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
(整篇爆雷和劇透)
這部電影的好看程度已經反映在票房與口碑上,然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給還在猶豫、考慮的朋友,一個去感受台灣電影和其他亞洲國家電影不同的機會。
尤其台灣已經可以討論「同志」組成「家庭」,及在社會中更廣泛的層面及深入的層次。
但對於「同志電影」有疑慮,擔心自己會莫名產生排斥的朋友也別擔心,與其說這是一部同志電影,更該將其定義為一部描述「人性中愛與恨、寂寞與原諒的電影。」
同志只佔電影中的三個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是異性戀,希望透過這樣描述可以舒緩這些朋友的緊張。李安導演在宣傳《斷背山》時也曾喊話:「帶你(妳)的異性戀朋友、男朋友、老公來看,他們會更懂得愛。」(大意)
李安和鄭有傑導演都是有結婚生子的異性戀男性,但兩人為何能把有同志符號的電影拍這麼好?
這樣的問題李安也曾經被問過:「身為直男怎麼拍出《斷背山》?」
李安的回答很詩意:「做藝術的有一些天份,能利用假借形容的方式,達到真情跟寫真的境界,讓大家能體會。」
鄭有傑導演自己同時是演員,且在《繁花盛開》飾演過扮裝皇后的角色,要「演」這樣的角色,演員得做的角色功課就是先「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當“她”以這樣的身份出現在大庭廣眾下,這種赤裸地身份暴露的方式,就能理解社會刻板印象中所謂的“異類”或“不正常”。
《親愛的房客》演員的戲都達水準之上,但鄭有傑導演本身絕對做足角色與劇本的功課,這個騙不了觀眾的。(可能監製楊雅喆導演本身是Gay菜也有幫助,他常出現在同志運動場了支持人權,透過體驗換成經驗。)
囉唆了一堆,我再講幾句就進入電影討論。關於這部電影多好看,或是在講什麼已經有非常多相關文章,所以,我想討論一些不一樣的。
這些不一樣不太算是腦補,而是緊扣電影劇情來發展,當然,這沒有什麼正確答案,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從官方釋出的未剪進電影內的片段開始,莫子儀(飾林健一)的廚藝原先並不符合老人家的胃口,到電影開始他像個好媳婦一樣燒了一桌年夜飯,而將健一是鋼琴老師的身份放入劇情,這樣的文化資本“大多”是中產階級才能有資源栽培出這樣的小孩。
姚淳耀(飾王立維)是的兼兩份工作才能養家與幫弟弟是元介(飾王立綱)還債的勞動階級。大家試想把世俗印象中好人家的女兒嫁到勞動階級、離婚單親、又有小孩的家庭中,還得賺錢養家。
今天把健一換成女性角色,婆婆陳淑芳(飾周秀玉)應該開心到要鋪紅地毯了吧⋯⋯(當然人家會離婚,是因為莫子儀隨便去幫人家跟老婆出櫃真夭壽。)
所以當林健一回檢察官訊問說:「今天如果我是女生,妳還會這樣問我嗎?」莫子儀演技好的地方就在於「悶著演」,即便是洩慾的戲也只讓觀眾感覺到他好苦,連高潮時都好悲傷。
如果大家在二刷時,可以仔細看檢察官的表情——雖然我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但我也是女人,你講的我能體會。
這也是我說鄭有傑導演導戲的細膩之處,他只用一幕就就讓女性溫柔、智慧、同理的人格特質表現出來,而不是為了強調同志角色,就讓同框的女性角色扁平化,變成只是點綴的工具性而非增加戲劇(畫面)張力。
婆婆要白潤音(飾王悠宇)好好讀書,像是元介一樣讀建中、台大一樣,但卻被小孩吐槽:「可是他在外面欠很多錢」,結果婆婆還是袒護自己的小兒子。
這回扣到是元介回來吃年夜飯,小孩子不是那麼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也跟他一開口跟媽媽說基隆有新建案,就被洗臉別肖想這間祖厝。
即便這樣,婆婆對小兒子還是疼愛,但同時腦袋很清楚不能把房子過戶給他,一定會敗光光。像這樣理性又感性的女性佔多數,她們比誰都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什麼德性。
關於是元介的角色有一些說法他是「深櫃」,罵莫子儀「不正常」只是因為他對莫子儀闖入他家可能會讓他身份曝光感到恐懼。
雖然電影中沒有這個角色的其他線索,但媽媽在吃年夜飯時都沒問他:「交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要結婚啊?」是元介的角色恨林健一不單只是表面上房子、姪子被奪走,同時,他還能在自己的阿母面前“當”男同志等三重的斷然否定,阿母愛外人比愛你還多是很沈重的打擊。
換句話說,電影也讓我們去思考「家人」的意涵是不是跟「血緣」有這麼絕對的關係?反同方有一個說法是「沒有血緣的你(妳)不會愛!」現在社會大眾可以回:「敢按呢!!!!!!」
高山症的意外對我而言沒有那麼意外,姚淳耀的角色因為長期過勞工作,且在工作環境與家庭生活中又得掩飾自己的同志身份,「矇混通關」就是一種情緒勞動。
體力與精神上長期的負荷,久了人一定會出狀況,高山症只是致命的結果,但卻不是原因。
愛人死在自己的懷裡,莫子儀的角色扛起了養家的壓力,抽掉男同志的標籤,他就是一位努力養家照顧長輩和小孩的單親家庭好爸爸。
同樣地,他在職場上都隱藏自己的同志身份, 不然下場就是家長把他當怪物,不讓小孩靠近他,這樣的行為暗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同志就會對小孩怎樣,當然,孤立他的原因同時交纏著他是謀殺嫌疑犯的可能。
鄭有傑導演功課做得深的地方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同樣討論「一夜情」、「約炮」、「交友軟體」、「迷幻藥物」他不會拍成刻板印象或通通化約成一種象徵意義,人跟社會都是複雜的集合體,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會只有單一解釋及一種可能。
就好比當新聞播報上述標籤,媒體不會特別強調「異性戀約炮、異性戀嗑藥、異性戀愛用的交友軟體」,因為優勢階級不需要特別強調,這種觀念已經內化到日常意識中。
這沒什麼不對,但假設今天媒體要處理「同志」新聞時,通常就會強調「同志標籤」,這就是人為操縱要將同志與負面連結在一起;試想,如果今天同志造橋鋪路,媒體下標還在強調性向,是不是超詭異。
性向到底跟新聞事件本身有什麼關係?人就是人,大家都一樣,不用特別強調性向 。
回到婆婆身上,因為我阿嬤也因糖尿病過世。
在我讀小學時,她當時不要截肢在醫院裡嚎啕大哭,一樣的台詞為什麼她這麼命苦,一個人照顧小孩長大,老了還要洗腰子、截肢、洗腰子、截肢這樣循環。
當時還沒有全民健保,後來醫生只鋸掉她壞死的幾根腳指頭,就接回我家住。我媽嫁進來時,我阿嬤對我阿母非常苛刻,尤其第一胎生女兒時更是講了不好聽的話。
但當她躺在我們家為了照顧她隔了小隔間裡,哭著跟來探望她的婆婆們說她以前對我阿母真的太壞,沒想到現在卻是我阿母在照顧她。阿嬤在臨走前我阿母說早就原諒她了,要她不用再感到愧疚,但是每次過年媽媽提到年輕時阿嬤怎麼欺負她的,還是會眼眶泛紅。
所以拜託那些娶妻的直男朋友們,好好處理婆媳問題,不要讓女人為難女人。
我阿嬤躺在小隔間時,她身上常常混著體味(不方便每天洗澡)、尿騷味(她會尿在床底下的臉盆內),有時候她會呼我名字要我扶她起床,我扶著阿嬤的後腦勺讓她順勢坐起。
離開後,我認不住去聞了手掌,我覺得那是一個人接近死亡的味道。
電影中,婆婆躺在病床上聽著賣藥的廣播邊吃餅乾,但看到旁邊的截肢的床友就吞不下去了。我阿嬤也會偷偷泡泡麵吃,但不曉得是沒胃口還是罪惡感,最後她會叫我來幫忙吃掉,但眼前的麵不曉得泡多久,早已經吸乾湯汁泡爛了,我也不敢吃都偷偷倒掉。
如果婆婆真的截肢,莫子儀的角色得獨自負擔手術費、住院費用及之後的照護費用。不要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就算是親生的子女都未必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大家可以回想一些社會事件,或是發生在自己、親戚身上的故事。
導演鄭有傑也讓觀眾知道小朋友比我們以為的承受更多,當他拿著聯絡簿跟導師的對話,以及同學說:「那個才不是你爸爸」。
電影想討論社會結構中對於「父親」、「爸爸」角色的認知,並非大家都一樣,但當事者卻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這些不一樣。
別說小朋友的詞彙少或表達能力還不成熟,大家可以試著用幾句話來跟別人解釋電影角色的關係,就會明白少數、不一樣的人(族群)面臨的社會壓力,以及語言及知識上的不正義。
譬如,當「GAY」、「同志」還沒被發明出來與指涉它的意思時,同志該怎麼自我介紹?可以簡單一句話就讓大家知道「我到底在講什麼?(而且還是不附帶歧視及污名的意涵)」
最後,電影選擇「基隆港」與「合歡山」這兩種時間感截然不同的場景很有意思,港口給人繁忙有秩序的時間感,而山嶽中卻能有打破時間感的無時間感。所以當林健一與王立維逃離日常(港口),到兩人最能放下束縛回歸自我時,就是到山裡去。
健一帶著小朋友想逃離世俗的紛擾,且回答孩子在港口的問題:「你到底是誰?」回到山裡就是健一的回答,也是自我介紹。
《親愛的房客》用心處理人之間情感的細膩之處,從導演與剪接師用日常聲響的說故事方法,堆疊各種情緒後然後靜默,這樣的拍攝手法能帶著「看電影」的觀眾連接回到「現實」,也就是為何後勁如此強烈,猶如一杯長島冰茶。
而我自己最喜歡這部電影哪個部分?我會說導演處理「帳篷」的手法,拍出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的難度,但能把沒有生命的物體拍出情感,那絕對下了一番苦心(當時應該想破頭了吧)。
帳篷在一開始就出現,讓觀眾以為那只是擺飾或小朋友遊戲的地方(先忘記你看過預告或影評),後來劇情發展,帳篷卻成了串起兩人與小孩親密關係最重要的「物」。
導演讓觀眾看到的是「房契」繼承問題,其實更明顯的隱喻在那不起眼的帳篷。對於健一而言,他的家並非那間房子而是那頂帳篷,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是元介的角色只是在嘲笑我們這些俗人,念茲在茲的就是那間物質上的房子,而非精神上的家。
不過,我是俗人有人要過戶房子給我,我還是會很愛你啦昂
「泡泡尿定義」的推薦目錄:
泡泡尿定義 在 地方媽媽Ellie健身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
"應該"由誰來定義的呢?
我何嘗不想整日著高領套裝,
或是穿個荷葉邊的全白圍裙,
還是要領口鬆垮,胸口染黃的T恤,
搭配夾起瀏海與散馬尾才是標準款地方媽媽~
其實~我也曾經是那樣啊~
肩膀上還要摺一條毛巾,
衣服老是穿反,褲頭總是沒有拉正~
洗澡還要用泡泡娛樂一旁的觀眾幼孩..
誰當了媽之後不是屎尿滿天下,
當爸爸把褲底一包的小人,
從腋下整副提起送到媽媽面前,
難道媽媽還能捏著鼻子說:
『拿開!不要弄髒了我的仙氣!』
經常看到我影片中的穿著被說是
「不堪入目」「難登大雅之堂」~
我又不是詩書,我也不是杜甫生的,
好啦我也不是真的沒有羞恥沒有檢討,
但是要符合所有人心中的"雅"....
我太難了!!
也許這樣的穿著應該就沒有誤區了吧!(咦?
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孩子面前是不是要有個優雅典範,
對我來說,這世界沒有這麼夢幻,
孩子的媽在殘酷生活中,
也沒有餘力掩飾自己的真實,
我心目中的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
才是我覺得想要給孩子的樣子!
㊣是痴瘋癲但是妳媽啊
㊣對食物該有的尊重我放在胃袋裡了
㊣小孩都噴出來了油噴肚子是個事嗎
㊣自從習慣少油冷油下鍋我已經不見油爆很久了
㊣大雅之堂早就毀在戰火中了
㊣也許到另一個世界可以開放參觀優雅主婦代表
攝影 周琨瑾 表示這才是真正乾淨合格的家庭餐廳工作服
泡泡尿定義 在 扇子 Fan : NO FAN NO FUN 玩美彩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成長卡關了嗎?破除幻象讓你成長倍增
我要分享這一個真的有點緊張
不會隱藏我的情緒
因為我自己也一直處在這十大幻象中
就像是泡泡一樣 需要一個一個搓破
但也是因為知道了這十大幻象
讓我在靈性成長這方面
非常迅速 因為發現很多分享靈性的東西
都會提到十大幻象
但是從來沒有被有系統地提出來
所以我就在想讀者觀眾在看的時候應該會很容易忘記
而我很幸運的一開始就顯化了與神合一這本書
他是與神對話作者在另一本書"與神合一"
提到十大幻象
有系統地整理出來 並且幻象裡面參雜了層層幻覺
一層一層的幻像讓我們一直摸不透
就是我們感覺到痛苦不舒服的原因
通常不會只有往往一個原因這麼簡單
所以如果目前狀態卡在某一個點
有興趣的話 可以翻閱與神對話系列 以及與神合一
強烈建議看與神對話作者尼爾 唐納全系列
或者今天可以先看我的分享了解我對十大幻象的見解
我在靈性崛起時 忽然對於看書變成有極大的興趣
看了很多書 看了很多影片 看了很多分享
最後都會得出一套自己的方式 而且還會不斷印證
幹~~~原來 書上當時說的是這個意思
但也會一直被十大幻覺拉回去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一直保持覺知以及不批判自己
才能一直在覺醒與睡著中來來回回
書中或是別人分享的內容暫時不理解的話超級正常
反而內容變成是我的一個指標
現在看不懂 沒關係 我繼續做好言行心一致
之後再回頭看自己現在狀態理解到甚麼程度
而我一直很想要分享的察覺 也是與十大幻象密不可分
十大幻象又會延伸很多小幻象
要了解甚麼是幻象 察覺才能起作用
看穿之後才能真正的搓破痛苦的幻覺泡泡
與神合一曾說過一句話
痛苦與受苦之間的差別就是
可能就是拔掉一顆很痛的蛀牙 拔牙也會痛
但它卻非常受歡迎的痛
所以隱藏的經驗跟痛苦就像是忍住不去看牙醫
狂吃止痛藥 或是壓抑著痛
但當有人碰到你牙齒 壓抑突然爆開
開始狂怒 發洩 忍到受不了
發洩後又告訴自己冷靜 但隨便碰到牙齒就會爆炸
或這就是我們最常經歷的
直到你痛到受不了~~~~~~~~~
終於下定決心去面對它
當你真正面對需要拔掉的蛀牙
蛀牙拔掉了 痛完了 一身輕
所以我現在一直不斷地在拔我自己的蛀牙
有些很根深蒂固的蛀牙需要一段時間
但至少我了解到不要壓抑的重要
壓抑都是被創造出來的動作 還有十大幻相
先不壓抑你對蛀牙的情緒 不壓抑你才會認同它在
像是意識到一直聽誰抱怨同樣事情很煩
壓抑的話 這就是你的牙痛
有必要的話面對把你當垃圾桶或是甚麼壓榨你的事物
好好的敘說一遍你的感覺
請找自己舒服的方式 我都是舉自己的案例
你可能會因為”罪惡感”而不好意思
這就是拔牙的過程
但不需要 如果要為罪惡感而感到不好意思
那應該要想想 誰要為自己的生命 感到不好意思
不是對方 而是你
因為自己選擇讓別人這麼做
察覺到是因為出自”罪惡感” 而繼續持續做不喜歡的事
這也是察覺的目的 去觀察才能破除幻象
本來又寫了一大篇有關察覺的稿
而在寫這一篇影片的稿時
忽然有一個靈感想要邀約 好李嘉在 一起分享
多一個人分享 就多一種解釋
釋放所有情緒很重要
可以大哭大叫打枕頭
甚至必要的話有一場嚴肅的對話
旦絕不會是言語暴力傷害他人
看之前請大家放下心中所有的OS
因為這個是一個語言表達的東西
很難將這些有的沒的一言以蔽之
連光是講情緒就有好多本書存在這世界上
而我們生活在二分法的世界
有對就有錯 有這個聲音一定會有反向的其他聲音
而任何的表達都只是在展現出目前
自己意識層面的拓展程度
既然都點進來看了 也許是想要看看不同的角度
或最好是我的話都不要相信
去印證出自己的一套給自己用
書中是寫【十大幻覺】 但我想稱他為幻象
為什麼呢? 因為我選擇這麼作
【需求】 - 這是最大的幻覺
雖然說是幻覺但卻是很真實的
如果能開始換角度去看
就能從「真實」跳到「幻覺」
所以察覺如此重要就是
要看穿我們以為是真實的情緒或是曾經認為很重要的事
看穿通常情緒就消失了
而作為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要表達我是誰
想像你關在一個黑暗的房間
一定會想要做些什麼、找燈光
否則除了黑暗還有你的意識之外什麼都沒有
需求也是小我的最大表現
自我永遠一定要嘗試做些什麼
否則沒辦法表達自己是誰
我是扇子我在分享影片
因為這是表現自我的一個方式
所有一切來自「最原始的需求」
我要表達自己是誰,所以同樣的如果
我無法按照我靈魂真實的需求時
我會感到很痛苦
靈魂的需求
別人的需求
社會產生讓你因為的需求
都是需求的幻象
而它也是最大的幻象
剩下九大或是延伸出來的幻覺都從這裡開始
所有的幻覺都參雜了「需求」
我必須要買什麼東西,表示我的身分地位
如果我不買代表【失敗】第二幻想
看起來失敗我就無法看起來成功
失敗只是社會框架生出來決定什麼是成功
什麼是失敗的觀念
(我想很多人已經了解了,這是社會產生的需求)
所以如果現在社會的觀念叫你每天把屎抹在身上
就是成功,應該很多人會開始質疑!
那是什麼成功方式阿?
所以我最喜歡把框架跟屎交換比喻
當我感覺到自己失敗時
我會先感受這個真實的情緒
不要壓抑它 不要試圖找理由掩蓋它
感受情緒時可能會因為太真實而不舒服
但就是拔牙的過程 跨過不舒服時
再問我是拿什麼標準比呢?
如果現在「標準換成一坨屎」我還會覺得失敗嗎?
痾~~好像沒有這麼覺得失敗了
哇~~好像完全沒事了
有些情緒會瞬間消失
所以為什麼稱他們是幻象
如果沒辦法一次解決沒關係
注意到他是個幻覺
把這個感覺當作指標 當你回頭看的時候
情緒如果不見了 就是幻覺被你搓破了
而延伸決定性的【各自分離】第三幻象
因為我們都認為人是分開的
除非你在某一個部分跟我是一樣的
即使這樣也會有分離、比較,所以無論大、小都會分離
班級內的分離年級的分離、學校跟學校間
而各自分離的幻覺
當看破幻覺時就是這個幻覺正面的意義
我相信我們靈魂都是一體的
各自分離只是要每個人去體驗他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但很不幸的,大部分的人都因為目前的世界
社會運行模式,每個人覺得彼此是分開的
當父母親不讓自己過想走的人生時
淺移默化的你就會開始拿自己的標準掌控別人(舉例)
其實自身外在的行為舉止都是反映內心的狀態
只是我們都很無意識在生活
所以就以為是我們自己的個性
你不用逼自己去愛別人愛陌生人
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愛所有人
這是我給自己的意識許可
而我們至少可以知道靈魂是一體的
來到這世界上不是要為了得到第一
是要體驗每個人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
如果要搶第一 第一這個位置只有一個
大家才會搶破頭 紛爭才會這麼多
搶第一或至少不要最後一名
就會產生【不足】第四個幻象
當要搶第一的時候
就會想盡辦法表現社會塑造出來的制度
考試第一就是乖學生
Youtube 的點閱率高 才是最好的影片
點閱率高才能夠拿到錢
而錢永遠都不夠
要當最紅的人
要得到某個頭銜
面對這些只有少數幾個位置的頭銜時
都在擔心 都在憂慮得不到
又讓我想到一部電影 饑餓鬥室
一個地下一百層的監獄
每個人會定期換樓層
如果被分配到越高的樓層
就能優先享用從一樓降下來的大餐
所以抽到底層的人幾乎等於
就是要和室友互相殘殺才能活下去
其實只要把食物平均分配到一百層
每個人都可以吃飽
多數人也認為就像電影演的
即使大家都知道 但沒人願意去做
因為彼此分離 彼此不信任 而且這個行為已經存在很久了
習慣了! 就是要搶 否則可能無法活下去…
有發現這個惡性循環多久了嗎
而這一個惡性循換又產生了【必備資格】 第五個幻象
如果用剛剛電影來分享
就是我必須要達到最高的前幾個樓層才能安心用餐
否則我在底層就要和別人拼命
而這也產生了
某個想要達成的目標
因為” 不足的幻象 ” 而產生了必備資格
喔… 我一定要長得夠漂亮
我一定要有錢
我一定要做什麼
要不然 無法達成
當我漂亮的時候很自然我就可以當模特兒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所以必須要做些甚麼事
這邊舉例是書中的 分享給大家
要做個好孩子
別回嘴
要得到好成績 並且繼續上大學
要結婚生子
要酷
邀聽命行事
要跟隨領導人
別問太多問題 並且別問錯問題
所以默默了衍生了各種 ”標準”
生怕自己如果沒達到的話 就會不夠資格
不夠資格就不能得到想要的 ( 不足 )
而當社會的產生的 ” 必備資格 ”
就又衍生出 【審判】 第六個幻象
如果沒有達到自己認為應該有的標準之後
痛苦就開始來 批判自己就開始出現
或者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標準
去審判其他人 你這麼作不對 你這麼作才對
讓我充分感受的人對於 對與錯的角度有多麼不同
是第一次我到了柏林 聽到朋友在聊天
不是他本人 但是依舊內容讓我非常驚呼
有一對情侶 去找另外一個男的
要求對方來X他女朋友 我聽到我傻眼
挖塞 這也太勁爆了吧
很多人無法接受 會開始罵 不要臉 不成體統
但我去柏林的那次經驗才見識到
自己觀點只是自己的觀點
自己不會作的 不代表別人就不能做
最好的狀態是
允許你做你自己 允許別人做他們自己
只要不侵犯到彼此
甚至在靈性的部分 包括我自己也會犯這錯誤
就是 我認為這個比較好
但是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些所有幻覺給去掉
沒有比較好 只有對自己比較適合
一但拿著必備資格去審判自己去審判他人
最終都還是掉到幻覺內
有沒有經驗是曾經小時候認為這就是絕對
而長大之後忽然完全大改觀
這個就是我們為何一直在變的證據之一
但小時候想的不是錯的
因為在當時就是我們相信的
而且是百分之百相信
所以會改變都只是在於 自己怎麼去看待
而那個 ” 真相 ”就會隨之改變
或是自己曾經是電腦前的鍵盤俠
自己現在再也不這麼做了
但開始反向去罵那些鍵盤俠
所以這就是標準換了一套之後 再去罵人
循環依舊還在 只是鍵盤俠一直都有
不做鍵盤俠的人也一直都有
唯有看破幻象 還有二元對立之後
才會知道兩邊的人為什麼會對立
所以當陷入這個幻覺的時候
不是在批判自己不夠格 不夠好
就是在批判別人不夠格 不夠好
於是就產生了【譴責、定罪】 第七幻象
在這一個幻象當中 其實我比較不熟悉
它和第六幻象差不多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比較適用
因為沒達到某些標準 沒達到某些教條
所以我被定罪 所以我是不好的
所以我不具備資格
所以我不足
所以我失敗
所以我不被需要
看出來了嗎 所有事情幾乎都可以套用在這個裡面
需求的幻象裏面包含了總總的幻象
而這些斥責接著衍生了 【狀況、條件】 第八幻象
將一切放在有條件的情況上
否則我的需求不會實現
如果愛情中沒辦法達到這些條件就不是愛情
如果沒有錢的話 就沒辦法有開心生活
如果……….就沒辦法…………………
所以完全把自己限制在有限的狀況內 以及條件
否則就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自己的角度被社會需求蓋上了
而像我要寫這一篇的草稿
我寫了第三次 因為我陷入了【需求】的幻象
我認為我必須要寫的完美 才能展現
【有條件的】
所以我就邊看與神合一的內容邊加一些內容
想說這樣就不會有所謂的 ” 出錯”
但是因為我現在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覺
只是還沒察覺到我陷入幻覺
寫了第一次覺得就是哪裡怪怪的
第二次重寫 還是怪怪的 甚至開始覺得有點不對
於是我離開電腦 到了客廳用手機
決定完全以我個人的經驗去談 與神合一
結果 他媽的 我離開了陷入困境的環境去休息
用手機重新用我的個人體驗去打內容時
才發現我的個人經驗才是最真實的
我不需要” 展現完美” 而去強求
而"展現完美"這當中蘊含幾乎所有的幻象
包含了優越 包含了有條件的 審辦 無知 失敗
所以一個幻象當中都隱藏了超多情緒
當我用一個最自然的方式
內容就很自然地出現 它幾乎是不帶任何幻象
我無法百分百確定 但是內容至少是從我的感覺
從我的直覺寫出來
如果我硬是照著第一次或第二次寫
出來的東西就是硬生出來的
最自然的東西最能夠觸動人
而在這又接著衍生了【優越】 第九幻象
優越的幻象是則又完全包含了前面的幻象
我如果不優秀 我會不足 我需求無法得到
因為各自分離 我們不是一體的 所以我要當最好
而又產生了很多紛爭
如果不能當第一
至少我要比其他人好
比其他人好至少我感覺比較優秀
而如果我被比較的時候 我會覺得很生氣
覺得自己自卑
沒有用 而這些自卑沒有用的心態又是哪裡來的?
社會需求產生的
社會需求又影響到整個世界 整個人類
每個團體 每個單位
而總當有人要嘗試做真正的自己時
審判 還有優越感 以及 譴責 分裂幻象又出現
哈哈哈它跟我們不一樣 它是異類
哈哈哈 講靈性的人都是神經病
無法適應社會而已
哈哈哈 講靈性的人都很失敗
哈哈哈 那個人跟我們不一樣
這個東西又會產生很細微的幻覺
因為不想被排擠 而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
所以不開心因為靈魂的需求就是要完全的做自己
而這個經驗如果能善用
他將知道 ”為了不想被排擠而做出一些事”
這是他不想再體驗的
所以當他有這個經驗時 改變他的不是經驗
而是"選擇"他選擇不要再經驗一樣的事
所以如果有人說經驗能改變
我則是說經驗是一個指標
改變是一個選擇
也有人一直再重複經驗同樣的事情而不改變
而優越的幻象無時無刻都出現在每個舉動
出現在一句話之內 出現在電影 電視各種地方
所以自己開始習慣這是一個要被比較的世界
接著如果自己做的好就會開始得意
自己某個地方沒有這麼突出時
就會開始憤怒或是自卑
而來到最後面的幻象就是【無知】 第十幻象
無知聽起來會讓人惱怒
如果有惱怒的感覺其實
也是因為前面的幻象所導致
我不是無所不知的話 我就不優秀
不優秀就不足 又全部牽扯在一起
無知的人也很好操控
無知的人從來不懷疑
最好不要懷疑
最好不要問問題
最好就繼續這樣子 而不要質疑變成一個美德
不要問 怎麼說怎麼做就是對
所以如果我這樣做就是對的
我就會告訴其他人 照我的方法才是對的
於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方法都是對的
所以其他人的方法都是錯的
小至大 大致小 都看得到十大幻相
甚至無數衍生的小幻象
無知的人不多問
無知的人以為不問 當做甚麼都不知道就好
最後再回到需求的幻象
最終我們都要回到 "有了錢才快樂"
那什麼是快樂呢?常常聽到有錢的人不快樂
沒錢的人不懂有錢人的煩惱
因為從小到大吸收的東西就是告訴我
凡事都要繞著錢賺 錢才是第一
出發點一開始就錯了
這樣說不代表我討厭錢
錢是一個中性的東西
把錢做為是"自然的產物"時才會快樂
你可以賺很多錢 但卻一點都不快樂
一天到晚都在生氣 但卻認為不做不可
事實上 永遠都有選擇
只是自己無法做下決定
因為被許多的幻象牽絆住
擔心別人眼光 被罪惡感拖累
總是會有其他原因來拖累自己
所以一直說沒辦法 因為這個 因為那個
自己真正快樂的事情
就像是去看電影 你可以撇尿
但是撇尿無法好好的享受這場電影
要裝作很投入在這場電影
實際上想尿尿的受不了
這場電影就是自己的人生
到最後還是得做出些行動 到最後還是得去尿尿
而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我們快樂的事
但是卻一直被很多幻象蓋住
除非哪一天撇尿受不了
才會選擇去面對
如果想要富足 卻一直處在一樣的場景
那是否要對自己的選擇重新考慮呢?
如果想要成功?
那是不是要對自己的成功重新定義
十幾億人的世界 成功的條件卻就這麼一點
而每個人都在搶破頭去爭取什麼
我無法告訴你快樂是什麼
快樂的定義應該是自己本身去嘗試所有事情
試完這個不喜歡 再試下一個
直到找到自己發自內心覺得快樂的事
不要再追隨著大家爭取同一件事情
那一件事情不會是絕對
以前絕對不會相信現在影音串流平台的世界
那些勇於嘗試的人都在踏出舒適圈的時候找到一片天
所有自己認為"我必須""我需要"
都可以重新審視一番
尤其我今天自己重新這樣分享十大幻象
給了我自己很多收穫
在寫的同時不斷的破除一些小小的幻象
還有自己被卡住的幻象
當自己破除真的跨過幻想時
會超級爽!!!!!!!!!!!!!!!!
而靈性的了解從來不是要自己放棄物質
而是剛好就好
比方說我之前人很亂的時候
我覺得生命只有買新的東西
才好像有新東西 才有新活力
所以我狂買衣服 我狂買化妝品
收到商品的時候感覺有新的東西來到我的生命
最終我還是鬱鬱寡歡 甚至想要逃回台灣
在面對內在很多框架還有傷痛以及隱藏的情緒後
現在就算居家隔離了三個月也不覺得無聊
化妝品跟衣服現在完全沒買
也沒什麼特別其他需要的
因為都滿足了,內在滿足,外在行為自然會變
因為34年後 我終於好好的來認識我自己
這個過程不斷地挖掘跟發現還有
印證靈性到底能多屌
不同人不同書不同年代所有敘述的事情都一樣
只是故事都不同
而自己偽善的行為越來越少
因為再也不想騙自己 只想要言行心合一
而所有大家認為的美德
也都恰恰的相反 有人擔心過度分析會變機器人
其實當你越了解自己
就能越了解為何其他人會有這些行為
「因為大家都困在幻象裡」
而延伸出來的自然就是理解代替寬恕
不再去要求別人
不再為不知到的原因發怒
忽然開始愛真實的自己
不再向外尋找能抓住的安全感
謝謝大家花時間看完
這十大幻象的圖片可以存在手機裡
當你有痛苦的時候
可以自己問自己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這種感覺到底從哪裡來
我們其實不孤單
只是分離的幻覺 讓我們覺得只有自己
以及每個人其實都忘記自己本質是誰
所以才會覺得孤單
非常推薦大家認真替自己寫下讓你痛苦的事情
而層層的去找這些幻象
面對痛苦 面對幻象 情緒就不見了
如果當下無法讓情緒消失
就與情緒共處
不要認為自己很弱沒辦法消除情緒
那只是掉回幻象內
最不需要的就是你批判自己
只要自己開始驚覺自己處在幻象內就很棒了
一旦有覺知 便開始打破本來一直惡性循環的迴路
就像是冥想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察覺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了解幻象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也許要試個幾次才會決定 “ 選擇”
因為最後選擇決定要改變的還是在自己手上
而當活用這些時
我想一定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幫助
而開始有興趣的話可以學習了解二分法
二分法是看穿某個遊戲規則的重要性
寫到後面我有一句話從浮現是
「越能衡量價值的東西越不真實」
泡泡尿定義 在 【泡泡尿】腎臟病? 20歲的李先生多年來小便一直有泡泡 的推薦與評價
60歲的陳先生除了泡泡尿之外,還併發全身水腫、尿量減少等不適,經腎臟切片診斷 ... 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張竣凱醫師指出,目前對於肌少症的定義為:肌肉質量變少且合併 ... ... <看更多>
泡泡尿定義 在 排尿有泡泡,就是蛋白尿?是腎臟病警訊嗎?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若尿完泡泡很快就散去通常是正常的狀況,但若尿中泡沫放置5分鐘、甚至15分鐘都不會消退,就可能是蛋白尿的警訊,建議及早接受檢查為佳喔! ... <看更多>
泡泡尿定義 在 [閒聊] 關於泡泡尿-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改變飲食第三個禮拜了,在第二個禮拜的某一天,突然發現有
非早上第一次小便有久泡未消的情況,之後幾天都有這種情形,有在板上問過,
之後第六天就去診所驗血驗尿,看是否有尿蛋白,今天就去拿報告,好險都正常。
想在這邊問一下,因為我的飲食調整比較接近板上的菜單(參考板上居多),但是
青菜量又更多了一些,因為剛剛醫生有提到驗出來沒問題還是有泡泡的話,
最直接的關係就是飲食了,想問一下板上吃比較清淡的大大們,有沒有這種問題
或是知道吃哪些食物容易產生泡泡。
我平常是吃3~4餐,量大概是:一碗糙米飯or地瓜/餐、兩~三碗青菜/餐、半碗肉/天、
有時候會補一顆蛋或牛奶(吃的蛋白質應該不算多,目前沒喝乳清)
PS不是不相信醫生檢驗結果,因為醫生也說了,有可能一次驗不到,
所以才想請教板上大大的經驗(一個月後還會在去驗一次)
感謝大大們看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5.120.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07144316.A.C6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