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畫家 #葛飾北齋
#浮世繪大師也畫漫畫 #北齋漫畫
提到浮世繪,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裏〉滔天巨浪不僅席捲全球,也成為了日本文化的視覺符碼。除了經典的《富嶽三十六景》,這位浮世繪大師也有畫漫畫?又,浮世繪是日本漫畫的原點?甚至已經有動畫的概念?
《《北齋漫畫》與狂人漫畫家的一生》(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透過古董美術商浦上滿的視角,領讀者看到更多的葛飾北齋。
1980年代,清水勳與手塚治虫曾在富士電視台某個節目同台。該節目把《北齋漫畫》第三篇雀舞圖(雀踊り)裡的每個動作,用機器快速移動呈現,果然出現人們跳舞的動態。也就是說,葛飾北齋的漫畫是「動的漫畫」,就像電影問世之前,已有先進者開始構思讓畫動起來的方式⋯⋯
像浮世繪那樣畫漫畫👇👇👇
👉訂閱電子報,收信便能掌握閱讀相關第一手消息: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地之夏] 「鬼」的起源:八瀨童子與八瀨 / 李長潔 . #琉璃光院沒開 #只好看鬼 . 乘著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後,轉上叡山電鐵,可以去「#天狗」的居所鞍馬,或是到「鬼的故鄉」八瀨,再上延歷寺聖地。八瀨位於京都北方山邊,澗水明媚,其中瑠璃光院因瑠璃亭斑斕霓炫的楓照光彩而聞名,臥龍庭等幾庭園也相當精緻...
浮世繪大師也畫漫畫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聖地之夏] 「鬼」的起源:八瀨童子與八瀨 / 李長潔
.
#琉璃光院沒開 #只好看鬼
.
乘著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後,轉上叡山電鐵,可以去「#天狗」的居所鞍馬,或是到「鬼的故鄉」八瀨,再上延歷寺聖地。八瀨位於京都北方山邊,澗水明媚,其中瑠璃光院因瑠璃亭斑斕霓炫的楓照光彩而聞名,臥龍庭等幾庭園也相當精緻。來此地探訪除了夏季美景,更因為「#魔」的性質,也是這次主題要考察的關鍵,一探千年村落的寧靜與驚奇。
.
■ #鬼的起源
.
喜愛動漫的人們,一定都聽過「#酒吞童子」、「#茨木童子」,是日本妖怪敘事中時常出現的角色,連浮世繪都描述過源賴光大戰酒吞童子。酒吞童子與茨木童子其實都指向「#八瀨童子」,八瀨童子是「鬼」的源起,這些「鬼」因為聚集在京都北方的愛宕郡小野郷八瀬莊聚落而得名。也就是今天要上比叡山時,必定會經過的區域。
.
■ #役使鬼物
.
這裡所謂的鬼,其實是對居住在八瀨地區的舊住民(算是一種原住民)之族群貶抑,其特徵為黥面紋身、身形矮小、如兒童般好留長髮,被賀茂氏豪族驅趕於山中,隱匿度日。不過,八瀨人因熟悉山林,體力優異,常擔任比叡山法師(如 #傳教大師最澄)的山中嚮導或轎夫之役使工作,因此,有著比叡山上的高僧法師驅役鬼物八瀨的傳說故事。
.
稱之為「#童子」,有一說是因為鬼的髮型如幼童般,散亂或是隨意綁一個髻;也有學者認為,「童」是 #護法童子,為陰陽師或高僧所招喚隨侍的「式神」,而八瀨人曾助擊退愛宕山的凶惡天狗,故命之為護法。從故事裡,可以推敲出佛教勢力的進入(宇野日出生,2009)。
.
■ #鬼的子孫
.
天武天皇時,因平地與山地族群的衝突,故擁有書寫權力的京都政體將八瀨地區的人描繪成「邪惡,具有角,紅色面孔,披頭散髮」的鬼。從江戶時期,一直到現代的明治時期,八瀨地區的人們都還會稱自己為「鬼的子孫」。
.
在《#古今著文集》裡,就記載著酒吞童子的故事,出沒的地點便是八瀨聚落的西側、八瀨大橋過後的山區,可見深密洞穴,即是「鬼」的住處。由此也可見,「鬼」與八瀨居民的關係,這位妖怪,是族群政治的結果。
.
不僅如此,八瀨童子也與天皇制度有一種奇怪的關係,八瀨童子因解救被足利尊氏大軍追趕的後醍醐天皇,而獲得永世免除八瀨人民年貢諸役之福利,儘管在明治維新後此福利被刪除,但實際上八瀨地區年貢的具體數字為何,仍是相當模糊。而八瀨地區的奇祭「#赦免地踊」,便是對天皇恩賜的感謝。
.
雖然八瀨童子被視為一種底邊異族,但卻與天皇維持其妙的連結。例如近代的天皇葬禮,八瀨童子都擔任重要的抬棺者角色。在許多小說、漫畫中,八瀨童子也常被描繪為皇室私下役使的「#殺手」、「#忍者」、「#法師」等隱晦陰暗角色。
.
■ #琉璃光院沒開
.
然而,來八瀨,雖然是為了上比叡山,但夏日的山邊綠楓茂盛,滿滿的活力充盈八瀨山間。想說一定要去琉璃光院,欣賞夏季綠葉相映成趣,光影錯落,絕對不會比秋天光景來的遜色。誰知琉璃光院竟然是季節限定開放參拜的,想見到綠色琉璃,那就要在4月15日至6月15日期間拜放。只能心中充滿沒查好資料的懊惱,在門口拍下到此一遊的觀光客團體照。
.
#帶著媽媽去旅行 #偽學術
.
#參考文獻:
宇野日出生. (2009). 八瀬童子 歴史と文化八瀬童子 歴史と文化, 2007. 紙パ技協誌, 63(1),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