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危機迫在眉梢 噴口水對旱象沒有幫助
近日台灣陷入缺水的危機之中,卻有些有心人士意圖挑起人民的對立,特別針對台北市的水價做文章,甚至拋出要調整水價的想法,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好好做事,這麼難嗎?
台北市至105年起就水價部分實施差別費率,一般家庭每月用水在20度以下的維持每度5元,不調整約佔6成;超過後逐步往上調漲。最高級距是每月超過1,000度的大用水戶,從原先的每度7.6元調漲到20元,每度漲了近3倍。
民生用水是生活必需品,考量到人民需求及經濟影響費率維持不動,但為了引導用水大戶落實節水,進而調整用水大戶的水費,真正實現 #公平, #用越多付越多,並且運用調漲所得進行 #管線修漏汰換、 #設備整備擴充 以及 #水源保育節約用水的工作,也因水價調整、防漏、節水各種工作多管齊下,一年才能省下半座翡翠水庫。
我們認為執政黨應對 #未能節水的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 依照現行法令,2016年修正通過的《水利法》第84條之1,為了水資源的有效及永續利用,主管機關(經濟部)可以向「用水超過一定水量」的用水人來徵收耗水費,經濟部卻遲未徵收。
我們呼籲中央能夠積極研議透過調整用水大戶的水價,並將該經費用於水資源建設例如「自來水管線汰換、水廠設備更新、建置污水回收過濾設施等」,才能真正實現「用水的公平正義」,讓水資源能繼續合理的使用!
噴口水不會對台灣的旱災災情有幫助,有空想著將旱災政治操作,不如一起來省水愛台灣,節水從你我做起。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水源保育節約用水的工作 在 柯文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檢討水價,不要轉移焦點。
台灣的水價一直非常低廉,我在擔任市長後,發現台北市的水價竟然已經將近20年沒有調漲。當時我非常驚訝, #低廉的水價背後是政府在補貼。用越多表示政府的補貼越多,這非常不合理。當用水不需要付出等值代價,就不會珍惜,也不利於水資源的永續發展。
105年,我提出合理調整水價的計畫,主要精神是 #一般用戶與省水戶不調,但 #用水大戶應該付出更多水費,這樣才符合公平正義。
#當年臺北市水費調整公式 如下:
一般家庭每月用水在20度以下的維持每度5元,不調整約佔6成;超過後逐步往上調漲。最高級距是每月超過1,000度的大用水戶,從原先的每度7.6元調漲到20元,每度漲了近3倍。
調整後,北水一般20口徑用戶,平均每月水價(基本費+用水費)是20度168元、台水則是204元。109年平均北水售水單價約11.11元、台水售水單價約10.96元,北水大用戶平均水價在104年時約為6.85元,109年約為16元,#臺北的水價不但不像立委所說的比較便宜。大用戶的「平均水價」,已漲了超過2倍。
以價制量的效果是,大用戶用水量從7,654萬噸降到6,893萬噸,減少將近一成。因為水價合理調整,台北市更有經費投入 #管線修漏汰換、 #設備整備擴充 以及 #水源保育節約用水的工作。去年,臺北日用水量降為181萬噸,和94年的230萬噸相比,整整少了49萬噸,水價調整、防漏、節水各種工作做好做滿,一年才能省下半座翡翠水庫。
「水價」一直都是政治問題,當年要調整的時候,各方反對壓力非常龐大,但我還是堅持踏出這一步,因為太便宜的水價,只是債留子孫、坐視資源浪費。請 經濟部 就事論事,檢討水價而不是轉移焦點,不只如此,更要全面檢討如何節水、防漏,讓水資源的使用更有效率,才可能讓臺灣真正擺脫缺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