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 我們為台灣水資源做的五件事
#中南部水庫總算有水進帳!
這幾天的降雨開始紓解水庫的緊張情勢,要解除缺水危機,除了要多下幾場雨,身為處在四面環海的#水系公民 們,有好好與水共存嗎?
#SDG6 了解乾淨水資源的重要是我們實踐的永續發展目標我們與水的關係似乎密切又疏遠。淡水河是大台北地區最熟悉的陌生人,去年夏天開始 CSR@天下 決定先開始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2020年,累積190家企業/組織、逾20萬水系公民簽署了《淡水河公約》。
📌CSR@天下頻道的《一個河生物的告白》紀錄片觀看人次超過85萬。
📌超過100所國中小學,在課堂上由教師引導一起看《一個河生物的告白》紀錄片,並寫下學習心得。
📌目前 CSR@天下 頻道已上線的淡水河文章超過60篇。
📌也和外部合作,找來將70年老屋永續新生的旅宿@Meander完成《讓海洋走進都市,為淡水河做一件事》三個月立體策展。
2020年,我們從不同角度切入議題,邀請水系公民與水系企業共同努力,完成以上這五件事。
然而,即便污水接管率提升、關心河污染的公民意識抬頭,但最近台灣水情告急、河川缺水,2021年淡水河域嚴重污染的河段比例翻倍攀升到 6%⋯⋯
復育一條河,有時候是為了 #拯救一整片城市。這條孕育800萬人的淡水河流域,得靠所有人繼續努力、立即行動響應。
侯友宜 在今年三月表示,淡水河水質嚴重污染比例可望在明年減半,目標2030年達成全流域脫離嚴重污染的願景。
水系公民 ,就先讓我們回顧去年「#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吧!今年從下游走向上游,讓響應行動更有力量!
💧立即回顧:2020 淡水河專題: https://bit.ly/3eEruaX
#CSR在天下 #CSR #ESG #SDGs
#回顧2020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企業社會責任 #環境永續
#淡水河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河川污染心得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雲林是台塑在執政
我睡不著,因為這個事情太震撼了。
今天讓我最意外的事情是⋯⋯
台南市環保局是對台塑開罰單開最多的縣市,大多是台塑把事業廢棄物載到台南的農田、魚塭、河川、荒地亂倒的罰單。
(請發揮想像力一下,那個據說適合吃飯睡覺生小孩的台南,有半夜新鮮的牛肉可吃的台南各種污染。)
然後大概看一下,新竹、彰化、高雄也是台塑污染的受害者,這些縣市都對台塑開過罰單,雲林反而對台塑很客氣。
#也就是說六輕對全台灣的傷害是大到令人吃驚。
#不光是雲林嘉義彰化受害。
據當地人傳來的訊息是說雲林李建志議員,去年11月15日質詢張麗善,他提到,麥電的執照准駁前,林文淵來拜訪張麗善,就是在斗六「松屋」高級餐廳喬定的。
當然張麗善否認當天喬麥寮電廠的執照,說她是跟王文淵談的是台塑補助兒童營養午餐的費用。
但是李建志說張麗善也沒有要求六輕去逐年改善空汙,六輕還是用噁毒的劣質燃煤,大家的肺成了六輕的祭品。
我想起一個嫁來台中的雲林妹子跟我「為什麼雲林人不會出來抗議」的緣由。
她說她爸爸是雲林的地方頭人,當年他爸爸很積極的在帶人抗議六輕污染,但是最後那些「穿西裝仔」背叛了他們,抗爭只是「他們」跟台塑拿好處的籌碼。
我點頭說我懂,從前許震唐做「南風」攝影專輯揭露六輕的污染傷害之後不久很剛好的台塑給了彰化大城鄉4000萬,這4000萬拿去蓋什麼活動中心,好像有了活動中心就吸不到南風吹來的惡臭。
#今天抗議行動是雲林連續十天的紅害,而張麗善毫無作為,環保局長還說斗六會污染嚴重是平原地形的關係⋯⋯我真的很想塞他娘的。
記者會快結束時楊澤民博士氣的暴跳如雷,環團想跟環保局長多問幾句,警察竟然把局長帶走了。是有那麼怕環保局長跟環團溝通對話嗎?
前不久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中共對空汙也是非常嚴格的處理,台塑廈門廠花了上百億改善空汙,台塑完全不敢在廈門玩那套請縣長「吃日本料理談營養午餐的遊戲 」,乖乖的改善。
#也就是說六輕吃人夠夠
#而且是吃台灣人夠夠
當然台塑是極力否認,他們十六座發電廠說已經用了八層防護網,嘖嘖,八層防護網還能讓空氣糟成這樣真是不簡單。
雲林縣民說盧秀燕反空汙做的比張麗善好 我是對盧秀燕的反空汙施政還不滿意,但是比較起來張麗善真的糟糕透頂了。
雲林縣多年來就是子弟們得要遠離家園去外地打工,我的心得是一樣要污染,當初如果不要有六輕而是科學園區,至少今天雲林人還會有錢多了,走在斗六街上和鄉間⋯⋯真的有那種奇幻的荒蕪感。
我還是希望雲林人站出來抗議,因為不抗議一點機會都沒有。
河川污染心得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先猜猜這張照片的農地是在新竹市的哪裡?
新竹市雖然是個很小的城市,但是除了繁華的都會區之外,#香山 還保有大片的山坡地、森林、田地和溼地,而 #北區 在機場北側和漁港附近也仍然保有豐富的農田,甚至是人口快速成長的 #東區,在千甲、關埔等地還是看得到農田,而且這些農田還是很多家長帶孩子認識食物與農地的環境教育基地。
這些珍貴的自然環境,如何跟快速發展的科學園區、住宅區、產業用地取得一個適當的 #平衡,讓未來的新竹市既能夠繼續在 #經濟 上領先,同時也保有舒適的 #環境 給下一代,同時能夠 #回應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調適,這些都是「#新竹市國土計畫」要處理的重要課題。
雖然影響新竹市未來20年發展策略和土地利用的「新竹市國土計畫」,在上星期五內政部的國土計畫審議會中通過了。但是計畫通過,後面仍然有非常多的政策、規定要跟著做配套處理,明天由立法委員 陳椒華主辦的縣市國土計畫座談會北部場,我會提出一些我對新竹市國土計畫的看法,以及後續會持續追蹤的部分。
⒈#都市計畫農業區應劃為農業發展地區
目前都市計畫內仍然有544公頃的農業區,這些土地過去一直被視為是住宅與工商發展的儲備用地。但國土計畫法設定了 #第五類農業發展地區,就是要把這些農地從都市計畫中「救」出來,雖然這些都市計畫農業區因為緊鄰都市發展的邊緣,很容易面臨城市擴張土地開發的壓力,但是它同時也是離都市最近的農業產地,如果能夠發展講求新鮮度以及鄰近消費市場的農作物,或是成為都市人參與農耕的園地,孩子食農教育的基地,其實都非常合適。
據我了解這些農業區目前都沒有迫切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在審議會上已經主張應該在這次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等到下次通盤檢討時再根據土地需求做調整。
⒉#三級產業用地應考量土地立體化利用
這次新竹市政府沒有像其他縣市政府在製造業用地上天馬行空地劃大餅,反而務實地根據未來要用「#以軟扶硬」——以軟體扶持硬體的產業策略,加大發展三級產業用地,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在三級產業用的預估上,其實許多三級產業的用地可以根據「樓地板面積」做土地的立體化利用,畢竟連工業區都可以立體化,辦公室本來就可以向上發展,因此三級產業用地的需求應該可以更少。
⒊#水資源不能只仰賴北水南送,#節水和再生水應該同步發展
桃園市和新竹縣市是北台灣最缺水的地區,同時三個縣市也都是工業持續成長發展的重鎮,但是新竹市國土計畫對於未來可能每天短缺26萬噸的水源,卻是幾乎全仰賴前瞻計畫工程的石門水庫水北水南送1天20萬噸。
早在去年第一次定期會的市政總質詢,我就跟市長點出仰賴「北水南送」不能真正解決新竹市的水源問題。像是2015年春天那場十年大旱,桃竹都是全國最嚴重的缺水區,科學園區要出動水車買水載水,桃園甚至比我們還嚴重,這個時候恐怕北水也沒辦法南送了,其實我們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啟動節水和開發再生水補充工業用水的計畫,以降低缺水風險。
⒋#落實灌溉水質改善
全國國土計畫和新竹市國土計畫都有寫應該要調查農業用水系統,整合水庫、河川、農田水圳與排水的分布網絡圖資,建立灌溉和排水的供需情形、污染源分布、水質保育措施和緩衝空間等,同時要針對未落實灌排分離的地區列冊並提出解決方案和具體時程,這正是我上任以來持續向市府要求應該處理的灌溉水質問題,而我要求的其實也正是國土計畫的文字內容,請市府不要再推託,自己都寫進國土計畫了就不該再閃躲,還新竹市一張乾淨的灌溉圳路網。
⒌#我們需要農業政策與農地利用規劃
新竹市不像大部分縣市都還有一級的農業主管單位,我們只有農林畜牧科和漁業科,但我們還有3000多公頃的農地,竹市國土計畫的產業發展策略以及產業土地利用規劃,完全沒有農業的部分,彷彿農業不是產業,農地就是等著變建地。
正是這種很消極的態度,讓新竹市的農地更不可能保存,當農地變建地不但可以發大財,守著農地作農甚至養不活一家時,我們怎麼能夠期待農地會被保留下來呢?後續我也會持續跟市府討論,市長的田園城市規劃中,應該要有農業的產業規劃和農地空間利用規劃,沒有這些,我們還會失去更多農地。
————
這幾天的高溫,已經讓民眾大喊吃不消,氣候異常的苦果、環境的反撲,我們已經在承受。先前我也曾分享過我參觀循環設計展的心得,這邊我想作為結語引用。
「平衡勢必會達成,不是透過災難(disaster),便是透過設計(design)」,下個十年,面對地球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超載,#我們要選擇運用設計一點一滴地來減少環境赤字,#還是最終藉由大自然的災難來回到平衡?
國土計畫正是一個改變的契機,請和我一起關注、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