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314雙流空戰與道德的勇氣】 #福編
3月14日 是歐美的白色情人節,2021.3.14那天福編本來想寫的歷史文章其實是福編心中真正的空軍節,3.14雙流空戰紀念日。但每一提指頭(現在打鍵盤不拿筆)就嚎啕大哭不能自己。因為那天的先烈,每個都是天之驕子,家世好,面容俊,卻為正義與國家選擇上天必死之路。直到3月14日最後一小時才突然決定改成寫1988.3.14赤瓜礁海戰。雖然那是中共海軍打的,但至少不是讓人一直哭一直哭的中華民族烈士日,而是輝煌勝利日。
1940年9月13日壁山空戰,國軍空軍一如往常攔截進入四川盆地轟炸陪都重慶的日本機隊,卻首次遭遇零式機,遭到0:13(或24,因有11架重創)的大敗,13架遭擊落,11架被重創。國軍充分體認到日本裝備與我方的嚴重差異。幸而四川盆地馬上進入霧季(通常為10-4月),故日軍對我後方基地的轟炸隨之停止。
但到了1941年3月14日,四川盆地卻意外提早放晴,日軍遂再度派出機隊轟炸視野良好的次核心成都市。國軍空軍明知敵強我弱,仍視死如歸,以殘存的蘇聯援助但過時之兩大隊I-15戰機 31架分三編隊上前攔截,然而一如預料,日零式機在纏鬥中輕易耍弄國軍戰機,國軍總領隊黃新瑞大隊長很快頭部中彈殉難,二領隊副大隊長岑澤鎏接著也以身報國,數十分鐘內三領隊周靈虛中隊長步上忠烈之路、其他還有任賢、林垣、江東勝、袁芳炳、陳鵬揚等5位飛將軍陣亡。國軍當天又被擊落10架,重傷7架。國軍空軍至此幾乎可說付之一炬。直到陳納德將軍帶來那群理由不一的美國大男孩與P-38戰機後,中國的天空才稍微復晴。
雙流空戰是絕對的慘敗,但真正的意義是在壁山空戰後,陳納德將軍的援助抵達前,空軍先烈明知敵我裝備差異懸殊,但為了護衛國家與百姓,發揮道德的勇氣,毅然赴死的一戰。
所以在我心中,3.14才是真正的空軍節,因為那天證明了中國空軍與中華民族的道德勇氣。
#中華民國萬歲
(福編心中一直記得每個字的高中課文,有三篇,分別是正氣歌並序、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最後就是羅家倫的 道德的勇氣)
**********附錄 道德的勇氣
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moral courage)。
道德的勇氣是和通常所謂勇(bravery)有區別的。通常所謂勇不免偏重體力的勇,或是血氣的勇;而道德的勇氣,乃是人生精神力量最好的表現,「匹夫之勇」與「好勇鬥狠」的勇,那能相提並論?
什麼是道德的勇氣?要知道什麼是道德的勇氣,就要先知道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第一、衝動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衝動的行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時的,不是持久的。他不曾經過周密的考慮,審慎的計畫,所以不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的表現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與堅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堅毅愈差。細察社會運動的現象,歷歷不爽。第二、虛矯也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虛矯的人,絕不能成大事。所謂「舉趾高,心不固矣。」我們所要的不是這一套,我們所要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對事非經實在考慮以後,絕不輕易接受,而一經接受,就要咬緊牙根,以全力幹到底。他所有的勇氣,都是經內心鍛鍊過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舉一例來說明罷,我有一次在美國費勒菲亞(Philadelphia)城,看一齣英國文學家君格瓦特爾(John Drinkwater)的歷史名劇,叫做林肯(Abraham Lincoln)。當林肯被共和黨推為候選大總統的時候,該黨代表團來見他,並且說明因為民主黨內部的分裂,共和黨的候選人是一定當選的。他聽到這個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應。等代表團走了以後,他又一聲不響的凝視壁上掛的一幅美國地圖。看了許久,他嚴肅地獨自跪在地圖前面祈禱。我看完以後,非常感動,回到寄住的人家來,半夜不能睡覺。心裡想假如一般中國人聽到自己能當選為大總統的消息,豈不要眉飛色舞,立刻去請客開跳舞會嗎?中國名劇牡丹亭中,寫一位教書先生陳最良科舉中了,口裡念道:「先師孔夫子,猶未見周公,老夫陳最良,得見聖天子,豈偶然哉!豈偶然哉!」於是高興得滿地打滾。但是林肯知道可以當選大總統的時候,就感覺到國家重大的責任落在他雙肩上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樂的事,凝視國家的地圖,繼之以跪下來祈禱。這是何等相反的寫照!
道德的勇氣是要經過長期的鍛鍊纔會養成的。但是要養成道德的勇氣,必定要有兩個先決的條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體魄的雄健。就第一個條件說,一個人有無作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說看人是否能擔當國家大事,就是我們結交朋友,也要先認定他天性是敦厚還是涼薄,才可以判斷他能不能共患難。凡對自己的親屬都刻薄寡恩的人,是絕不會對朋友篤厚忠誠的。自然這樣的人,也絕不會對於國家特別維護,特別愛戴的;所以古來許多政治家用人的標準,是寧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鄉間的農夫,看來雖是愚笨,卻很淳樸誠懇,到患難的時候講朋友;祗有那戴尖頂小帽,口齒伶俐,舉動漂亮的人,雖然一時討人喜歡,卻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別無可靠之處。就第二個條件說,則體力與膽量關係,實在密切極了。二者之間,繫數極大。體力好的人不一定膽子大;體力差的人,卻常常易於膽子小。一遇危難,倉皇失措,往往是體力虛弱,不能支持的結果。左傳形容鄭國的小駟上陣,是「張脈奮興,陰血周作,進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戰事弄糟了;用他們駕戰車上陣的國王,也就誤在這些馬的身上。馬猶如此,人豈不然。我相信膽子是可以練得大的,但是體魄是膽子的基本。擔當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它嗎?
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然後才可以談到如何修養道德的勇氣。修養就是把原來的質素加以有意識的鍛鍊。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對於修養工作最好的說明。從這種修養鍛鍊之中,才可以養成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黃河決於側而神不驚。」的從容態度;修養到了這個地步,道德的勇氣才可以說是完成。但是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從事於這種修養呢?
(一)知識的陶鎔 真正道德的勇氣,是從知識裡面產生出來的,因為經過知識的磨鍊而產生的道德的勇氣,才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專恃直覺的。固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這還是指本性的、直覺的方面而言。在現代人事複雜的社會裡,一定要經過知識的陶鎔,才能真正辨別是非,才能樹立「知識的深信」(intellectual conviction)。知識的深信,是一切勇氣的來源,唯有經過嚴格知識的訓練的人,才能發為有系統、有計畫、有遠見的行動。他不是不知道打算盤,祗是把他算盤看透了!
(二)生活的素養 僅有知識的陶鎔還不夠,必須更有生活的素養。西洋的哲學家把簡單的生活和高超的思想(simple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聯在一起說,實在很有道理。沒有簡單的生活,高超的思想是不能充分發揮的。社會上有些壞人,並不是他們自己甘心要壞的,乃是他的生活享受的標準,一時降不下來,以致心有所蔽而行有所虧。那占有慾(possesive instinct)的作祟,更是一個重大原因。明末李自成破北京的時候,有兩個大臣相約殉國,兩個人說好了,一個正辭別回家,這位主人送客出門,客還沒有走,就問自己的佣人餵了豬沒有。那位客人聽了,就長嘆一聲,斷定他這位朋友不會殉國。他的理由是世間豈有豬都捨不得而肯自己殉國之理,後來果然如此。中國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貪官死去,閻王審問他的時候:「你太貪了,來生罰你變狗。」他求閻王道:「求閻王罰我變母狗,不要變公狗。」閻王說:「你這人真沒有出息,罰你變狗你還要變母狗,這是什麼道理?」他說:「我是讀過禮記的。禮記上說: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所以我要變母狗。」原來他把原文的「毋苟」二字讀成「母狗」,以為既可得財,又可免難。這雖是一個笑話,卻是對於「心有所蔽」而不能抑制占有慾者一個最好形容。須知一個人的行動,必須心無所蔽,然後在最後關頭,方可發揮他的偉大。這種偉大就是得之於平日生活修養之中的。
(三)意志的鍛鍊 普通的生活是感覺的生活(life of senses),是屬於聲色香味的生活,而不是意志的生活(life of will)。意志的生活,是另一種境界,祗有特立獨行的人才能過得了的。他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操行,所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所以悠悠之口,不足以動搖他的信念。他能以最大的決心,去貫徹他的主張。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他不但「不挾長,不挾貴」,而在這個年頭,更能不挾群眾,而且也不為群眾所挾。他是堅強的,不是脆弱的。所以他的遭遇愈困難,而他的精神愈奮發,意志愈堅強,體力愈充盈,生活愈緊張。凡是脆弱的人,最後都是要失敗的。辛亥革命的時候,民立報的一位編輯徐血兒,以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做了七血編,慷慨激昂,風動一時。等到二次革命失敗,他便以為天下事不可為了,終日花天酒地,吐血而死,成為真正的「血兒」。這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修養的結果。至於曾國藩一生卻是一個堅強意志的表現。他辛辛苦苦,接連幹了十幾年,雖然最初因軍事敗衄要自殺兩次,但是他後來知道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唯有以堅強的意志去征服困難,才有辦法。所以絕不灰心,繼續幹下去。等到他做到了「韌」的功夫,他才有成就。
(四)臨危的訓練 一個偉大的領袖和他的偉大的人格,祗有到臨危的時候,才容易表現出來。世界上那一個偉大的人物,不是經過多少的危險困難,不為所屈,而後能夠產生的?俗語說:「老和尚成佛,要千修百鍊。」修鍊的時候,是很苦的。時而水火,時而刀兵,時而美女,一件一件的來逼迫他、引誘他。要他不為所屈,不為所動,而後可以成佛。這種傳說,很可以形容一個偉大人物的產生。從前全國人對於委員長蔣先生還不能有深刻的認識,等到西安事變發生,他在極度危險的環境當中,依然保持他的尊嚴和氣度,然後大家才都能真正認識他、信仰他、崇拜他。甚至連反對他的人也都受了感動,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了。因為在這樣九死一生的危險時機,他的偉大的人格和精神,都充分的表現出來。中國人常說:「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張睢陽臨刑前說:「南八,男兒死耳,不為不義屈。」這種臨危的精神,是不因為他死而毀滅的。黃黎洲先生在他的補歷代史表序上有一段文章說:「元之亡也,危素趨報恩寺,將入井中。僧大梓云:『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素是以不死。後修元史,不聞素有一詞贊。及明之亡,朝之任史事者眾矣,顧獨藉一萬季野以留之,不亦可慨也夫!」這段沉痛的文字,豈僅指危素而言,也同時是為錢謙益輩而發,要知不能臨危不變的人,必定是怯者、是懦夫。祗有強者才不怕危險,不但不怕危險,而且愛危險,因為在危險當中,才能完成他人格充分的發揮。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偉大的人物,如文天祥、史可法等,是可以積極表現道德的勇氣的。(****以下特別重要,福編作夢時還會夢到)十年以前,我和蔣先生閒談。我說,我們在開國的時候,何必多提倡亡國成仁的人物,和文天祥、史可法諸位呢?蔣先生沉默了一會,他說:「文天祥不可以成敗論,其百折不回,從容就義的精神,真是偉大!」我想文天祥的人格、行為,及其留下的教訓,現在很有重新認識的必要。他最初不見用於亂世,等到大局不可收拾的時候,才帶新兵兩萬入衛,元朝伯顏丞相兵薄臨安,宋朝又逼他做使臣去「講解」。他以抗爭不屈而被拘留。他的隨從義士杜滸等設計使他逃出,準備在真州起兩淮之兵,又遭心懷疑貳的驕兵悍將所扼,幾乎性命不保,逃至揚州,旋逃通州。路遇伏兵,飢餓得不能走了;杜滸等募兩個樵夫,把他裝在挑土的竹籃中抬出,航海到溫州起兵;轉到汀州、漳州,經廣東梅州而進兵規復江西。漢奸吳浚來說降他,他把吳浚殺了。江西的會昌、雩都、興國、撫州、吉安和廬陵的東固鎮都有他的戰績。他的聲勢,一度振於贛北和鄂南。兵敗了,妻子都失陷了,他又重新逃回到汀州,再在閩、粵之間起兵;又由海豐、南嶔打出來,在五坡嶺被執。自殺不死,路過廬陵家鄉絕死不食;解到燕京,元人起初待以上賓之禮說降他,以丞相的地位引誘他,他總是不屈,要求元朝殺他。若是不殺他,他逃出來,還是要起兵的。元朝也為這個理由,把他殺了。他在獄中除了作正氣歌之外,還集杜詩二百首,這是何等的鎮靜!何等的從容!他就刑時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幾句話,不獨留下千秋萬世的光鋩,也是他一生修養成功的「道德的勇氣」充分表現。他本來生活是很豪華的,經國難舉兵以後,一變其生活的故態。他的行為,有兩件特別可注意的事。第一是他常是打敗仗而絕不灰心。當然他是文人,兵又是烏合之眾的義兵,打敗仗是意想得到的。但是常打勝仗,間有失敗而不灰心還容易;常打敗仗而還不灰心,實在更困難。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第二是他常逃。他逃了好幾次;但是他逃了不是去偷生苟活,他逃了還是去舉兵抗戰的。這種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表現什麼一種勇氣?做事祗要是對的,成敗有什麼關係?「若夫成功則天也」,也是他最後引以自慰的一句話。文天祥出來太晚了!文天祥太少了!若是當時人人都能如此,元朝豈能亡宋?所以文天祥不但是志士仁人,而且是民族對外抗戰的模範人物!
必須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才能做建國開基的事業。進一步說,若是真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一定能完成建國開基的事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
福編想到3Q陳柏惟和他的僕從們,整天談著天方夜譚的話題,吹噓暴虎馮河的勇氣,大概是就學時課本即使還有這篇課文,八成也用這是中國課文不是「台灣」課文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去讀吧。一個吹噓自己能1打35,然後先動手卻馬上被老人打敗,寄望這種人搞什麼建國開基事業,還是算了吧。
#請大家一起刪Q
#澄清唬夥伴會為道德的勇氣繼續堅持
#我們沒有800壯士但50小編與板手沒那麼容易屈服或收買
#本是人生勝利組的空軍先烈連命都敢搏
#我們打打字爆爆肝又算甚麼
#空軍軍歌是最多大陸人也認同的中華民國軍歌
#空軍軍歌藝術成分非常高
泰臣戰績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殺掉明英宗?|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也先,全名綽羅斯·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的領袖。也先作為外族首領,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筆墨卻是不少,全因一場聞名後世的戰役——土木堡之戰。土木堡之戰,是瓦剌部最驕人的戰績,同時也是明朝最可恥的一場戰役。明正統十四年,統一蒙古各族,稱雄西北的也先,最終按捺不住日漸膨脹的野心,以明朝不允許兩族貿易為名,發動了對明戰爭。
當時明朝的君主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之下,決定御駕親征,揚大明國威。但是因為準備不當,糧草缺失,加之任用王振為大軍軍政統帥,最終使得五十萬大軍競相被瓦剌所敗,一概輜重,全部為也先所得。這場戰役後,隨行大部分王公大臣,競相戰死,明英宗朱祁鎮被也先俘虜。
也先俘虜了明英宗之後,當然是挾持明英宗向大明要挾,但是大明在送去一次財物之後,就拒絕再次繳納財物。並且為了朝政的穩固,明朝大臣已經共同推舉鉞王朱祁鈺繼承皇位,遙尊明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此時的朱祁鎮已經不是皇帝,能發揮的作用已經極少,但是也先最終卻沒有將朱祁鎮殺死,甚至最後還將其送回。也先為什麼沒有在朱祁鎮已經沒有作用的時候,將其殺死呢?
一、也先捉住朱祁鎮後,就將其挾制去攻打北京城。一國之君被外敵俘虜,能夠使明朝士氣低落,而也先所率的瓦剌部則能攜餘威一舉攻破北京城。雖然後來也先的這個想法,因為於謙等諸位大臣的誓死抵抗而告終。
二、也先最開始與明朝相約的是,明朝進攻財物,然後瓦剌將明英宗送回。明朝湊齊了財物,將其送去瓦剌。也先嘗到了甜頭,因而毀棄了與明朝的約定。他也沒有殺死明英宗,而是想要繼續憑藉明英宗向大明勒索財物。這個想法,即使到後來景泰帝繼位,明英宗成為太上皇後也沒有放棄。明英宗成為太上皇後,也先還多次帶著他來到明朝邊境,向守邊將領勒索財物,雖然遭到了拒絕,但是卻沒有讓也先放棄這一種打算。
三、明英宗成為太上皇之後,也先其實也有過將明英宗殺死的打算的,但是後來遭到了也先的親弟弟伯顏帖木兒的反對。而伯顏帖木兒反對殺死明英宗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伯顏帖木兒打算挾持明英宗,進而攻打南京,以明朝留都之名,攜天子以令諸侯,分割明朝天下,與北方抗擊。第二種說法是,明英宗名雖然被俘,但是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帝王風度,引得瓦剌許多人都對其欽佩不已,甚至主動保護他。其中就有伯顏帖木兒。
四、據說也先多次想要殺死明英宗朱祁鎮,但是都遭到了上天示警。有一次也先想要殺明英宗的時候,走到帳外,卻看見燈火映照之下,布簾上面顯出一條蟠龍游動,很是驚人。還有一次,也先率兵而歸,動了殺死明英宗的心思,帶領諸將騎馬到明英宗處時,天上風起雲湧,雷聲不斷,一道閃電劈下,將馬屁電死。有了這些異象,也先認為明英宗朱祁鎮是真命天子不可殺。
據說也先將明英宗抓住之後,對其極為禮遇,不僅沒有慢待他,而且還動了想將自己妹妹嫁給明英宗的心思。在遭到明英宗拒絕之後,當時投降也先的太監喜寧說,是因為公主長的太醜了。當時的瓦剌公主,長相粗獷,虎背熊腰,不符合漢族人審美。於是在喜寧的主持下,又選了六位瓦剌美人,送給明英宗,再次遭到婉拒。也先知道是明英宗隨行大臣袁彬拿的主意。也先當即命人將袁彬綁來。後來明英宗以性命相博,才放了袁彬。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泰臣戰績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匈和議早已達成 匈奴為何仍不放蘇武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後,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麼還不願釋放蘇武?
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像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範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漢書》裡,大漢的使節蘇武、張勝、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邊都是惡棍和奸賊。這是後人在讀《蘇武傳》時很容易產生的感情效果。《漢書》的編纂者班固,也正是帶著這個目的對有關蘇武、匈奴的史料加以處理的。
而事實上,蘇武到匈奴出使時,正值漢匈戰爭最激烈的第一階段剛剛結束。新即位的匈奴單于想用緩兵之計改善與漢朝的關係,爭取時間鞏固內部,所以就主動提出雙方互相釋放扣押在己處的外交使節。當時,漢武帝很痛快地答應了。為什麼呢?這裡邊就有玄機。而且,這個派蘇武出使的時機,從後來的結果看,是非常險惡的,也是蘇武被扣押在匈奴長達19年的最根本原因。
因為,漢武帝當時正在策劃一次對於匈奴的攻擊,而且是規模空前的一次攻擊,目的就是要把匈奴徹底消滅。
而這次攻擊的大背景,則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戰爭——漢匈百年戰爭。
匈奴是漠北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中原的春秋戰國時代,匈奴還沒有成大氣候,與中原國家也沒有大的交手記錄。那時,北方的晉(後來是趙)、燕等國,主要對手是山戎;西方的泰國,面對的西戎也呈一盤散沙的狀態。秦朝統一天下後,著力擴張,四面出擊,其中,對北面用兵最狠。秦始皇派蒙恬帶精兵30萬,攜帶當時最先進的複合兵器——弩機,把匈奴的部落驅趕出了其世代棲息的河套一鄂爾多斯一帶,並在那裡設郡築城鎮守。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家園,匈奴人只好在大草原裡漂泊流浪。但到後來,匈奴出現了輕騎兵大軍團戰術,這種戰術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馬(速度)、弓箭(遠程殺傷)合一,呈現出強大的機動性和殺傷力。
靠著這一當時世上最強的戰術,匈奴的大英雄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所有的騎射民族,並組建了多達30萬的人、馬、箭主力兵團。
憑藉此,匈奴迅速重新佔據了河套故地,並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國,將當時佔據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趕到中亞養駱駝去了;又伸出「左臂」,消滅東胡,一直打到興安嶺以南。
然後,匈奴雙臂合攏,準備擁抱中原,卻發現新興的漢朝十分難纏。
漢初,因為打楚漢戰爭而民窮財盡,所以,高、呂、文、景四朝,都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滿足匈奴上層,延緩戰端,同時,在國內不斷積極備戰。匈奴多次犯邊擄掠,漢軍都只是嚴防要塞、堅壁清野而已。
因為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武帝時,漢朝國力大增,軍隊實力也得到迅猛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名將衛青、霍去病在漢武帝的授意下,連續對匈奴發動了不計成本和傷亡的攻擊。衛青奪取河套鄂爾多斯,霍去病佔據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門。而且,從霍去病開始,漢軍開始對匈奴境內的人口採取了犁庭掃穴式的攻擊,也就是開始了對非戰鬥人員的滅絕式殺掠。匈奴沒有辦法在漠南立足,只好全部避往漠北,等待時機反撲。
而漢武帝這邊幾次派兵到漠北,結果連匈奴的人影都沒見到。於是,漢武帝開始使用外交手段,企圖以派使節交涉的方式,偵察匈奴的虛實,蒐集北方的氣候與地理情報。到蘇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經掌握了匈奴的虛實和位置,準備動手了。
還有一個微觀的背景,就是漢不光在打擊匈奴,促使匈奴人大批來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後來武帝的託孤重臣金日磾一樣,其實,當時還有大批的漢人也混雜在匈奴人中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張勝等還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此舉導致兩國外交形勢急劇惡化。在屠刀面前,張勝投降,蘇武不屈被扣。兩國就此事件展開激烈交涉。
恰在這時,不按牌理出牌的武帝,突然發動了對匈奴的新一輪攻勢。當時,霍去病已經早殤,武帝任命了新統帥李廣利。此人是武帝新寵李夫人的哥哥,是新得勢的國舅。衛青當時還健在,但因為衛子夫已經失寵,大將軍衛青只能負責東、西、南三面的戰線,不再參與對匈奴的作戰了。李廣利的軍事水平並不次於衛青,但他的戰績卻遠不如後者。因為,當時漢的軍事潛力和後勤供給能力,都已經遠遠不如衛、霍統率兵馬的時候了。
新的一輪攻勢兵分兩路;主力由李廣利率領西進,出河西走廊,直撲匈奴與西域的結合地帶,意圖掃清匈奴對漢朝準備佔據的西域地區的威脅;李廣之孫李陵,率領一支步兵(所有好馬都已經撥李廣利使用),北上進入匈奴境內牽制單于主力。
這一戰漢朝失敗,李廣利先告敗績,李陵也基本全軍覆沒。李陵本人投降後,成了匈奴的大將。
蘇武因此更不可能回到漢朝。漢朝接下來連年進攻失利,匈奴失去西域的大部分土地,也感到了疲憊。於是,兩國較量的核心環節開始從直接軍事對抗,改為主要在西域各國作外交對抗。武帝晚年,國內民窮財盡,上層禍起蕭牆,國家陷入重重危機。主帥李廣利的家眷,因為國內的「巫蠱之禍」被滅,李廣利本人投降匈奴,被單于當作了祭天的犧牲品。而匈奴內部同樣還是天災人禍不斷,並沒有因為李廣利作了犧牲就有所改善,反而天災更加劇烈。
古人云,大戰之後,必有凶年。窮兵黷武的漢匈雙方,也逃不脫這個規律。 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後,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麼還不願釋放蘇武?
因為,蘇武在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牧羊的地方正是匈奴與丁令(即後來的鐵勒)的邊界。我們慣常的認識,是蘇武牧羊的地方非常荒涼,沒有人跡,兔子都不拉屎。其實不然,那裡有包括丁令在內的很多游牧民族,水草肥美,鳥語花香,草原上歌來歌往,熱鬧得很。後來,蒙古人的數次西征,出發點都離那裡不遠。
蘇武在北海生活多年,當然就非常了解匈奴的生態、氣候與虛實。匈奴給蘇武娶了媳婦(當然是匈奴人),蘇武在那裡還有了小孩,其中有個孩子名叫蘇通國,後來隨漢使回國,為蘇武延續了香火。在匈奴看來,男丁就是戰士,生育人口當然也就是國防建設的一部分,從這一角度上說,也算是蘇武變相給匈奴作出了貢獻。
這時的匈奴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掌握了匈奴虛實與規律的漢使們,回到漢朝,再帶著漢軍來攻打他們。尤其是蘇武這樣的傑出人物,回到漢朝,他就是又一個博望侯張騫了。這就是蘇武一行在匈奴的後期繼續被扣的主要原因,兩國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
但是,蘇武的部下常惠偷偷把蘇武的情況通報給了漢使(這次會面竟然能實現,說明了漢在匈奴安插了有效的「內鬼」),這樣單于不得不放歸了蘇武。
蘇武和常惠回國以後,理所當然成為漢制定對匈戰略的高參。常惠後來搞了一個匈奴包圍網,包括匈奴西邊的烏孫、東邊的鮮卑、北面的丁令、南邊的漢朝,趁匈奴內部衰落而發起了對匈聯合軍事作戰。其中,常惠本人作為烏孫軍的參謀長,指揮烏孫軍重創匈奴。這一戰直接導致匈奴內亂分裂,呼韓邪單于南下投降(王昭君嫁的就是此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