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做客創新工場:類人AI有趣,但突破仍需40年】我讀大學的時候就是用他寫的教科書。看看他在創新工場的分享。以下內容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衆號:
————————————————
創新工場來了一位貴客,當他走進創新工場的大門時,門口的人臉識別機器瞬間就辨認出了他——約翰·霍普克洛夫特(John Hopcroft),享譽世界的計算機專家,圖靈獎得主。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走進工場了。
John生於1939年,在西雅圖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深造,隨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工作。
1986年,由於在算法及數據結構設計和分析方面的成就,John被授予圖靈獎,該獎項被譽爲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由於貢獻傑出,1992年到1998年,他被美國總統布什任命爲監督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委員會成員。
John對這一代的計算機科學家影響頗深,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學生時期就閱讀了他的著作,讓他在隨後37年的AI研究生涯中,受益良多。
John來到工場後,與人工智能工程院以及DeeCamp訓練營的同學進行了饒有興致的對談。他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技術、科技發展等方面的看法,並在互動中碰撞出不少有趣味的觀點。
以下是問答實錄。由創新工場(微信ID:chuangxin2009)整理髮布。轉載請聯繫場工(微信:1023396007)。
▌世界將只需要25%的人口
現在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時代,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徹底的變革。
現代企業和工作崗位是近代以來的產物,只有大約三百年的歷史。這三百年間,我們經歷了多次機器取代人力的革命。但在眼下,我們正在經歷的,卻是一場計算機取代人類的變革。
這場變革會對社會產生多麼重要的影響?
舉例來說,當我走進創新工場大門的時候,大家都對我打招呼,因爲攝像頭已經通過臉部識別認出了我的身份。當我走進一家商店,計算機甚至能夠判斷我會對什麼商品感興趣。如果我給一家公司打電話,我甚至無法判斷對話的是真實的人還是電腦。
以美國的一些數據爲例。美國有350萬卡車司機,以及550萬貨物裝載工人,這些職業都將面臨消失。
在生鮮商店,大部分商品都帶有條形碼,只要把商品放進籃子,就可以用信用卡結賬,收銀員變得可有可無。
如果這樣下去,或許只要25%的人就能生產滿足我們所需的所有物品。
但如果75%的人口將不再從事生產,那就會成爲嚴重的不穩定因素,要如何引導他們做有意義的活動呢?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據我所知,有一些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考慮如何安置可能失業的人口。
但我相信,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是更爲美好的未來。我小時候還有電梯員這樣的職位,隨着電梯的進化,這一崗位已經消失了。這是發展的規律。
▌行業趨勢:類人AI有趣,但突破仍需40年
Q:除了專業知識以外,是什麼促成了您如今的成功?
John:作爲科學家,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品質。我對未知的東西充滿好奇。另外,是專注於個人真正感興趣、享受的領域。
Q:中國雖然重視教育,卻鮮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針對這一點,中美教育有何不同,您對中國學生有什麼建議?
John:我來中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幫助中國教育的發展。我認爲,今天的中國有很多機會,能夠推動高校的建設,並影響到千百萬人的生活。
20年前,中國的大學生數量大約是600萬人,目前已經上升到了2000萬人。教職工的人數也從30萬上漲到了100萬。相當於每年新增50所規模在3萬人的高校。
起初,高校關注的重點是數量擴張。但現在,目光已經逐步轉向了質量。問題在於,高校希望通過數字來衡量質量,比如發表論文的數量或者是研究項目的數量。
這是因爲,大學校長的任期通常是5年,亮眼的科研指標會爲校長以後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但這加重了青年教師的科研壓力。
高校應該調整導向,加重對教學的考察。這一轉變並不容易,不過目前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只是改變仍然需要循序漸進。
Q:目前,AI影響的主要還是計算機科學有關的專業,對其他專業的教育會有什麼影響?
John:或許AI會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更多情況下,重要的並不是教育者的知識,而是教育者對學生的關懷。如果教師不再參與教育,那麼教育也就失去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我曾經總結,都有哪些科技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結果發現,儘管我小時候曾以爲電視會改變教育,但實際上,真正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只是黑板和印刷機構的出現。科技的進步無法替代人的作用。斯坦福也曾經進行過相關研究,發現當有人陪伴時,學生能從觀看視頻中獲取更多知識。
雖然有十分有趣的類人AI想法,但出現依舊需要時間。目前的AI浪潮只有短短几十年時間,深度學習技術還稱不上“智能”,只能識別物體的外在,而非背後的機能,遠遠達不到人類的智能水平。所以我想,所謂的變革可能起碼還要四十年左右的時間纔會發生。
Q:未來一段時間內,AI研究的哪個發展方向將是較爲重要的?
John:目前,深度學習領域的AI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就我個人來講,我比較感興趣的新話題在於,深度學習的作用機制到底是什麼?
萊特兄弟在不清楚飛機作用機制的情況下發明瞭飛機,但後來的科學家發現了背後的原理。之前,我們的研究重點在於讓程序運行,我想以後可以更多關注深度學習背後的原理。
▌個人發展:青年學者不要只盯着薪水
Q:AI有兩個職業路徑,一是理論研究,二是投身產業實踐,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John:這一問題的實質其實在於,你究竟想要留在高校進行理論研究,還是進入企業等機構進行研發。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將研究細分爲了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以及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兩類。劃分的依據不在於學科和課題,而在於研究目的。如果是政府或者企業贊助的研究,會被認爲是應用研究;相反,如果只是研究感到好奇的現象,就屬於基礎研究。在美國,應用研究多在國家或者企業級實驗室中進行,講究時效;而基礎研究則在高校中進行。
如何取捨取決於你的意向。如果想要看到實際產品,希望得到各種資源支持,那就投身產業實踐;如果你只是對某些方向感到好奇,在高校做基礎研究可能更適合你。
Q:對於有意從事AI相關職業的研究生來說,進一步深造是必須的嗎?
John:正如我前面所言,在美國,這取決於你的研究意向,你是想從事學術研究還是投入產品研發。就我個人而言,獲得研究生學歷以後投入工作,不一定遜色於繼續進行博士學習。
Q:您對我們這些AI後輩有什麼建議?
John:我經常告誡學生以及青年學者: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須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而不僅僅是爲了謀生。在康奈爾大學,我對求職的學生的建議是:不要只盯着薪水。
一週只有168個小時,拋棄吃飯、睡覺、工作的時間,其實只有15個小時能夠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你的愛好,那麼這段時間就延長到了55個小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