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味道》這本作品集是十年前,在研究所畢業前自己編來做紀念的,封面及內文排版還是好友智如幫我做的,只送給一些親朋好友,沒有正式出版,手邊也僅剩一本自留。
剛剛因為要跟一位學生分享〈看!憂鬱在跳舞〉那篇文章,才翻出檔案。那是我十九歲的作品,當年正飽受憂鬱之苦,於是在東華讀大一升大二的暑假,以此為題撰寫文章。嚴格說起來,那是我第一篇寫得完整的散文,拿去投稿,很幸運得到梁實秋文學獎。
離開了那樣的狀態,我真的再也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了,但很敬佩、感謝當年的自己,能夠勇敢地活下來,熬過七年轉化蛻變的過程,還為那一段生命留下珍貴的紀錄。
來分享一下這篇文章:)
____
看!憂鬱在跳舞
文/張以昕
有個地方是電梯所無法到達的樓層。我推開一層蒙垢的沉重不鏽鋼門,寒風撲面,黑壓壓的鐵梯子通往天堂或是地獄,我不知道。跨坐在頂樓的防護牆上,月兒從薄霧中探頭,星子是夜神披風上的鑲鑽。冷空氣厚厚的撲襲我鼻,我感受到血肉之軀的溫熱,呼吸心跳的規律節奏。在建築物的最高處擁有最好的視野,發亮的招牌、閃爍的街燈,絡繹不絕的人潮和疾速奔馳的汽車。但所有的一切似乎與我完全無關。我有著觀賞夜景的興致也有投奔地面的想望。這個夜晚我可以悠哉的遊晃直到天明,也可以在一秒鐘內,迅速地將一個大大的句點砰然擲落人行道,並對空拋灑金粉組成的無數問號,直至晨曦。
抉擇是遊戲的一種,也是嚴肅的自審判決,充滿無限可能並也包含無數哀淒,沒有掌聲也沒有噓聲,沒有泣容也沒有歡顏,最真的事實往往也最虛情假意。我想飛,但卻在初生時折翼,只能待在原地仰望遼闊無際的天空。我想飛,翱翔在毫無阻礙的空中,不用思辨無解的真理。只要飛,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累了睡,起了又飛,飛向天堂與地獄的間隔線,然後發現自己仍停滯原地。瞬間我全身著火,從容擠著沐浴乳擦洗身體,火光讓我從脚底板自天靈蓋的形影緩緩蒸發。我仍視而不見,繼續沐浴,然後飛。飛向更黑暗與更光明的地方,飛往更能徹底銷鎔自己的另一個空間。
人滿為患的精神科候診間,眾人在鼓譟中焦慮等待。我坐在新設置尚未啟動的自動販賣機旁,百無聊賴地觀看經過的路人從褲袋裡掏出錢,摩擦雙手想著要喝點什麼,然後投下錢幣。但卻不見飲料的影子,銅板迅速滾落退幣孔,只好一臉無奈地衝向一樓的便利商店。一個傻瓜、兩個笨蛋、三個白痴、四個……,其中似乎蘊藏難解的隱喻,但卻無從思考起。蓬頭垢面、膚色泛黑,面龐滿是痘斑的阿婆前來看診戒酒,她神色呆滯地觀賞螢幕播放的鄉土劇,不發一語。一旁面色哀愁的老伯伯緊捏健保卡,臉額的細密皺紋掩不住傷寂的塵埃。踩著大紅色高跟鞋的年輕姑娘,面露異樣神情,白裙飄揚恍若鬼魅。正在打開手提包的瞬間,幾把刀子的閃爍的光芒,讓我感到一陣戰慄。坐在前頭的怪叔叔不停的回頭瞧著我,轉右側轉左側,轉呀轉地目標都是朝向我。旁人問他正在做什麼?他說:「我是鐘。」「那現在幾點鐘呢?」男子垮垮的臉皮面無表情,不停重覆相同動作,過了十多分鐘,還是繼續轉頭看我。彼此相距不到五十公分,突然聞到一股便溺的濁氣,趕緊離座躲藏角落。背對群眾,各色的眼神不斷刺向背脊。忽然聽聞診間傳來響亮刺耳的叫聲與哭聲,「你算哪門子的醫生我都快要死了你還笑得出來,王八臭雞蛋我要告你謀殺……」四十出頭的女子「砰」地一聲氣憤地甩上門,雙手摀面,淚痕猶在。她已竄逃無蹤,不顧追出來的護士頻頻叫喊:「小姐妳的藥單還沒拿啊妳要上哪兒去?」電子叫號板從八十八號跳到八十九號,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欲求或努力而變得更好或更壞。每人象徵一組號碼,終生不離不棄。像數數兒一樣依序排列,幸運的、倒楣的總有來臨造訪的一天。
八十九號沈傲雪就是我,我推開厚重的白色門板。「最近怎麼樣、心情好不好、藥物有副作用嗎、有自傷嗎、想要自殺嗎、有沒有出去走走做運動呢……」標準憂鬱症問診公式。八十九號一句話也不說。百憂解速悅樂活憂思樂康克憂果低落美悠樂丁安定文,心理治療生理回饋住院打坐念佛禱告聖歌吟唱前世催眠民俗療法。想要解決,卻越解越結。點頭搖頭代替言語,沉默是最好的回應。我已無話可說。我留給你的是一片純粹的空白。想塗鴉嗎,好,我去拿彩色筆給你。想要大作文章嗎,好,且聽我胡言亂語。
我被追殺的仇家逼得逃到暗巷。萬家萬戶以及孤立的街燈都已進入酣眠,遠離天明的耀眼。像是瞎了般,雙眼或睁或閉,沒有差別。伸手不見五指,我盲目奔逃,夢魘邪惡地緊隨我身,我一邊跑一邊呼救,卻發現自己已被真空包裝,沒有出聲的可能。眼前的黑更濃濁了,並且像漩渦馬達般地快速旋轉,我掉進這座深井,什麼也不必做,什麼也不能做。任憑上帝與魔鬼操控命運,留給我的僅有決定死亡的權力。死亡是一桌毒菜,帝王蟹鮑魚干貝魚翅,滿漢大餐飄散醉人香氣,灌入鼻腔,誘引飢腸轆轆的我。暫時忘記生死的差別與毒物的本質,拿起筷子挑起眼前的山珍海味,拚命咀嚼。
最後的晚餐。
喚醒我的是楊老師。她輕輕將我抱起,撫著我的面頰,附在耳邊說:「生病不是一種錯誤,而是一種挑戰。」她溫暖的笑容就如她的名字,讓我好想叫聲姊姊。我在昏亂模糊中淚流滿面,像嬰兒般地放聲大哭。沒關係,有我在,不必害怕。來,這是妳最喜歡的頑皮豹。她將粉紅老頭和細心摺疊好的面紙一起塞給我,而我仍迷惘地望著她。「我們去操場散步曬太陽,好嗎?」我抹乾淚珠,點點頭。我們的光合作用終於奏效,於是逐漸定心安神,小心翼翼地讓陽光撲灑周身,就怕一個不小心就打破了這一幕最後的祥和。蹲在岸邊堆沙堡,兩雙脚丫陷進溫軟的黃色細沙中。海風鹹濕且冷冽,專心雕塑模型,想像城堡的富麗堂皇,努力地又堆又拍,即使完美成品馬上就要被海神奪去,我們依然不放棄任何希望。壞了塌了消失了又何妨?我們有的是時間,如果能再有多一點堅持,城堡將會更加堅固牢靠。最後,我們相顧微笑,因為我們在牆邊找到了水泥和紅磚。
我想要販售身上與我朝夕相處、與我立下山盟海誓、不離不棄的「痛苦」。有氣體、固體、液體種種你能想到的模式產品隨你挑選,我可以即刻為您配置。那多到溢散蔓延為患的痛苦,沒有名字,就像體內難以悉數的細胞。他的效果令你意料不到,絕對符合你追求冒險的精神。只要以舌舔舐,你就會感受到那像哇沙米一般令人流淚的刺激和衝擊,因此絕對有價值販售。但此物會因個人體質而產生不同效果,如阿甘者你會臭罵我欺騙社會大眾的荷包,並且寫信到消基會檢舉申訴,最後把痛苦通通否定,妳那痛苦算什麼這個世界多美好。如我傲雪者你會觸動內心深處最纖細的琴弦,彈撥幾聲便立刻倒帶憶起過去最傷心的往事,那痛苦會令你想要猛烈的撞牆。更甚者你會找不出痛苦的原因,說不出痛苦是什麼,但是痛苦在你身上確是真實存在,屬於現在進行式,但身旁的人卻無法理解那莫名其妙讓你痛不欲生的苦痛,說穿了就是世上沒有形容痛苦的準確辭彙,沒有拆開封袋的人永遠都進不到那荒塚的世界,煩人的繼續巴問著你的痛苦是什麼?不要只是哭嘛!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時候呀。病態的痛苦所造成身心的影響也許會吸引想要減肥變得苗條的女性朋友,只要按三餐服用痛苦你就不用吃飯和睡覺,你可以裝死般地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做,正確一點的是說你提不起勁兒來做任何事,你會感到頭暈頭痛腰酸背痛噁心嘔吐心律不整呼吸不順胸悶嗜睡注意力記憶力渙散社交退縮,你會很成功的因痛苦而減掉十公斤以上的肥肉。你有孕婦大肚般的小腹嗎,你臉如大餅想要換個人人稱羨的瓜子臉嗎,你有滿身無限精力想要挑戰痛苦的極限嗎。每盒每罐每包只要七十四元,沒有保存期限可永久使用。買三款特價只要一六八喔。親愛的消費者請放心,商品決計不會缺貨,我的身體所製造的痛苦,就像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淅瀝嘩啦,源源不絕。只要你需要,歡迎隨時與我聯繫,我會敲著夜半三更的銅鑼,為您進行完善的宅配服務。
憂鬱呀我們美化了它,有人說憂鬱很浪漫,日落時漫步在植滿楊柳的堤岸,望著即將隱沒的夕陽餘暉,情思洶湧激盪,於是寫下一首甜膩的情詩。那些少女漫畫中的美少男不是都有雙憂鬱的眸子嗎?他們都說,憂鬱才帥才夠酷。但憂鬱加個「症」字可會讓你與以前判若兩人,分不清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時時感到沮喪,多愁善感加劇,腦中佔滿活著究竟為了什麼、我存在嗎、死去值得一試嗎……等等深刻的哲理議題,想法變得怪異詭譎,說起話來像火星人般讓人霧煞煞。每天的日記變成遺書式的壯烈文體,訴滿斷斷續續的遺言遺願,並抱憾病痛所吞噬的所有美好,像是革命烈士懷抱滿腔熱血、為著國仇家恨,想要一雪前恥。但事實卻不若如此雄壯宏偉,憂鬱症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一般,皆是不易痊癒的病症。你可以視它為無情索命的死神,也可選擇與病魔進行意見交流,看看能否一起吃飯喝茶聊聊天。
首先我向祂磕三個頭表達敬意,祂嗜血的嘴角露出一抹冷笑,用一種睥睨眾生的高傲神態,仰首審視著我的不堪,祂想好好看清這齣暗夜悲劇的女主角究竟生得美或醜。然後哈哈大笑,對我表示祂這個導演很滿意我的精湛演出,可以任我許三個願望。我起身鞠躬,服從與禮遇是與魔神談判的基本身段。第一,我知道祢想取我性命,但我還年輕,必須完成諸多夢想,這中間任由你萬般折磨我都不怕,只希望能實現願望,到時候我會很乾脆的自動截斷命根子,親手奉上。第二,希望你不要奪走我僅存的勇氣和信心,健康快樂幸福體力記憶力理解力你取去了,除了仰賴氧氣存活,我所僅剩的就只有區區這兩件薄外套了。
憂鬱之魔沉吟半晌,終於點頭同意,並且用嘶啞的聲音提醒我,你只剩最後一個願望,最好快點說出來,我可沒有時間和力氣供你虛耗。
「一起跳支舞吧。」我說。祂臉色一變,我可不是你消遣的工具,我是主人你是奴婢,你若膽敢弄髒我的手,小心我馬上讓你下地獄。不是的,我只是想要有一刻與你不再敵對,有個機會平行對談,我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彼此不是嗎。一起跳支舞吧,這是我最後的願望。
祂瞪視我的紅眼,從嚴厲漸漸變得溫和,不知從哪裡響起了《憂鬱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的吉他伴奏。這首具有陰暗美感的老歌,是由匈牙利音樂家賽瑞斯所作,在當時頗受歡迎。一直到二次大戰前,還數度傳出有人因為這首歌曲而厭世的情事,漸漸使這首歌蒙上神秘的色彩。
祂攬住我的腰,拉著我的手,我們隨著優美而陰森的音樂婆娑起舞。我緊閉雙眼,心裡想著,這是我的終夜嗎?正想開口詢問,它「噓」了一聲要我噤口。這是我們共同的旋律,跳吧,孩子,屬於我們的狂歡之夜。你知道嗎,因為這首歌,多少人迷戀我,也有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投奔我的懷抱,只因為這不是屬於人世間的旋律。你懂嗎?
桌上有一根白燭因為傷感不停的落淚,在一片漆黑無光中,我聽到祂隨著音樂啞聲歌唱:
Death is no dream, for in death I’m caressing you
with the last breath of my soul I’ll be blessing you.
(死亡並不是夢,因我在死亡中愛撫著你,)
(我將以我靈魂的最後一絲氣息為你祝福。)
就像我嚮往的飛行,我正與憂鬱共舞。
原載於二00五年十一月四日《中華日報》副刊
(本文獲第十八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
永遠飛行模式女主角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葉郎電影徵信社
Philip K. Dick的科幻小說《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高堡奇人》中,美國總統小羅斯福早在1933年被暗殺身亡,影響所及使德、日領導的軸心國勢如破竹地贏了二戰,並瓜分戰敗的美國。在這個世界裡,流傳著一本由高堡奇人撰寫的架空歷史小說,內容是關於美國如何打贏二次大戰並成為世界最強霸權的故事。
江湖流傳高堡奇人可能還寫了另一本比較不為人知的奇書,關於1977年美國導演George Lucas的心血之作《Star Wars》從來就沒能拍成,歷史因而完全改寫的平行宇宙。
如果你還不知道那個平行宇宙,現在讓你看看:
▇ 100種星戰不會發生的方式
|1.George Lucas會去拍《現代啟示錄》|
《The Godfather 教父》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是George Lucas電影事業初期亦師亦友的重要夥伴,同時也是少數(跟高堡奇人一樣)推算過沒有星戰電影的那個平行宇宙模樣的先知:
「George稱得上電影奇才,而他的才華最後變成這樣(長期被星戰霸佔),真的讓我深感惋惜。我希望這麽講不會冒犯到他,但事實就是星戰電影那玩意兒是我們用十部原本可以無比美妙的George Lucas電影當成代價換來的。」Coppola近年受訪時說。
Coppola之所以到至今還在埋怨四十多年前Lucas為了星戰棄他而去,是因為他們哥兒倆在1970年代確實一起打過多場美好而精彩的戰役。而那些美好的冒險在他們的第三者——星戰電影介入之後嘎然而止,此後Lucas再也沒有拍過任何一部非星戰電影。
財務狀況始終多災多難的Coppola,人生第一次負債就是為了力保Lucas把他的學生作品《THX-1138 五百年後》拍成野心十足的長片。Lucas晦澀陰暗的處女作《五百年後》讓Coppola以及發行商Warner Bro.各自賠了很多錢,也導致後者撤回先前承諾要投資Coppola和Lucas的製片公司American Zoetrope的計畫。這筆改寫電影史的負債因緣際會結成了兩個美妙的果實:
一是Coppola為了償債而接拍了原本不感興趣的電影《教父》,二是挫敗的Lucas為此轉念決定改拍一些更振奮人心的電影,比如《Star Wars》。
所以假設有駕著DeLorean跑車的時空旅行者企圖回到過去妨礙星戰電影的誕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應該是讓1971年的《五百年後》大賣。但讓電影保證大賣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比較可行的替代方案是破壞Lucas的下一部長片《American Graffiti 美國風情畫》,讓它賣垮。成本僅只77萬7千美元的《美國風情畫》上映時賣得了1.4億美元,在《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厄夜叢林》之前一直都是史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好萊塢電影。Fox之所以果斷收下已經被多家片廠回絕的《Star Wars》提案,正是因為《美國風情畫》令人咋舌的投報率紀錄。沒有《美國風情畫》,就沒有《Star Wars》。
更簡便實用的方法是直接改變George Lucas的職業選擇,讓他跳過電影學校,勇敢實踐從小就懷抱的賽車手或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夢想。
這些職業選項顯然都會讓Francis Ford Coppola不開心。在Coppola心目中,Lucas應該繼續追求他對電影這個媒介的無畏實驗。我們不禁強烈懷疑Coppola就是那個企圖消滅星戰的時空旅行者,因為他毫不留情地把Lucas的《Star Wars》劇本初稿評為毫無章法、亂七八糟,力勸Lucas還是死了這條心,要他趕快去拍Coppola一直希望他拍的《現代啟示錄》。
每個歷史的節點可能都有100種如果,100種平行宇宙。一度預定執導《現代啟示錄》的George Lucas如果能把他已經開始勘景的《現代啟示錄》拍完,就不會有《Star Wars》,而Coppola本人也就可以閃過《現代啟示錄》這場持續天災人禍持續長達68週、甚至差點害他送命的製作災難。在那個平行宇宙裡,《現代啟示錄》很有機會變成一部準時殺青、沒有超支的電影。雖然Lucas的成品肯定會跟Coppola的經典版本大不相同,但仍有很高的機會是一部好電影。
而這才只是十部遺失的Lucas電影的第一部。
▇ 2019的電影業會大不同
|2.沒有人會用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宣布李安的《Gemini Man雙子殺手》失敗了|
在《Star Wars》之前,沒有任何電影驅動過觀眾漏夜去電影院排隊買票。《Star Wars》不僅讓暑假開始前原本非常冷門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週末變成此後最搶手的檔期,並創造了新的高標:電影首週票房必須高到變成話題,而且必須變成街頭巷尾、老老少少都能插上一句的家常話題。
為了創造這個數字,行銷預算的水準被拉高了,上映的廳數也被拉高了。在DVD和週邊商品慢慢成為好萊塢收入主力之後,戲院票房數字的「廣告看板」作用更形重要。上映變成了行銷事件本身。再也沒有《The Godfather 教父》那種美國首週只有5家戲院,再依據觀眾反應慢慢加到第二週的316家戲院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Star Wars》,就不會有任何人會在李安的《Gemini Man》上映前三天就用票房數字判該片死刑(甚至連具體會賠多少錢都算出來)。這個世界因此將回復1977年之前的耐性,願意給時間讓電影慢慢找到自己的觀眾,而不必用鋪天蓋地的昂貴廣告驅使最容易受廣告影響的青少年觀眾在上映第一天就去排隊充當活廣告。
|3.不會有Jar Jar Binks,但也不會有Pixar|
《Star Wars》反抗軍任務簡報中用的全像投影技術不僅啟發了今日的全像投影科技,即使當年用來「假裝」是全像投影的特效本身也是最尖端的科技——電腦動畫。
如果沒有《Star Wars》,電腦繪圖技術可能還會停留在伊利諾大學之類純學術研究機構非常多年。好消息是那個平行宇宙將不會有Jar Jar Binks這個角色。壞消息是因此也不會存在Lucasfilm底下由John Lasseter領導的電腦動畫部門,因此從Apple離職的Steve Jobs買走該動畫團隊變成獨立公司Pixar的這條支線也不會存在。
|4.Disney的購物車裡可能連Marvel都可能消失|
在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Disney的購物車裡不僅會少了Lucasfilm和Pixar,他們可能連Marvel都不會買。
現今Disney董事長Bob Iger即位之前,前任董事長Michael Eisner早就評估過併購Marvel Comics,但當時的結論是Marvel的漫畫內容對他們來說仍太過激進,擔心Marvel產品會損及Disney闔家歡樂的品牌形象。
讓Disney改變主意把Marvel加入購物車裡的關鍵人物其實是Steve Jobs。
因為用Pixar換得了價值74億美元的Disney股票,Jobs一夜之間成為Disney最大自然人股東。Disney董事長Bob Iger不僅是諮詢過Jobs之後才下定決心要買Marvel,甚至連賣方都是Jobs親自打電話牽線。所以在沒有《Star Wars》、也沒有Pixar的平行宇宙,Disney就會失去Jobs這個媒人讓他們有機會迎娶Marvel。
|5.Disney的購物車裡也會少了Fox|
1977年《Star Wars》媒體試片一結束,一直被同業以為是誰家報社影評人的男子拎著包包立刻開始朝試片室外狂奔。現場的媒體同業不免好奇地問他發生什麼事,男子回答:「我要衝去買20th Century Fox的股票。」
這位用試片結果來決定股票買賣的奇特投資人完全押對了寶:《Star Wars》之後年營收翻倍的Fox股價應聲飆漲,從每股6元一路漲到27元。最先掌握續集電影宇宙公式的Fox也很快把這個公式複製在《Alien 異形》、《Die Hard 終極警探》和《X-Men X戰警》等系列電影之上,逐漸成為我們日後熟知的大片廠。
在沒有星戰電影的平行宇宙,Fox不會成為今日的Fox,並且早會在一再轉手交易給完全不同專業的財團過程中被欠缺電影專業的金主折磨得不成人形。即使2019年Fox仍然一息尚存,恐怕已不會是好萊塢世紀大決戰中Disney非得用來防守Netflix的關鍵武器。Disney根本不會出手買下這樣的Fox。
|6. 2019的串流大戰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局面|
2019年的好萊塢世紀大決戰局面活像是最後一集哈利波特電影的情節:為了迎戰來勢洶洶的Netflix大怪物,Disney同學必須在過去幾個學期到處搜集死神聖物來準備最後的霍格華茲大決戰。好消息是在沒有《Star Wars》平行宇宙,Disney可能已經用不上Lucasfilm、Pixar、Marvel和Fox這些死神聖物。在那個世界裡串流大戰並沒有發生,因為好萊塢很可能早已經死了。
1977年George Lucas做的事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救了好萊塢,但殺死了電影。《Star Wars》定義了今天的好萊塢賣座鉅片的樣貌:簡單而上揚的故事,目不暇給的特效,一部高過一部的的拍攝成本和行銷成本,讓年輕觀眾事前就倒背如流的人物,上映首週瞬間衝高的票房,買不完的週邊商品,以及永無止盡的延伸作品(前傳、後傳、外傳)。
2019年的Disney壟斷整個市場百分之四十票房的空前成績,成為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企業。但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Disney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本來應該專屬Disney的年輕觀眾通通湧到電影院排隊爭看Steven Spielberg和George Lucas這些新導演的電影。接下來一二十年自亂陣腳的Disney得用慘賠的1979年的《Black Hole 黑洞》和1982年的《Tron 電子世界爭霸戰》等等失敗嘗試來交學費(連2012年的《John Carter 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這筆學費都要算在星戰頭上),直到四十多年後真正嫻熟Lucas的公式,打造了完全站在《Star Wars》商業模式基礎上的Marvel宇宙。
1960、1970年代那些在社會思潮中湧現的社會議題寫實電影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飛越杜鵑窩》、《Taxi Driver 計程車司機》和《The French Connection 霹靂神探》被Lucas殺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真歡樂、溫馨和諧的1980年代好萊塢賣座電影。如果沒有《Star Wars》,1980年代之後的好萊塢將由Martin Scorsese、Francis Ford Coppola和William Friedkin這些寫實電影導演繼續統治。
在那個平行宇宙中,電影產業變得更多元,但體質變得更嬴弱。Steven Spielberg或是其他後起之秀如Ron Horward、James Cameron或是Michael Bay可能仍會打造出自己的賣座鉅片公式,但完全不可能取代《Star Wars》讓整個產業天翻地覆的影響力。
然後Netflix來了。沒有強調聲光效果的賣座鉅片,也沒有George Lucas為了統一電影院播放星戰的品質而制定的THX產業標準,電影院完全沒有能力對抗排山倒海而來的串流科技。夾帶著4K、Dolby Atmos、Dolby Vision等家庭劇院科技的Netflix會在2019年像摧枯拉朽一般推倒電影院這個通路,就像網路下載摧毀唱片業一樣勢如破竹。
在那個世界裡已經沒有好萊塢。好萊塢只是Netflix這個什麼都有賣的超級市場的其中一家供應商。
▇ 他們的人生會大不同
|7.Harrison Ford會是一名傑出的木匠|
沒有《Star Wars》,男星Harrison Ford的職業生涯應該會完全被顛覆。跳過這部讓他聲名大噪的電影之後,他或許仍有一點機會可能得到他的下一個生涯轉淚點《Raiders of the Lost Ark 法櫃奇兵》中的Indiana Jones一角,因為該片的製片兼共同編劇George Lucas仍會在第一人選Tom Selleck檔期衝突時,想起曾以木匠身份來Lucas辦公室施工的這名美國硬漢。Lucas曾因為兩人在星戰合作過一次而抗拒繼續合作第二次,因為他不想要像Martin Scorsese和Robert De Niro那樣固定合作的關係,所以如果沒有星戰電影,Harrison Ford說不定還會從Indiana Jones的第二人選升格成為第一人選。
問題在於這個平行宇宙中《法櫃奇兵》到底還會不會發生?
《法櫃奇兵》源自於George Lucas為了逃避《Star Wars》上映時極可能票房慘淡的壓力,買了張機票和Steven Spielberg逃去夏威夷度假時產出的點子。在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Lucas就不需要跟Spielberg去夏威夷,也不會有Harrison Ford的《法櫃奇兵》。連續失去兩個生涯里程碑,Harrison Ford的表演生涯可能永遠不會起飛,不會成為中情局分析師Jack Ryan,不會成為追殺複製人的銀翼殺手,不會成為美國總統。
或許他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木匠,這個世界還是有機會收成到他的才華。
|8.Mark Hamill會成為更活躍的嚴肅演員|
Mark Hamill的Luke Skywalker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使他在《Star Wars》以外的演藝事業陷入半退休的狀態。除了少數電視或電影,他的後星戰時期代表作幾乎都是不需要露臉的電玩遊戲以及動畫版小丑配音工作。
履歷上少掉Luke Skywalker這個經歷,會讓Hamill的表演事業會多了非常多的想像空間。比如以下這個平行宇宙:
接演星戰之前的Mark Hamill借住在以《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半夜鬼上床》中Freddy角色著稱的演員Robert Englund家中。Englund當時去試鏡《現代啟示錄》的同時,發現隔壁正好是《Star Wars》的試鏡,於是硬拉著還賴在他家沙發睡覺上的Mark Hamill去試試看Luke這個角色(他自己則試了Han Solo角色)。如果沒有《Star Wars》, Englund應該會逼Hamill去試鏡《現代啟示錄》,並改寫Mark Hamill的表演生涯。
歷史就是這麼巧,如果Hamill應徵上《現代啟示錄》,他很可能在劇組中Hamill見到兩位他不知道在哪個平行宇宙見過的熟面孔:也在該片客串的Harrison Ford,以及因為放棄星戰而選擇執導《現代啟示錄》的George Lucas本人。
|9.Carrie Fisher現在會健康的活著|
Carrie Fisher繼承了母親Debbie Reynolds的表演才華,但卻從來沒有準備好要面對成為明星這件事。《Star Wars》一夜成名後,Fisher選用了古柯鹼和海洛因作為她應對問題的方式。毒癮最終成為她一生的終極敵人,那個永遠打不倒、去了還會再回來(而且變更大一隻)的死星。2016年底Fisher猝死時,她身上仍驗出古柯鹼和海洛因的反應。
在那個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Fisher和她的母親可能會維持更健康的關係,因為她再也不需要仇恨母親沒帶任何警告之下將她推入好萊塢這個深不見底的黑洞。母女兩人理所當然會活得更健康、活得更久。Fisher不會繼續當演員,但也因此她的表演才華將不會掩蓋她的第二專長——寫作。如果她的寫作事業像多數仰賴文字為維生的人那樣——勉強過活而不會太過成功的話,她將有很大的機會避開如Stephen King那樣染上毒癮的支線任務。
我們唯一的損失是,沒有毒癮和母女議題的Carrie Fisher就不會寫出《Postcards from the Edge 來自邊緣的明信片》這部電影的原著。好險該片女主角Meryl Streep只會因此從她的21次奧斯卡入圍紀錄中損失無足輕重的1次,仍遠比入圍第二多的Katharine Hepburn多了8次。
▇我們的人生也會大不同
|10.我們會省下大量時間抱怨星戰電影的前傳和後傳|
Prequel 這個1950年代才發明的詞彙是一直到星戰前傳之後才開始被廣泛使用。事實上,用來指單一某部電影的「第N部曲」這個古怪的中文詞彙也是在星戰前傳之後才被發明。在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是誰的「前情提要」或是「後事如何」的單純年代,每一部電影都可以是「不如我們重新來過」。只要《Star Wars》沒有發生,我們都可以省下大量力氣抱怨《Star Wars》的前傳電影和後傳電影,省下來的時間對於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肯定有所助益。
|11.我們會省下大量金錢購買電影週邊商品|
電影衍生週邊商品比如玩具在《Star Wars》之前就已經存在,只是在片廠和玩具商眼中都是高風險的投資,如果電影失敗了,已經生產的玩具就變成難以擺脫的庫存。George Lucas談成了電影史上最划算的合約,他用低廉的導演費向Fox換來了週邊商品的權利,然後開始到處兜售《Star Wars》週邊商品。兩大玩具品牌Hasbro 和Mattel做下令他們懊悔終生的決定,先後拒絕和Lucas合作,結果是相對小的玩具品牌Kenner取得授權在接下來一年內賣出了1億美元的星戰商品。如今星戰玩具已經創造了十多億美元銷售紀錄,使Lucas成為電影史上從單一電影裡頭獲利最多的人。
《Star Wars》改變了電影投資的公式,許多仰賴週邊商品而非票房維生的電影企劃才因此有機會被按綠燈,比如玩具產值是票房好幾倍的《Cars 汽車總動員》。
依據International Licensing Industry Merchandisers' Association(LIMA)國際授權商品生產者協會統計,2018年全球授權商品約有2800億美元產值。如果沒有《Star Wars》對於授權商品商業模式的推波助瀾,這2800億就是我們一年可以省下來的買玩具的開銷。但好心的LIMA也推算過,在沒有這2800億產值的平行宇宙,將會使地球上減少數百萬的工作職務,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幾乎可以被稱作經濟大蕭條Episode II。
|12.我們會棄絕地教改信其他宗教|
在還沒有Facebook的2001年,一個帶有網路迷因性質的電子郵件在網路上快速散播開來:這封信半開玩笑地鼓勵大家在人口普查的時候將自己的信仰填寫為絕地教,因為政府規定只要超過8000人填寫就會在人口普查中被正式承認其宗教地位。結果多個國家的人口普查是受到這個網路迷因的影響: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統計出來信仰絕地教的人數高達39萬人。在基督宗教信仰非常普及的紐西蘭,絕地教甚至成為基督宗教以外的最大宗教。
近年已經發展出正式教會組織的絕地教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我想大家會開始排斥那些傳統宗教是因為那些宗教無法代表他們的觀點。而我們(絕地教)對於同性戀或任何類似的議題都沒有偏見。我們就是張開雙臂歡迎所有人。」信徒這麼說。所以如果沒有《Star Wars》,這些絕地教信徒大概也不會選擇基督宗教之類的傳統宗教。
或許飛天麵條神教?
|13.我們可能都被蘇聯統治|
第三部星戰電影《Return of the Jedi 絕地大反攻》上映的1983年,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宣布了野心勃勃的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戰略防禦計畫,預計耗資千億佈建太空武器來攔截蘇聯的彈道飛彈。民主黨參議員Ted Kennedy第二天隨即用「星戰計畫」一詞嘲弄白宮不切實際的科學幻想。
「不切實際」的批評是真的,Reagan企圖使用的雷射武器直到近年才真正進入實用階段。但反對黨的「星戰計畫」嘲弄方式最後卻弄巧成拙,美國民眾對於《Star Wars》的既定印象反而使戰略防禦計畫聽起來得更酷、更厲害。
在那個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中,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星戰計畫將不會得到這個暱稱的輿論推廣,因而難以得到美國國會的長年支持。被Reagan比做星戰電影中的「邪惡帝國」的蘇聯,也因此不需要在財務困頓中還要連年投入比美國更高的預算來研發相對應的防禦系統。
「蘇聯將躲過經濟崩潰,躲過聯邦解體的壓力,並在地產商人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後的2019年正式併吞美國,然後統治整個銀河系。」
高堡奇人在他的奇書中如是說。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永遠飛行模式女主角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葉郎電影徵信社
Philip K. Dick的科幻小說《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高堡奇人》中,美國總統小羅斯福早在1933年被暗殺身亡,影響所及使德、日領導的軸心國勢如破竹地贏了二戰,並瓜分戰敗的美國。在這個世界裡,流傳著一本由高堡奇人撰寫的架空歷史小說,內容是關於美國如何打贏二次大戰並成為世界最強霸權的故事。
江湖流傳高堡奇人可能還寫了另一本比較不為人知的奇書,關於1977年美國導演George Lucas的心血之作《Star Wars》從來就沒能拍成,歷史因而完全改寫的平行宇宙。
如果你還不知道那個平行宇宙,現在讓你看看:
▇ 100種星戰不會發生的方式
|1.George Lucas會去拍《現代啟示錄》|
《The Godfather 教父》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是George Lucas電影事業初期亦師亦友的重要夥伴,同時也是少數(跟高堡奇人一樣)推算過沒有星戰電影的那個平行宇宙模樣的先知:
「George稱得上電影奇才,而他的才華最後變成這樣(長期被星戰霸佔),真的讓我深感惋惜。我希望這麽講不會冒犯到他,但事實就是星戰電影那玩意兒是我們用十部原本可以無比美妙的George Lucas電影當成代價換來的。」Coppola近年受訪時說。
Coppola之所以到至今還在埋怨四十多年前Lucas為了星戰棄他而去,是因為他們哥兒倆在1970年代確實一起打過多場美好而精彩的戰役。而那些美好的冒險在他們的第三者——星戰電影介入之後嘎然而止,此後Lucas再也沒有拍過任何一部非星戰電影。
財務狀況始終多災多難的Coppola,人生第一次負債就是為了力保Lucas把他的學生作品《THX-1138 五百年後》拍成野心十足的長片。Lucas晦澀陰暗的處女作《五百年後》讓Coppola以及發行商Warner Bro.各自賠了很多錢,也導致後者撤回先前承諾要投資Coppola和Lucas的製片公司American Zoetrope的計畫。這筆改寫電影史的負債因緣際會結成了兩個美妙的果實:
一是Coppola為了償債而接拍了原本不感興趣的電影《教父》,二是挫敗的Lucas為此轉念決定改拍一些更振奮人心的電影,比如《Star Wars》。
所以假設有駕著DeLorean跑車的時空旅行者企圖回到過去妨礙星戰電影的誕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應該是讓1971年的《五百年後》大賣。但讓電影保證大賣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比較可行的替代方案是破壞Lucas的下一部長片《American Graffiti 美國風情畫》,讓它賣垮。成本僅只77萬7千美元的《美國風情畫》上映時賣得了1.4億美元,在《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厄夜叢林》之前一直都是史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好萊塢電影。Fox之所以果斷收下已經被多家片廠回絕的《Star Wars》提案,正是因為《美國風情畫》令人咋舌的投報率紀錄。沒有《美國風情畫》,就沒有《Star Wars》。
更簡便實用的方法是直接改變George Lucas的職業選擇,讓他跳過電影學校,勇敢實踐從小就懷抱的賽車手或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夢想。
這些職業選項顯然都會讓Francis Ford Coppola不開心。在Coppola心目中,Lucas應該繼續追求他對電影這個媒介的無畏實驗。我們不禁強烈懷疑Coppola就是那個企圖消滅星戰的時空旅行者,因為他毫不留情地把Lucas的《Star Wars》劇本初稿評為毫無章法、亂七八糟,力勸Lucas還是死了這條心,要他趕快去拍Coppola一直希望他拍的《現代啟示錄》。
每個歷史的節點可能都有100種如果,100種平行宇宙。一度預定執導《現代啟示錄》的George Lucas如果能把他已經開始勘景的《現代啟示錄》拍完,就不會有《Star Wars》,而Coppola本人也就可以閃過《現代啟示錄》這場持續天災人禍持續長達68週、甚至差點害他送命的製作災難。在那個平行宇宙裡,《現代啟示錄》很有機會變成一部準時殺青、沒有超支的電影。雖然Lucas的成品肯定會跟Coppola的經典版本大不相同,但仍有很高的機會是一部好電影。
而這才只是十部遺失的Lucas電影的第一部。
▇ 2019的電影業會大不同
|2.沒有人會用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宣布李安的《Gemini Man雙子殺手》失敗了|
在《Star Wars》之前,沒有任何電影驅動過觀眾漏夜去電影院排隊買票。《Star Wars》不僅讓暑假開始前原本非常冷門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週末變成此後最搶手的檔期,並創造了新的高標:電影首週票房必須高到變成話題,而且必須變成街頭巷尾、老老少少都能插上一句的家常話題。
為了創造這個數字,行銷預算的水準被拉高了,上映的廳數也被拉高了。在DVD和週邊商品慢慢成為好萊塢收入主力之後,戲院票房數字的「廣告看板」作用更形重要。上映變成了行銷事件本身。再也沒有《The Godfather 教父》那種美國首週只有5家戲院,再依據觀眾反應慢慢加到第二週的316家戲院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Star Wars》,就不會有任何人會在李安的《Gemini Man》上映前三天就用票房數字判該片死刑(甚至連具體會賠多少錢都算出來)。這個世界因此將回復1977年之前的耐性,願意給時間讓電影慢慢找到自己的觀眾,而不必用鋪天蓋地的昂貴廣告驅使最容易受廣告影響的青少年觀眾在上映第一天就去排隊充當活廣告。
|3.不會有Jar Jar Binks,但也不會有Pixar|
《Star Wars》反抗軍任務簡報中用的全像投影技術不僅啟發了今日的全像投影科技,即使當年用來「假裝」是全像投影的特效本身也是最尖端的科技——電腦動畫。
如果沒有《Star Wars》,電腦繪圖技術可能還會停留在伊利諾大學之類純學術研究機構非常多年。好消息是那個平行宇宙將不會有Jar Jar Binks這個角色。壞消息是因此也不會存在Lucasfilm底下由John Lasseter領導的電腦動畫部門,因此從Apple離職的Steve Jobs買走該動畫團隊變成獨立公司Pixar的這條支線也不會存在。
|4.Disney的購物車裡可能連Marvel都可能消失|
在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Disney的購物車裡不僅會少了Lucasfilm和Pixar,他們可能連Marvel都不會買。
現今Disney董事長Bob Iger即位之前,前任董事長Michael Eisner早就評估過併購Marvel Comics,但當時的結論是Marvel的漫畫內容對他們來說仍太過激進,擔心Marvel產品會損及Disney闔家歡樂的品牌形象。
讓Disney改變主意把Marvel加入購物車裡的關鍵人物其實是Steve Jobs。
因為用Pixar換得了價值74億美元的Disney股票,Jobs一夜之間成為Disney最大自然人股東。Disney董事長Bob Iger不僅是諮詢過Jobs之後才下定決心要買Marvel,甚至連賣方都是Jobs親自打電話牽線。所以在沒有《Star Wars》、也沒有Pixar的平行宇宙,Disney就會失去Jobs這個媒人讓他們有機會迎娶Marvel。
|5.Disney的購物車裡也會少了Fox|
1977年《Star Wars》媒體試片一結束,一直被同業以為是誰家報社影評人的男子拎著包包立刻開始朝試片室外狂奔。現場的媒體同業不免好奇地問他發生什麼事,男子回答:「我要衝去買20th Century Fox的股票。」
這位用試片結果來決定股票買賣的奇特投資人完全押對了寶:《Star Wars》之後年營收翻倍的Fox股價應聲飆漲,從每股6元一路漲到27元。最先掌握續集電影宇宙公式的Fox也很快把這個公式複製在《Alien 異形》、《Die Hard 終極警探》和《X-Men X戰警》等系列電影之上,逐漸成為我們日後熟知的大片廠。
在沒有星戰電影的平行宇宙,Fox不會成為今日的Fox,並且早會在一再轉手交易給完全不同專業的財團過程中被欠缺電影專業的金主折磨得不成人形。即使2019年Fox仍然一息尚存,恐怕已不會是好萊塢世紀大決戰中Disney非得用來防守Netflix的關鍵武器。Disney根本不會出手買下這樣的Fox。
|6. 2019的串流大戰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局面|
2019年的好萊塢世紀大決戰局面活像是最後一集哈利波特電影的情節:為了迎戰來勢洶洶的Netflix大怪物,Disney同學必須在過去幾個學期到處搜集死神聖物來準備最後的霍格華茲大決戰。好消息是在沒有《Star Wars》平行宇宙,Disney可能已經用不上Lucasfilm、Pixar、Marvel和Fox這些死神聖物。在那個世界裡串流大戰並沒有發生,因為好萊塢很可能早已經死了。
1977年George Lucas做的事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救了好萊塢,但殺死了電影。《Star Wars》定義了今天的好萊塢賣座鉅片的樣貌:簡單而上揚的故事,目不暇給的特效,一部高過一部的的拍攝成本和行銷成本,讓年輕觀眾事前就倒背如流的人物,上映首週瞬間衝高的票房,買不完的週邊商品,以及永無止盡的延伸作品(前傳、後傳、外傳)。
2019年的Disney壟斷整個市場百分之四十票房的空前成績,成為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企業。但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Disney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本來應該專屬Disney的年輕觀眾通通湧到電影院排隊爭看Steven Spielberg和George Lucas這些新導演的電影。接下來一二十年自亂陣腳的Disney得用慘賠的1979年的《Black Hole 黑洞》和1982年的《Tron 電子世界爭霸戰》等等失敗嘗試來交學費(連2012年的《John Carter 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這筆學費都要算在星戰頭上),直到四十多年後真正嫻熟Lucas的公式,打造了完全站在《Star Wars》商業模式基礎上的Marvel宇宙。
1960、1970年代那些在社會思潮中湧現的社會議題寫實電影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飛越杜鵑窩》、《Taxi Driver 計程車司機》和《The French Connection 霹靂神探》被Lucas殺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真歡樂、溫馨和諧的1980年代好萊塢賣座電影。如果沒有《Star Wars》,1980年代之後的好萊塢將由Martin Scorsese、Francis Ford Coppola和William Friedkin這些寫實電影導演繼續統治。
在那個平行宇宙中,電影產業變得更多元,但體質變得更嬴弱。Steven Spielberg或是其他後起之秀如Ron Horward、James Cameron或是Michael Bay可能仍會打造出自己的賣座鉅片公式,但完全不可能取代《Star Wars》讓整個產業天翻地覆的影響力。
然後Netflix來了。沒有強調聲光效果的賣座鉅片,也沒有George Lucas為了統一電影院播放星戰的品質而制定的THX產業標準,電影院完全沒有能力對抗排山倒海而來的串流科技。夾帶著4K、Dolby Atmos、Dolby Vision等家庭劇院科技的Netflix會在2019年像摧枯拉朽一般推倒電影院這個通路,就像網路下載摧毀唱片業一樣勢如破竹。
在那個世界裡已經沒有好萊塢。好萊塢只是Netflix這個什麼都有賣的超級市場的其中一家供應商。
▇ 他們的人生會大不同
|7.Harrison Ford會是一名傑出的木匠|
沒有《Star Wars》,男星Harrison Ford的職業生涯應該會完全被顛覆。跳過這部讓他聲名大噪的電影之後,他或許仍有一點機會可能得到他的下一個生涯轉淚點《Raiders of the Lost Ark 法櫃奇兵》中的Indiana Jones一角,因為該片的製片兼共同編劇George Lucas仍會在第一人選Tom Selleck檔期衝突時,想起曾以木匠身份來Lucas辦公室施工的這名美國硬漢。Lucas曾因為兩人在星戰合作過一次而抗拒繼續合作第二次,因為他不想要像Martin Scorsese和Robert De Niro那樣固定合作的關係,所以如果沒有星戰電影,Harrison Ford說不定還會從Indiana Jones的第二人選升格成為第一人選。
問題在於這個平行宇宙中《法櫃奇兵》到底還會不會發生?
《法櫃奇兵》源自於George Lucas為了逃避《Star Wars》上映時極可能票房慘淡的壓力,買了張機票和Steven Spielberg逃去夏威夷度假時產出的點子。在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Lucas就不需要跟Spielberg去夏威夷,也不會有Harrison Ford的《法櫃奇兵》。連續失去兩個生涯里程碑,Harrison Ford的表演生涯可能永遠不會起飛,不會成為中情局分析師Jack Ryan,不會成為追殺複製人的銀翼殺手,不會成為美國總統。
或許他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木匠,這個世界還是有機會收成到他的才華。
|8.Mark Hamill會成為更活躍的嚴肅演員|
Mark Hamill的Luke Skywalker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使他在《Star Wars》以外的演藝事業陷入半退休的狀態。除了少數電視或電影,他的後星戰時期代表作幾乎都是不需要露臉的電玩遊戲以及動畫版小丑配音工作。
履歷上少掉Luke Skywalker這個經歷,會讓Hamill的表演事業會多了非常多的想像空間。比如以下這個平行宇宙:
接演星戰之前的Mark Hamill借住在以《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半夜鬼上床》中Freddy角色著稱的演員Robert Englund家中。Englund當時去試鏡《現代啟示錄》的同時,發現隔壁正好是《Star Wars》的試鏡,於是硬拉著還賴在他家沙發睡覺上的Mark Hamill去試試看Luke這個角色(他自己則試了Han Solo角色)。如果沒有《Star Wars》, Englund應該會逼Hamill去試鏡《現代啟示錄》,並改寫Mark Hamill的表演生涯。
歷史就是這麼巧,如果Hamill應徵上《現代啟示錄》,他很可能在劇組中Hamill見到兩位他不知道在哪個平行宇宙見過的熟面孔:也在該片客串的Harrison Ford,以及因為放棄星戰而選擇執導《現代啟示錄》的George Lucas本人。
|9.Carrie Fisher現在會健康的活著|
Carrie Fisher繼承了母親Debbie Reynolds的表演才華,但卻從來沒有準備好要面對成為明星這件事。《Star Wars》一夜成名後,Fisher選用了古柯鹼和海洛因作為她應對問題的方式。毒癮最終成為她一生的終極敵人,那個永遠打不倒、去了還會再回來(而且變更大一隻)的死星。2016年底Fisher猝死時,她身上仍驗出古柯鹼和海洛因的反應。
在那個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Fisher和她的母親可能會維持更健康的關係,因為她再也不需要仇恨母親沒帶任何警告之下將她推入好萊塢這個深不見底的黑洞。母女兩人理所當然會活得更健康、活得更久。Fisher不會繼續當演員,但也因此她的表演才華將不會掩蓋她的第二專長——寫作。如果她的寫作事業像多數仰賴文字為維生的人那樣——勉強過活而不會太過成功的話,她將有很大的機會避開如Stephen King那樣染上毒癮的支線任務。
我們唯一的損失是,沒有毒癮和母女議題的Carrie Fisher就不會寫出《Postcards from the Edge 來自邊緣的明信片》這部電影的原著。好險該片女主角Meryl Streep只會因此從她的21次奧斯卡入圍紀錄中損失無足輕重的1次,仍遠比入圍第二多的Katharine Hepburn多了8次。
▇我們的人生也會大不同
|10.我們會省下大量時間抱怨星戰電影的前傳和後傳|
Prequel 這個1950年代才發明的詞彙是一直到星戰前傳之後才開始被廣泛使用。事實上,用來指單一某部電影的「第N部曲」這個古怪的中文詞彙也是在星戰前傳之後才被發明。在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是誰的「前情提要」或是「後事如何」的單純年代,每一部電影都可以是「不如我們重新來過」。只要《Star Wars》沒有發生,我們都可以省下大量力氣抱怨《Star Wars》的前傳電影和後傳電影,省下來的時間對於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肯定有所助益。
|11.我們會省下大量金錢購買電影週邊商品|
電影衍生週邊商品比如玩具在《Star Wars》之前就已經存在,只是在片廠和玩具商眼中都是高風險的投資,如果電影失敗了,已經生產的玩具就變成難以擺脫的庫存。George Lucas談成了電影史上最划算的合約,他用低廉的導演費向Fox換來了週邊商品的權利,然後開始到處兜售《Star Wars》週邊商品。兩大玩具品牌Hasbro 和Mattel做下令他們懊悔終生的決定,先後拒絕和Lucas合作,結果是相對小的玩具品牌Kenner取得授權在接下來一年內賣出了1億美元的星戰商品。如今星戰玩具已經創造了十多億美元銷售紀錄,使Lucas成為電影史上從單一電影裡頭獲利最多的人。
《Star Wars》改變了電影投資的公式,許多仰賴週邊商品而非票房維生的電影企劃才因此有機會被按綠燈,比如玩具產值是票房好幾倍的《Cars 汽車總動員》。
依據International Licensing Industry Merchandisers' Association(LIMA)國際授權商品生產者協會統計,2018年全球授權商品約有2800億美元產值。如果沒有《Star Wars》對於授權商品商業模式的推波助瀾,這2800億就是我們一年可以省下來的買玩具的開銷。但好心的LIMA也推算過,在沒有這2800億產值的平行宇宙,將會使地球上減少數百萬的工作職務,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嚴重程度幾乎可以被稱作經濟大蕭條Episode II。
|12.我們會棄絕地教改信其他宗教|
在還沒有Facebook的2001年,一個帶有網路迷因性質的電子郵件在網路上快速散播開來:這封信半開玩笑地鼓勵大家在人口普查的時候將自己的信仰填寫為絕地教,因為政府規定只要超過8000人填寫就會在人口普查中被正式承認其宗教地位。結果多個國家的人口普查是受到這個網路迷因的影響: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統計出來信仰絕地教的人數高達39萬人。在基督宗教信仰非常普及的紐西蘭,絕地教甚至成為基督宗教以外的最大宗教。
近年已經發展出正式教會組織的絕地教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我想大家會開始排斥那些傳統宗教是因為那些宗教無法代表他們的觀點。而我們(絕地教)對於同性戀或任何類似的議題都沒有偏見。我們就是張開雙臂歡迎所有人。」信徒這麼說。所以如果沒有《Star Wars》,這些絕地教信徒大概也不會選擇基督宗教之類的傳統宗教。
或許飛天麵條神教?
|13.我們可能都被蘇聯統治|
第三部星戰電影《Return of the Jedi 絕地大反攻》上映的1983年,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宣布了野心勃勃的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戰略防禦計畫,預計耗資千億佈建太空武器來攔截蘇聯的彈道飛彈。民主黨參議員Ted Kennedy第二天隨即用「星戰計畫」一詞嘲弄白宮不切實際的科學幻想。
「不切實際」的批評是真的,Reagan企圖使用的雷射武器直到近年才真正進入實用階段。但反對黨的「星戰計畫」嘲弄方式最後卻弄巧成拙,美國民眾對於《Star Wars》的既定印象反而使戰略防禦計畫聽起來得更酷、更厲害。
在那個沒有《Star Wars》的平行宇宙中,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星戰計畫將不會得到這個暱稱的輿論推廣,因而難以得到美國國會的長年支持。被Reagan比做星戰電影中的「邪惡帝國」的蘇聯,也因此不需要在財務困頓中還要連年投入比美國更高的預算來研發相對應的防禦系統。
「蘇聯將躲過經濟崩潰,躲過聯邦解體的壓力,並在地產商人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後的2019年正式併吞美國,然後統治整個銀河系。」
高堡奇人在他的奇書中如是說。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