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公開大家給我的回饋,平常收到讀者回饋訊息,也會很想要在社群炫耀一番,但想一想,還是算了,要問對方能不能分享,感覺有點奇怪XD 就當作我跟讀者彼此的秘密吧!
不過似乎課程網頁上要放一些學員的上課心得,感覺比較厲害一點(?!)
第一屆一點點投資營是4月的時候開幕的,後來我就一直思考,要不要發問券給大家填寫,問問大家的學習狀況,以及對課程內容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可以再優化課程。
問券都做好了,我卻一直都沒發出,因為心裡有個過不去的坎,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好意思請別人幫忙,也會擔心聽到不好的評價。(雖然問過朋友,朋友說如果不好應該也不好意思講吧!)有夠中肯,哈哈哈
於是又過了三個月,問券始終沒有發出,因為距離上課日期也有點遠,突然發問券給學員們好像很奇怪(抗拒做的事情,總有一百萬個理由XD)
趁著這次課程系統大升級,我決定鼓起勇氣詢問大家對課程的看法、了解每個人的學習進度,至於要不要填寫對課程的回饋,則是選填。
///
很開心藉由一點點投資營正式上線前的調查,我終於知道大家上完課的狀況,一解我這幾個月的憂慮,還好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把課程上完了,也有人已經開始投資;有部分的人,正在努力存緊急預備金。
看到大家的進度,才放下在我心中3個月的大石。
更沒想到,有這麼多學員願意分享他們上完課的心得,因為是選填,所以大家其實可以不用填寫,看到好多人用心的填寫,我真的超級感動!真的很謝謝大家🥰
///
最後,一點點投資營早鳥優惠倒數5天,2021/08/26(四) 23:59 最優惠的價格就會消失。現在加入,如果未來增加課程內容,也不會多收費喲!課程可以無限次重複觀看~
另外,為了鼓勵大家購買課程後,盡快開始行動,所以完成小任務還會送$200博客來讀書禮券,一樣是早鳥優惠才有的!
⏰ 還是投資新手的你,趕快加入課程,用最簡單的方式,開始投資吧! https://course.ninaishare.com/
沒有過不去的坎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擇適度放過自己?
疫情來襲,實體課、公開班、廣播、說書、誰語爭鋒全面暫停,加上寫作、專欄、電影全面停擺,人生感覺就像電影「被偷走的那半年」,我的世界按下暫停鍵,要一個天天浪流連的人,關在家裡73天,滋味不怎麼好受。
一無所有的心情,天天席捲而來。
我私下跟朋友說:「我以後絕對不會抱怨工作太多。」
但事實上,我已經不想再錄線上課、瘋狂企業內訓、寫書、寫專欄、新書推薦,我只想維持一個工作基本量,讓我有說書演繹的機會,帶一兩班憲福同學學習,錄誰語爭鋒電視節目,就是這些很微小的懇求。
今天雖然終於露出曙光,但過程中,非常不好受,尤其是五、六月,對於一些事總過不去心理的坎,要求自己很多,沒法接受自己不好的表現,很是自責與內疚,直到我出現一個念頭。
兩位近期離職的朋友在線上跟我聊天,我突然想把我過去三十年的經歷,透過無腳本、無商業、無置入、無規則的方式,自由產出,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把我的人生與職場思維全盤吐露,我大概只花了十分鐘,就簽下報價單(八分鐘意思意思談價錢,一分鐘印出來,一分鐘簽名回傳),一周之後,約好場地與時間,進棚開拍。
一天的時間,就錄了十集,表現不好的東西就刪掉,我打算一週公布一集,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一年,看看我有多少能耐。
電影、電視對我而言挑戰很大,我必須仰賴很多人幫忙,不可控因素極高,其他東西,我又沒有太大興趣,跨出舒適圈對我而言,在錄影片的當下,我真的是這樣想的,三點不動一點動,我也是樣想的,連我資源滿手的人,都做得這麼辛苦,更別說一般人。
此刻,我很理解您們。
我打算把我做決策的所有模式都跟大家談,預計砸下七位數,但免費給大家看,希望維持我想法的純粹性,能走多遠就多遠,也希望有您們陪我。
如果您願意跟我同行,可以幫忙我幾件事:
1. 訂閱我的頻道,喜不喜歡或要不要開啟小鈴鐺,自己決定
2. 私下給我一些您想問的問題,或是推薦頻道給朋友
3. 若有合作,可以聊,讓我可以撐久一點,但我會堅持原則
回到題目,我是不會輕易放過自己的,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或許您們想都沒想到,可能連我都沒想到,「沒有開始,哪有想像?哪會知道自己的極憲在哪裡?」
謝文憲的極憲思維第一集 :
舒適圈對上班族來說是好還壞?被動收入是個假議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BZjCW62lQ
第二集:斜槓就是假議題?
#舒適圈 #被動收入
沒有過不去的坎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金醫師好:
感謝您總是用有溫度的文字解釋了冰冷的醫學,也用溫暖風趣的文字,解釋許多生活的現象。在我心裡一直有個過不去的坎,希望可以得到身為ICU醫師的您,一些指點。我的父親在幾年前去世... 他在加護病房住了幾天,他要走的前一天,一直吵著要回家,告訴每一個去看他的家人他想回家,沒有人敢答應他,我們總以為等他穩定了就可以出院回家,然而再也沒有那一天,我們在醫師發出病危通知時依照父親的意思簽下DNR,只是我們非常自責沒有帶他回家這件事,一直到幾年後的今天這件事都還揪著我的心,當時的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謝謝您願意看完這冗長的過程」
晚間收到這則訊息。
其實,每天都會有金粉傳這些訊息給我,我也儘可能的回覆,尤其是睡前或者是半夜傳的,這代表這些事,真的困擾著他,而他,找不到其他人訴說、或者其他人無法給他一個讓他能夠釋懷的解答。
我省略了一些病情資訊,去掉一些可辨識的資料,貼出來分享,因為,我知道,還有更多的人有同樣的困擾,卻不好意思寫訊息來問。
我的回答如下:
「每一位老人家住加護病房,都是會想要回家的。但是,當下,無論是家屬或是醫療團隊,都不可能在治療到一半的時候,冒風險讓病人回去的。如果當時選擇回去,看到爸爸在家中,因為喘、疼痛不適,而在家中沒有藥物可以緩解他的症狀之下,看著他辛苦的往生,大家事後,也一定會內疚自責的。
在ICU裡,至少過程中都有止痛止喘的藥物使用,沒有讓爸爸太辛苦,我們也算努力到最後一刻,大家往後也才不會因為少做了什麼而感到遺憾。
所以,當下大家的決定也是不得已,也是為了爸爸好。不過,最後你們也有遵照他的意思,沒有CPR,也替他做了最後的努力治療。我想,爸爸不會希望看到你們在幾年後,還在自責這件事的。他會感謝你們為他的努力、執行他的意願。他會希望你們都能放下,快快樂樂的過日子的。」
「感謝阿金醫師的回覆,今早我又再次的因想念而落淚... 誠如您所言,如果我們真的帶他回家,自責內疚的可能就是看著他痛苦的離開,那我們應該有更深的自責,謝謝您讓我對這件事有了更多的釋懷,我會學習放下,好好陪伴媽媽,然後訂一本您的大作期許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有善的循環,真心感謝!
敬祝平安健康工作順利」
「好好陪伴媽媽,就是爸爸希望你們幫他做的事~」
======
其實,你一定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留下治療,或是帶回家,我們都會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內疚自責的,因為,我們都會「假設」那個沒有做的「決定」是比較好的。那樣,我們就會永遠活在自責與後悔當中。
我在ICU的角色,就是讓家屬知道,所有經過討論,有考慮到病人的喜好、價值觀及他所在乎的事,一起做的決定都是好的決定,沒有對錯。而所有「已經發生的事」都是好事,沒有「早知道」這件事!一直在想著「早知道,就怎樣怎樣...」就會讓自己永遠活在內疚自責和後悔的深淵中。
救病人,也要救家屬
《ICU重症醫療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