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從可控到失控,武漢防疫失敗之問
【我們爬梳整理這波武漢疫情發生以來的時間線,武漢市衛健委從 去年12月31日正式對公眾通報華南海鮮市場出現不明原因肺 炎病患,到1月9日確認病源體為"新型冠狀病毒",1月12日與 世界衛生組織共享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之後,一直到1月20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坦承,新病毒不僅可以人傳人,還 造成14名醫護人員感染,徹底打了武漢市衛健委一個響亮的 耳光。因為疫情爆發初期,有八名醫師在社交媒體上提醒朋 友注意"新型SARS",結果卻遭到官方以散播不實消息逮捕, 官方當時鄭重聲明說,病毒不會人傳人,也沒有醫護人員被 感染,宣稱疫情可防可控。
但檢視武漢市衛健委從12日開始實施的日通報制度,到16號 為止新增病例都是零,直到17號之後確診病例迅猛增加,這 幾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啟人疑竇,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從1 月12號到17號召開地方兩會,官方媒體在這段時間都以會議 報導為主,疫情相關訊息根本付之闕如,民眾基本沒有自我 防護意識。加上大陸今年的春運從1月10號啟動,到武漢市政 府23日宣布封城之前,已經有近500萬人離開了這座城市,許 多處於潛伏期而不自知的患者就這樣四散到大陸各地,最終 導致大陸31省全面淪陷。
而武漢市醫療資源不足,醫護對新型病毒認識不夠,發燒病 患確診困難,也是這次疫情全境擴散的原因之一。】
{內文}
(上海東方衛視主播)
昨天(1.29)全天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工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731例,其中西藏出現了首例確診病例
從可控到失控
(上海東方衛視主播)
截至到今天(1.31)的零點,全國累計報告的確診病例是達到了9692例,重症病例1527例,累計死亡病例213例,累計治癒病例171例,通過這個曲線圖我們也不難發現,新增的確診病例當中又出現了一個高點,在這當中僅湖北新增的確診病例
就達到了1220例,在全國的新增死亡病例當中,湖北也是佔到了42例
短短30天,從武漢發病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數,就超過了2003年的SARS,讓中國全境淪陷,世界各國也紛紛中招,疫情擴散之快 震驚中南海。這波疫情是從12月29日開始的那一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收治了第一批肺炎患者,12月30日,有醫師在同學群內提醒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加上武漢市衛健委的紅頭文件,確認該市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造成人心惶惶,12月31日 武漢市衛健委首次向社會披露,已有27例確診病例均已進行隔離治療。
(新聞片段)
初步分析這些病例係病毒性肺炎,暫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的現象和醫務人員感染
與此同時警方還逮捕了,那8個在網上談論疫情的人,官方稱"他們散布假消息",否認有人傳人的案例。
(新聞片段)
截止到1月7號晚上9點,實驗室檢出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
1月9日 病原檢測結果出爐,證明是跟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同為冠狀病毒的一種類型,雖然病毒性質完全不同仍需要高度防範,然而此時的武漢人卻渾然不覺。
(央視記者/聲音來源/2020.1.10)
武漢的各大高校,已經陸陸續續開始放寒假了,整個2020年的春運期間,武漢火車站預計會發送372萬多人次的旅客
1月10日開始的春運,埋下了疫情向全境擴散的引信,1月12日大陸國家衛健委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武漢市衛健委據此實施日通報制度。
(新聞片段)
在1月16號以前,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基本維持在41例,但從16號開始出現增加,其中16號新增4例,17號新增17例,18號新增59例,19號新增77例,從而使武漢市19號的新增病例達198例,並增加了一起死亡病例
從1月11號發布疫情通報到16號為止,武漢有長達5天沒有新增案例,這段時間正是地方兩會召開的時候。
(新聞片段)
確保以優良作風總攻全面小康
湖北省武漢市兩級政府從1月12號到17號重心都在兩會上,官方媒體多半著重於政令宣導,營造出一派歌舞昇平的氣氛,有評論分析認為,就是因為執政者的輕忽,平白坐失了疫情防控的黃金期,而到19號新增病例逼近200例,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仍堅稱,病毒的傳染力不強。
(李剛/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1.19)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不強,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但事態隨即急轉直下,1月20號,在2003年抗SARS有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鏡頭前坦承,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1月中就有14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鍾南山/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這個實際上是有些升級了它的傳染性啊,因為它現在已經存在有人傳人,同時醫務人員也有傳染了,所以這個是要提高警惕的,我的總的看法呢,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
(馮子健/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
它(病毒)的人際傳播能力,跟SARS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平均一個病人能夠傳2到3個人,這是它的傳播能力,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這個病倍增的時間,相對來說比SARS要短,就是大概SARS它是9天左右的時間它會倍增,對新冠狀病毒它是大概六七天的時間,病例就會翻倍,它的一個衡量指標就是,我們叫傳代間隔,它相對比較短,所以使得病例增長速度也相對的比較快
最新一期的醫學期刊<英格蘭雜誌>一篇由中國疾控中心武漢疾病中心等機構執筆的報告顯示,1月1日至11日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12日至22日又增加8名醫務人員感染,但根據武漢市衛健委1月11日的官方通報,依舊強調"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難道是官方刻意隱瞞嗎?
(記者VS/李斌/大陸國家衛健委副主任)
(政府在對疫情是否存在一些瞞報的情況?謝謝)。我們高度重視信息公開,信息公開也十分的重要,這個日發布制度我們會堅持下去,包括春節期間,直到不再需要發布
武漢市政府在信息發佈上的遲緩和防疫措施的失當,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來不少批評。
(濤雞公/武漢市民)
21號之前我們還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都沒有發生,我還跟我老婆去了漢鎮街人流密集的地方去看新年的衣服,現在突然報導說發生了這麼嚴重的肺炎事件,而且潛伏期是兩個星期,現在我和我老婆特別擔心,不曉得我們有沒有感染病毒,會不會傳染給老人跟小孩
從1月10號春運開始到20號疫情全面爆發,這10天已經有部分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處於潛伏期的病患,隱身在離開武漢的近500萬人口之中,疫情防控失靈,武漢市政府毫無懸念的成為眾矢之的。
(周先旺/武漢市市長)
傳染病有<傳染病防治法>,它必須依法披露,那作為地方政府,我獲得這個信息以後,(中央)授權以後我才能披露,所以這一點在當時很多不理解,後來特別是元月2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了這個病作為乙類傳染病,從這之後,我們認為
我們的工作就主動多了
英國BBC評論說,武漢市政府此前輕描淡寫的態度,一定程度上讓公眾疏於防護,也有醫師透露,疫情開始時,官方嚴厲控管消息「整個就不讓說」,事後證明被捕的這8人,都是在第一線的醫師,大陸媒體<北青深一度>採訪到其中一名醫師,他在群裡提醒大家注意之後就遭公安約談,還逼他簽下<訓誡書>,而他本人也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病患傳染了肺炎。
(曾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
我覺得這8個人是可敬的,我覺得這8個人的話,我們事後評論他們,可以給他們很高的評論,因為他(們)是事前諸葛亮啊
曾光也隱晦的說,現在外界批評防疫行動慢了造成病毒擴散,除了科學認識不足,決策者猶豫不前,也會造成防疫不及時。
(曾光/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
因為我們公共衛生的人員,跟行政人員跟政府官員是不一樣的,公共衛生人員的決策的話,就是一個從公共衛生角度來說,換句話說,我們是從科學的視角,可是政府官員考慮問題,他不單純是科學的視角,科學的視角只是他決策的依據的一部分,他要考慮政治視角,他要考慮維穩的問題
此外武漢市當地醫療檢測設備欠缺,需要大陸國家衛健委支援,才能篩檢發熱病患,加上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所需的經驗不足,讓許多病患只能等待遲遲無法確診,面對封城之後確診病例仍不斷攀升,官方則是這樣解讀。
(吳尊友/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大家不要被這三天的數字嚇倒了,由於醫護能力跟不上,很多病人沒有被及時診斷上報,這幾天的話更多的是消化了,前期積累的病人從我們對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研究,到現在該發病的已經發病了
從九省通衢到病毒圍城,武漢只用了30天,如果按武漢市衛健委最初的說法,疫情可防可控,那麼從今天的局面來看,武漢市的防疫系統可說是完全失靈,紐約時報評論認為,中國僵化的官僚體制,不鼓勵地方官員向中央報告壞消息,體制還將地方官員彼此隔離開來,使他們難以全面了解升級的危機,有大陸網民有感而發,抒發對執政者的不滿,醫護感染封口令,揭露真相八進牢,武漢市長萬家宴,湖北政府發佈會,洗地漂白轟轟烈,至今不忘臉貼金,如若烏紗還有在,何處祭奠赴義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IWeTSAtBY
決策支援系統期刊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哈佛醫學院 AI 新成果:0.1 秒確定結核病菌的抗藥性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03 日 8:15 |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資料,結核病是世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2017 年有近 1 千萬人感染,其中 130 萬人死於結核病,但是,導致結核病的細菌:結核分枝桿菌,能對某些藥物產生抗藥性而難以定位。
這些新感染的病例中,有 4% 至少對兩種藥物有抗藥性,這種疾病稱為多重抗藥結核菌(MDR-TB)。另外,十分之一的人表現出對多種藥物的廣泛抗藥,即所謂的廣泛抗藥結核病(XDR-TB)。如果患者確定感染就需給予一線藥物,如果患者表現出抗藥性症狀或偵測表明該菌株不受一線治療影響,則增加二線治療。
哈佛醫學院 Blavatnik 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演算法,能偵測出治療前對常用結核病藥物的抗藥性。實驗成功在 0.1 秒內準確預測結核菌株對 10 種一線和二線藥物的抗藥性,且比類似模型的預測精準度更高。
此方法發表在《EBioMedicine》期刊,並將加至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 genTB 工具,genTB 工具用於分析結核病資料並預測結核病抗藥性。
哈佛醫學院的進階研究作者兼生物醫學資訊學助理教授 Maha Farhat 聲明:「抗藥形式的結核病很難被發現、難以治療,且代表患者的預後效果不好。因此,診斷時快速偵測出完整的抗藥性能力,對改善個體患者的預後、減少傳染他人至關重要。」
使藥物抗藥性偵測更快更準確
Farhat 進一步解釋,藥物敏感性偵測裝置在發展中國家很難獲得,即使在裝備精良的實驗室,也需要數週才能驗證結果。而掃描 DNA 樣本搜尋抗藥基因的新偵測方法也有局限性,主要是無法發現多種藥物的抗藥或偵測出罕見導致抗藥的基因變異。
至於全基因組測序測試,在偵測二線藥物抗藥性方面表現不佳。
相比之下,研究人員的方法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捕捉多種突變的影響。包含兩個模型:一個統計模型和一個「wide-and-deep」系統,後者將每個突變當作一個變數,變數要麼產生抗藥性,要麼沒有。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個神經網路模型,這種模型與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線形成方式大致相似,」研究第一作者 Michael Chen 說。「神經網路將兩種形式的機器學習相互交叉,以辨識基因變異對菌株抗藥性的綜合影響」。
這兩個人工智慧系統培訓 3601 株抗一線和二線藥物的結核菌株,其中 1,228 株抗多藥菌株。為了在現實環境測試效能,這些模型要預測 792 個未「見過」的完全測序結核病基因組的抗藥性。
「wide-and-deep」的 AI 系統預測菌株對一線和二線藥物的抗藥性分別具 94% 和 90% 準確率,而統計模型預測菌株對一線藥物的抗藥性有 94% 預測準確率,對二線藥物預測準確率達 88%。兩種模型都能在 0.1 秒內預測菌株對一線和二線治療的抗藥性,而「wide-and-deep」模型顯示出預測極其罕見的基因突變影響能力。
研究人員稱,如果將這些模型納入臨床試驗,可使藥物抗藥性偵測更快更準確。「我們的模型強調人工智慧在結核病的作用,但重要性遠遠超過結核病。AI 透過快速合成大量資料指導臨床決策,以幫助臨床醫生在許多情況和其他疾病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據了解,此研究得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BD2K(授予 K01 ES026835)的支援。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harvard-ai-test-tuberculosis-re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