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桃園的環保潛水隊員們,一起守護這片海洋。
桃園擁有5支環保潛水隊,隊員人數達160人,包括:#桃園市環保潛水隊、#中大藍海環保潛水隊、#第八岸巡環保潛水隊、#日月光環保潛水隊 以及 #奇域環保潛水隊,可以說陣容最堅強、素質最優良、全國人數最多的。我也要感謝日月光及奇域,在今年9月,一起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
桃園海岸線長46公里,擁有4大海岸生態亮點:961公頃的 #許厝港濕地、284公頃的 #草漯沙丘、315公頃的 #觀新藻礁保護區 及11座 #新屋石滬群,市府在這7年來,努力保護海洋生態,結合智慧科技,與民眾、企業及學校合作,做好水質監測、生態保育以及環保淨灘等各項海洋保育工作。
感謝各位潛水隊員,大家因為熱愛這片海洋,所以聚在這座城市,一起潛入海底維護海洋環境。我知道,大家不只有熱愛海洋的心,在潛水專業方面也非常純熟,160名潛水隊員中,有6成以上的人,已經是進階以上潛水證照的身分;他們也和各縣市合作,清除海底垃圾,累積清除的垃圾量,足足超過了4,500公斤。
環保潛水隊的每位成員,都非常辛苦,我也特別給大家加油打氣。為了讓大家的潛水設備更精良、更好,除了市府今年添購的20套潛水裝備,我們也會再購置8套潛水設備,加碼運用160萬電協金,讓潛水裝備更完善,全力做環保潛水隊的後盾。
除了環保潛水隊,桃園還有16支海岸巡護隊,並與中壢區、桃園區漁會及中油結盟成立3支海洋環保艦隊,結合民間社團及企業,每年推動300場淨灘活動;我們也和中央氣象局、中央大學合作設置5處岸基波流觀測站,了解海漂垃圾情況;在11條河川出海口建置24小時水質自動監測站,運用智慧科技,守護海洋。
不只是觀新藻礁保護區,我們運用2,000萬的經費,進行白玉段、大潭段生態調查,市府也會針對海岸範圍,劃設適當的保護等級,讓四大生態亮點的範圍再擴大。
長長的海岸邊,一望無際,都是美好的環境。我們會盡全力,將這片海洋生態保護好。我想,桃園是最完整保護海岸與海洋生態的城市,我們結合智慧科技、結合熱情,努力珍惜我們的海岸生態。未來,希望桃園能夠成為全國的表率,讓台灣的海洋生態,能夠更純淨,更美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
河川水質自動監測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桃園新設 #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達到海洋環境版的「天羅地網」效果,總規劃11條河川出海口的海岸水質監測站,今天首先啟用 #埔心溪站,可自動監測11種水質項目,並即時回傳監測中心,讓海洋環境調查更加完善。
升格後,市府積極推動海洋污染管制政策,並多次獲得環保署的績效肯定,為了進一步做好管理,海管處成立專責環境數據分析、緊急事件應變的監測中心,並規劃11座位於出海口的水質監測站,待陸續完工後,不肖偷排業者將無所遁形。
桃園市海岸線長約46公里,包括許厝港國家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珍貴自然文化資產,我們透過海岸維護管理、各巡護隊投入與環保淨灘活動,並劃設各類保護區加強保育,讓環境永續發展,保護桃園地景特色。
──
✅加入我的LINE,接收燦哥最新訊息:
https://line.me/R/ti/p/@wentsancheng
📷也別錯過IG的漏網鏡頭:
https://www.instagram.com/wentsancheng/
河川水質自動監測 在 中山大同陳怡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年夏天都有魚群暴斃 市議員陳怡君質疑每年市府都像是第一次因應」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的好鄰居免恐慌,近日大量魚群暴斃,就在大稻埕碼頭到淡水河沿岸,怡君團隊來找出魚類死亡的真正原因,並請市府馬上處理臭氣薰天的魚群,也深入調查是河畔水質是否遭受污染。
初步理解,造成魚類集體死亡的原因很多,本次是烏仔魚單一魚種的暴斃,是因為這種魚生存需要的溶氧量比較高,溶氧量降低就會死亡。而如果是毒物以及污染的話,則是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魚會一起死亡。
不只到附近運動的好厝邊有看到魚群暴斃通報,市議員陳怡君也到現場了解情況,昨天(14日)下午相關單位也已經將魚群撈起打包,怡君團隊也會請相關單位,採集水質監測,是否有污染排放的問題,來替我們的民眾把關。
此外,市議員陳怡君也曾針對大稻埕碼頭在夏天時淡水河出現上萬條暴斃死魚,在警政衛生委員會中提問。當時環保局長表示:「未來會使用河川水質自動連續監測,注意魚群暴斃死亡的情形隨時作因應。」
這次的事件發生,不禁讓人想問:
1. 每年夏天都可能會發生的事,為何水利處外包「河面漂流物」的契約機動力還是不夠強,已經花大錢外包了,卻都要環保局的弟兄支援撈捕死魚。
2. 已經知道每年此時溶氧量都會降低,是否有預防性先出動曝氣船來增加溶氧量?
陳怡君會繼續監督市府施為,找到答案,曾經在委員會承諾過的局長,他說過的話都有做到嗎?如此炎夏,也請大家出門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有任何狀況歡迎隨時回報市議員陳怡君服務團隊。
#大稻埕
#淡水河
#高溫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
#中山大同陳怡君
#陳怡君
#服務專線0225091939
#中山服務處台北市龍江路449號
#大同服務處台北市重慶北路三段295巷6號
河川水質自動監測 在 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裡面規定了「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用戶,是包含「事業用戶」的。但是直到今天,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號稱已完成建置,卻不收「事業廢水」?在中央的規範於70年間就制定,特別是我們的地方政府也已經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後,都已經過了幾十年,為何我們的「公共污水下水道」還是處於一種類似「半殘」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問題,水利處也特別在本次質詢公開承諾,「事業廢水」將於明年接管納入「污水下水道」處理,且相關收費機制已訂立。對此,我們一定會持續追蹤。
二、 目前「事業廢水」還是必須排入「地面水體」(例如河川、渠道等)。
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直接對水利會所管轄的灌溉(排)水路「搭排」的問題,將「直接衝擊」農民的灌溉用水,由於農委會的「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已擬於近年實施「禁止灌溉溝搭排」(能不能落實其實還是令人憂心...),且水利會目前非縣府管轄單位,暫而不論。目前《水污法》所規範的事業達到一定排放規模以上者,會依《水污法》加以「列管」。而依縣內環保局的函覆,截至108年3月22日止,中港溪流域達到「列管規模」之排放許可事業共60家次、後龍溪有61家次,房裡溪有1家次。但房裡溪卻是縣內目前「唯一」作「總量管制」的河川?
三、 所謂總量管制,依《水污法》第9條,如果因為「事業密集等,以放流水標準管制,仍未能達到該水體之水質標準」或是「經主管機關認定需特予保護者」,應就「廢 (污)水排放總量實施總量管制」。
(一) 縣內目前願意就房裡溪之排放實施總量管制,當然很好!但依環保局的函覆資料,房裡溪僅有1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但中港溪、後龍溪,皆有60幾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卻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二) 再來就是依縣府的公告,房裡溪實施總量管制的理由大概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來源、避免工業廢水引灌造成重金屬蓄積於農地土壤中。但是,如果來看看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也是會引自中港溪流域的水源,加上目前污染的「整治場址」、「控制場址」、「地下水汙染限制區」,全縣有超過1/2的地點集中在竹南。環保局長在質詢中也承認,早期竹南、頭份是全國很大的石化工業區。事實上,迄今確實仍有工業區或工廠等等,就存在於中港溪流域附近,環保單位對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四、 另外依環保局的資料,光是竹南地區在今年1到3月份,水污染的陳情稽查案件就有20次,但僅有稽查出2次違反法令。
事實上,除了關於苗北增加稽查人力或增設稽查大隊以爭取時效性外,另一個是《水污法》第7條加嚴排放標準的問題。以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為例,即使不是事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排溝渠」的搭排問題,其他諸如灰寮溝等等受排放的地面水體,也可能會與灌溉溝渠相通。但問題是,環保局對於水質的檢驗標準就是依「放流水」標準,此一「放流水標準」如果相較於「灌溉水」的標準,以重金屬為例,往往是「寬鬆」數倍到數十倍之多。
在放流水標準相對寬鬆、又無總量管制下,就是我們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五、 在網路上稱為「藍色多瑙河」的灰寮溝變色事件後,我們也多次和環保局溝通、接觸,環保局也在灰寮溝流域裝設了自動監測的設備。但當我們將裝設地點套繪整個竹南地區的流域後,這樣自動監測點到底能不能發揮功能,實在令人質疑?我們也要求環保局未來應該要分段執行。
我們的土地、河川,真的承受的太多了,終究,受害的會是人類自己。改變我們的家鄉,或許並非一蹴可及。但只有開始行動,才能改變!
河川水質自動監測 在 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 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裡面規定了「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用戶,是包含「事業用戶」的。但是直到今天,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號稱已完成建置,卻是不收「事業廢水」?在中央的規範於70年間就制定,特別是我們的地方政府也已經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後,都已經過了幾十年,為何我們的「公共污水下水道」還是處於一種類似「半殘」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問題,水利處也特別在本次質詢公開承諾,「事業廢水」將於明年接管納入「污水下水道」處理,且相關收費機制已訂立。對此,我們一定會持續追蹤。 二、 目前「事業廢水」還是必須排入「地面水體」(例如河川、渠道等)。 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直接對水利會所管轄的灌溉(排)水路「搭排」的問題,將「直接衝擊」農民的灌溉用水,由於農委會的「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已擬於近年實施「禁止灌溉溝搭排」(能不能落實其實還是令人憂心...),且水利會目前非縣府管轄單位,暫而不論。目前《水污法》所規範的事業達到一定排放規模以上者,會依《水污法》加以「列管」。而依縣內環保局的函覆,截至108年3月22日止,中港溪流域達到「列管規模」之排放許可事業共60家次、後龍溪有61家次,房裡溪有1家次。但房裡溪卻是縣內目前「唯一」作「總量管制」的河川? 三、 所謂總量管制,依《水污法》第9條,如果因為「事業密集等,以放流水標準管制,仍未能達到該水體之水質標準」或是「經主管機關認定需特予保護者」,應就「廢 (污)水排放總量實施總量管制」。 (一) 縣內目前願意就房裡溪之排放實施總量管制,當然很好!但依環保局的函覆資料,房裡溪僅有1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但中港溪、後龍溪,皆有60幾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卻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二) 再來就是依縣府的公告,房裡溪實施總量管制的理由大概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來源、避免工業廢水引灌造成重金屬蓄積於農地土壤中。但是,如果來看看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也是會引自中港溪流域的水源,加上目前污染的「整治場址」、「控制場址」、「地下水汙染限制區」,全縣有超過1/2的地點集中在竹南。環保局長在質詢中也承認,早期竹南、頭份是全國很大的石化工業區。事實上,迄今確實仍有工業區或工廠等等,就存在於中港溪流域附近,環保單位對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四、 另外依環保局的資料,光是竹南地區在今年1到3月份,水污染的陳情稽查案件就有20次,但僅有稽查出2次違反法令。 事實上,除了關於苗北增加稽查人力或增設稽查大隊以爭取時效性外,另一個是《水污法》第7條加嚴排放標準的問題。以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為例,即使不是事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排溝渠」的搭排問題,其他諸如灰寮溝等等受排放的地面水體,也可能會與灌溉溝渠相通。但問題是,環保局對於水質的檢驗標準就是依「放流水」標準,此一「放流水標準」如果相較於「灌溉水」的標準,以重金屬為例,往往是「寬鬆」數倍到數十倍之多。 在放流水標準相對寬鬆、又無總量管制下,就是我們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五、 在網路上稱為「藍色多瑙河」的灰寮溝變色事件後,我們也多次和環保局溝通、接觸,環保局也在灰寮溝流域裝設了自動監測的設備。但當我們將裝設地點套繪整個竹南地區的流域後,這樣自動監測點到底能不能發揮功能,實在令人質疑?我們也要求環保局未來應該要分段執行。 我們的土地、河川,真的承受的太多了,終究,受害的會是人類自己。改變我們的家鄉,或許並非一蹴可及。但只有開始行動,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