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漁具比海洋中的塑膠袋更危險】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廢棄漁具(derelict fishing gear)」的定義是「遭拋棄、遺失或其他原因的無主漁業廢棄物,面對廢棄漁具的影響,未來該如何透過更好的管理,減少對海洋的傷害,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
當海上沒有監視器與環保狗仔隊,又沒有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街角,要如何避免漁具被亂丟呢?韓國政府的作法是與地方漁會,在全國水產養殖與捕撈作業熱門的區域, 建置兩百多艘專門集中漁業廢棄物的海上平台駁船。讓漁民不用辛苦把垃圾運回港中再扛上碼頭,而是隨時可以丟到海中央的專屬垃圾桶。
【同場加映】
🔹全國第1本廢棄漁具圖鑑出爐 黑潮帶來的不只漁業資源…
https://agriharvest_tw.pse.is/wczgx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廢棄漁具 #海洋廢棄物 #漁網
水產養殖 定義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26 (六)【製藥工程師培訓系列】
藥廠GMP生產製造人員初階實務培訓班
#藥品製造流程與設備原理 #GMP規範生產製造條件 #非無菌及無菌產品 #確效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https://slbiotech.pse.is/JLKHG
主辦單位: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課程地點:光鹽會議中心
課程日期:108年10月26日 (六) 09:00至17:00
授課師資: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確效部 蔡健偉 經理
學員對象:
(1)大專以上具理工背景,對藥廠生產製造工作有興趣者
(2)藥廠新進或轉任生產製造人員訓練
(3)藥廠現任生產製造、品管,品保、確效、研發、臨床、採購等相關人員,欲瞭解藥廠生產製造及GMP規範者
【授課大綱】
第一單元:製造流程/設備及相關原理知識
*非無菌產品
1.軟膏 Ointment
2.乳膏 Cream
3.膠囊 Capsule
4.錠劑 Tablet
*無菌產品
1.最終滅菌 Terminal Sterilization
2.無菌充填 Aseptic Fill
3.凍晶注射 Lyophilized Injection
第二單元: GMP規範下的生產條件
1.一開始就正確的工廠設計
2.驗證過程
3.寫出好的程序並按照著做
4.定義好誰該做什麼
5.保留良好的記錄
6.訓練和發展員工
7.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
8.維護設施和設備
9.打造品質涵蓋整個產品生命週期
10.定期進行查核
課程費用:每人2,100元;在學學生本學苑補助25%,每人1,600元 (在學生報到時,出示學生證或相關在學證明文件即可) p.s.中午供餐及中場休息點心
*上課達滿時數六小時,並完成案例演練者,核發本課程結業證書
【師資介紹】
蔡健偉
現職: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確效部 經理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 微生物免疫學系研究所
主要經歷: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專案助理經理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資深技術專員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 講師
新竹生醫科學園區辦公室 研究員
賽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資訊助理研究員
專長技能:
Validation 確效
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
Biotechnology 生物技術
Bioinformatics生物資訊學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製藥業
Aquaculture 水產養殖
Aseptic Processing 無菌製程
Computer System Validation電腦系統確效
資格認證:
ISO 9001:2008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al Auditor
【溫馨提醒】
本學苑採用線上繳費系統,請注意下列重要事項:
1.請學員報名務必先填寫Google報名表單後,再進入線上繳費系統。
2.本線上系統有下列兩種繳費方式
(1)信用卡繳費-需輸入卡號、有效月/年、卡片背面末三碼、手機驗證
(2)ATM櫃員機-產生虛擬帳號,由ATM轉帳
3.因繳費系統產生之帳單三日後即失效,敬請特別留意,如有任何問題,請來信或來電與學苑聯絡。
4.公司團體(三人以上)報名作業,如無法於本系統作業者,再來信或來電本學苑洽詢。
學苑信箱:bioschool@biotech-edu.com 學苑電話:02-2545-9721
若本梯次無法前來,可填寫預約報名連結:
http://www.biotech-edu.com/custom_cg9078.html
水產養殖 定義 在 巷仔口社會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幾天有平面媒體開始質疑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以來主打農產品外銷的政策動機,理由是高雄市農業產值佔全市GDP比例極低、農業從業人口也不到5%。面對這個議題,也許我們可以回到更根本的一個現象去思考,為什麼「貨出得去、人進得來、OO發大財」能夠成為政治人物號召選票、打動人心的農業政策牛肉?這句口號背後反映的是對於台灣(或高雄)農業、農村、以及農業從業者的何種想像?農村與農人所需要的,僅僅是不斷擴張、不限對象的產銷市場嗎?
中研院社會所的鍾怡婷老師指出,農業就業人口與農業佔總體GDP比例的減少,是近半世紀以來台灣農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且自1990年以來,農業就業人口始終以「兼業農」為主,這種「半農半X」的從業型態,模糊了農村的界線與農人的定義。怡婷老師以日本綾部市與歐盟農村的經驗為例指出,這些規模不大、非全職的「小農」,反而是使農村重拾活力、帶動改革與社會創新的重要行動者。
面對台灣農業所面臨的結構性衰退問題,我們似乎不該再平版式地將農村僅僅視為農產品的生產基地,這樣的「農村想像」讓我們直覺地認為農村唯一面臨的問題就是「產銷」問題。如同怡婷老師在本週文章所提出的,更重要的問題也許是--「什麼樣的農業型態才能讓農村有活力?」農村與農業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一張張產銷契約背後的生產者而已。
文章連結: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3/26/chungyiting/
-------
延伸閱讀:
【錢克綱/(中研院社會所)】水產養殖:一個半X半Y的領域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2/05/chienkokang/
克綱老師這篇同樣刊登在本站的文章,從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視角切入具有共通點的水產養殖與產銷問題,文中指出:「『銷售失利、政治契作』的質疑儘管有力,卻也忽略一個重要問題:兩岸契作成功地『轉譯』了產銷失衡的『社會-自然』秩序問題,而成為『外銷中國市場與否』(或說,貨出不出得去)的問題。儘管在此之前,臺灣的虱目魚從來不是為外銷目的而生產的食物或商品.......但是此後,『產銷失衡』的舊現象置放在『兩岸契作』這個概念之下獲得了新的意義:臺灣的農漁產品失序需要中國市場的解決方案。」值得讀者一併參閱。
-------
圖片來源:由本文作者提供授權,若需轉載使用,須經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