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不錯的文章
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印度最強輸出是什麼?CEO!印度裔統治下的美國巨頭:2家市值破萬億,掌舵30%五百強
印度出口的最佳商品是什麼?
江湖戲言:是CEO。
納德拉接任微軟CEO,皮猜在Google真正登峰造極,而今,又一家美國科技巨頭——IBM也迎來了一位印度裔CEO,阿爾克溫·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
印度裔CEO一次次被提起,華裔高管也一次次被相提並論作對比。
然而,美國巨頭公司步入“印度裔CEO”時代,可不只是個例。《哈佛商業評論》此前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的掌舵人來自印度。
都是鼎鼎大名的巨頭公司。還不止於科技圈,更是涉及製藥、餐飲、快消、銀行業等等諸多領域的巨頭公司。
今天,我們就盤點列舉十位代表性CEO,他們在職期間所領導的公司,市值最高破萬億,最低也有近百億美元。若是將他們的公司市值加起來,可高達數萬萬億美元……
也想通過個中經歷和履歷梳理,更加清晰地看出印度裔CEO的上升路徑:從何而來?因何成功?
也想提出思考題:印度裔不斷上位,真的完全是因為“比華人更會搞關係”嗎?
▌Google CEO is an Indian
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1972年7月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今年47歲,現任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 CEO。
他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讀的是冶金工程專業。之後在斯坦福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上,獲得了理學碩士學位,此後又拿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
畢業之後,皮猜先是在一家半導體公司Applied Materials工作,任產品管理崗位,後又加入麥肯錫,從事管理諮詢工作。
2004年,32歲的皮猜加入Google,對Google的產品業務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首先是帶領Chrome一舉打敗當時市場上還占主要份額的IE流覽器,其後建立了Google在Android系統中的強大優勢。
2014年10月,Google又進行了一波管理層調整,皮猜的權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除了繼續負責核心 Android 和 Chrome 業務,還接管了研究、搜索、地圖、Google+、商務和廣告產品,以及基礎設施等業務。
這個時候的他,加入Google十年,成為“二號人物”。但這並不是他在Google內部晉升的天花板。
2015年8月10日,Google宣佈進行組織重整,皮猜出任新Google公司董事長及CEO。
2017年7月,他又向前踏了一步,加入了Alphabet董事會。此舉也被認為是佩奇培養其為接班人的體現。
到2019年12月,Alphabet正式官宣,皮猜升任,以Google CEO的身份,同時擔任Alphabet首席執行官職務。
2020年剛開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皮猜治下,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
▌微軟 CEO is an Indian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1967年8月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的Nizams市,今年52歲,現任微軟CEO。
他在1998年畢業于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獲得電子和通信的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留學,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攻讀電腦碩士,後來還在芝加哥大學獲MBA學位。
畢業之後,先是在SUN工作,1992年加入微軟,歷任線上服務部門的高級副總裁、研發以及業務部門的副總裁、微軟伺服器和工具業務群擔任總裁等等。
是微軟多項重要技術的開發者之一,比如資料庫、Windows伺服器和開發者工具等等,也曾負責Bing搜索業務,向陸奇彙報。
2011年接手雲計算業務,推出雲計算版Office軟體——即Office 365,並推動微軟雲服務Azure快速增長。
2014年2月,接替史蒂夫·鮑爾默,成為微軟CEO,當時微軟股價為31.76美元,市值2413億美元,備受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困。而且那時候,華裔高管陸奇同樣擁有超高威望和呼聲,納德拉面臨內外壓力。
納德拉上任之後,在微軟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發力雲計算與企業級市場服務,逐步不再只聚焦Windows業務,推動微軟“刷新”。
2018年4月,入選《時代週刊》2018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19年11月22日,名列2019《財富》年度商業人物榜單第1位。
到2019年12月31日,微軟股價為157.7美元,市值近12000億美元,是上任時的5倍。
▌IBM CEO is an Indian
阿爾克溫·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1962年出生於印度安德拉邦,今年58歲。
1985年,他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與谷歌CEO皮查伊、哈曼國際CEO迪內什·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是大學校友。
隨後他前往美國,1990年在伊利諾州立大學巴納-香檳分校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畢業之後,他便加入IBM,從工程師開始做起,至今已經工作了30年之久。2015年,他晉升為高級副總裁,負責雲計算、認知軟體等業務。
2018年,推動IBM以3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Red Hat,完成IBM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交易,也是開源史上最大的交易。
2020年1月31日,他被任命為IBM首席執行官,接替IBM首位女性首席執行官維吉尼亞·羅曼提 (Ginni Rometty)。
2020年4月6日,他正式就任IBM首席執行官一職,並發出首份員工公開信,宣佈了上任之後的“三把火”:雲、人工智慧、客戶。
疫情當前,近年以來IBM又為核心業務增長乏力、服務部門冗員等問題所累。克裡希納的上任,能否複刻印度老鄉納德拉在微軟創下的成就?
令人拭目以待。
▌百事可樂 CEO was an Indian
盧英德(Indra Krishnamurthy Nooyi),1955年10月出生於泰米爾納德邦馬德拉斯,也就是現在的金奈,今年64歲,2006年擔任百事公司董事長及CEO,2018年退休,現在也是亞馬遜董事會成員。
1974年,從馬德拉斯基督教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化學和數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印度加爾各答管理學院。
1978年,被耶魯大學錄取後移居美國,當時她23歲,只有500美元。1980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盧英德的職業生涯起于印度,曾在強生公司和紡織公司 Mettur Beardsell 擔任產品經理。1980年從耶魯畢業之後,以戰略顧問的身份加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 ,然後在摩托羅拉擔任副總裁兼企業戰略與規劃總監。
她與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在其建言下,百事公司於1997年10月必勝客、肯德基和Taco Bell從公司分離並獨立為百勝全球公司,2001年,被提升為百事公司總裁兼CFO。
在2006年10月,正式上任公司CEO,是百事集團的首位亞裔女CEO,同年,他也名列《財富》美國商界女強人50強榜首、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第二名、”福布斯權力女性榜”第28位。
在擔任CEO的數十年中,她帶領百事完成了一系列重組,負責全球的戰略發展,在2018年10月3日離任首席執行官職位,工作12年,在她任職期間,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80% ,市值增長255%,達到1400多億美元。
▌諾基亞 CEO is an Indian
拉吉夫·蘇裡(Rejeev Suri)是現任諾基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印度裔新加坡人,1967年10月出生於印度新德里。今年52歲。
蘇裡是微軟CEO納德拉的校友,同樣畢業于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
他在諾基亞工作了超過20年,2014年開始擔任諾基亞CEO。
這一年,諾基亞已經在手機市場宣告徹底潰敗。在完成與微軟公司的手機業務交易,將設備和服務業務出售給微軟之後,正式退出手機市場。
也就在交易完成的同一天,蘇裡上任了。
此後,諾基亞的經營重點轉移到了通訊業務上,而蘇裡被稱為“諾基亞轉型的直接推動力”。
諾基亞和西門子的電信設別合資企業——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從虧損部門轉變為占諾基亞收入90%的子公司,就是他的手筆。
2015年4月,諾基亞斥資166億美元(約合1029.2億人民幣)收購法國通訊設備公司阿爾卡特朗訊。這家公司給諾基亞帶來了固網、核心和IP網路技術方面的能力。
依靠這些能力,諾基亞大大拓展了在美國通信市場中的份額,並超越愛立信,成為世界第二大通信運營商。
蘇裡表示,這場收購對諾基亞發展5G通訊技術帶來了戰略性優勢。
來到5G大幕已經緩緩揭開的現在,諾基亞在蘇裡的領導下,已然是商用5G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玩家之一。
今年1月9日,諾基亞公司在官網發佈聲明,宣佈已經在全球簽署了63份商用5G合同。
並且,諾基亞還表示,他們是唯一一家5G技術被美國所有四大主要運營商、韓國所有三大領先運營商以及日本所有三大全國運營商選中的網路(設備)供應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諾基亞市值207.88億美元。
▌Adobe CEO is an Indian
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Adobe現任董事長兼CEO,1963年5月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今年56歲。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學碩士,也是鮑林格林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還曾代表印度參加亞洲帆船賽。
他的職業生涯始於蘋果。離開蘋果之後,曾任矽谷圖形公司桌上型電腦和協作產品總監,其後又自己創業,創立了開創互聯網數位照片共用的Pictra公司。
1998年,納拉延加入Adobe,擔任全球產品研究高級副總裁,後又晉升為全球產品執行副總裁。
2007年11月,他被任命為Adobe首席執行官。2017年成為董事會主席。
就任CEO之後,納拉延開創了Adobe延續至今的基於雲的訂閱服務,建立了數位文檔的全球標準。
Adobe稱:納拉延作為首席執行官,帶領Adobe轉變為行業創新者,釋放了人們的創造力,推動了Adobe數字業務的發展。
2011年,納拉延被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任命為總統管理諮詢委員會(PMAB)成員。
2018年,納拉延在《財富》雜誌的“年度最佳商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二位。還被印度《經濟時報》評為2018年度“年度全球印度人”。
2019年,他獲得了印度政府頒發的蓮花士勳章,嘉獎其在貿易和工業領域為印度做出的傑出貢獻。
截至2019年12月31日,Adobe市值1596.54億美元。
▌萬事達 CEO is an Indian
彭安傑(Ajaypal Singh Banga),萬事達卡(Mastercar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1960年,今年60歲。
彭安傑的中學時代在海德拉巴公學度過,這同樣是微軟CEO納德拉、Adobe CEO納拉延的母校。
此後,他在德里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印度管理學院讀完了MBA。
1981年,彭安傑進入雀巢,從事銷售、市場行銷和管理工作。
1994年,他離開雀巢,加入百事公司。期間,他把當時在百事
旗下的肯德基和必勝客帶到了印度。
在百事決定剝離其餐飲業務之後,彭安傑也做出了改變:從餐飲業轉向到銀行業。於是,他接受了花旗銀行提供的工作。
到2009年離開花旗時,彭安傑已經是花旗亞太業務首席執行官。這一年,他加入了萬事達。
2010年,他從萬事達首席運營官(COO)升任CEO和董事會成員。
彭安傑有一句名言:
創造一個超越現金的世界。
在彭安傑的管理之下,萬事達從一個銀行所有的組織轉變為一個盈利企業。在數位支付領域,仍同Google、亞馬遜等新巨頭積極競爭。
2015年,時任總統的奧巴馬任命他為總統貿易政策和談判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6年,印度政府授予他蓮花士勳章。
此外,他還擔任著美印商業委員會(USIBC)主席,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商業理事會成員等職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萬事達市值為3008.33億美元。
▌美光科技CEO is an Indian
桑傑·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美光科技集團( Micron Technology)CEO,印度裔美國商人,出生于1958年6月27日,今年61歲。
Mehrotra早年在德里(印度首都)的一所學校接受過幾年教育。他先是在彼拉尼博拉理工學院(BITS Pilani)上大學,後來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ehrotra在此完成了電子工程和電腦科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
並于2009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高管教育專案。
1998年,Mehrotra和其他兩位合作人共同創立了閃迪公司(SanDisk),並在2011年至2016年擔任總裁和首席執行官。
閃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閃速資料存儲卡產品供應商。
2017年2月,他被任命為美光科技首席執行官。2019年,還被任命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
Mehrotra擁有的專利數達70多項。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光科技市值597.43億美元。
▌摩托羅拉 CEO was an Indian
桑傑·賈(Sanjay Jha),摩托羅拉前CEO,是一位印度裔美籍商人,出生于1967年,今年53歲。
Sanjay Jha生於1967年,分別在利物浦大學和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11年,被授予 D.Sc 榮譽學位。2018年,選入美國國家工程學院。
1994年,Jha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開始了他在高通公司的職業生涯。
他在高通超大型積體電路集團工作,研究Globalstar衛星電話。
後來,他又著手於第一個13k 聲碼器的研發,該專用積體電路集成到了高通公司的MSM2200晶片組中。
1997年,Jha被提升為工程副總裁,負責領導積體電路工程集團。
他領導並監督了五代數據機和基站晶片組(數位基帶和射頻)以及系統軟體的開發。
1998年,被提升為高級工程副總裁。
2002年,高通科技創業投資公司,Jha擔任高級副總裁和總經理,管理科技投資組合和新技術集團。
2003年成為高通執行副總裁和高通 CDMA 技術公司總裁,並于2006年12月被任命為首席運營官。
2008年8月4日至2012年5月22日,Jha成為摩托羅拉移動設備業務的新任 CEO。
2014年1月7日,他被任命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鑄造企業Globalfoundries的CEO。
2018年3月9日,他辭去了Globalfoundries CEO的工作。
2011年8月15日,Google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
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佈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智慧手機業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摩托羅拉系統市值275.26億美元。
▌哈曼國際 CEO is an Indian
迪內什·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哈曼國際(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CEO,是一名印度裔美籍商人,出生于1957年12月17日,今年62歲。
哈曼國際是一家旗下擁有包括Revel、 AKG、harman/kardon、Infinity、JBL、Lexicon及Mark Levinson等16個全球領先品牌的母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音響產品製造商,處於全球音響的研發和製造領域裡的領導地位。
除此之外,他還是雀巢公司董事會成員。
Paliwal曾在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新加坡、瑞士和美國生活和工作。
他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在邁阿密大學獲得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碩士學位和金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9年,邁阿密大學還授予 Dinesh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為推進邁阿密大學在商業、技術、創新和創業活動方面的領導地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貢獻。
在加入哈曼之前,他曾在 ABB 集團擔任全球市場和技術總裁。在 ABB 工作的22年中,他在5個國家擔任管理職務。
ABB集團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位列全球500強企業。
Dinesh可謂是榮譽無數。
2010年,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評為紐約都市年度企業家,並獲得了全球印度裔人組織頒發的印度裔美國人成就獎。
2014年,《財富》雜誌將Paliwal評為“年度商業人物”。
2017年,Paliwal 被提名首屆 Recode 100,以表彰當年在科技、商業和媒體領域中做出的貢獻。
2016年11月,三星宣佈以大約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哈曼國際,Paliwal 在收購後繼續領導公司。
▌共性:理工科高材生,重視MBA教育
以上,就是十位“最有權勢的印度裔CEO”,但也再次說明,他們,還不是印度裔CEO的全部。
還有Palo Alto Network、利潔時集團、星展銀行、高知特、Conduent、帝亞吉歐以及NetApp等世界頂級公司的CEO,均是印度裔。
而且如果把統計放到高管層面,或許還有更多的傑出印度裔會被納入其中。
所以回到開頭之問,印度裔CEO的職場成功之道,是否有跡可循?
由表及裡,或許可以從履歷中先歸納幾點共性:
第一,基本是理工科出身,但非常重視工商管理類的教育,看重MBA。
谷歌CEO皮猜、微軟CEO納德拉,都是理工科出身,但都專門研習了MBA方面的課程和經驗。
並且據納德拉在《刷新》中的自述,1992年獲得微軟工作機會,同時自己還面臨MBA課程的挑戰,但納德拉並沒有二選一,而是周內在西雅圖微軟工作,週五下班就飛赴芝加哥,一連2年皆如此,最終獲得芝加哥大學MBA學位。
其次,職場忠誠度高。
上述幾位印度裔成功CEO通常在一家公司慢慢升職、積累勢能,而不是為了薪水頻繁跳槽,這對於後來被委以重任也有重要助力。
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布林在交接班信中就說:皮猜已經在Google的CEO職位上證明了自己,而且他15年來兢兢業業,帶領上下攻克難關解決問題,謙虛又技術範,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帶領Google和Alphabet走向未來。
最後,赴美深造,其後落地紮根。
跟諸多外來族裔一樣,印度裔CEO們基本都是在國內完成本科教育——也基本都是國內名校高材生,然後赴美留學深造。
但或許是印度過去一個時代的發展原因,這些印度裔CEO的上升路徑中,沒啥“後路”可言,想要發展更好,就需要在美國全身心融入打拼,甚至拖家帶口,落地紮根。
比如微軟CEO納德拉,家境不錯,父親是印度高級官員,但最後在微軟掌舵,完全憑藉的是個人努力,甚至最初帶妻子去美國,還未能獲得移民許可。
而更多華裔人才,因為中國經濟和科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面臨機會,也會錯失另外的選擇。
這無關對錯,都是個人選擇,但如果回到那個喜聞樂見的話題:為什麼是印度裔而不是華裔?
或許也要對印度裔在美國管理層的崛起,更加見賢思齊。
之前公開討論時,有說過語言的原因——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裔語言上天然在美國優勢。
也有表達種族性格的因素,常見的印象說法如“印度裔團結、拉幫結派”、“一個印度裔進公司會招攬更多印度裔進來”,“一個華裔進公司會排擠走另一個華裔”……
但印度裔高管們自身的努力和優點或許會因此而遮蔽。
是時候更全面、客觀地看待成功的印度裔了,偏見只會加大傲慢,進一步忽視學習進取之心。
你說呢?
「浦原喜助名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動漫廢物電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李哲藝音樂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請益] 死神名言集的翻譯- 看板kachaba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10連轉蛋獎券」x1(最多5句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名言】 浦原喜助 (元・十二番隊隊長兼技術開発局初代局長 ... 的評價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閒聊] 死神的經典名言語錄也不比JOJO少欸...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浦原喜助名言 在 [閒聊] 死神的經典名言語錄也不比JOJO少欸... - PTT Web 的評價
浦原喜助名言 在 動漫廢物電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小夜曲】今泉力哉導演 訪談
「甄選造就充實,信賴更添魅力。」
問: 伊阪幸太郎先生親自指名您執導這部伊阪原作的電影。請問您對此有什麼想法?
我實在沒想到會由我來拍這部電影,因為我是先拜讀過原作後接到的邀請,所以我想著既要貫徹自己的風格,以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為出發點,同時也要將伊阪先生的首部戀愛小說表現到位。雖然我不常看小說,但伊阪先生的小說作品很多被改編為電影,所以還是有看過的。看似很適合製作電影,實際上難度卻很高。其實我當初還想自己寫劇本,但因為原作中的所有內容我都覺得很有意思,實在是篩選不出來,於是便拜託了劇本家鈴木謙一先生。在如何安排原創情節,以及如何將原作臺詞改寫為口語說法等問題上我們都是一起商量著進行的,但要說語句的省略方式和收尾形式,我就實在是自愧不如了。我認為謙一先生真是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問: 主角是普通的公司職員佐藤,請問您是如何指導三浦春馬先生進行演繹的呢?
一方面要注意他是站在故事中心的重要人物,另一方面也不忘表現出他僅僅是一個普通人。佐藤人如其名是個沒有特色的角色。在挑選服裝時,我和三浦先生曾談過佐藤這個角色的形象,當時三浦先生說「普通人的普通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這才是最難的問題呢…」聽到這句話我便確定可以完全信賴他了。起初我會花時間和他一起塑造這個自然樸實的角色形象,但中途開始便完全交給他來判斷了。關於佐藤目送紗季乘公交時露出的表情,我原本認為不應該是一臉笑容的,但三浦先生卻說「佐藤這樣就好吧!」之後在我看到成品時頓悟,三浦先生說得確實沒錯。
問: 飾演紗季的多部未華子小姐與三浦先生配合十分默契。請問演繹方面又是如何指導的呢?
多部小姐雖然參與拍攝的時間較晚,但和她演對手戲的人是以往也多次合作過的三浦先生,所以她入戲很快。儘管沒有刻意想表現出美麗的一面,卻也極其自然地流露出了紗季該有的表情,我認為這很出色。其實最後佐藤和紗季互相說「你回來了」「我回來了」是兩人在試演內容的基礎上補充完成的一段情節。配合兩人精彩的演技幾乎為給故事來了一個完美的收尾,著實讓我為之一顫。我的職責就是看演員的演技。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信演員,相信他們的演技,那麼拍出來的電影一定會充滿魅力。
問: 電影中的人物大多成熟穩重,令矢本悠馬先生飾演的織田一真顯得十分突出。
伊阪先生的小說中會出現許多名言,也有許多一眼看起來很裝模作樣的臺詞。我認為將這兩者都投影在一個角色身上便能構成一部敘述日常故事的電影。而這部電影中的這個角色便是一真,也就是矢本先生。一真是個自由奔放的人,如果刻意去限制他的這種性格反倒會使這個角色變得不自然,因此我也讓矢本先生自由發揮盡情演繹。看著他突然站起來,一邊晃動身體揮著手,一邊說話的這種演繹方式,我感到十分有趣,所以在有些情節中甚至會特別要求他也這樣表演。讓矢本先生來出演這個角色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問: 本作品中將戀愛故事與家庭關係描寫得淋漓盡致。您成為群像劇大師的原點是什麼呢?
我自小就對配角很感興趣,以前去看《寶貝智多星2》時被白鴿夫人的劇情感動得大哭,散場後走到大廳還聽到有人很奇怪我為什麼看個喜劇會哭成這樣。配角並不是為了主角才存在的,為了尊重每一個人的人生,群像劇才越來越多。這次讓我感到難度最大的就是對家庭的描繪了。以往我的作品中大多是讓演員坐著正對鏡頭說話,但美緒談論關於父親一真的事情,以及她和母親之間的對話我就想儘量安排在日常生活之中進行。我感覺正對鏡頭拍攝名臺詞場景的話衝擊力會過強,反之又會擔心無法確切地傳達給觀眾,每當我在拍攝的第二天去找副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商量時,大家都會回答我不用擔心沒問題的。可我還是放心不下,所以收到原片後就會立刻去檢查對應的場景。結果真的沒問題!(笑)。關於愛的形式和家庭關係,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正確答案,我認為各種形式都有他的優勢和充實之處。齊藤和義先生寫的主題歌也正體現了這一點。
問: 與齊藤和義先生共同製作音樂後您有何感慨?
由於主題歌在劇中會反復出現多次,所以我請齊藤先生把歌曲的一部分改編為舒緩版,看到他歌詞中的用語,令我不禁感慨實在是太巧妙了。劇中配樂我希望不要過於沉悶,採用節奏比較歡快的風格,於是和齊藤先生在錄音室一邊細細探討一邊製作。最終完成的配樂可謂是引人入勝,完全超乎了我的想像。特別是佐藤奔走在施工現場時的配樂讓人感覺就像科幻片一樣。一真和由美將結婚一事告知佐藤時的配樂選擇《Very Very Strong~Eine kleine~》的變奏版也是齊藤先生的提議。
問: 拳擊場景是劇中一大看點,請問拍攝時是如何處理的呢?
以往我拍攝的作品大多是坐著正對鏡頭說話,所以對我來說連走路都能算是動作戲(笑)。經驗方面就依靠演出部門和攝影師補足,做到拍攝前日一定先商量好如何分段。但是,由於飾演拳擊手的演員並不是主演,若這段劇情過於詳細則會使拳擊戲異常突出,所以拍攝時我會注意讓他的存在感和其他角色持平,在體現這個場景重要性的同時又保證整體比例的平衡。
問: 在宮城仙台進行所有外景拍攝讓您感受如何?
至今為止有過不少團隊在仙台拍攝電影,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加上以宮城仙台電影委員會為首的各路人員也對我們大力支持,讓我感慨頗深。原作中出現的站前天橋廊和地下停車場都是只有在當地才能拍攝出感覺的地點,而且我認為電影是能通過畫面讓你感受到真實氣氛的,所以希望能自然拍攝出仙台獨有的魅力。我很慶倖這部作品能在仙台拍攝,而且牛舌也很美味。
問: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邂逅”,請問您有什麼看法?
比「邂逅」更重要的就是,「在事後回首與那人的邂逅時會令你感到慶幸」。這也正是小說的主題。電影則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一個問題,並讓年輕一輩的美緒來道出。我的回答是「珍惜那個人和我們現在的生活。」畢竟這個「事後」是個模糊的概念,並沒有具體指什麼時候。希望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問: 看到電影的成品後,您有什麼新的感受嗎?
伊阪先生給出的評價是「真是一部充滿魅力的電影!」,這讓我感到無比欣慰。包括伊阪先生和齊藤先生在內,如此豪華的拍攝團隊製作出的這部作品,已經成為我心裡規模最為宏大的電影了。如果要說自己在哪方面有獨到的見解,那莫過於是對內容的甄選了吧。不是一昧堆疊而要精挑細選。切勿刻意為之,而要選擇信賴其本真的姿態。甄選和信賴將會令結果變得豐富而充實,今後我也會謹記這一點。
@M
浦原喜助名言 在 李哲藝音樂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4/6(之二)晚上參加音樂家李哲藝與導演魏德聖的音樂會
《述說、對談與演奏的魅力》 文 / 吳孟樵
「留下來,或我跟妳走。」
聯想到這是哪部電影的名言?不只是這句台詞成為當年談論的「詞句」,拍片場景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這部電影是我第一次觀看導演魏德聖的作品《海角七號》,還記得試片會時的盛大場面。接著是因影展審片與放映級別決審開會,我總共看了各兩次上下集的《賽德克.巴萊》。再就是觀看他擔任製片的《KANO》,以及他的音樂電影《52赫茲我愛你》。
創作品,是直接間接、近距離遠距離地與自己對話,若是成為展出品(書、音樂、畫作、雕塑、戲劇、電影……等等形式),與共鳴者產生對話關係。當我從松菸誠品的戲院看完電影,不到半小時內,得轉換情緒進入音樂廳,將自己的身心置於某種情狀裡,隨著電影人生起伏思緒,也將自己的情感沉浸於當下。
對魏德聖作品的認識與其說是來自他的電影,我注意到的是他受訪時的新聞與照片,他所顯露的姿態總是謙和。這晚看了他與李哲藝的對談,有多張自魏德聖的幼年童年、青少年,再到工作時期的照片。這樣的連結更為真實地反映一個認真創作者的生命情懷。我就坐在第一排觀眾席,看到的魏德聖無論是言談或是器貌,依然感受得到他的個性秉實謙虛真誠。他的童年是令人欣羨的,住家鄰接廟口與戲院,經常有機會摸黑溜進電影院。這樣的身影,必然令人聯想到義大利名片《新天堂樂園》。果然,這部配樂也是李哲藝所喜愛的,他成軍的灣聲樂團經常演奏,隨著樂團演出的人員與形式,必有所不同的「感覺」。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無不被影片的語言魅力、充滿情感的配樂「留下」深深的情感與畫面。那是對於戲院、影迷與所有電影成員的致敬:
對成長過程中的啟迪巡禮;
對隱藏不捨的過往揭序幕;
對老式投影機放映師致敬;
對跑拷貝的年代真實呈現;
對忘年交的友誼真情著墨;
對初戀情懷的癡迷銘心骨;
對慈母電話線的知情牽繫;
對自我的迷思與追尋解謎;
隨著李哲藝與魏德聖的對話,故事來了!
加深於所看到的藝術表現之外,另有屬於創作者本身的生活故事。故事,可以展現的是生命節奏,有美好的、青春的、困惑的、期待的、焦慮的,甚至是「成功」後所遭致的更大「挑戰」。
人生的驚喜往往在於你無法預期的。
魏德聖自小不知道自己的志向,當兵後努力思考,並且奮力地待在當年呈谷底狀態的國片市場圈裡。令我感動的不是人必得成就什麼事,而是做事態度負責認真,那麼,人生回敬的是哪種滋味,已不是那麼重要了。
「最重要的不是製作,也不是錢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不知道終點在哪?像是在洞裡、在夢裡,不知道哪時醒過來。」魏德聖這句話撼動我,我想像著他與劇組拍攝霧社事件莫那魯道的歷史悲懷。
原來呀,《賽德克.巴萊》在魏德聖的創作時間裡,比《海角七號》更早;而棒球故事《KANO》怎麼啟發魏德聖拍攝的靈感,都是看似不經意的「撞擊」,是人生的美好相遇的故事。《52赫茲我愛你》又是在怎麼的想法下完成的愛情音樂電影?這些對談,都是觀眾置身電影院裡,走出戲院後,可以再開發的了解。
李哲藝在指揮《52赫茲我愛你》樂曲時,現場的確可以聽到與電影不同的音樂表現,低音提琴以咚、咚、咚表現出「我愛你」,而這低音提琴的頻率,李哲藝說:「就是52赫茲」。魏德聖也說起他創作聯想,來自於某類鯨魚所發出的歌喉頻率是52赫茲。
最令人振奮的該是灣聲演奏《KANO》時,有股奮鬥不懈的毅力,是「心不正,球就不正。」人生不在於搶贏,而是不認輸,「不要只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也是在此時,聽到李哲藝說他大學時期加入校內的棒球校隊,熱愛棒球。因此,指揮此段《KANO》樂曲,更熱血吧!
魏德聖從小只習慣看國片,直到朋友介紹他看了他人生裡獨自一人看的第一部外國片《四海兄弟》(1984年,勞勃狄尼諾主演)之後,成為影響他人生的關鍵因素。
顯然,李哲藝很喜歡義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的電影配樂,繼《新天堂樂園》,再次編曲指揮莫利克奈的電影音樂《四海兄弟》。音樂裡的排笛,在現場改為提琴,尤其是灣聲小提琴首席黃裕峯獨奏幾段樂曲時,真是動人心弦!
李哲藝的音樂才賦展現於不斷地作曲、編曲、指揮、製作音樂節目。關心台灣土地的人與情,與魏德聖所關注的歷史題材正好吻合地對談,以音樂與現場人分享電影故事。
電影與音樂的關係訴說不盡,讓我再度深思俄國(蘇聯解體前)導演塔可夫斯基(1932-1986)曾說過的:「電影音樂不只是影像的附加物,如果運用得當,音樂可以改變整部電影的情感調性。」其實,他很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不需要放入音樂,為了讓電影形象發出的聲音真正飽滿、生動,必須放棄音樂。真正在電影中組成的有聲世界本身就富有音樂感。他說:「這才是真正的電影音樂」。
由此觀想,電影需不需要電影配樂?做到如何的程度才恰當?一直是導演與電影音樂家之間必須費時溝通的項目,也涉及到預算。但是,身為電影觀眾,對於電影音樂,不僅是聆賞,也有助於啟動畫面的記憶力。
我個人認為沒有電影不發出導演所要傳遞的「聲響」,即使是不使用電影音樂的土耳其導演賽米卡普拉諾葛魯在《卵》、《乳》、《蜜》,他所使用的是環境音。愛音樂也會樂器的伍迪艾倫在《我心深處》強調不使用背景音樂,但還是有大量的環境音,以及顯示生命焦慮的聲響。
聲音,無處不在,或許是電影與音樂結合的存在要素。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予人「若即若離」、「如泣如訴」,或是「澎湃洶湧」的感受。無論是黑夜或白日,獨自一人或與一群人,都能引人耳朵專注,將心靈隔開一空間靜心地聆聽。
認識李哲藝的過程猶如劇幕,見識到他逐步地實踐音樂熱忱。他能以劇目的形式展現人與曲目之間的故事性,能打動人心的不就是得具有同理心嘛!感謝他的邀約,讓我對音樂可以有更多的想像與了解。也想在此「呼喚」哲藝哪回嘗試一下,編曲演奏指揮菲利浦葛拉斯為《時時刻刻》(The Hours)所作的電影音樂。
觀眾席裡有深懂電影、音樂、文學的藍祖蔚老師在場,我還真是羞赧於寫下小小小小的心情。
此回,我沒有與任何人合照,一來是現場人太多,擠爆似地與魏德聖與李哲藝合照。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太害羞(尤其是對於不相識的人),沒去與魏德聖導演合照。那麼,就以單純的觀眾聽眾的角色「聽故事」。
浦原喜助名言 在 10連轉蛋獎券」x1(最多5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死神名言語錄每一句話都讓人起雞皮疙瘩,展現帥度的好夥伴,作文考試時的好幫手, ... 浦原喜助:沒錯,我們被無從選擇的無知與恐懼所吞噬,反而墮落那些沒有被踩中的 ... ... <看更多>
浦原喜助名言 在 【名言】 浦原喜助 (元・十二番隊隊長兼技術開発局初代局長 ... 的推薦與評價
【 名言 】 浦原喜助 (元・十二番隊隊長兼技術開発局初代局長) 「卍解: 観音開紅姫改メ (かんのんびらきべにひめあらため)」 【Bleach】. ... <看更多>
浦原喜助名言 在 [請益] 死神名言集的翻譯- 看板kachaba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剛收了死神名言集
不過因為日文不好
不知道台子上寫的是什麼
有好心人可以幫我翻譯嗎?
順便附上原文
(我這麼有誠意就幫幫我吧 各位日文好的大哥大姐)
市丸銀 "こらあかん"
更木劍八 "退屈させるなよ"
阿散井戀次 "見ィつけた!"
朽木白哉 "鈍いな..."
魂 "特盛-!!!"
浦原喜助 "まいどオ(縮小的o)~"
茶渡泰虎 "2分で終わる"
石田雨龍 "滅卻師の誇りにかけて"
朽木露琪亞 "ご機嫌麗しゅう"
(這句是不是露琪亞在學校用奇怪語調跟人打招呼那句阿)
-----------
感恩
--
幸福的世紀 貓咪找到了愛她的太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1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