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今年金馬影展最想看的電影
#FacesPlaces
已經完售!我沒有搶到票😭😱
請問金馬影展 TGHFF會再加場嗎?
或是有台灣片商會安排上映嗎?
#今年沒有拜拜觀世音然後票就掰掰
【2017金馬聚焦:永遠站在浪尖的法國新浪潮】#3-2
.
《Faces Places》是今年最感動我的電影。
被尊稱為法國新浪潮之母的安妮華達(Agnès Varda)可以說是影史最重要的女導演。會這樣說並不只是因為身為女性的她,在以男性為主的電影產業中超過60年篳路藍縷的貢獻,以及她作品中引領的女性主義先驅;對我來說,華達奶奶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不論是時代還是電影的意義。
21世紀後,電影開始邁向數位時代,華達拿了一台小DV就拍了《艾格妮撿風景》(The Gleaners and I, 2000),以米勒的名畫<拾穗>為起點延伸到生活中各種「撿拾」的意義。《沙灘上的安妮》(The Beaches of Agnes, 2008)我們則好像跟著在沙灘上倒退行走的華達墜入了她回憶中的洪流,從兒時成長到從影歷程不斷閃現,當然還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丈夫、也是法國歌舞片大師傑克德米(Jacques Demy),形成一幅幅立體的生命風景。
這次華達與街頭藝術家、攝影師JR合作新片《Faces Places》,這對年齡相差50多歲的忘年之交,踏上法國鄉間的公路之旅,為路途中遇見的工人、咖啡店員、牧羊人等各行各業拍攝肖像並且貼在他們工作、生活的場域,結合兩人擅長的藝術形態捕捉並且放大這些日常生活中忽略掉的吉光片羽。
這部片其實就像行腳版的《沙灘上的安妮》,不過這次我們從回憶裡跳出來往現實世界中走去。每個面孔都是一個故事,她帶我們去探尋隱藏在社會偽裝下的另一個世界,除了路上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當然也包括了華達與JR他們自己,在斑白與豔紅相間的頭髮下或是墨鏡與帽子的背後藏著的另一種真實。
令人肅然起敬的華達奶奶,除了能在年近90的高齡還能俏皮又勇敢的與年輕藝術家一起撞擊不同世代的文化藝術,那份面對老化、面對死亡的幽默豁達更教人感動不已。自嘲不難,但是華達總能從中提煉出藝術的質樸與生命的智慧。從影片的開頭到結束,她都拿自己的眼疾開玩笑,卻也提醒著我們要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世界,從她的模糊的視力到手上的攝影機,從一幅幅巨大肖像到投影在銀幕上流動的生命,景框內外的「觀看」便有了多重意義。
雷奈拍電影拍到91歲過世,高達、華達將近90歲了手中的攝影機也都還沒有放下,這幾位法國新浪潮的健將們永遠站在浪尖跟著電影藝術一同蛻變。然而JR對華達的敬意以及代表的傳承實在讓人忍不住感動落淚。他推著坐輪椅的華達,模仿高達《不法之徒》(Band of Outsiders, 1964)中的經典鏡頭在藝術殿堂羅浮宮中穿梭,藝術就這樣打破年代、作者與媒介的侷限在眼前不停綻放。他也拍下華達充滿皺紋的眼睛與腳,貼在火車上,告訴華達它將會帶你去你看不到的世界,走不到的地方。
我記得片中有位礦工家屬看到貼在自己家門口的肖像之後,激動落淚說不出話。華達擁抱著這位女士說:「為什麼要哭呢?這不是悲傷的時刻,你知道嗎,我們已經是朋友了呢!」。電影結束不停掉淚的我,夾雜在試片不曾響起的如雷掌聲中想起了這席話,安慰在銀幕前的自己,也許算是華達奶奶的朋友了吧。
.
▍Faces Places 電影簡介👉https://goo.gl/NBVahv
▍金馬影展線上購票👉https://goo.gl/twLdya
▍聞天祥老師談安妮華達👉https://goo.gl/3bMJ8S
▍影評人Ryan談安妮華達👉https://goo.gl/QSFutt
.
註:因不同片商翻譯造成的差異,「艾格妮」與「安妮」指的都是Agnès Varda的「Agnès」
.
♞2017台北金馬影展 ▰ 11.03-11.24♞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