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認真地聊我當初想聊的那些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那在我眼裡它暗合了什麼哲理呢?
我想先說說這部片的基本架構。(雖然這部片已經十幾年了,但我還是設個防雷線好了)
---------防------------雷------------線----------
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基本架構不複雜。主要圍繞著三個人進行,男主角萊恩(喬治·克隆尼 飾)、艾莉克斯(薇拉·法蜜嘉 飾)、娜塔莉(安娜·坎卓克 飾)。
男主角萊恩是一個不婚的單身漢,它對熱愛工作,熱愛工作中的自由,還有這份自由帶給他不受拘束的感覺、四海為家的旅遊樂趣,還有處處留情的方便性。
是的。他在各地移動進行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之餘,可以跟他看得上眼的美女進行人與人的連結(心靈與肉體都有),但他就如周星馳在《家有喜事》裡所說的一樣 : 「感情就像戰場,贏他是贏定了,但絕不能收容戰俘!」
所以他處處飛行卻也處處留情,大家都能接受這種關係的展開,自然符合台灣鄉民的最高道德標準--不偷不搶了。
這份工作他進行了很多年,一直樂此不疲,且相當專業,直到公司來了一個新進人員--娜塔莉。
娜塔莉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她如同一般大學高材生一般對自己相當有自信,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普天之下的知識與專業,但實際上卻是"燈下暗",全然不知道自己沒掌握的區塊與盲點何在。
娜塔莉認為自己看出了眼前這個行業別在運作上的缺點-沒有效率。
沒有效率來自於 : 這個公司養太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龐大的旅行費運造成巨大成本,移動距離則成為浪費時間跟經費的硬傷;在她眼裡,要開除一間公司的冗員,根本不需要花時間飛到那裏去,跟他面對面講話,只要透過網路視訊,把該講的講完,就能省力省事的達到一樣的效果,從此幫公司省下成本,將"成本"轉換成損益表上的"股東權益"。
這是他的專業所及,但他眼界所不及的盲點則在於.......她忽略了她說話的對象是一個人,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回憶、有家累有開銷的員工。制式的問答只能在制度上解決一個人的職缺,但心理面的想法卻是視訊無法顧及的。
(想想線上祭拜神明、線上祭祖、線上探病......是否能取代你心目中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萊恩在工作旅途上遇到了聰明成熟的艾莉克斯,她是一個自主的女性,在工作自主、情感自主,身體上也自主;所以她雖然已經有了婚姻與家庭,還是想在工作上放飛自己,在旅途中跟一個自己看得上眼的男人發生關係,保持聯絡......然後繼續發生關係,或與她出遊(聯袂參加婚禮之類的活動)
這是三個人的架構,接下來是這個架構下擦出的火花
----------------------------
人的個性是會改變的,人跟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但一般都是價值觀相互影響下的小改(大改通常要遇到重大事故、疾病或災難);這些小改,足以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巨大的改變。
體現在戲中的兩個角色,也是如此。
萊恩在工作上遇到了娜塔莉,其實就是老派工作觀念遇到了摩登工作觀念的革命火花(revolution)。
萊恩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向才適合這個職務的運作,他也不斷解釋與親自示範;但挾帶著公司高層授意與無比自信心的娜塔莉,則認為自己的新倡議才能顛覆這個產業,帶來效率與利潤。
於是她大膽的嘗試了,也觸及到她的盲點並迎來了挫折,這改變了她原本看待這個產業的方式與看待萊恩這個老古板的眼光。
但影響是互相的。娜塔莉也回頭影響了萊恩的單身主義。
在娜塔莉的幾次衝撞下,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那種自由方式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而此時劇本的合理性便在此處彰顯.............這個年紀的男人,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小孩子的三言兩語就動搖了心態,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所以在主觀上,先前遇到的那個睿智、聰明、甜美可人、身材姣好(真的很好,那個全裸背影跟測乳.......實在經典)的艾莉克斯更讓他興起了想要"定下來"的念頭。
在客觀上,則是萊恩的妹妹結婚,他受邀參加婚禮竟動了想要帶艾莉克斯參加的念頭,而自由的艾莉克斯也真的去了,且相當稱職地當了一回完美旅伴。在良人美伴的相陪與婚禮現場的浸淫下,"定下來"的念頭更是在萊恩的心中下了實錘。
於是,萊恩的中心思想動搖了,他不只放棄了自己揚名於一時的"空背包理論",更在思切交集下直飛愛莉克斯的所在地,想給她來個驚喜與告白。
只是在他看見艾莉克斯的家庭、家人,聽見她對老公說自己只是個"迷路的問路人"後,忽然懂了,也心碎了。
原來自己只是在感情路上的一個"迷路人",而且問道於盲的找到了艾莉克斯............這個過去風流不羈,可能對不起並傷過許多女人心的花花公子,終究也嘗到了"只是玩玩而已"的苦頭。
過去他遵循著"逢場作戲"、"玩玩而已"的規則遊走在各州、各女人之間是多麼的快樂快意,但沒想到自己真心想定下來時,再回頭聽著女方對他說 : 我們只是逢場作戲,如果你還想繼續這樣下去,再來找我...........時,心中想必悵然若失、百感交集了。
該說是報應嗎?
說"報應"太沉重,我想到中國諺說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台灣俚語說"菜蟲吃菜,菜腳死";又或是,我們通俗說一句 "夜路走多終遇鬼"吧~
在這個圈子混,本來就會碰到這種事;只是之前自己身在規則中玩的不亦樂乎,但今日想跳出圈子外,卻發現這個規則竟才殘忍至斯。
不是規則變了,而是萊恩的心態變了,變得不能接受這個規則是這個玩法。
-----------------
最後,原本的娜塔莉以為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改變這個產業與眼前這個自負自滿的男人,甚至在感情上也好好給這個風流不羈的男人一個震撼教育,好起到撥亂反正之功。
但萊恩在工作上沒被影響,被影響的是反而是娜塔莉。一個個案當事人輕生,讓初出茅廬的娜塔莉徹底被擊垮,因而辭職。
而感情上,自己的男朋友也跟自己提了分手,自己以為的從一而終、自此白頭的想法,還在幾次衝撞中頂撞了萊恩的美好理想,卻在一夕之間變成了一個笑話。
萊恩似乎還是不被動搖的那個?
其實,他還是受到了娜塔莉這個小姑娘的影響,卻在心上人的門前狠狠地滑了一跤,帶著百味雜陳的情緒回到高層旅館看著窗外的風景回顧著自己的所有價值觀。
他也像娜塔莉一樣,曾經以為自己是對的。
但事實一樣不如他所想,甚至無法控制的遭受了挫折。
無可掌握、身不由己、事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其實就是人生的寫照;這樣的主線交纏,所要揭示便是如此。
#那到底暗合了什麼道理?
佛教中有「四聖諦」(苦集滅道)之說,其中的「苦諦」中又有"八大苦",裡面有三項是 : 相愛別離、怨憎相會、求之不得。
(能看到這邊,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將佛理全部講完,你大概也瘋掉了)
《型男飛行日誌》裡面其實也暗合箇中道理。
萊恩與艾莉克斯、娜塔莉與男朋友,有愛但最後別離;很多員工對公司有愛、對職位有眷戀,最終也要別離;萊恩跟炮友鄰居曾經有愛,但對方成了家,也需別離------這體現了「相愛別離之苦」。
艾莉克斯對家庭有束縛感,卻必然要回家相聚;萊恩對家人有生疏感,且大妹妹對他有不滿,小妹妹對他有所求,最後還需相聚相憎;娜塔莉對萊恩有諸多不滿,見到對方在工作與感情上與自己格格不入,卻因為工作不得不在一起行動...........這體現了「怨憎相聚之苦」。
娜塔莉想要的是穩定的感情、工作的創新、成就與認同,最後皆盡鎩羽而歸;萊恩想要追求那份自己想定下來的女人與愛,最終也在一個巨大打擊下成為泡影;許許多多的公司革員,希望能夠在眼下的工作中養家活口、退休終老,最後仍然被公司革除,甚至還是請外人來開除自己..............這體現了「求之不得之苦」。
一個109分鐘的電影,揭穿了佛理、講遍了人生、演繹了眾生之迷惘、蒼生之苦,實在是結構精實、微言大義的作品。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個人所經歷不同,所見自然也不同,各花入各眼,你可以看到喬治·克隆尼的帥氣性感、安娜坎卓克的朝氣自信可憐可愛,也能薇拉法蜜嘉的性感、冶豔、知性與美麗的桐體;也可以看看裡面的微言大義、眾生之苦。
是一個細思極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
.
#上次9月6號那篇歪樓歪的利害
#這次認認真真的把內容補正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水錘效應解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房客] 水錘(槌)擾人房東很消極- 看板rent-exp 的評價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水鎚如何解決?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房間有異音是水錘效應嗎?(附影音 - 居家生活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問題】 徵求解決水錘效應的水電工高手- 三蘆板 的評價
- 關於水錘效應解決 在 大樓水管噪音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水錘效應解決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黃色經濟圈」的十字路口,也是運動的十字路口(上)
日前舉辦了一個關於「黃色經濟圈」的學術論壇,感謝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教授答應作為合辦單位出席,在此時此景一片蕭索的香港學術界,具有相當道德勇氣,令後輩動容。據說曾有內地教授在一些渠道,事先張揚質疑「黃色經濟圈」的討論不夠學術,只是政治宣示,這種論點經過趙教授的基調發言,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eorge Akerlof關於「身份認同經濟學」的理論,與及他搜集不同經濟體有關「顏色經濟學」的第一手數據,立刻不攻自破,「黃色經濟圈」的未來,已成為顯學。
然而,經過一整天的會議,通過不同學者、業界代表的分享,作為一個希望借用國際案例提倡「黃色經濟圈」的人,我不得不分享觀察到的憂慮。此刻「黃色經濟圈」正處於十字路口,假如往小圈子圍爐取暖老路走,只會無疾而終;而要釋放「黃色經濟圈」應有的千億經濟潛能,必須社會出現真正的範式轉移。問題是,大家預備好了嗎?
讓「黃色經濟圈」越走越窄的五條窄路
1. 人血饅頭論
黃色經濟旗艦網購「光時」手足當日的分享,極具啟發,詳細可見李祖喬博士在《立場新聞》的文章。由於支持「黃色經濟」的朋友都是理念主導,才願意以消費模式「懲罰黃店」,但同時卻傾向以道德高地審視「黃店」的商業模式,這是先天矛盾的。光時因為開宗明義的定位,已經苦苦經營,要生存,不可能以半義工方式營運;然而出現了全職員工,一旦手足失職被炒,「利用光環賺錢」、「人血饅頭論」就立刻出現;甚或只是沒有每天播《榮光》而被評為「不夠黃」,理念支撐的品牌效應,也會崩潰。假如不以商業方式營運,連生存也成問題,談何經濟圈?
2. 藍黃教條主義
沒有「撐黃罷藍」的積極性,就沒有「Identity Economy」,但方法論上,有沒有絕對公平的「黃店」定義?恐怕沒有,就像十年前內地罷買日貨,不久就發現很容易傷及自身。早前台灣一芳水果茶的香港代理被「錯誤裝修」,代理商的表白就很有代表性:他只是franchisee,已用盡一切方法支持運動,假如因為台灣母公司一個微博聲明變成「藍店」,還有甚麼誘因令同路人互相扶持?其他「黃店」的飲食貨源大部份來自中國,是否都是「扮黃」?一些被網絡標籤為「藍店」,只是小股東、獨董或茶水阿姐發表了個人意見,但可能90%股東都是黃,難度就是「扮藍」?論及是否「真心黃」,難道要像特區政府DQ主任施加讀心術?一些深黃店東忽然被列為「藍店」而申訴無門,心灰意冷,假如依靠網絡評分和舉報,怎樣避免商業打手主導?當運動膠著,分化成風,每一個有心人都有「唔夠黃」的一面,稍一不慎,淪為網絡批鬥場,就前功盡棄。
創辦「米豬連」的朋友坦言,重要的不是逐步變成獵巫的「黃藍fact check」,而是怎樣吸引更多商店認同黃色理念,「扮黃」也是傳播理念的行為,而且可以真的覺醒,何樂不為?新聞不時有「藍色名人」被「黃店」拒諸門外的新聞,然而就像周顯日前講述,黃店不但不應排斥「藍客」,反而應該盡力賺他們的錢,聘請員工、消費時才選黃,這樣才能壯大「黃色經濟圈」。對此,我深深贊同。近來參加了不少相關會議,很有趣的現象是,不少發起「黃色經濟」的有心人,正職都在「藍色企業」工作,內地淵源深厚;他們認為只要官方職責不突破道德底線(例如寫屈小姐的文章),善用對家資源、壯大己方陣營,天經地義;沒有了這批雙面人,「黃色經濟」可能瞬間崩潰。假如社會對上述基本經濟原理不接受,「黃藍教條主義」必然在運動緩和時,變成內耗、批鬥、紛爭的泉源,變成拖散運動的催化劑。
3. 無大台、也無平台
政治上,近年全球都興起無大台、去中心化,這完全是可取的,也是「時代革命」一部份。然而在經濟層面,即使無大台,黃色經濟也不可能沒有平台。目前出現的黃色經濟體規模甚小,內容重疊之處卻甚多,「抄車」不斷,資源已經有限,要是還有不必要的浪費、錯配,令人憂心。但正如與會IT講者分享,現在有多個大同小異的「黃藍app」,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各自千多個database,是否願意分享出來合併,除了涉及根本利益、還有對理念的不同理解。現在連政壇也沒有一錘定音的人壓場,經濟講求實力,只有更難;但假如採用中大邱林川教授牽頭的「山上見」模式,有百多名股東、體現民主程序挑選項目,卻有過度理想化的風險。現在運動momentum依然強勁,很多朋友期望眾籌解決基本問題,但這是不能持久的。但假若集資搞十億以上的基金,必須一擊即中,誰有這樣的號召力?這些結構性問題不解決,黃色經濟體可以生存,但很難發揚光大。當然,黃色左翼傾向認為存在體現價值更重要,黃色右翼則強調必須儘快壯大、達到經濟效益,兩者並非互相排斥,但前者其實已成功,後者才是未來關鍵。
4. 對威權政府的非威權假定
目前「黃店」標籤成為一時風尚,但不少發起人都是根據現有社會規則行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威權打壓,並沒有充份準備。在殖民時代最高壓的時候,政府以衛生條例勒索不聽話店舖、消防條例人為阻撓營運,「是常識吧」;這還未算金融體系(例如匯豐銀行對星火帳號的處理)、發牌系統等,都可以搞小動作。假如未來香港政府淪落至此,會不會出現「黃店變藍潮」,尚未可知。目前的「黃店」一方面希望脫離建制、大企業掌控,但另一方面,使用的工具、中介、貨幣、通訊,卻不得不完全依賴現有制度的一切,起碼在思想上,這是早晚要理順的。
5. 對經濟體的有限想像
不少人對「黃色經濟圈」興致勃勃,都是情感主導的,喜歡看見同路人的店舖獲加持、對家的店舖關門大吉;但到了討論專業操作時,需要很專門的經濟、金融知識,熱情卻往往冷卻。這裏存在一個基本理念問題:「黃色經濟圈」的價值,是否就是一種情緒發洩?還是真的以抵銷政府、大企業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為目的,「光復」對衣食住行的控制權,從而減低對未來出現威權、極權社會的結構性依賴,進行的一場「時代革命」?前者思想是封閉、防禦性的,後者方向是開放、進取性的,必然涉及金融、資訊科技、貨幣、土地(境內/境外)等範疇。我們自然不能一蹴而成,但起碼需要在食肆黃藍店外,逐步開拓不同想像,否則就跌入死胡同。而這些想像,又不能是空想主義,需要高質專才加盟,但這些人大部份在大企業內「表藍內黃」,怎樣走下一步,涉及很具體的現實問題。
說了這麼多,我自然不是像施永青老闆那樣,對「黃色經濟圈」大潑冷水;事實上,當他了解到Identity Economy的國際潛能,結論可能改觀。一直覺得香港的未來,離不開「黃色經濟圈」的建構,只是必須理順上述困局,才能#WeConnect下去,到達彼岸。就像這場運動,正處於轉型期十字路口,究竟繼續團結走下去打持久戰,爭取最後勝利,還是因為操作問題,歸於內耗,無疾而終,正是考驗真香港人的時候。至於如何理順上述問題,下篇再述。
明報筆陣,2019年12月16日
水錘效應解決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旭暉隨緣家書】「黃色經濟圈」的十字路口,也是運動的十字路口(上)
日前舉辦了一個關於「黃色經濟圈」的學術論壇,感謝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教授答應作為合辦單位出席,在此時此景一片蕭索的香港學術界,具有相當道德勇氣,令後輩動容。據說曾有內地教授在一些渠道,事先張揚質疑「黃色經濟圈」的討論不夠學術,只是政治宣示,這種論點經過趙教授的基調發言,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eorge Akerlof關於「身份認同經濟學」的理論,與及他搜集不同經濟體有關「顏色經濟學」的第一手數據,立刻不攻自破,「黃色經濟圈」的未來,已成為顯學。
然而,經過一整天的會議,通過不同學者、業界代表的分享,作為一個希望借用國際案例提倡「黃色經濟圈」的人,我不得不分享觀察到的憂慮。此刻「黃色經濟圈」正處於十字路口,假如往小圈子圍爐取暖老路走,只會無疾而終;而要釋放「黃色經濟圈」應有的千億經濟潛能,必須社會出現真正的範式轉移。問題是,大家預備好了嗎?
讓「黃色經濟圈」越走越窄的五條窄路
1. 人血饅頭論
黃色經濟旗艦網購「光時」手足當日的分享,極具啟發,詳細可見李祖喬博士在《立場新聞》的文章。由於支持「黃色經濟」的朋友都是理念主導,才願意以消費模式「懲罰黃店」,但同時卻傾向以道德高地審視「黃店」的商業模式,這是先天矛盾的。光時因為開宗明義的定位,已經苦苦經營,要生存,不可能以半義工方式營運;然而出現了全職員工,一旦手足失職被炒,「利用光環賺錢」、「人血饅頭論」就立刻出現;甚或只是沒有每天播《榮光》而被評為「不夠黃」,理念支撐的品牌效應,也會崩潰。假如不以商業方式營運,連生存也成問題,談何經濟圈?
2. 藍黃教條主義
沒有「撐黃罷藍」的積極性,就沒有「Identity Economy」,但方法論上,有沒有絕對公平的「黃店」定義?恐怕沒有,就像十年前內地罷買日貨,不久就發現很容易傷及自身。早前台灣一芳水果茶的香港代理被「錯誤裝修」,代理商的表白就很有代表性:他只是franchisee,已用盡一切方法支持運動,假如因為台灣母公司一個微博聲明變成「藍店」,還有甚麼誘因令同路人互相扶持?其他「黃店」的飲食貨源大部份來自中國,是否都是「扮黃」?一些被網絡標籤為「藍店」,只是小股東、獨董或茶水阿姐發表了個人意見,但可能90%股東都是黃,難度就是「扮藍」?論及是否「真心黃」,難道要像特區政府DQ主任施加讀心術?一些深黃店東忽然被列為「藍店」而申訴無門,心灰意冷,假如依靠網絡評分和舉報,怎樣避免商業打手主導?當運動膠著,分化成風,每一個有心人都有「唔夠黃」的一面,稍一不慎,淪為網絡批鬥場,就前功盡棄。
創辦「米豬連」的朋友坦言,重要的不是逐步變成獵巫的「黃藍fact check」,而是怎樣吸引更多商店認同黃色理念,「扮黃」也是傳播理念的行為,而且可以真的覺醒,何樂不為?新聞不時有「藍色名人」被「黃店」拒諸門外的新聞,然而就像周顯日前講述,黃店不但不應排斥「藍客」,反而應該盡力賺他們的錢,聘請員工、消費時才選黃,這樣才能壯大「黃色經濟圈」。對此,我深深贊同。近來參加了不少相關會議,很有趣的現象是,不少發起「黃色經濟」的有心人,正職都在「藍色企業」工作,內地淵源深厚;他們認為只要官方職責不突破道德底線(例如寫屈小姐的文章),善用對家資源、壯大己方陣營,天經地義;沒有了這批雙面人,「黃色經濟」可能瞬間崩潰。假如社會對上述基本經濟原理不接受,「黃藍教條主義」必然在運動緩和時,變成內耗、批鬥、紛爭的泉源,變成拖散運動的催化劑。
3. 無大台、也無平台
政治上,近年全球都興起無大台、去中心化,這完全是可取的,也是「時代革命」一部份。然而在經濟層面,即使無大台,黃色經濟也不可能沒有平台。目前出現的黃色經濟體規模甚小,內容重疊之處卻甚多,「抄車」不斷,資源已經有限,要是還有不必要的浪費、錯配,令人憂心。但正如與會IT講者分享,現在有多個大同小異的「黃藍app」,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各自千多個database,是否願意分享出來合併,除了涉及根本利益、還有對理念的不同理解。現在連政壇也沒有一錘定音的人壓場,經濟講求實力,只有更難;但假如採用中大邱林川教授牽頭的「山上見」模式,有百多名股東、體現民主程序挑選項目,卻有過度理想化的風險。現在運動momentum依然強勁,很多朋友期望眾籌解決基本問題,但這是不能持久的。但假若集資搞十億以上的基金,必須一擊即中,誰有這樣的號召力?這些結構性問題不解決,黃色經濟體可以生存,但很難發揚光大。當然,黃色左翼傾向認為存在體現價值更重要,黃色右翼則強調必須儘快壯大、達到經濟效益,兩者並非互相排斥,但前者其實已成功,後者才是未來關鍵。
4. 對威權政府的非威權假定
目前「黃店」標籤成為一時風尚,但不少發起人都是根據現有社會規則行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威權打壓,並沒有充份準備。在殖民時代最高壓的時候,政府以衛生條例勒索不聽話店舖、消防條例人為阻撓營運,「是常識吧」;這還未算金融體系(例如匯豐銀行對星火帳號的處理)、發牌系統等,都可以搞小動作。假如未來香港政府淪落至此,會不會出現「黃店變藍潮」,尚未可知。目前的「黃店」一方面希望脫離建制、大企業掌控,但另一方面,使用的工具、中介、貨幣、通訊,卻不得不完全依賴現有制度的一切,起碼在思想上,這是早晚要理順的。
5. 對經濟體的有限想像
不少人對「黃色經濟圈」興致勃勃,都是情感主導的,喜歡看見同路人的店舖獲加持、對家的店舖關門大吉;但到了討論專業操作時,需要很專門的經濟、金融知識,熱情卻往往冷卻。這裏存在一個基本理念問題:「黃色經濟圈」的價值,是否就是一種情緒發洩?還是真的以抵銷政府、大企業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為目的,「光復」對衣食住行的控制權,從而減低對未來出現威權、極權社會的結構性依賴,進行的一場「時代革命」?前者思想是封閉、防禦性的,後者方向是開放、進取性的,必然涉及金融、資訊科技、貨幣、土地(境內/境外)等範疇。我們自然不能一蹴而成,但起碼需要在食肆黃藍店外,逐步開拓不同想像,否則就跌入死胡同。而這些想像,又不能是空想主義,需要高質專才加盟,但這些人大部份在大企業內「表藍內黃」,怎樣走下一步,涉及很具體的現實問題。
說了這麼多,我自然不是像施永青老闆那樣,對「黃色經濟圈」大潑冷水;事實上,當他了解到Identity Economy的國際潛能,結論可能改觀。一直覺得香港的未來,離不開「黃色經濟圈」的建構,只是必須理順上述困局,才能#WeConnect下去,到達彼岸。就像這場運動,正處於轉型期十字路口,究竟繼續團結走下去打持久戰,爭取最後勝利,還是因為操作問題,歸於內耗,無疾而終,正是考驗真香港人的時候。至於如何理順上述問題,下篇再述。
明報筆陣,2019年12月16日
水錘效應解決 在 水鎚如何解決?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的建築水電設計應該都會避免「水槌效應」的產生如果已經發生,可以想辦法增加一些給水管的固定架,算是亡羊補牢吧!? 0. 引言; 留言. ... <看更多>
水錘效應解決 在 房間有異音是水錘效應嗎?(附影音 - 居家生活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在外租房,租屋前有看房兩次確定沒有這種異音,但是就在昨晚第一次入住過夜時整晚都被這種像電錶跳錶的聲音吵得無法入眠,甚至戴耳塞睡覺, ... ... <看更多>
水錘效應解決 在 [房客] 水錘(槌)擾人房東很消極- 看板rent-exp 的推薦與評價
很不幸地 我租了一間水錘效應很嚴重的房間
我這邊是老公寓隔間,蘆洲,位五樓,五間房,樓上頂加兩間房,剩下空間是曬衣洗衣。
我的房間位五樓後方(應是原廚房與後陽台位置),樓頂上有兩台加壓馬達
分別為本棟和隔壁棟加壓,我的房間天花板跟牆壁裡就因此埋了四通八達的水管
但我以前從來沒遇過這種問題,所以沒考量到這點,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還算清幽的地方,但就是個五花八門的水錘聲干擾我的作息。
起先 以為是其他室友很粗魯 請房東宣導,還宣導到旁邊的房客反過來抱怨我太敏感
我後來也曾被吵到受不了 朝向隔間牆丟東西。
但長期下來覺得這些噪聲越聽越不自然。
似跑步聲(但每天都要跑個幾次?)、似木棍相敲聲、似反覆敲牆聲、重低音的打鼓聲。
誰的生活會製造這種聲音呀,太不對勁了,最後從網路學到這就是「水錘效應」
通知房東 請來解決
但他卻回:「你太敏感了 之前房客都沒反應過這個問題。」
我:「我都錄音給你聽了,你會覺得小聲嗎?」
他:「戴耳塞如何?」
我:「我一直都是戴耳塞的,房客開關門這麼大聲我都靠這個的,但偏偏水錘就是
大聲到擋不住」
他:「可能是夜深人靜你覺得比較大聲」
我:「不 平常還沒睡覺時 我都要開電視很大聲 才能壓過這種噪音」
「而且夜深人靜時 不就是該安靜嗎」
從兩個月前事發到現在,他只問了一個水電 一個材料行,都是我打電話追進度才回報
還有一次請他幫我聯絡到兩個房客,當天我找拜訪兩人房間測試兩個房間是否有水錘。
就這樣三件事 他花了兩個月。
也完完全全沒至現場關心過!! 只會在電話裡頭打哈哈 混過去。
他也說到我的牆壁也有埋鄰棟管線,這他就沒辦法處理了。
這句話讓我更火大,單純嫌麻煩,不想解決問題。
我曾提到水錘吸收器幾百元,後來在網路上找到品質較佳的一千出頭 請房東參考
我已找到一房客的浴室會產生水錘,請他來處理,
他竟然就哀哀叫說怎會多貴幾百元。
(他是大房東哦,另有自己蓋的透天物件,總計至少擁有20間套房,而且是xx社的會員
計較這幾百元?)
他:「我認識的材料行說沒看過你這個東西,他說他也有吸收器,但不是長這樣」
我:「我看網路上說的一般水電材料行賣的效果差,我查到的這種新式的看來比較保險」
「一般的長得像小鐵管,你會覺得有作用嗎? 我查到的這種有氣室,設計合理多了」
他:「我是不懂啦...@#$%@#$^@$%@$%
(我記不起他說一堆五四三 反正他就是會一直聽不停 讓你插不了嘴)」
「不然我這邊月底有個空房,你就來看看,位在二樓有雙層氣密窗」
我:「好啊 換吧 這樣比較快」
他:「但有人先約看了捏 兩週後」
我:「呃 我是既有房客,先讓我搬過去不是就解決掉我們問題了嗎,我還要忍兩週?」
他:「沒辦法啦,必竟我就先約了,說不定他不要啊~#@%$#%@#@%」
我:「他是付了訂金了嗎?」
他:「沒有~ 就他已經先約好了」
我:「... 那你儘快跟材料行確認 我是建議你先買我說的那種 然後叫水電來裝」
他:「我要給他們那些人看過懂不懂,才敢買啦#@%#@$%」
我:「其實他們懂,不難,就你的熱水器裝個三通管,
只是我沒時間去學,不然這很多外行人都diy」
他:「好啦 總之@#$%@$%」
當然以上對話簡化很多,細節不多提了,他漫不經心,其實這之間很多跳針 重述。
完~~~全~~~感受不到解決問題的誠意。
只會提「你比較敏感」「鄰棟的管線我就沒辦法了」 真火大啊。
他打算如果這新空房沒有調給我,再來處理買吸收器的事... 看吧 又拖兩週了。
我想搬了!!!!!
請問鄉民有無遇到被嚴重影響作息,跟房東成功要回押金的案例?
或是有成功處理這CASE的房東?
我想我房間的水錘 也有來自鄰門號的管線,要解決勢必得拜訪人家。
但問題既然影響人的作息,該解決就是得解決。
而且這強力水錘遲早會爆管,與其挖牆不如早點在發生點裝個吸收器還來划算。
試裝一顆有效的話,未來他的套房頂多再裝兩顆(還有兩間沒有check),
總計金額根本不貴。
這房東不積極處理問題,卻也不想讓我搬走的樣子,
,叫他買多貴個四、五百元的東西就在不甘願。
看來不是很容易會退押金的樣子
(法律似乎沒有對押金做明確規範? 受害者的我得犧牲這麼多?)
更覺得常常這樣搬家很累,好不容易找到外部環境算安靜的地方,車少人少
,偏偏有這種症頭。
只想找個安靜舒適的地方長期安置下來 這麼困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23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nt-exp/M.1456062423.A.D53.html
※ 編輯: dodonpachi (61.228.238.6), 02/21/2016 22:04:53
※ 編輯: dodonpachi (61.228.238.6), 02/21/2016 22:07: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