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疫情過後,再去旅行吧!沒有心安,哪來遠行?】
2020的初春,原本此時正應該準備著厚重的行李,
急忙查著簽證跟旅行資訊,
跟著一夥人就往天寒地凍的貝加爾湖裡走,
結束後搭乘世界最長的西伯利亞鐵路,
耗時近四天才能抵達莫斯科的紅場。
我想像自己站在克姆林宮前拍下壯麗的照片,
吃下米其林推薦美食佳餚,
坐最豪華的列車前往聖彼得堡,
然後獨自再一路在從波羅地海三小國走到波蘭。
阿!我的旅程還沒結束,4月春暖花開就去巴爾幹走走,
從匈牙利辦完了塞爾維亞簽證後,
走進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最後從希臘飛回新加玻,
看一下世界最美的機場空中花園,吃一盤海南雞飯,
如果可以轉機曼谷,享受片刻的泰式按摩,
喝杯泰式奶茶,心滿意足地回到家。
以上只是計畫的小部分,去年已經答應了爸爸,
要帶他去走中亞四國,走進天山山脈,神秘的國度,
爸爸想要在70歲前完成70個國度遠行的計畫,
我們都很期待這次的旅途。
年前跟國中同學聚餐,
聊著聊著就想要不一起6月去英國一起度假散步,
快40歲的我們該來一場歐洲小遠行,
以及我也想走完歐洲47國的壯舉。
旅行豐富我的生命,也讓周遭的人閃閃發光,
這些年努力辛苦賺錢,就也要認真花錢,
不想等哪天沒有時間沒有錢才怨嘆沒有出走。
一切都停止了,在疫情爆發之後。
以前我老是說,別等有時間有錢再去旅行,
人生只有一次。不過這次就只能苦笑說,
等等疫情過去再走吧!
沒有人不喜歡旅行,甚至遠行,
走到戶外才能看看這個世界跟自己有所不同,
當你愛上旅行,就覺得人生視野跟過去有很大差別,
很多放不下、抓緊緊的情緒就都能放下。
只是這時候刻意的堅持,卻會變成了一種折磨。
整理一下新型冠狀病毒這十幾天的消息。
1. 1/31新型冠狀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2.各國開始對中國或武漢地區入境進行旅遊防堵
3.台灣無法參與WHO會議,並被WHO認列為疫區
4.菲律賓、印尼、越南要求台灣要有14天旅遊史證明
5.新加坡、香港爆發社區感染,韓國光州封院
6.鑽石公主號爆發疫情,目前已經有3成5的遊客受感染
7.越南封村,中國封城超過70,
7.2/13 日本確定境外死亡一例
以上短短的14天,至今全球確診60405例,死亡1370例,
不是在演電影,不是在拍連續劇,就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
今天有人在台灣醫院大鬧「為什麼要帶口罩?」
也有人僥倖的心態居家隔離還四處趴趴走,
台灣沒有比較安全,
但不代表就有理由自己出去回來讓別人不安全。
這陣子,合作的旅行社窗口大概被洗臉了數百回合,
航空停的停,斷的斷,無薪假也只能放下去,
台北許多青年旅館一床的價格不到200台幣,
原本高朋滿座的餐廳跟商場都變得門可羅雀,
過了一個春節,整條街都變調了,
還不知道幾時能上工,上課的人大有人在,
到底要不要回中國上班的台幹也很茫然。
接下來呢?然後呢?沒有人知道會變更糟還是更好。
生命不是只有溫暖,還有離難,
活著不是只有遠行,還有留下,
能不能,等疫情過後,再去旅行?
期盼這場風暴不要再擴大,不要再更多死亡,不要變成一發不可收拾。
期待春天能帶來花香,而非永無止境的顫慄。
永無止境韓國電影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等疫情過後,再去旅行吧!沒有心安,哪來遠行?】
2020的初春,原本此時正應該準備著厚重的行李,
急忙查著簽證跟旅行資訊,
跟著一夥人就往天寒地凍的貝加爾湖裡走,
結束後搭乘世界最長的西伯利亞鐵路,
耗時近四天才能抵達莫斯科的紅場。
我想像自己站在克姆林宮前拍下壯麗的照片,
吃下米其林推薦美食佳餚,
坐最豪華的列車前往聖彼得堡,
然後獨自再一路在從波羅地海三小國走到波蘭。
阿!我的旅程還沒結束,4月春暖花開就去巴爾幹走走,
從匈牙利辦完了塞爾維亞簽證後,
走進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最後從希臘飛回新加玻,
看一下世界最美的機場空中花園,吃一盤海南雞飯,
如果可以轉機曼谷,享受片刻的泰式按摩,
喝杯泰式奶茶,心滿意足地回到家。
以上只是計畫的小部分,去年已經答應了爸爸,
要帶他去走中亞四國,走進天山山脈,神秘的國度,
爸爸想要在70歲前完成70個國度遠行的計畫,
我們都很期待這次的旅途。
年前跟國中同學聚餐,
聊著聊著就想要不一起6月去英國一起度假散步,
快40歲的我們該來一場歐洲小遠行,
以及我也想走完歐洲47國的壯舉。
旅行豐富我的生命,也讓周遭的人閃閃發光,
這些年努力辛苦賺錢,就也要認真花錢,
不想等哪天沒有時間沒有錢才怨嘆沒有出走。
一切都停止了,在疫情爆發之後。
以前我老是說,別等有時間有錢再去旅行,
人生只有一次。不過這次就只能苦笑說,
等等疫情過去再走吧!
沒有人不喜歡旅行,甚至遠行,
走到戶外才能看看這個世界跟自己有所不同,
當你愛上旅行,就覺得人生視野跟過去有很大差別,
很多放不下、抓緊緊的情緒就都能放下。
只是這時候刻意的堅持,卻會變成了一種折磨。
整理一下新型冠狀病毒這十幾天的消息。
1. 1/31新型冠狀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2.各國開始對中國或武漢地區入境進行旅遊防堵
3.台灣無法參與WHO會議,並被WHO認列為疫區
4.菲律賓、印尼、越南要求台灣要有14天旅遊史證明
5.新加坡、香港爆發社區感染,韓國光州封院
6.鑽石公主號爆發疫情,目前已經有3成5的遊客受感染
7.越南封村,中國封城超過70,
7.2/13 日本確定境外死亡一例
以上短短的14天,至今全球確診60405例,死亡1370例,
不是在演電影,不是在拍連續劇,就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
今天有人在台灣醫院大鬧「為什麼要帶口罩?」
也有人僥倖的心態居家隔離還四處趴趴走,
台灣沒有比較安全,
但不代表就有理由自己出去回來讓別人不安全。
這陣子,合作的旅行社窗口大概被洗臉了數百回合,
航空停的停,斷的斷,無薪假也只能放下去,
台北許多青年旅館一床的價格不到200台幣,
原本高朋滿座的餐廳跟商場都變得門可羅雀,
過了一個春節,整條街都變調了,
還不知道幾時能上工,上課的人大有人在,
到底要不要回中國上班的台幹也很茫然。
接下來呢?然後呢?沒有人知道會變更糟還是更好。
生命不是只有溫暖,還有離難,
活著不是只有遠行,還有留下,
能不能,等疫情過後,再去旅行?
期盼這場風暴不要再擴大,不要再更多死亡,不要變成一發不可收拾。
期待春天能帶來花香,而非永無止境的顫慄。
永無止境韓國電影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看動作、科幻與恐怖片,有些文藝片反而我感到焦慮,我也幾乎很少在看電影時感動流淚,但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不過才十分鐘,就已經讓我潰堤,一直淚流到電影結束,外加完全都看不懂的韓文工作人員名稱也都跑完,還是止不住淚水,最後,眼睛紅腫到無法再多停留,只能趕緊戴著墨鏡驅車回家。
我也是個母親,因為育兒而辭職在家照顧家庭,原本有個相當難得又令人稱羨的工作,薪水也相當優渥,但是,七年前,一念之間,選擇家庭。直至今日,已經無法回到原本工作,必須伸手拿錢,家中大小雜事與育兒的一切,都是我的日常。過去的專業,只是人生的蕾絲花邊。我的存在幾乎就只是孩子的母親與體力活兒,同時身兼廚師、保母、司機、雜役、家教、秘書、精神導師於一身。
電影故事中每個小細節,我都有不同程度的經歷(除了精神狀態不同):只要是當過媽媽的女性、因為育兒而辭去工作的女性、在職場上因為性別而被曾嘲笑的母親或女性、在婆家眼睜睜看著所有男人都在看電視卻不得不在廚房幫忙的女性、決定降低自己的學歷去打工的母親、或是每天恍神於空洞茫然的憂鬱母親,絕對都能在《82年生的金智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中,金智英(鄭有美飾演)的老公(孔劉飾演)肯定不是一般的先生,《82年生的金智英》將老公這個角色美化了,起碼在我熟識的媽媽朋友之間,從未聽聞過有這種溫情體貼又充滿關懷暖心的老公。孔劉在公司的那幾位同事,想要逃避老婆與逃避育兒的男人,才是真正名為老公的這種生物的常見模樣。我揣測許多男人對太太的愛,大概在女人育兒時因焦慮症發作,就被消磨殆盡了。
曾經在對生活不滿,外加憂鬱症時期,我也想要外出工作,但是,所有與「但是小孩怎麼辦」的各種難題接踵而至,最後就是我必須退十步妥協。也有好幾次我提出在家當家庭主婦與我的本性不融,我想喘口氣,也想出去工作,反而會被反問:「不然換你去賺錢,如何呀。」
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你是找得到你想要的工作嗎?你是能賺多少?能養家嗎?」另外還有更深的隱含之意:男人也是很辛苦在外面賺錢養家,女人在家帶孩子照顧家庭,一人一半各司其職,並沒有比較辛苦比較吃虧。
男主外女主內,看起來是一人一半,都是三個字一組,但是真正在經營家庭的男女肯定都知道,女主內的那一半,是沒有上限與永無止境的勞役付出。所有的人應該也都聽聞過這樣的說法:寧可去上班也不要在家帶小孩。
不是小孩不可愛,也不是母親不愛小孩,而是關於「家」的全面式經營,是非常考驗精神與消耗體力,尤其是育兒,因為公司的工作再如何困難,多少是可以以理性推算與計畫。但是「小孩」沒有公式、變數多端、難以預期。
電影中,在電車上當孩子屙便時,家長有多焦慮;在餐廳中打翻飲料時,又有多慌張。其實,除了飾演先生的孔劉不真實之外,《82年生的金智英》的劇情中,另一個不真實的角色就是兩歲小朋友。真正的兩歲小孩,才不是隨時都會乖乖坐在安全座椅上的恬靜模樣。小孩都是意志堅強的小生命,他們會努力捍衛他們的喜好,爭取他們的偏執。這是在家單打獨鬥的母親,另一種難以言喻的痛楚,因為晚歸的先生可能會疑惑:你是個母親,是個成人,為何會被一個小孩打敗,為何會被小孩整呢?
以前,當我被反問「不然換你去工作吧?」,就會陷入極度的悲傷,覺得自己真是糟糕無用的魯蛇,但是,最近終於想通一事,會說出「不然換你去工作吧!」這樣言語的男人,實在很幼稚,幾乎是跟「窮到只剩錢」的程度差不多。他們只是佔了便宜,卻拿這種便宜來賣乖,如此不過只是凸顯自己的幼稚與無能罷了。
男人生在這個社會,其實享有比女性更多的特權,只是我們毫無自覺,於是男性會以為他們的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所獲,而女性也會自責於自己不夠努力或是能力不足。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同工不同酬,就是其中一例。
此外,這個社會對於人文與理工的待遇,也是一直不公允。如果有注意到,在《82年生的金智英》的主角畢業於韓文系,另一部關於受困於家庭的母親Tully(在《厭世媽咪日記》)則是畢業於英語系,這兩個角色其實就是生在台灣卻畢業於中文系的女性。
既是女性,又是人文科學中的本國語言學系,幾乎就是高學歷中的最底層。經過性別與科系上的階級篩選,再加上年紀,想要重回職場的母親們,該有多麼困難呀。
像是劇中幾位高學歷女性,無論是畢業於戲劇系或物理系,最後都只是育兒保母與家庭雜役(計算艱深的數學,反而是種療癒)。女性帶著專業在家從事底層工作(例如金智英的母親),其實與能力高下與否無關,而是社會普遍早已存自的偏見與歧視,讓女性難以重回職場,也讓女性直覺地被誤以為無能且無用(例如「媽蟲」)。
後來,我也發現,與其說是期待有人分擔家務,在家的母親更期待的是認同。幾句認同與感謝的話,就能給家庭主婦許多的鼓舞(但詭異的是,有些男人就是很難說出一句正向又好聽的話,不然就是不自覺地會以反話代替內心的感謝)。
有專業的女性,必須在壯年時期待在家中從事雜役勞務,肯定會面臨逐漸失去自信且無法自我認同的焦慮。如果家人能夠給予多些肯定、多點讚賞、或者更多的感謝,或許就能彌補人類本能上期待自我成就的缺口。
《82年生的金智英》真是能讓母親感觸很深的電影,訴說著許多女人婚後的真實人生。雖然暫時我也逃不出已經深陷不拔的命運,起碼透過這場電影,在淚水中暫且獲得療癒,哭完之後,就能再繼續堅強下去。
一會兒,又已經下午三點半,準備笑顏迎接即將下課的小朋友,開啟家庭主婦的平日晚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