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一個看不到《怪奇物語》最新季的一年,這個造成全球熱門話題的影集第四季,經歷了各種磨難,目前很有可能在明天春天上架。粉絲們已經被第三季結尾弄得心癢難騷——已死的警長哈普,似乎被傳送到了蘇聯。
但是在劇組去年底的推特發文、與前幾天的網飛 Tudum 全球影迷盛會裡的片段中,似乎告訴我們,除了前季的懸念之外,第四季有更加出乎意外的新劇情正等著觀眾,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個可能是第四季最重要的新角色:維克多克里爾。
《怪奇物語》就是一部 80 年代流行文化大鍋炒,特別是這個十年最流行的恐怖文化,被劇情大量引用與致敬。我們看到了史蒂芬金、政府超能力實驗、蘇聯入侵美國本土的焦慮,但 80 年代的恐怖浪潮如此巨大,僅僅三季的劇情是無法包含所有。現在, 80 年代最著名的「鬼王」、以飾演《半夜鬼上床》系列裡夢境殺人魔「佛萊迪」出名的羅勃英格朗,將在《怪奇物語》第四季裡,飾演愛家好爸爸維克多克里爾。
你看看!《怪奇物語》是不是很懂!是不是超會撩!影集季數一長,觀眾的注意力自然會下降,但是現在突然跑出來一個佛萊迪,對因為熱愛 80 年代流行文化而一路追隨《怪奇物語》的觀眾而言,他們根本沒有機會逃離這齣影集。而且看來,《怪奇物語》還要玩轉 80 年代最通俗的一種恐怖電影類型……鬼屋類型。
這實在……太 80 了……
【全文請詳見下方留言連結】
同時也有86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早最大的新聞,莫過於CAPCOM閃電宣布旗下《魔物獵人》系列最新作《魔物獵人 崛起》,即將推出付費超大型擴充內容「破曉」的最新情報,可以看到血色月圓的背景,與一隻全新的龍登場,沒意外牠應該就是這次的封面魔物了,不過遊戲預計2022年夏季才會推出,大家還有得等,如果想了解更多消息的話,開發團隊也將會...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kuroko哲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看板Gossiping - [問卦]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不出意外的話果然要出意外了#Short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不出意外的話馬上就要出意外了#short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不出意外的話,馬上就要出意外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梗圖集中營| 如果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了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轉發不出意外的話馬上就要出意外了🤐 - 有趣板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不出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廢文板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問卦] 不出意外的話馬上就要出意外??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問卦] 不出意外要出意外了-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問卦]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的評價
- 關於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請問延長線的三插頭要怎麼插牆壁的兩插頭? 的評價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46] 細說分鏡 Vol.23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29
🖍我做的是
🖍努力再努力,嚐試紮實的傳達每一個想法
🖍分享給你的,並不只是「攝影的基礎」
🖍更期待你也能體會,我心中攝影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解惑」吧,如果「下課」對於老師是指…,時間到了,把該教的東西教完了,學生學會了,那工作就結束了,那我想這樣子的「下課」是簡單的,但身為「老師」,以及身為「創作者」角色,我的心情並沒有隨著鐘聲而下課,因為我本身仍是不斷的「創作」,並且將「創作」的東西,帶回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
🟥備課漢
我還記得一開始在教攝影時,每周都在「備課、備課」,這個班上完了第二堂,也許二天後換下個班上同一堂課,二天的時間檢討一下講義內容,修修補補改改,以修改後的講義,拿下一個班嚐試看看有沒有更好,然後不斷的重複下去。
開始教攝影頭一年,不時都在「備課」是真的,因為不夠熟練教學內容、技巧,要把腦中會的東西「攤在學生眼前成為講義」非常苦惱,一份講義改上非常多回,每改一次,多少會影響上課表現,有時改的不錯,前文搭後文串得不錯,節奏流暢,覺得這樣子改就對了。
但到了下一堂課,也許隔沒兩天,同一份講義在不同班級,又覺得不對勁了,前一堂課給自己表現也許有 90 分,這一堂課又倒退為 70 分,又在檢討哪裡不對勁? 明明都一樣的東西,學生也都是初學者,怎麼會落差這麼大呢?
然後再修改、再嚐試,直到一份講義適應了每一堂課的學生,表現也都差不多,那麼這份講義就算是「安全了」,未來要再變動的機會不大,最多是把裡頭的例子稍微換點新拍的例子,雖然是訴說相同概念,學生也不知道眼前頭影片是「新的例子」,但對老師來說,這很重要,同一張照片講上數十次、近百次,其實也會很膩,換換新照片,讓自己上課的心情好一點也是不錯。
每天面對著「上課、檢討、修改、再上課、再檢討、再修改」,每天都在反複做這些事情,「備課漢」那段時光,我仍現在仍深深體會。
🟥舉手提問
學生觀念沒學懂,老師責任最大,但這個「不懂」是哪裡不懂,需要在課堂上搭配一些教學技巧,打好上課氣氛,才能讓台下學生別畏懼「舉手」發問,說到這,真的不得不說,我們台灣人上課風氣與文化真的需要改改,不懂也不敢問,怕問了蠢問題被他人視為傻子,但通常舉手發問的學生,往往自己學習效果最好,正是因為「不懂」加上自己「主動」,才能在課程中學到該學到的部分。
🔹但身為老師,其實我是「非常感謝舉手發問的同學」,理由有三點。🔹
其一是讓整場 2 小時的課程,不會讓老師像是在唱「獨腳戲」一樣,一個人在台上自顧自的說完整個課程,再數著還有幾頁投影片要講,那…其實有一點痛苦,說真的,舉手發問的學生能改變上課氣氛,同一門課在二個班,只要一個班有那麼 1-2 個學生真能發問的話,整個 12 堂課都會非常和樂融融,反之亦然。
第二點,若是學生提問,更能帶動整個課程的「深度討論」,如果問題適合該堂課,反而會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讓我延伸更多深入的觀念,或是引用更活潑的例子,學生獲得的更多,我很喜歡這樣子「有問有答」的上課方式,或許未來課程設計,就設計一堂「你問、我答」,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課程設計。
🔹第三點,對身為「老師」是最重要的 – 透過學生提問,才知道自己哪裡講的不好、不夠清楚,還是太快? 還是自以為學生懂? 最後這點才是最糟糕的,這是「授課」不是「個人表演」,重點是學生吸收,而不是台上老師個人表演 show,如果沒有學生提問,反而老師會沉浸一種「自 High」的心情,覺得自己真的好棒棒,內容超紮實,學生都沒問題,都聽得懂,如果真的身為老師真心這麼認為,我想…,這老師要小心了。🔹
其實還有第四點,至少對我來說…這點比前三點還重要要,透過學生的發問,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你不懂」,雖然講義也寫明,透過問答也解決當下問題,但我反而會特別將學生的提問,成為我攝影網站教學的文章題材,一但文章上線後,我再帶回來修改講義,有好有壞,好的是讓講義內容更加充實,壞的是頁數一直增加,從 2 小時 100 頁,一路加到 110 頁、120 頁,這樣子一直增加下去也沒完沒了,又得要回頭適當的刪減…,這對講義來說是很大的變動,不但影響課程設計主旨,同時也會影響上課節奏。
🟥為何你不懂?
傳道、授業並不難,只要針對學生問題「加以解答」就好,如果能真的讓學生滿意,那這一問答過程,是對學生、老師完成一項任務,學生既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能知道學生哪裡不懂,教學相長。
難的是「解惑」,如果用在攝影教學上,我是這麼樣的解釋:
🔹身為老師,難的不是備課的辛苦,也不是回覆學生的問題,難的是去了解「為何大家都了解,偏偏你不懂」,如果大家都是初學者,同處一個班級,聽到的東西看到的講義也都相同,有什麼原因讓你「不懂」,這個不但困惑著學生,更困惑著老師。🔹
但這也不意外,坐在台下的學生,雖然每個都是「攝影初學者」,但終究素質不一,有些人稍微接觸過一些,有些人則完全沒概念,在講述一個抽象觀念,透過實體例子來講解,不見得台下每個同學都能接受,這跟每個人生活經驗多少都有關係,但解決的辦法,就是用更多不同的例子,來解釋相同的一句話,多少能解決這個困境。
🔹當一個學生提問,對我的挑戰不是如何回答表面的問題,而是「你為何不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到「困惑」,如果課堂上有機會我會多問二句,而若是一對一的教學,更讓我有機會透過學生「表面所提問的問題」,去挖堀問題背後的問題,這一挖堀反而讓我感覺到「問題表面終究是冰山一角,問題底下永遠藏著另外的問題」問到再深,往往會離了題,有時反而變成去「了解這個學生 “生活、生命” 的經驗」,才比較能了解為何相同的課程,有些學生有問題,有些則完全不被困擾過。🔹
🟥老師,沒熱忱了怎辦
在一次外拍,一位同學靠近我問說「老師,我拍照也拍了二、三年,很多主題也都拍過了,雖然稱不上多好,但好像也都體驗過了,好像有點失去熱忱了」,這問題真是個大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好好的回答,不過我也稍微跟他聊聊「熱忱」這件事。
🔹相信你也接觸很多不同的攝影主題,找到哪些喜歡、不喜歡,喜歡的主題追求下去,不喜歡的主題就避開,沒有人什麼主題都喜歡拍,更沒有人什麼主題都拍得精彩,我是你的話,我會在自己喜歡的主題,找到拍得比我更利害的攝影師,破解他的技巧,並且嚐試拍出讓人一眼就認得出「這就是你的風格」,不彷試看看朝著這樣子努力看看。🔹
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也許…,我這番話他也曾在別的老師口中聽到,我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嚐試過,但是若要談談「熱忱」這件事,我可是能夠花上數萬字來說說我拍照至今近 20 年下來,心裡那「熱忱如何起伏、心裡峰迴路轉折的心路歷程,甚至一度還真想放棄攝影,把相機、鏡頭通通賣掉的衝動…」,我很想分享,但不是今天。
🔹我已經有一個…,我這輩子對於「攝影熱忱」有了定義,以及設定了目標,這目標永遠達不成,只能在有生之年,看是能做到哪裡,就到哪裡,直到我相機拿不動、雙腿走不遠、眼睛看不清、腰也打不直那天為止吧,今天我並不害怕是否會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該如何也讓他人跟我一樣,找到自己的「攝影熱忱」並且設定目標持往下走呢?🔹
🔹我想做為「攝影老師」,應該做的不只是教導課堂上的知識外,更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除了學到該學的知識、技巧外,更能讓「攝影」,成為他們生命中,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生活過的更開心、更美好的一項美好的事情,這點是我認為,身為他人攝影老師,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當我開始嚐試走出國外,且還是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開始第一步,由於自助旅行自由度非常高,你能自由地安排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待多久隨便你選擇,讓我對陌生的國家的「好奇心」,在此自由下得到大大的滿足,開拓了我不少視野,讓我知道原來世界如此的大,更期待還有什麼不曾踏過的國度,能有什麼驚豔的景觀,讓心靈空虛的我能得到一點點的救贖。
當我不斷的走,特別是這幾年跑的更勤,就像著了魔一樣停不下來,除了心裡的「好奇心」之外,同時我也在追尋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到底為何那麼熱愛攝影,不只是興趣,也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對他人、對世界的「責任」,我有這個責任,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角落帶回給所有人欣賞,這也是我對「攝影熱忱」的目標之一。
🔹但我的體會告訴我「照片離現場十萬八千里遠」,不是拍照技巧問題,是更多的「感觸」是要你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我所感受的,於是我考上外語領隊,開始帶團,帶著我的學生、讀者造訪我看到的「世界、視野」,我相信這是另一種更積極的做法。🔹
我自認我還算幸運,能有機會與能力去這麼追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機會,於是我盡可能的,從課堂的設計,到講義的安排,至觀念的例子,盡可能將我所感受到的種種感觸,傳達給課堂的學生,以及我的讀者朋友,希望上過我課程的學生,不但能學到攝影基礎,更能感受我對攝影的熱忱,當課程結束後,進而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攝影熱忱與目標。
我想,讓你看到、感受到我所看到的一切,現在在設計課程,都抱著這想法在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觀念、例子、每一張投影片,這也是讓我的「課程」更加充實,也不至於內容一成不變。
這,就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不只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早最大的新聞,莫過於CAPCOM閃電宣布旗下《魔物獵人》系列最新作《魔物獵人 崛起》,即將推出付費超大型擴充內容「破曉」的最新情報,可以看到血色月圓的背景,與一隻全新的龍登場,沒意外牠應該就是這次的封面魔物了,不過遊戲預計2022年夏季才會推出,大家還有得等,如果想了解更多消息的話,開發團隊也將會在9月30日晚上9點公開更多情報,到時候可千萬別錯過囉。
SQUARE ENIX也宣佈,即將推出《陸行鳥》系列賽車遊戲新作《巧可啵 GP 大賽車》,本作是繼1999年3月在初代PS主機上推出的《陸行鳥大賽車》之後,睽違20年再次登場的最新作。讓玩家可以操作《Final Fantasy》系列登場的巧可啵(舊稱:陸行鳥)等角色,在各種賽道展開多人競速。
由白金工作室開發的Switch動作遊戲新作《魔兵驚天錄 3》,也在這次公開了最新影片,並確認將於2022年推出;這也是繼2017年釋出相關情報後,首次公開遊戲畫面,可以看到主角以華麗的槍擊和武打招式獵殺敵人,喜歡動作遊戲的玩家們,看到這畫面是不是也很期待呢?
全新RPG遊戲《三角戰略》也宣佈即將於明年3月4日在Switch平台發售,對戰略遊戲有興趣的玩家們,可以打下關鍵字來認識一下這款作品喔。
《瑪利歐派對》系列最新作《瑪利歐派對 超級巨星》也公開了全新情報,遊戲不僅有全新背景,還將收錄自初代《瑪利歐派對》至Wii U《瑪利歐派對 10》中嚴選的100種小遊戲。喜歡跟朋友一起玩派對遊戲的玩家們,這款到時候一定要買下來的啦
以上就是我們幫各位整理的綜合報導,當然可能有些遊戲沒有辦法提到,
不過有興趣的話,各位也能去看任天堂直播的完整VOD檔唷,我們就下次見囉。
(C)Nintendo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kuroko哲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llStarTowerDefense #動漫明星塔防戰爭 #Roblox
訂閱哲平,關注更多最新影片:https://goo.gl/qMxljs
今天意外的發現了白鬍子啦
那當然要給他抽爆一波啦!!
白鬍子好像已經出很久了呢
但是還是哲平第一次遇到啊!!
真的是帥到沒話說
而且攻擊也超讚的啦!!
還是熟悉的爺爺角色最對味!!
喜歡這個伺服器可以來玩看看喲!!
https://www.roblox.com/games/4996049426/All-Star-Tower-Defense?
遊玩遊戲: Tower Defense Simulator 塔防模擬器
------------------------------------------------
參與同伴:各種高手
------------------------------------------------
音樂來源 : Tower Defense Simulator 塔防模擬器
------------------------------------------------
哲平給小拉嬌們的互動網頁: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uzpuztetsupei/
直播記錄副頻道:https://goo.gl/PgKCGP
給小拉嬌們的表單 : https://goo.gl/e4u27G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危機處理 #緊急急難事件
#給我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我在外面, 小孩自己在家, 遇到火災還是地震怎麼辦??!!...』
這是我當媽後的內心常有的小劇場....
生了小孩後, 只要出門、小孩沒帶在身邊時,
內心會有這樣小小的“被害妄想症”...
總會不經意想著,
如果發生地震還是火災, 孩子怎麼辦?
不是我們愛往不好的地方想, 而是世事難料啊~
於是從哥哥4歲的時候, 我就揪團到 @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
去體驗跟認識火災可能會遇到的場景,
我還記得有一個煙霧室, 即使知道是模擬的, 走在裡面還是很害怕..
在他6歲的時候, 我又揪了一團到 #安心教室
去認識家庭環境的安全設置以及AED的使用。
去年年初也到過位於桃園八德的 @桃園防災教育館 參觀體驗,
真的是深怕孩子們(跟自己) 對於意外的災害不夠熟悉...
(這句話也太矛盾了..)
22年前的921事件還歷歷在目....
當時的Lara是一位高中生, 事情發生的當時,
我衝到兩個姪女的房間, 把他們叫醒,
根本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帶著他們跑, 躲還是跑?
要在瞬間做決定...真的好為難~
身為當時年紀最大的三人, 我還記得我如何假裝鎮定、
心其實超級惶恐, 三人躲在神明桌下...
也許是記憶太深刻了, 這麼多年來, 我一直有種,
#如果孩子自己在家怎麼辦?....這樣的擔憂.....
雖然在學校會有定期的防災演習、雖然網路上有許多影片
但是資訊太多, 到底要不要找黃金三角?還是要先開門?
這次邀請 中華民國搜救總隊 的呂廷映教官從實務操作來解惑~
在意外真的發生時, 來不及思考太多的理論或是“最好的逃生路徑”,
但是我們可以在平日就跟孩子們做好計畫與演練,
很實際的走過一遍可能的路線跟集合點
當走失的時候, 家中任何一位成員都能找到方向、知道去哪裡會合!
Lara覺得這是在實際也不過的準備了!
!為了孩子的安全, 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1. 把握 WWC 原則!
2. 實際走過逃生路徑!
3. 確認走散後的集合點!
4. 熟記至少2組電話號碼!
我們可以盡力避免意外的發生,
但是也要隨時準備面對,
意外來臨時, 把傷害降到最低!
這一集採訪完Tino教官後,
Lara認真的想要來揪一團救生課
心肺復書CPU急救
創傷護理處理
AED 實務操作
有沒有人想一起啊~
#給我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每週四Lara幫你做功課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http://yeslara.com/yt
*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Spotify📲
https://yeslara.com/spotify
🎧 Apple Podcast📲
https://yeslara.com/apple
🎧 KKbox📲
https://yeslara.com/kkbox
🎧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yeslara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不出意外的話果然要出意外了#Short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不 出意外的話 果然 要出意外了 #Shorts. 1.4M views · 6 months ago ...more. GeeVIDEO. 572K. Subscribe. 572K subscribers. 26K.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不出意外的話馬上就要出意外了#short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男人實在太狠了! #shorts #violincover #violin #despair #電影解說#bgm. ... <看更多>
沒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 在 看板Gossiping - [問卦]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