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媽碎碎唸 】讚美孩子的陷阱
孩子還小時,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常要在一大早7:00左右和國外的一位老教授視訊開會,那時候正男妮妮大約是4歲半、2歲的年紀,有時候正男妮妮一起床會誤闖進來書房,每次老爺爺總會說些讚美的簡單英文,還比著簡單的動作讓他們開心的跳走,例如會說『你今天看起來真有精神、你今天衣服的顏色好溫柔、你今天的笑容好甜美、你今天比我還快說Hello...』等等 ; 其實我在和老爺爺skype會議時,他給出來的讚美語也很少是good/great/excellent這種的,我常接收到實際情況描述的讚美,例如『Vicky你這一個故事編得太有創意了、vicky你編的這首兒歌好有節奏感、vicky你寫的這個故事裡面主角實在太讓人喜歡了.....』等等(備註:我當時是接了一個國外自學網站教材編寫案子);回歸到平時的帶小孩生活,最常聽到周遭大人對孩子的讚美大部分是:『你好可愛!你好棒!你好乖!你好聽話!...』之類的大方向的讚美,孩子聽了以後,有時候會無法真正理解他被讚美的原因,他們有時候還需要猜測自己到底哪種行為很棒,當然,也不見得猜的對,反而慢慢就會對這樣相似而且空泛、打高空砲的讚美無感,因為聽起來都一樣。
記得有一次,因為正男跟一位送他禮物的姨婆說謝謝,姨婆高聲讚美你好棒,正男反而愣住覺得奇怪的問姨婆,『姨婆,我為什麼很棒?』姨婆不太習慣的愣了一下說:『因為你很有禮貌說謝謝,你好棒』,正男開心的說『姨婆說我會說謝謝好棒!』就咚咚咚的跳走了....這一幕印在我心裡好久好久~~,如果我們習慣的多敘述一些當時為何讚美的具體細節,孩子就更清楚的確定做這件事情是對的,也才會珍惜每一次的讚美,覺得自己棒的很實在。
跟大家分享一個很久以前的有趣實驗,1998年,史丹佛一位心理學教授叫Carol Dweck他和另一位教授叫Claudia以紐約12所小學的400名5年級生為對象,以無關語言能力的問題組作為測試內容進行研究。什麼叫無關乎語言能力的問題組呢?就是一堆簡單幾何形狀的小立體積木,後旁邊有一疊卡片,從很簡單到困難,小孩就看著一張一張的圖片把它立體具象化組合出來。一系列的實驗先分成兩組,一組在小孩拼對的時候,旁邊的研究者會讚美他們天份,例如:像是「哇噻!好女孩!你好聰明喔,你邏輯真好!你怎麼那麼厲害,大天才耶你,你太棒了,你真是天生的邏輯思考家!」之類的; 那麼另外一組呢?只要小孩拼對了,旁邊的研究者會用他們看到的、感受到的來讚美他們努力的過程,例如「哇!你一定很用心的完成他吧。你很勇於嘗試不怕錯誤耶,我看你失敗好多次都沒放棄,終於成功了」之類的。題目就這樣慢慢排、大人就在旁邊用不同的讚美語言讚美小孩。接下來實驗第二階段,研究者把卡片分成兩疊,一疊比較難但是你可以從過程中學習、另外一疊是跟前面一樣簡單的, 結果發現,被讚美聰明天份的小孩有高達九成都選擇簡單那一疊,而被讚美努力過程的小孩也高達九成去選擇困難的那一疊。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差別呢?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被誇讚聰明的小孩因為對自己的智力有信心,應該會選擇難的題目,怎麼會選簡單的呢?』Carol Dweck教授說:「讚美小孩聰明,就等於告訴他人跟人之間比的是聰明,這是天生的、爸媽給的,所以他會選擇不冒險,好讓自己維持看起來很聰明。」你可能會覺得他的這個說法有點牽強,但沒關係,實驗繼續。這次呢,進到實驗第三階段,所有小孩都挑戰通一種測驗,題目很難,所有學生都考得很糟糕。那被讚美努力過程用心的那一組學生,看著自己很糟的挑戰結果,都覺得是自己不夠投入,並且會不斷變換嘗試各種方式去迎接挑戰; 而被讚美聰明天份的那一組孩子,則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當然,這實驗絕對不能也不會停在這裡的挫折點。
很快的,實驗走到最後的第四階段,研究者讓全部的小孩做了跟實驗第一階段一樣簡單的題目,實驗結果怎樣呢?被誇用心努力的那一組,表現比第一次進步了百分之30,但被誇聰明的那一組反而平均退不了百分之20。怎麼會這樣呢?Carol Dweck教授解釋,聰明被認為是天賦,是不可控制的變數,而讚賞他你所看到的、真實感受到的過程與態度,會讓他們願意嘗試用不同方法試試看.....
這很有趣,我們在講座裡好多次有媽媽問到,為什麼我的小孩不喜歡洗頭、脖子以下多髒都沒關係,脖子以上卻連碰都不能被碰到,所以堅持不洗頭,大家很煩惱的問為什麼?去除曾經被洗髮精弄到眼睛、被水突然弄到頭上的沒安全感等等問題之外,其餘大約百分之90以上的機率是小孩的臉或眼睛超級美麗,這些美麗漂亮可愛的孩子,總是周遭的大人眼睛看眼睛的讚美著:哇,你好美麗、你好漂亮、你好像小公主喔~等等,這些小小孩可能一天會聽到n次這樣的讚美,試想一個小小還被大人努力讚賞著這些他不可控制的變數,心裡會怎麼想?啊,大家都看著我這邊說很漂亮,那我這邊要保持不給別人碰,碰了就不漂亮了,一但這樣的思維連結建立,他怎麼願意讓你碰到脖子以上的部位呢?
總之,每個孩子,都很需要讚美,讚美的語言就像幫小種子澆水,適當的讚美語言能養出茁壯的樹苗,這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有感受的;但虛無縹緲的讚美呢?沒有到孩子心坎裡的讚美呢?空泛模糊的讚美呢?不自覺而敷衍的讚美呢?....是否也可以帶給孩子一樣的養分?還是只會讓孩子習慣為了得到讚美而表現?甚至讓孩子覺得被讚美沒什麼。讚美不可少,但要好好選擇讚美孩子的語言可真要用點心呢~!當然,有關讚美語言該如何說,哪些是地雷等等,過度讚美的缺點等等,有機會我們會在講座或在其他的影片中,跟大家細聊~~~
❤在YT直接聽V媽說:https://youtu.be/TxInZCzbhF0
❤在Podcast聽V媽說:https://reurl.cc/Y1jkVx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按下 "讚"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洗髮精英文怎麼唸 在 聽說荷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You can just take it. ]
記得剛到荷蘭的第一年,當時我已經大學畢業工作幾年,重回校園唸書,念的是一個全英文進度又很快的一年碩士學程。當時來荷蘭念碩士還不是很盛行,那一年全校碩士生只有我一個台灣人,班上也沒半個中國人,英文已經不夠好沒有同溫層又要面對緊湊的課程,還有兩個月後的期中考。怕被當掉,身為外國學生實在不知道後路在哪,我每天真的都是兢(ㄅㄠˋ)兢(ㄊㄡˊ)業(ㄊㄨㄥˋ)業(ㄎㄨ)在念書。
後來,考完人生第一次在國外的期中考,其中有一門科目真的挺難的,但我得了8分(滿分10分)。當時跟我修同一堂課的希臘女生,我們剛好住同一層宿舍,有時候在共用廚房做飯時會聊天一下。那天她問我考試成績,我說8分,她稱讚我很厲害,因為她得6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讚美,我不知道怎麼回應,只想著要謙虛別驕傲的儒家思想,就回了她「我很幸運 ( I was lucky.)」。她看了看我,有些嚴肅的回我「You can just take it.」 如果硬要用中文翻譯,她的意思大概是「你大可接受這讚美。」
那是第一次有人跟我這樣說~當下我沒反應過來,但這麼多年來,這句話一直深深刻在我心裡。.
後來每次因為自己的努力成果被別人稱讚,好比年度打考績時,我都會下意識的吞下「我很幸運」,改說「謝謝」,漸漸的也習慣了,覺得蠻自在的。當然也是看情況,如果是團隊還有他人幫助,我也會點出,但這僅是與事實有關,無關謙虛。
因為當年那位希臘女孩的那句話,還有後來的人生經驗讓我了解到,與其彆扭的裝謙虛,倒不如大方接受讚美,這會讓自己與對方都舒服。
就這樣~剛剛瞄到這篇文章標題「開心的接受讚美,並不代表驕傲」,想起了多年前青澀的自己有些感觸,來碎念一下哈哈~.
Btw, 之前去畫畫班上課,每次畫完老師會要大家分享自己的畫作想法,每個同學也給出看法,常常自己覺得還亂七八糟的塗鴉,在同學跟老師眼中,居然是幅美景。剛開始我總會嫌自己還有哪裡哪裡不好,但荷蘭同學老師都能很輕鬆指出哪裡用色好,構圖想法有創意等,久了我也就接受不去反駁,反而覺得更開心。
這讓我想到幾年前多芬洗髮精的廣告實驗指出,「大部份的人在別人眼中,都比自己描述的更美、更開朗、更有自信。」
也許,有時候我們習慣性地用否定自己來成就「謙虛」的美名?
洗髮精英文怎麼唸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窮島台灣與超窮國法蘭西(婆婆媽媽長文慎入) |
一位帶著孩子們回瓊州過暑假省親的朋友昨天在她的微信社交圈寫「回法國前在機場給小孩買了二包洋芋片70塊人民幣跟一包糖果48塊人民幣。在法國超市可以買2公斤的蘋果、一袋紅蘿蔔、二盒小番茄、一球的生菜沙拉、一把迷你蘿蔔、一盒大蒜起司抹醬、一條長棍麵包、一個起司麵包、一個全麥麵包、四個可頌、四個巧克力麵包外加一瓶不含丙酮的去光水。全部15.05歐,換算成人民幣只要111元,一家四口的午餐健康又美味。」這個朋友還提到她平常省吃儉用的妹妹到法國來玩,竟然覺得法國什麼都很便宜,隨便哪個中國人都可以在法國當土豪了。
這讓我想起前些日子蔡英文吃了一千塊台幣的法國料理被台灣網民批評,結果對岸網民給台灣封上「窮島」,現在看看朋友的二包洋芋片和一包糖果,的確一千塊新台幣在對岸不算什麼。
這位朋友的蔬菜魚肉流水帳,很多人不親自下廚,可能沒什麼概念。我在家中也不掌廚,但是因為我喜歡逛菜市場,因此對物價行情還算了解。這一年帶孩子在台灣唸書,女兒上鋼琴課的一個小時,我就會去老師家旁邊的菜市場逛逛,買些季節性的青菜水果,讓孩子了解台灣的四季。
一年下來的心得,就跟上面這位朋友在微信圈中驚嘆的一樣,台灣物價比法國貴!如果台灣是窮島,那法國肯定是超窮國了!
怎麼說呢?換我也來個菜市場大媽的流水帳:第一個讓我遇到的是水蜜桃,去年剛回台時,因為女兒有些想家,在路上看到賣拉拉山的水蜜桃(還是產地直送喔)就想要買。一問之下,五六顆水蜜桃要五百塊新台幣(啊?貴?那妳拿那邊超小顆的,八顆五百)。
看到這裡,你心裡是不是想著:差不多啊!水蜜桃就是這個價錢。那麼請看下圖法國的水蜜桃,這一藍8歐,以今日匯率換算成台幣是288塊。
第二個讓我在台灣菜市場注意到的,是像拜拜一樣擺成一盤一盤在賣的水果,尤其是蘋果,一盤五顆不知道哪裡的蘋果售價二百。此時你應該也覺得「便宜啊!」,或「富士蘋果更好吃」。但是200塊新台幣是5.5歐,等於一顆蘋果售價一歐,這個就算是在拉法葉百貨或bon marché的超市都沒有這樣的價位(請看我朋友買的蘋果二公斤1.99歐)。
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台灣市場上價位較為合理的是季節性產期食材。像某個星期的市場,大家會突然都在賣鳳梨,那麼這個時候就該買鳳梨。但是時間不長,一個星期過後會突然都是梅子,這時候就要趕緊醃梅酒。然後又會突然都在賣竹筍,持家多年的家庭主婦們就會趕緊買了做竹筍排骨湯。
以上說的是一般傳統市場的比較,說到有機商品,那差距就更是遠了。
我自從女兒出生,就開始思考每天吃進肚子裡的或使用在身上的東西。吃進肚子裡的會想到食材的由來,因此慢慢的轉向有機食材,選購農場雞等。用在身上時,就連沐浴乳洗髮精等會想著這些濃稠的液體是什麼做的,而回頭購買天然的肥皂。
長久下來的習慣,回台時也是到有機商店去買菜,然後鄰居的阿婆們覺得我整個就是貴婦!因為隨便買點青菜、水果、麵條、米或醬油麥片,都要三四千塊。有時候懶惰就訂購永豐餘有機食材,也是隨隨便便就四五千。我後來想想,怪不得鄰居阿婆們把我當貴婦呀~在巴黎,如果不是大家庭,誰會去有機超商Naturalia花到一百多歐?所以食用有機商品,在台灣似乎就被貼上了富人的標籤(據悉有機認證系統都還不完善)。
長年旅居在國外,我們常常聽到國內的人喊物價飆高什麼水電雙漲。這次離台十多年後的長居,真的讓我看到了這些社會問題。以上台法二國的物價,法國建立在每月最低薪資1466.62歐元(台幣約52,798,以每週工作35個小時計算)。法國稅很重?對,稅後剩下1135歐。房租很貴?對,台北也不便宜。所以以台灣人的薪資來說,台灣的物價過高,而且商品品質參差不齊,政府控管不嚴。
文章開頭這位朋友昨日發文的結論很有智慧也讓人省思,這邊跟大家分享「...大部分田地都消失了,海边度假胜地无处不在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了。而戴高乐机场到家的路上还是农田片片、几十年如一日的过程,是法国不懂进步还是中国发展太快?」(順便借用了她昨日購物的帳單)這是她對自己家鄉的反思,那台灣呢?以下只開放婆婆媽媽討論,政治口水戰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