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堅守國家、正義、榮譽之教育核心價值
——發揚誠之崇高校訓,為提昇國家優質治安品質,做更大奉獻。
文/黃炎東(大學教授)
2O21年9月9早上筆者前往國家圖書館,查閱若干圖書資料之際,一時之間想起自就讀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那個時期起,即開始與圖書館與運動場兩者結下了美好的良緣,同時於1997年9月進入警大服務,先以法學專任教授擔任校長室機要主管,於1999年I月起至1999年10月間先後擔任兩任圖書館暨世界警察博物館館長、兩任警大公共關係室主任等行政一級主管,在那十多年間當中歷任校長及各級長官卓越領導及同仁們大力協助下,兢兢業業努力打拚,圆滿達成被交付的各項任務,如今回想那段警大服務歲月,對於受到大力培植及珍貴之同寅情誼,永遠感念。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廖小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卓依婷# 卓依婷這個名字,於我,像鄰家姊姊一樣熟悉。無論是原創還是翻唱,她溫潤甜美的嗓音貫穿了我的整座童年。 在我人生最需要啟迪,對世界最富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時候,我沒有在DVD架上找到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傷心情歌,也沒有找到少年維特的煩惱。我筆直地走向了歌聲真摯又溫暖如春的卓依婷。 #民歌# ...
永遠感念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緬懷徐道寧教授💐
清華首位女教授、台灣首位留德女性數學博士—徐道寧老師在上周二(8月3日)以98歲高齡辭世,清華師生與校友同感哀悼。
1962年徐老師協助清華成立數學所。1964年為了讓碩士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留下來擔任講師,徐老師極力主張成立數學系,並自願開設大學部課程,包括數學必修課、必修德文等。
數學系許世壁教授五十多年前也受教於徐老師,令他最難忘的就是像天書一樣的教材,學生都暱稱徐老師為「天媽」。徐老師平時很照顧學生,不少學生畢業多年後仍時常感念在心。💜
徐老師在求學時即感受到社會對女性的教育期待明顯比男性低,但她從不設限自己。在擔任北一女教師時,鼓勵學生報考大學,使北一女的升學率上升、喚醒社會對女性教育的重視。👩🎓
徐老師在動盪的時代下一展抱負,將畢生的智慧與精力投入台灣數學教育,發揮重大影響力。
清華人永遠感念徐老師。🌈
📌致祭資訊
地點:新竹龍巖會館五樓502-8號。(新竹市北區成德路10號)
開放時間:上午8:00—晚上8:00。
人流管制:≦ 10人/次,可自行前往弔唁。
追思會/公祭尚在規劃中。
📌清華數學系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nthumath/posts/4459234804129317
📌徐道寧紀錄片精華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BqIS6IYGRE
#悼念徐道寧教授
#台灣偉大的數學家及教育家
永遠感念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愛主,當我們觀看你創造的天地,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我們說世人算什麼,你竟顧念我們,竟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這是何等的愛,我們永遠感念。
我們親愛的主耶穌基督,如今,藉著你,我們憑簡單的信,對神有了和平,我們已經與神和好了!這是何等平安的境界,神的愛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澆灌在我們心裡。我們不再與神為敵,不必怕神,不必躲神,可以站立在這恩典的地位,享受神的同在、神的說話、神的愛與光,每天在你的生命裡得拯救,有活的、榮耀的盼望。
哦主啊,我們要全心稱謝你,述說你奇妙的作為;我們要尋求你,因你而喜樂歡欣。你是至高的神,永遠坐著為王,按公義審判世界;你也是我們親愛的救主,我們的生命。我們要歌頌、稱謝你,我們愛你。
http://www.luke54.org/view/1060/13131.html
永遠感念 在 廖小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卓依婷#
卓依婷這個名字,於我,像鄰家姊姊一樣熟悉。無論是原創還是翻唱,她溫潤甜美的嗓音貫穿了我的整座童年。
在我人生最需要啟迪,對世界最富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時候,我沒有在DVD架上找到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傷心情歌,也沒有找到少年維特的煩惱。我筆直地走向了歌聲真摯又溫暖如春的卓依婷。
#民歌#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玉山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沒有學問,無顏見爹娘。」這些歌詞和音符,潛移默化影響了我的生命歷程,給了我無數的力量。甚至為我赴台留學埋下了種子。
#時代#
華語民歌之春,在台灣。有一個黃金時代,台灣傳出去的歌喉,激勵和鼓舞了一代人,給平庸和苦楚的生活帶來了安慰和依棲。
我無比想念那些日子。
我很慶幸自己搭上了這個末班車,
我將永遠感念卓依婷伴隨我成長的金色童年。
2019.08.24
深圳寶安體育館
永遠感念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的聖嚴法師,一開始就面臨了東老十分嚴厲的調教;從規定一餐飯只能配七粒花生米開始,東初老人用種種不合常理的教育方式,反覆磨鍊著聖嚴法師的心性。而這段「香板下出祖師」的「棒喝」生活,卻成為聖嚴法師一生銘記、永遠感念的回憶。
讓我們透過影片,共同走入這段既逗趣又溫暖、「嚴師出高徒」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