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太三涉司法關說】時力要求蔡英文道歉 請法務部盡快移送監院彈劾
法務部前部長、國安會首席諮詢委員邱太三捲入名醫逃漏稅案關說,邱太三也在2日向蔡英文總統請辭國安會首席諮委獲准。對此,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3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痛批邱太三「謊話連篇,恬不知恥」。黃國昌呼籲,法務部立即照《法官法》第43條規定,讓邱太三馬上依法停職。此外,法務部也應該趕快移送監察院彈劾,要邱太三對大眾講清楚,那天下午茶有誰參與?陳情人是誰?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立委徐永明及黨主席邱顯智3日上午9點共同舉行「前法務部長妨礙司法公正、司法改革讓人痛心疾首」記者會。
邱太三捲入名醫逃漏稅案關說疑雲,涉嫌協助處理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5億元逃漏稅案的認罪協商。高檢署2日公布調查報告,認定邱太三向桃園地檢署前檢察長彭坤業針對該逃稅案進行關說。時代力量指出,桃園地檢署檢察長彭坤業,在一件犯罪金額超過5億的逃稅案件中,施壓檢察官必須與被告進行認罪協商的醜聞,沒想到幕後黑手竟是法務部前部長邱太三。
黃國昌痛批,許多基層檢察官每天爆肝工作實踐司法正義,沒想到最大顆的老鼠屎竟是前法務部長,一位被蔡英文稱讚對司改有功的前法務部長,竟找2016年8月被他提拔為桃檢的大學同學彭坤業關說,這是不是等於是告訴全體國人,我國司法就是有權、有勢、有關係就沒關係,再開一百次全國司改都是在拜拜、作秀、演戲,尤其邱太三簡直恬不知恥,找各式各樣託詞,黃國昌更直問蔡英文,「這就是你們推動的司法改革嗎?」
黃國昌表示,彭坤業在1999年到2000年參加鳳梨宴,知道內線消息後馬上去炒股,只不過那時沒有法官法,黃國昌直批,「無法想像,最大老鼠屎、前法務部長邱太三轉任國安諮詢委員後,竟然去提拔彭坤業這樣風紀操守有問題的人,彭坤業竟步步高升成為桃園地檢署的檢察署長?」
黃國昌也指出,號稱說要推動《妨害司法公正罪》的邱太三,做的事竟然是在3月18晚上,找彭坤業去吃日本料理,吃完飯後彭坤業指示介入案件,3月20日馬上進行協助程序,3月22日加派下去的檢察官和辯護人進行協商程序。黃國昌痛批,這整個過程告訴大家「只要你有權有勢,有關係就沒關係,這樣腐敗的體制,如果不能藉由此次徹底改革,若不行改變,再開一百次全國司改會『都是在演戲』!」
針對邱太三2日晚間發出的聲明,表示「台高檢新聞稿有關本人部分,多處與事實不符」、「台高檢新聞稿的調查意見判斷有誤」,黃國昌在記者會上氣憤地說,「恬不知恥,謊話連篇!」黃國昌甚至諷刺,邱太三是否建立了「權貴喬案件中心」提供服務給有錢有勢的人。
黃國昌要求,法務部立即照《法官法》第43條規定,應立即邱太三該馬上依法停職,法務部應該趕快移送監察院彈劾,邱太三也應該對大眾講清楚,那天下午茶有誰參與?陳情人是誰?
除此之外,黃國昌更在臉書回顧2018年5月3日質詢,他問法務部為何送來立法院的法律草案,不敢觸碰核心問題,沒依照「司改國是會議」的結論,針對權勢者在個案關說司法明定處罰?當時邱太三回應「妨害司法公正」、「妨害整個國家公權力行使」,如今對照所作所為,黃國昌轟「不覺得羞恥愧對國人嗎?當初法務部沒有針對這種非法關說提出修法草案,是在幫自己預留後路嗎?」
【#直播】時代力量舉辦「前法務部長妨礙司法公正、司法改革讓人痛心疾首」記者會
👉 完整報導:https://bit.ly/2TP91vD
法務部前部長邱太三涉介入司法關說案;雖然邱太三連夜發聲明駁斥並請辭國安諮委,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痛罵,「不覺得羞恥愧對國人嗎?」
法律草案 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名人堂
王健壯/當審議民主碰上代議民主
2017-07-02 03:43聯合報 王健壯
蔡英文總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許正宏/攝影
雖然功過是非仍須留待他人評說,但蔡英文政府在短短一年內就完成公教年改大業,確實證明她有改革決心。
但改革成功並不代表改革方法正確。蔡英文改革年金的決策程序分成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總統府成立年改委員會這個外掛組織,第二階段由憲法權責機關考試院研擬年改法案,第三階段由立法院審議試院版與年改會版本。
由總統府主導的第一階段,不但召開了廿次年改委員會議,也在全台分四區開過座談會,以及一場由總統主持的大型國是會議。也就是說,第一階段的決策模式,在形式上很明顯帶有參與民主或審議民主的特色。
就憲政體制而言,本來應主管公教年改的考試院,其憲法權責在第一階段即被總統府的年改會取而代之。及至考試院接棒進行第二階段程序後,由於試院版的改革輻度較小也較緩和,卻被副總統痛批毫無科學根據,民進黨立委更是未審先罵,罵考試院放水根本是在演戲。
也就是說,形式上主導第二階段的考試院,雖然具有權責機關的憲法地位,但在第一階段被視為路人甲,第二階段又因為部分改革內容未與年改會唱同調,而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考試院淪為年改邊緣角色的窘境,在立法院主導的第三階段愈發凸顥。居國會多數的民進黨團,在立法過程中棄試院版如糞土,試院版之於民進黨團,衹是法律草案的一個框架,至於框架內之關鍵內容,立法院的最後決議幾乎無一處與試院版相同。
立法院與法律提案機關的看法不盡相同,可視為憲政常態,這是權力分立卻制衡的當然結果,考試院雖不滿意但衹能接受。然而,主導第三階段的立法院,不但推翻了第二階段的試院版,連第一階段的年改會版,也被立法院大幅修改。也就是說,國會最後立法完成的年改版本,框架是試院版,多數內容是年改會版,關鍵內容卻是民進黨黨團版。
黨團版凌駕年改會版,引發了一個疑問:年改會版至少在形式上可視為審議民主的產物,而由黨團主導的最終版本,卻是依循代議民主程序的結果。既然結果如此,當初又何必要費時費力搞什麼參與民主或審議民主?何不從一開始就依循代議民主的憲政程序進行年改?
其實,這個疑問不難回答,因為這就是蔡政府執政至今一以貫之的決策模式:所謂參與民主或審議民主,祇是形式,祇是包裝,衹是過場,年改、司改如此,一例一休、前瞻計畫亦然,都出於同樣思維,也都進行同樣程序。也就是說,在有爭議性重大政策決定前,蔡政府雖然在形式上採用了較具進步意義的審議民主決策模式,但在審議民主與代議民主之間,蔡政府卻缺乏妥適接軌的規劃。
以致於雖有審議民主之形,但不管開過多少次委員會、座談會、公聽會或國是會議,也不管與會人士提過多少可行的意見方案,但最後不是依行政機關原案一字不改執行,如前瞻計畫,就是放任國會多數黨獨斷獨行,如年改方案,而讓以擴大參與為名的審議民主或參與民主,不但效果落空,更徒增社會對立與紛擾。
年改的決策教訓是:代議民主與審議民主會有對抗衝突,蔡總統如果不能在這兩種民主之間找到接軌模式,以後就別再玩這種一場遊戲一場夢的假民主;誰會願意當假民主的道具?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