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在經歷史上最炎熱的夏天之後,今年九月的聯合國大會以氣候行動為名,邀集各國共商抗暖化對策。出席的各國元首雖然都說了解情況的嚴重性,但對於具體計畫的提出卻讓人失望。同一時間以科學家為主體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以海洋變暖與極地冰層融化的衝擊為題發表研究報告,發現當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比科學家先前估計得要快得多,尤其是熱帶地區,最快2050年前,每年恐將發生至少一次百年不遇的極端洪水。】
{內文}
(抗議民眾)
我們要的是什麼氣候正義我們什麼時候要就是現在,當全球數以百萬民眾齊聲上街,從各自所處的117國用超過2500場抗議行動,凸顯自家政府對抗氣候危機的消極無力
《紐約時報》分析稱,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串連,對照接下來在紐約登場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無異是兩個世界。
(莫迪/印度總理)
我們認為一盎司的實踐行動比一噸的佈道空談更有價值
(梅克爾/德國總理)
德國知道自己在國際舞台和國家舞台上,都有責任在國際上我們將把全球氣候保護的基金,從2014年的20億歐元增加到40億歐元
(Jacinda Ardern/紐西蘭總理)
我們的企業界正在與氣候領導者聯盟,加強合作該聯盟共同構成了紐西蘭六成的碳排量,我們的農業領導者已做出承諾,要減少糧食生產所帶來的碳排量,我們決心表明紐西蘭有能力,而且將成為世界最永續的糧食生產國
各國領袖紛紛上台,端出他們所謂的「行動方案」,BBC報導稱,雖然從積極面來看,這次會議中確實有六十多國宣布,正在研究或探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讓碳排歸零的計畫,他們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也不容質疑,但細究其承諾也不難發現,諸如德國的減碳目標相較於過去,已受國內壓力明顯下調,這場氣候行動峰會,充其量不過是「響叮噹的半瓶水」。
(影片旁白)
這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它養育我們,保護我們使我們驚奇,但這也存在風險人類,透過我們使用的能源,我們生存的方式,生產食物及使用土地,正在影響全球氣候,陸地表面變暖的速度,超越地球平均全球升溫的每一度,都對限制地球暖化與減少氣候變化衝擊至關重要
顯然今夏極度高溫的暖化警鐘,並沒有敲醒地球上多數成員,世界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兩大排碳國之一的美國,總統川普只出席了聯合國會議15分鐘,世界最大排放國中國也沒有做出新的宣布,排名第七大的排放國日本甚至選擇缺席,這對會前全球頂尖科學家爭相呼籲,全球必須把目前的努力增加五倍,才能把氣候變遷控制在科學要求的範圍內,無疑是一大諷刺。
(Ian Clark/渥太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如果我們在地質時間框架下來看,氣候問題我們永遠不會懷疑,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氣候驅動因素
(Piers Corbyn/氣候行動組織教授)
但在過去的一千年中,沒有任何主要的氣候變化,可以用二氧化碳來解釋
(Ian Clark/渥太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我們不能說二氧化碳會驅動氣候,但這肯定是過去所沒有的
(Prof. John Christy/IPCC報告主要撰稿人)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成千上萬的科學家達成了共識,人類正在導致氣候系統的災難性變化,好吧,我是一位科學家,許多人也認為那是不正確的
撇開政治人物的權利計算,即便是在科學界,關於暖化原因的爭論也從未平息,正當紐約氣候行動峰會召開的同時,24號全球最具權威聯合國下設的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了一份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報告,科學家耗時兩年參考近七千篇學術論文,鎖定海洋變暖與極地冰層融化的衝擊進行討論,結果發現當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比科學家先前估計得要快得多,尤其是熱帶地區,最快2050年前,每年恐將發生至少一次百年不遇的極端洪水。
(Debra Rober/IPCC工作小組分組主席)
IPCC這份新的特別報告強調緊迫性,必須優先採取及時具雄心且協調一致的行動,以應對海洋和冰凍圈中廣泛而持久的變化
(Valerie Masson-Delmotte/IPCC工作小組分區主席)
因為多年凍土凍結的土壤和岩石,正在融化極有可能向大氣中,添加更多的溫室氣體
(Hans-Otto Portner/IPCC工作小組分組主席)
海洋吸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到30%,導致全球暖化到2100年,這樣下去恐加劇海洋酸化
報告特別點出,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冰川嚴重萎縮,將導致印度恆河中國長江等,十條河流水源減少,這將使亞洲面臨嚴重的供水問題,全球各地較小型的冰川,粗估會有八成消失融化入海,另外其它地區的冰川萎縮也將重創,仰賴其供水的高山地區六七億人口,最快本世紀中將有超過十億,生活在低窪地區的民眾,將不斷受到氣旋大洪水等極端天氣影響。
(古特雷斯/聯合國秘書長)
大自然很生氣,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可以愚弄大自然,我們就是在自欺欺人,因為大自然總是在世界規範內反擊,現在的大自然就在大發雷霆
(青年學生)
這是我們最黑暗的時刻,科學證據是如此明確,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中,我們將面對災難降臨。我們本著良知和理性,宣告我們反對政府和威脅我們未來的那些腐敗無能的機構,我們呼籲每一個有原則與和平理性的公民,共同站起來拒絕,因現在不採取行動,而將垂死的星球留給後代子孫,我們懷著對我們內心這片土地的狂熱而和平行動,我們將為生存而行動
科學家大聲疾呼,我們正面對一個更暖更酸更缺氧,更無魚且海平面不斷升高的海洋,如何突破傳統工法提高韌性,將是人類未來尋求解方的唯一途徑,全球暖化說穿了其實就是海洋暖化,當全球海洋升溫和酸化已深刻影響,海底海洋生物分佈與多樣性,接下來高度依賴海產的社區,恐怕將難以避免面臨營養健康,及糧食安全與短缺的風險,一連串氣候挑戰,正如同雪崩似的迎面而來,一如人類對亞馬遜雨林大火的消極不作為,終將在可預見的未來自食惡果。
永續農業如何提高生產韌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在經歷史上最炎熱的夏天之後,今年九月的聯合國大會以氣候行動為名,邀集各國共商抗暖化對策。出席的各國元首雖然都說了解情況的嚴重性,但對於具體計畫的提出卻讓人失望。同一時間以科學家為主體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以海洋變暖與極地冰層融化的衝擊為題發表研究報告,發現當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比科學家先前估計得要快得多,尤其是熱帶地區,最快2050年前,每年恐將發生至少一次百年不遇的極端洪水。】
{內文}
(抗議民眾)
我們要的是什麼氣候正義我們什麼時候要就是現在,當全球數以百萬民眾齊聲上街,從各自所處的117國用超過2500場抗議行動,凸顯自家政府對抗氣候危機的消極無力
《紐約時報》分析稱,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串連,對照接下來在紐約登場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無異是兩個世界。
(莫迪/印度總理)
我們認為一盎司的實踐行動比一噸的佈道空談更有價值
(梅克爾/德國總理)
德國知道自己在國際舞台和國家舞台上,都有責任在國際上我們將把全球氣候保護的基金,從2014年的20億歐元增加到40億歐元
(Jacinda Ardern/紐西蘭總理)
我們的企業界正在與氣候領導者聯盟,加強合作該聯盟共同構成了紐西蘭六成的碳排量,我們的農業領導者已做出承諾,要減少糧食生產所帶來的碳排量,我們決心表明紐西蘭有能力,而且將成為世界最永續的糧食生產國
各國領袖紛紛上台,端出他們所謂的「行動方案」,BBC報導稱,雖然從積極面來看,這次會議中確實有六十多國宣布,正在研究或探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讓碳排歸零的計畫,他們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也不容質疑,但細究其承諾也不難發現,諸如德國的減碳目標相較於過去,已受國內壓力明顯下調,這場氣候行動峰會,充其量不過是「響叮噹的半瓶水」。
(影片旁白)
這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它養育我們,保護我們使我們驚奇,但這也存在風險人類,透過我們使用的能源,我們生存的方式,生產食物及使用土地,正在影響全球氣候,陸地表面變暖的速度,超越地球平均全球升溫的每一度,都對限制地球暖化與減少氣候變化衝擊至關重要
顯然今夏極度高溫的暖化警鐘,並沒有敲醒地球上多數成員,世界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兩大排碳國之一的美國,總統川普只出席了聯合國會議15分鐘,世界最大排放國中國也沒有做出新的宣布,排名第七大的排放國日本甚至選擇缺席,這對會前全球頂尖科學家爭相呼籲,全球必須把目前的努力增加五倍,才能把氣候變遷控制在科學要求的範圍內,無疑是一大諷刺。
(Ian Clark/渥太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如果我們在地質時間框架下來看,氣候問題我們永遠不會懷疑,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氣候驅動因素
(Piers Corbyn/氣候行動組織教授)
但在過去的一千年中,沒有任何主要的氣候變化,可以用二氧化碳來解釋
(Ian Clark/渥太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我們不能說二氧化碳會驅動氣候,但這肯定是過去所沒有的
(Prof. John Christy/IPCC報告主要撰稿人)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成千上萬的科學家達成了共識,人類正在導致氣候系統的災難性變化,好吧,我是一位科學家,許多人也認為那是不正確的
撇開政治人物的權利計算,即便是在科學界,關於暖化原因的爭論也從未平息,正當紐約氣候行動峰會召開的同時,24號全球最具權威聯合國下設的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了一份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報告,科學家耗時兩年參考近七千篇學術論文,鎖定海洋變暖與極地冰層融化的衝擊進行討論,結果發現當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比科學家先前估計得要快得多,尤其是熱帶地區,最快2050年前,每年恐將發生至少一次百年不遇的極端洪水。
(Debra Rober/IPCC工作小組分組主席)
IPCC這份新的特別報告強調緊迫性,必須優先採取及時具雄心且協調一致的行動,以應對海洋和冰凍圈中廣泛而持久的變化
(Valerie Masson-Delmotte/IPCC工作小組分區主席)
因為多年凍土凍結的土壤和岩石,正在融化極有可能向大氣中,添加更多的溫室氣體
(Hans-Otto Portner/IPCC工作小組分組主席)
海洋吸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到30%,導致全球暖化到2100年,這樣下去恐加劇海洋酸化
報告特別點出,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冰川嚴重萎縮,將導致印度恆河中國長江等,十條河流水源減少,這將使亞洲面臨嚴重的供水問題,全球各地較小型的冰川,粗估會有八成消失融化入海,另外其它地區的冰川萎縮也將重創,仰賴其供水的高山地區六七億人口,最快本世紀中將有超過十億,生活在低窪地區的民眾,將不斷受到氣旋大洪水等極端天氣影響。
(古特雷斯/聯合國秘書長)
大自然很生氣,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可以愚弄大自然,我們就是在自欺欺人,因為大自然總是在世界規範內反擊,現在的大自然就在大發雷霆
(青年學生)
這是我們最黑暗的時刻,科學證據是如此明確,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中,我們將面對災難降臨。我們本著良知和理性,宣告我們反對政府和威脅我們未來的那些腐敗無能的機構,我們呼籲每一個有原則與和平理性的公民,共同站起來拒絕,因現在不採取行動,而將垂死的星球留給後代子孫,我們懷著對我們內心這片土地的狂熱而和平行動,我們將為生存而行動
科學家大聲疾呼,我們正面對一個更暖更酸更缺氧,更無魚且海平面不斷升高的海洋,如何突破傳統工法提高韌性,將是人類未來尋求解方的唯一途徑,全球暖化說穿了其實就是海洋暖化,當全球海洋升溫和酸化已深刻影響,海底海洋生物分佈與多樣性,接下來高度依賴海產的社區,恐怕將難以避免面臨營養健康,及糧食安全與短缺的風險,一連串氣候挑戰,正如同雪崩似的迎面而來,一如人類對亞馬遜雨林大火的消極不作為,終將在可預見的未來自食惡果。
永續農業如何提高生產韌性 在 農委會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發表會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農✓建構 韌性 農業體系✓完善作物保險制度✓推動農業設施減少災損 漁 ... 資深酪農寫給 永續農業 的一封情 書. Sep 14, 2023 · 1.7K views. 04:57. 農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