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人突如其來的住院,這5月的生活步調是臨時又混亂的。都忘了哥受邀在「Taipei Walker 5月號/2021 第289期」有篇文章啊!
#謝謝TaipeiWalker
#客家滋味的柔軟時光
文圖:溫士凱
端上桌的這碗「粄條加炊粉」,在深褐色的方桌上,就看見熱騰騰的湯氣氤氳在碗上飄散,那香氣撲鼻而來,簡單中帶濃郁的味道,讓我習慣性的閉上雙眼,輕輕地,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腦海裡馬上就浮現出兒時北埔山上外公家的畫面,前面是一排梯田,遠方的山景綿延。而睜開眼,碗裡的粄條加炊粉,就幻化成了北埔的山線層疊,那客家人心中最美味的靈魂「香蔥油」綴在粄條上,也成了春天山頭上那些蔥鬱的樹林。而蔥油浮上湯面帶些微微的光亮,像極了梯田上映出的天光。
我習慣先喝一口湯,讓味蕾浸潤在早晨4點起床熬煮的豬骨湯頭鮮味裡,特別是竹東馳名的客家黑毛豬的滋味,會像是久別相逢的老朋友般,讓人舒心和放心。然後攪拌了幾下粄條和湯頭,讓香蔥油在熱湯中綻放香氣,偶爾,還穿插著豆芽和韭菜不願落單的氣息。而粄條才一入口,我的嘴角便緩緩的上揚,這帶些紮實的口感,是我鍾情的傳統客家味。而竹東「陳記老街麵店」的這一碗看似簡單的客家粄條加炊粉,從作法到吃法;從食材到味道堆疊,它的堅持和所乘載的,不單是客家庄的飲食文化,還是家鄉的滋味,是舒心的滿足,更是我們竹東三代人的美味柔軟時光啊!
至於竹東中央市場,農務時代起便是客家買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聚集地。從日常起居、食物到中藥房,這裡經過了數十年的更迭,依舊是全台保存客家飲食文化最重要的指標地。而對我們在地人來說 ,在那個轉角,有「客家菜包(粄)」的迷人身影;在這個街口,則是溫媽媽早上7點就要來排隊的「兩姐妹客家土雞攤」;市場口老遠就用氣味和我們打招呼的「鹹菜(客家酸菜)」小販,總是讓我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多看一眼;市場中段岔口處的臨時攤,阿婆賣的「梅干菜」和「豆乾(豇豆乾)」則是婆婆媽媽們爭相購買的客家囤貨菜。那日曬過的香氣,彰顯了客家祖宗保存食物的智慧,也在子女們回家時,只要簡單搭個豬肉或是排骨,看著飯桌上子女們滿足的笑意,就是客家媽媽們心中最美好的柔軟時光。
說起我的台三線,除了舌尖上的印記和驕傲,從北埔到竹東,再從新竹到苗栗,閉上眼的畫面,是美在虛無飄渺的山巒中,也是樸實真摯的田園景致裡。當五月一到,那綠色山林中點綴的油桐花,風輕輕地拂過,一片片如雪花飄下,如詩般的浪漫,好不綺麗;而那田埂大樹下的伯公廟,守護著眼前綠油油正抽穗開花的水稻田,午後的時光,靜謐淡然,演繹著客家低調的晴耕雨讀祖訓。至於屬于我自己最私密的柔軟時光,則是無論旅遊到哪方,行李箱裡總會備好的台三線特產,具有客家魔法的「膨風茶(東方美人茶)」裡。
特別是在他鄉的夜晚,看似繁華的都市美好,在回到飯店後,通常都是帶了些疲憊的孤寂。這時,一杯帶有琥珀色的茶湯,隱隱飄散著蜜香的氣息,而一個溫潤入喉,背往沙發一靠,整個人便放鬆了起來。這膨風茶的茶韻不同於其他的茶湯,圓柔醇厚,緩而細綿。每每飲之,台三縣那山、那水、那人的家鄉溫暖,客家最柔軟的滋味,總是悄悄然的圍繞在舌尖、嘴角微揚的弧線,好不暖心啊!
溫士凱
美食、旅遊作家、客家事務專業獎章三等獎章得主、講客電台「世界異家來作客」節目製作及主持人、第50屆廣播金鐘獎社區節目類「最佳節目主持人獎」得主。授頒日本官方任命「VISIT JAPAN 北海道大使」、日本關西廣域聯合「Kansai 觀光大使」及泰國國際貢獻獎「第8屆泰國之友Friends of Thailand」。文章「我在台東,心情,晴」及「玩出國際觀」兩文編入教科書課文。行遍世界五大洲,共出版對味的旅行、溫士凱的說走就走泰國小旅行、日本關西私渡假、泰美味等20本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務農夫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是特別的節日,父親節。 農忙期間,都還是以農務工作為主。 (晚上要去餐廳吃個大餐也應該客滿) 慶祝等田裡插完秧苗,工作告一段落了再補慶祝也是可以的, 今天這一篇其實是想跟大家說…. 因為上一篇有被質疑我的”初衷” 我記得當年回鄉務農的初衷堅持當作開朗農夫,未來的希望是當老農! 我沒變一直沒變...
水稻 黑 穗 在 一些流浪的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記210330 沒掃過的墓
因為是女生,家裡沒讓我掃過墓,故也不知道家裡的墓在山上還是平地,是骨灰還是墓園。
A很突然地問我:「你們家有幫你買地給你以後葬在那裡嗎?」我說沒有,從來沒想過。況且也不想要被葬在土裡。A說他的朋友最近才知道他家有,他也覺得很不可思議。我說我最近才讀了一個幫自己買墓地的小說。妻子懷疑老公有外遇,剛好殯葬業者誤打誤撞打電話到她家宣傳,於是就順勢買了。因為她不想跟她老公葬在一起。她買的地很奢侈,是很適合拿來蓋房子,可以看得到山和海的地方。她以前從沒想過墓地可以在這種位置。殯葬業者說,買了墓地的人,不管先前狀態為何,只要是買了,臉上都會突然顯露出一種很安心的表情,因此他很喜歡這一份工作。我讀到這裡不禁開始想著很久很久以後死掉的樣子,但還是決定把我的骨灰灑在海邊之類的地方就可以。可是才沒幾年前只能想像自己活到三十歲,是什麼又讓我開始想很久很久以後的事?
雖然沒掃過墓,但墓地倒是常常看見。以前小時候經過山邊的時候,我問母親那些一個一個的墓園是什麼,她說是房子。我心生懷疑,哪裡有這麼小的房子,人都跑去哪裡了?又很後來才聽國小同學說,那是死人墓地,我才意識到被敷衍,自己後知後覺,太晚發現。再更之後,我一次長大到台東旅行,在火車上看見在水稻裡面的墓園,那時水稻尚未結穗,但綠油油的飽滿一片,圍繞著單獨一塊墓地,感覺很不可思議。可能是因為陰森的形象被瓦解了吧。我不由得開始想像土底下這塊墳與植物們是否有某些作用正在發生。我把這件事也告訴了A,A對居然有人會想要把墳蓋在這種常常可以看見的地方感到比較驚訝,但我想了想,說,可能是沒有錢買墓地。
與墓發生過最荒謬的經歷或許是去波蘭的一次。前兩天抵達,想說到華沙晃晃,最後一天前往墓園看看,一方面是因為沒看過西方的墓園,一方面想也許可以看見一些名人的墓碑。可是我不斷迷路。當天原本預計下午抵達,我瘋狂搭錯車,傍晚才到那裡,還笨重地拖了一個超大的行李箱,卡在石子路上結果兩個輪子都壞了。到了墓園時天色早已變黑,我不敢進去。我望著那一整片黑色的,看起來沒有盡頭的墓園,想像裡頭的樣子,裡面有著平緩的、無盡的死。我向他們的靈魂致意,最後搭車折返。到了十一月,諸聖節時,波蘭老師說他可以帶領我們去墓地,那有點算是他們的清明節。鮮花與蠟燭是波蘭消費物品的前三名,超市、雜貨店與街頭到處可見這種物品。他們樂於弔念。據老師說在諸聖節時,整片墓地的蠟燭火光甚至亮到可以照耀天空。可惜那時我前往了布拉格,去看沒有在二戰時被炸毀的城堡。A又說我提著一個大行李箱到墓園裡沒有進去實在是太好笑了。我沒有說中間迷路時,還有幾個波蘭少年還想協助我扛行李箱去公車站,那時正好遇到上下坡路,但被我婉拒了,我告訴他們我可以看google map。他們若是知道我要去墓園,不知道做何感想?
唯一比較接近弔信的,只有在拜家裡的神主牌位的時候。阿嬤說這是家裡的祖先,我都跟那個我從未見過也不知道葬在哪裡的祖先求平安,但總是相信期許會靈驗。雖然不知道祖先們葬在哪裡,但我倒是曾經親手下葬過幾隻寵物鼠。雖然還有養過魚,可是牠們的死都沒有葬禮,直接到馬桶裡了。我記得手指間碰到的肉體僵硬的觸感,冰冷、空洞,沒有了靈魂的感覺。這些我知道他們如何終結也將在哪裡終結的生命,卻沒幾次弔念過,幾年後甚至忘了牠們的存在。我懷疑這會不會是我演練去面對死亡的一種方式,當時我才十歲,但長大後我亦理解從沒有哪一次的悲傷是可以真正演練,不如說可以演練的悲傷不但虛偽,更顯得不莊重。死亡帶來的撼動是如此不可知,且毫無防備,說適應這個詞也許顯得太過殘酷。
因掃墓的時日將近,前陣子經過木柵那裡,才看見了好多輛通往陽明山公墓的接送巴士。多半是空的,偶爾零星幾個。「可能因為才三月吧。」我不禁想像著這些抱著一袋金紙的,手拿著成綑香柱的人們都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前往墓地。他們會在那裡和死去的誰說說話嗎?還是只是儀式性地做好工作?看著這些前往去掃墓的人們,無不是充滿一種懷念的面孔。我觀望著他們的懷念,一個個上了公車,前往墓園。或許在數十年後我也會有那種面孔,但那也是以後的事了。
水稻 黑 穗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渡農田43隻鳥疑遭毒殺,保育類鳳頭蒼鷹也受害】
12月5日有民眾通報關渡農田出現40幾隻鳥屍,臺北市動保處現場調查發現麻雀41隻、鴿子1隻及保育類鳳頭蒼鷹1隻,共43隻鳥類遺體,以及疑為毒餌的麥粒。確切死因有待化驗確認,目前尚未排除農田噴灑藥劑導致野鳥誤食死亡的可能性。
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張瑞麟12月8日表示:「有關單位應該積極輔導與協助農夫進行友善耕作,這不只在守護自然環境,更在守護臺北市民的生活健康。希望相關主管單位能正視農藥問題,加強宣導友善環境的耕作觀念。」
▍鳥類集體死亡,案情不單純?
此次事件是否人為刻意毒鳥,尚待確認。但根據台灣動物新聞網,關渡農田2018年也曾發生過鳥類集體死亡事件,結果化驗出農藥成分──胺基甲酸鹽類,台北市野鳥學會當時也表示關渡地區曾發生過多起類似的鳥類死亡事件。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簡稱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指出,無論是水稻田、紅豆田、玉米田,「只要是播種或收穫期易受鳥害的作物,幾乎都曾被回報毒鳥案例。」農地裡的鳥類中毒事件,通常不單純是農藥使用過量或誤食老鼠藥,更有可能是為了防治鳥害。
▍鳥一來,稻穀全沒了!要農夫怎麼活?
本次關渡鳥屍事件中共有43隻鳥類死亡,其中麻雀占了40隻。麻雀是最常見的毒鳥目標,根據臉書社團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 Bird Poison Report (Taiwan) 2014年到2016年間接獲全台213筆毒鳥案例中,共4,753隻死鳥中,麻雀占了66.4%,其次為紅鳩佔16.7%。
麻雀常出現在收割前的稻田,嘉義一片即將成熟的稻田,被麻雀光顧後幾乎成為空包彈,農民不得已提前收割,收入剩下原本的一半。臺東也有農民親自駐田趕鳥,因為只要稻田結穗,麻雀隨時都準備下田覓食,一不留神就損失慘重。根據一篇印度研究,野鴿、珠頸斑鳩和紅鳩平均每天可以吃掉70g的黃豆。若未採用任何措施,這些鳥類只要2、3天就能清空田區。
防治鳥害是農田裡的長期課題。80年代,臺灣的農政單位也曾經教育農民,以泡過農藥的稻穀毒殺鳥類,來防治田間鳥害。但毒鳥的生態影響是連續且深遠的,肉食性猛禽也可能因為吃下中毒的鳥屍跟著受害。本次事件死亡的鳳頭蒼鷹推測就是這樣的受害者。
隨著動物的生態價值逐漸受到重視,目前《野生動物保育法》、《農藥管理辦法》都禁止毒鳥行為。然而,毒鳥不可取,卻有效,能保住當季收成,至今仍有人沿用。
▍不殺生也能防鳥偷吃,一起幫農夫想辦法
稻草人、假蛇、放鞭炮、掛彩帶等,都是常見不毒鳥的驅鳥方式,嘉義縣政府和嘉義縣野鳥學會則也曾推廣防鳥網。但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表示,鳥類學習快,除了網室種植以外,少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人們必須不斷更新作法,才能有效驅鳥。
近年來政府推廣生物防治法,將巢箱、棲架設立在田間,吸引猛禽進駐,讓牠們幫忙控制田裡小型鼠類和鳥類的數量。根據霧峰農會已採用猛禽棲架來防治鼠害經驗,成效十分良好。
而消費者距離產地雖然遙遠,但也可以選擇「契作」的農產品來支持農夫,意即無論市場價格好壞,皆按照契約價格收購農產品,藉此保障農夫的收入,和農夫一起承擔鳥害損失,,像「黑翅鳶米」就是支持友善農作的契作產品,「老鷹紅豆」則是支持安全用藥的契作產品。
多多支持友善農產品,做農夫的靠山,一起照顧這片土地上的作物和動物!
水稻 黑 穗 在 務農夫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特別的節日,父親節。
農忙期間,都還是以農務工作為主。
(晚上要去餐廳吃個大餐也應該客滿)
慶祝等田裡插完秧苗,工作告一段落了再補慶祝也是可以的,
今天這一篇其實是想跟大家說….
因為上一篇有被質疑我的”初衷”
我記得當年回鄉務農的初衷堅持當作開朗農夫,未來的希望是當老農!
我沒變一直沒變。(只是身材變了很多)
你們只要記得,我只要有一段時間沒更新影片就代表著我們在田裡奮鬥
我們每個影片都是利用,奮鬥的休息時間拍攝的。
所以無法常常更新。
從事著那麼累人的農業,為什麼還要拍影片,當網黑,接業配,拚流量….
其實這幾年種水稻賺的不多,也有”看天吃飯的”風險在。
就像上一期收割就遇到天氣影響,出現了稻米空包彈….
(空包彈件單的說就是稻米只有空殼裡面沒有結穗成米粒)
收成量減半。收成完~沒賺錢還有虧損的情形。
災損,我沒寫在粉專上面讓大家知道是因為…務農本來就是看天吃飯的,
所以這種天氣影響的虧損,回鄉15年遇過太多這樣大大小小的災害了。
農田沒賺錢的時候,怎麼辦?
就是想辦法,可以在尋找另外可以加減貼補的方法了….
剛好自己對於拍拍農村影片有興趣,所以就把興趣順便當作額外的收入了。
再累,再辛苦還是要努力,因為有家要養。
這是每個當爸爸要努力的。
今天是父親節,要忙工作無法過節沒關係….
最重要的是看到家人幸福快樂就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了。
對了,相信我,我從來都沒有忘記”初衷”。
我依舊是個台灣農夫,到老都會是的。(祝佳節愉快)
要訂購小編所插秧的米可以加賴 @pkk6712d

水稻 黑 穗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東清遠連山地質古老,地層穩定,水流四方,地形複雜。四周崇山峻嶺環抱,整個地勢從北向南、自東向西傾斜,山谷臺地縱橫交錯,岡巒起伏連綿成系。有不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東北部邊緣的大霧山,海拔1659.3米。連山歷史悠久,始建縣於南朝梁天監五年(西元506年),始稱廣德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至今已有1493年歷史。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初用“連山”縣名,後又改為“程山”縣;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廣東省設連山綏瑤直隸廳。民國元年改為連山縣。解放後,經國務院批准,於1962年9月26日正式成立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轄7個鎮:吉田鎮、太保鎮、福堂鎮、小三江鎮、禾洞鎮、永和鎮、上帥鎮。黑山村是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太保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該鎮西北面,地處大霧山 (主峰海拔 1642 米,是連山最高山峰) 腳下,森林覆蓋率 80 %,生態條件優越。近年該村以綠色,生態、養生等做主題,打做最美鄉村。黑山氣勢磅礴的原生態梯田綿延近3千米,四季皆美,春耕之際,放滿水的梯田如鏡子,雲霧變幻、銀光粼粼;夏天滿目蒼綠,氣韵生動;秋天金色的稻穗如狂潮席捲而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冬天的雪景美麗壯觀,如銀白色世界。與現代工業和污染隔絕的黑山梯田主力產黑山大米,天然有機的自然環境保證了黑山大米的100%有機無公害。種植者都是世代居住於此的少數民族,他們沿用了古老的傳統水稻種植方式。雖然廣大的黑山人民都以水稻種植爲生,但整個地區的年産量卻只有800噸。因此每粒黑山大米都顯得尤為珍貴。大米本身晶瑩剔透,只經過一次拋光,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極大限度地保留了天然養分。蒸煮過後,飯粒表面掛上一層油光,口感綿軟而不粘口,並帶有淡淡甜味。黑山大米生長於森林覆蓋率高達80%的黑山地區。此地物種豐富,水稻作爲生態系統一部分已經與周圍自然環境充分的有機結合,種植生産過程中應用種養複合,農牧結合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産模式 - "鴨稻共作",拒絕使用任何化合肥料,除草劑,人工合成飼料及基因工程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