖和鄱陽湖早已滿溢,水壩大量洩洪或有任何閃失,下游就非常凶險,首當其衝便是宜昌市。
東西方遠古歷史都有大洪水的傳說,例如聖經講述的挪亞方舟,以及中國的大禹治水。大禹所用的策略完全顛倒了過去大多數人的想法,他用堤壩「堵」的方法去治理水患,以疏導為主,引流洪水往湖泊及低窪地帶,結果成功治理水患。
治水的理論亦適用於治理人民,故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言。水壩和河堤有如法律規範,能規矩水的流向。然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建立湖泊蓄水,將水疏導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和大海。堤壩建得愈高水壓愈大,嚴刑峻罰並非靈丹,只有讓水疏洩,即是令人民有出路,社會才得以穩定。
#張慧慈
#治水不能單靠建大壩
#結合疏導蓄水才是上策
#嚴刑峻法只會有反效果
#這種文章不知道還可不可以寫下去
#發哨提出三峽大壩有機會潰壩
#都可能犯國安法
https://youtu.be/21ljyEaM-M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
水壩防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氣候變遷系列:借鏡荷蘭的治水經驗
(紀錄片段)
海水伴隨著強風衝垮堤岸,大水在低處的鄉間氾濫。
1953年1月31號,寒冷刺骨的周末晚上,北海風暴加上大潮,帶來5.6公尺水位,荷蘭西南部的海堤逐一崩潰,世紀大水淹沒荷蘭20萬公頃土地,1835人死亡,近五萬棟房屋一夕摧毀,經濟損失高達10億荷蘭盾 。
水災兩星期後,荷蘭政府成立防洪委員會推動《三角洲工程 》,在鹿特丹以南的海灣間修建水壩 防洪壩等12項重大水利建設,1956年動工1986年正式啟用,歷經30年。
(荷蘭皇室)
《三角洲工程》已經完成
以足夠抵擋千年一次的大洪水標準,打造出全世界最長的移動式防洪大壩和活動水閘門,仍然是以防堵的觀念看待洪水。
然而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90年代萊茵河岸兩次大水災,加上2005年卡翠娜,颶風巨大毀滅力的啟示,再堅固的堤壩吸飽水分後隨時可能倒塌:荷蘭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防洪觀念。
2008年成立了《三角洲委員會》,這是全球第一個因應暖化危機而設的獨立政府單位,由前農業部部長領軍,進行百年防洪計畫與危機管理,完整的治水方案就從暖化研究與國土規劃開始。
當時三角洲委員會秘書長表示:
(林格蘭德\三角洲委員會秘書長)
這委員會好處是很快就開始運作,因為你不能一直辯論這問題多年,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無法準確預期海平面會上升到多高,未來溫度會上升到多高。
(高爾\美國前副總統)
北極的冰圈快速融化,如果完全融化,全世界的海平線將上升20呎,這是曼哈頓世貿中心紀念碑將沉入水底
科學家的暖化預警,許多人已經體認到並非危言聳聽,荷蘭政府早就把最糟的情況納入考量,防洪對策藍圖計畫在本世紀結束前,支出千億歐元,平均每年超過10億歐元,填沙養灘 防禦海水倒灌。
(維爾曼\三角洲委員會主席)
沒有時間再浪費了!
而且先前委員會設定的標準也沒達成,全國30%的堤岸太低,我們可不想等到災難發生時才做。
國會提案立法從天然氣收入撥款,成立這筆每年超過10億歐元的防洪基金,對抗暖化已沒有時間再等待。
荷蘭的海平面預計2050年將上升40公分,2100年時上升85公分到1.3公尺,荷蘭政府的治水原則是:還地於河 還地於水,全方位國土重新規劃。
(李鴻源\台大土木系教授)
他們(荷蘭)在北邊就把這塊還給海洋了,因為你花再多錢來弄都沒有用,第二個 這是他們國家的命脈就是鬱金香,鬱金香把它移到內陸去了,因為它這邊 德國的邊界這邊比較高。
透過密集對話後,民間也支持政府政策,低地住戶願意遷村遷地把土地讓給水路,以保護下游的城鎮。
(荷蘭遷居牧場主人)
以前的農場在那裏 是的,河流在那裏。
農民則遷到不必擔心淹水的高處,同時換得全新的農場和農舍。
氣候變遷也會影響糧食供給農人還得研究甚至開始種植,比較耐得住鹽分的作物。
(記者vs.農人)
你怎麼知道哪一個品種可行?
就是讓植物告訴我們,哪一種可以耐鹽,那一種不行。
萊茵河三角洲部份低窪地帶和湖泊變為滯洪區,給暴漲的海水河水多一些流動的空間。
(李鴻源\台大土木系教授)
譬如說他們就開始,他們蓋房子就需要堤防,跟所有的景觀全部結合,他可能要做滯洪池,他可能有些地方,讓它跑出一個疏洪道出來。
中央政府統一規劃治水戰略,整合跨部會與地方的支持,是荷蘭防洪成功的另一項關鍵,即使沒有足夠的土地作滯洪區,他們也不會堆置消波塊 防洪,而是在海邊大量填沙 人工造灘,創造更大的行水面積和氾瀾區。
荷蘭水利學者表示:
(范德瑞爾\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研究小組)
「我們不要把水看作敵人,而是要和水共存,並且利用水來尋找解決之道。」
自然防洪的作法減少海水倒灌的危機,也避免河水鹽度上升,破壞人們飲用水與農業灌溉系統。
(范德瑞爾\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研究小組)
因為氣候變遷是全球性問題,但每個國家都以不同方式,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做出反應。
「我們認為我們已找到一個方式,來處理氣候變遷危機,但未定是最好的方式。」
荷蘭因此成立一個跨國的三角洲聯盟(delta alliance),希望將治水經驗輸出到世界各國,也曾有意和台灣合作,協助解決水利問題。
但據李鴻源表示,十多年來即使歷經數次研討會,台灣政府主要關鍵𠄘諾始終無法落實,只在原地踏步。
荷蘭不僅政府改變國土計畫,民間甚至直接前衛地設計出,漂浮在水上的房屋《鹿特丹漂浮亭》
,表面使用高透光性的環保薄膜材料 (ETFE),位於屋頂處設置開口控制冷熱空氣進出,達到冬暖夏涼。
艾瑟爾堡(Ijburg)則是阿姆斯特丹第一個浮動社區,預計容納四萬人居住,負責設計的建築師看好遠景。
(歐道斯\荷蘭建築師)
我們認為水具有比陸地更好的可持續性
(記者)
感覺怪怪的,那些水就在窗戶外面
(住戶)
是 ,是沒錯,但換個角度來看,那些水並不在你的屋子裡面。
(記者)
作為荷蘭人,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們喜歡住在由水包圍著的環境中?
(住戶)對 ,這樣很平靜,感覺很安詳。
全境無山,大半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人,早就已經領悟到現在的水,不必然成災。
它可以是明天的土地,以及未來的鄉村甚至城市面貌的一部分。
水壩防洪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長江三峽
#火山爆發
#北極融化
水壩防洪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葛洲壩水利樞紐,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壩」,是長江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峽水電站38公里,距下游宜昌市主城區約6公里。因壩址處江中原有一小島葛洲壩而得名。」大壩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出口—南津關以下2300米處,距宜昌市鎮江閣約4000米。北抵江北鎮鏡山,南接江南獅子包。長江水流由東急轉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擴寬到壩址處的2200米。由於泥沙沉積,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壩、西壩兩島,把長江分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為長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節斷流。工程上游流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00立方米/秒,水庫總庫容15.8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水庫393億立方米)。安裝發電機組21台,總裝機容量271.5 萬千瓦(三峽2,250萬千瓦),投產後,通過擴建一台機組和實施兩台機組改造增容,現裝機容量為277.7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度。 工程自1970年12月30日動工,1988年12月10日竣工,1989年1月3日,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宣布建成。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常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右岸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時,相當於計熱電發電效率後燃燒標煤0.319億噸的發電量,年直接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而它在發電、防洪及航運方面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附帶引起的移民、環境等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繁雜的各種爭議相伴。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需17年,目前已經全部建成。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泄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泄洪壩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泄沙通道。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處。都江堰是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於約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經過歷代整修,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依然發揮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邊的古蹟甚多,主要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橋、玉壘關、鳳棲窩和鬥犀臺等。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分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佈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00年,都江堰以其為「當今世界年代久遠、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與青城山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