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荃灣友」,就緊係要緊貼呢區嘅新動態。上星期,就去咗位於 Plaza 88 嘅 #全港首個海洋體驗館🌊 ~ 浩海立方 • 探游館。未到步,哥哥同妹妹已經好期待☺,因為佢哋都好鍾意海洋生物。
探游館佔地超過一萬呎,一入場就見到好多好多唔同種類嘅水母😲,望住佢哋浮游,突然覺得好治癒😌。場內共分為多個主題專區:
#光影海洋觀景窗:為令遊客恍如置身海底世界,探游館揉合海洋生物與投影效果及視覺藝術,創造獨樹一幟嘅感官空間。而透過互動裝置,配以動畫,可以近距離觀察海洋生物外,亦可以了解生物及環保知識💭。
#夢幻水母萬花筒:以巨大萬花筒為設計理念,將真實水母、鏡影幻象及燈光配合,折射出無數水母影子。而隔離嘅水母實驗室,可以了解到水母各個成長階段,仲可以觀賞水母餵食👀。
#VR海洋探秘之旅、#MR水母學堂:於多媒體互動遊戲中,透過虛擬現實及混合實景,體驗於海底世界中嘅情境,完成各項海洋任務。
#海洋兒童樂園及特色餐飲區:參觀完,小朋友一定最鍾意去呢個以海底世界為主題嘅遊樂園玩🥰。旁邊有餐廳,玩完坐底食埋嘢就最好不過。特別一提探遊館同 Corner Cone 聯乘嘅雪糕筒🍨,係特別為探游館設計 + 香港限定,必食及打卡推介😋。
除咗自己參觀之外,呢度仲有導賞團,職員會同大家詳細介紹,從而令小朋友認識更多海洋生態,學懂保護海洋及棲息其中嘅各種生物🐋🐡🐙。
浩海立方•探游館 Cube O Discovery Park
#cubeodiscoverypark #浩海立方探游館 #水母 #jellyfish #海洋生物 #VR #MR #18個主題區 #海洋知識 #周末好去處 #假日好去處 #家庭樂 #familyday #hkfamily #hkmama #hkkom #hkparentingblogger #hkbabay #hkkids #三孩媽媽 #threekids #threekidsfamily #育兒日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NSTAGRAM @hokkaidolife.tw ⚡️ https://www.instagram.com/hokkaidolif... 🎶FACEBOOK @kouseiyu0422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 https://www.facebook.com/kouseiyu0422 ...
浮游生物種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餐桌上的白帶魚看見商業捕魚邏輯下,崩壞中的海洋生態與氣候危機】
鹹香酥脆的乾煎白帶魚,是台灣餐桌的常見菜色,但你知道嗎,台灣市面上的白帶魚,有70%都是進口的?
「RFI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徐承堉指出,中國人和台灣人都愛吃的白帶魚,中國人多吃「二指寬」,台灣人則愛吃「三指寬」的,因此「對(台灣)漁民來說,大小全部盡量捉沒關係,反正二指寬的可以賣中國,三指寬的可以內銷。」
長此以往,台灣近海野生白帶魚在大小通撈不設限下,不僅體型縮水,數量也大減。近年海關貿易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從菲律賓、印尼、阿曼和非洲等地進口上萬噸白帶魚,而台灣漁船則繼續捕二指寬白帶魚、出口中國。
台灣的白帶魚只是海洋悲歌的一小部分,台灣北部海域的魚群種類在15年間銳減100多種、全球90%野生魚種已被過度捕撈……,對人類來說,影響不只是沒有野生魚可吃,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
海中生物從哺乳類、魚類到浮游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一隻大鯨魚可抵數千棵樹,海洋浮游植物能吸收全球40%碳排、製造50%氧氣,是防止全球暖化的最強守備。
「我們不能只有嘴巴上說要對抗氣候變遷,然後什麼都不做。」為了保護海洋,帛琉在短短6年間達成全國8成海域禁漁目標,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接受《報導者》訪問時強調,漁業永續才真正有利於帛琉人民。
但自稱「海洋國家」的台灣,發表首份海洋白皮書迄今20年,卻仍然未見有效的海洋管理政策:不僅限禁漁海域比例遠低國際目標,且效果成謎;缺少對漁業資源科學研究,也未能掌握實際的漁獲量,沒有資料談何管理與永續?《報導者》訪問多位專家,整理國際研究與報導,指出海洋保育的重要及政策執行關鍵。https://bit.ly/3xmMUR9
★深入每寸土地,《報導者》以獨立觀點,傳遞事實,#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海洋保護區 #護漁 #海洋 #全球暖化 #過度捕撈 #海洋保育 #禁漁 #帛琉 #報導者 #氣候變遷
浮游生物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澎湖的潮間帶生態探險🦀️🦐🐟🦑🐡
退潮期間跟著在地達人走一趟海域潮間帶,潮起潮落,乾溼交替,陽光與營養源充足、浮游生物繁盛,是海洋生態系中生產力最旺盛的地區,孕育非常豐富的水中底棲生物,太興奮了,真的看到好多不同種類的魚蝦、蟹、還有大大小小可愛的河豚🐡、🐚貝殼類水底生物,大人小孩都好開心啊,親身體驗造訪,更加真實感受多元生命力的奧妙,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這個大自然的寶藏,珍惜海洋資源
#Kimberly澎湖遊記
浮游生物種類 在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INSTAGRAM @hokkaidolife.tw
⚡️ https://www.instagram.com/hokkaidolif...
🎶FACEBOOK @kouseiyu0422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 https://www.facebook.com/kouseiyu0422
紋別雖然只是一個北海道的小城市,但臨著鄂霍次克海,冬季海岸邊有流冰,帶來大量浮游生物,因此海鮮種類多、且價格非常非常親民XD
夏天來到紋別雖然無法看見流冰,卻是品嚐各種甘甜肥美海鮮的大好機會唷!
浮游生物種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科學」感到疏離高深又難親近,因此本廳的目的在於讓民眾消除對於海洋科學的排斥,進而產生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本廳將以活潑有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海洋科學中已經了解與尚待探索的課題,同時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海洋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帶來的福祉,也希望藉由參觀者提出觀後省思,共築海洋可能的未來。
展廳主題:
海洋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為了讓參觀者從地球整體的角度了解所看到的海,同時也循著歷史軌跡介紹海洋的誕生,因此我們安排第一個主題為海洋面貌。在設計成海洋研究中心的空間裡,將以重視體驗的方式多元地呈現展示。為了呈現海洋波浪產生的情形,海中光線與聲音的傳遞方式,模擬深海水壓的實驗裝置、實際運用於海洋調查與資源探勘的儀器等,介紹海洋的科學特性以及海洋科學的現狀,我們安排第二個主題為「海洋探索」。為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利用海洋資源製造的產品與一些半成品的原料實物,提醒參觀者其實在各種情形下我們不知不覺使用了許多海洋資源,生活中更少不了海洋資源,藉以說明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們擬定第三個主題為「海洋資源」。在對海洋科學有些瞭解後,民眾可能會對現況有些好奇,因此我們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安排第四個主題為「海洋資訊」。
主題一 海洋面貌:
利用七塊LED 柱狀的顯示板顯示裝置,以燈光與聲音製造出波浪、冰山、海嘯與海中生物等的海洋意象空間效果,稱為Data Pole。「海水的運動」是從不同的時間點、尺度,呈現海水的各種動態。「海洋生態剪影」呈現飛魚躍出水面、浮游生物群在海中徜徉、大鯨鯊在海上覓食、淺水的海藻隨波漂動、深海巨大的魷魚身影晃動、帶著螢光的水母群等。「海嘯」顯現海底發生地層斷裂大水激湧,跨越大洋的海嘯衝上海岸,形成一片汪洋滾流。「海冰與冰山」展現冰川與海水匯合處的大片崩落冰山,激起如山高的水花並形成一座座大型的冰山。北極熊帶著小熊追逐著海獅,最後出現一路挺進的破冰船。這四段重複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一進展廳就感受到海洋的氣氛。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地表有七成是海洋。這裡要從全球的角度介紹海洋的分布,海洋的寬度與廣度,同時讓參觀者與陸地作比較。另以「海洋相簿」來「重現古代海洋環境」與認識「海洋環境的變遷」。接著介紹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海的分布與深度、地球剖面與地殼厚度、全球海洋拼圖、從空中看地球(SOS)等課題。其中SOS 球型劇場是以「海洋與地球」為主題介紹全球性的現像,例如全球的洋流、海溫、海風、海面高度、海底地形、溫室效應等。
主題二 海洋探索:
將模擬研究中心創造空間感覺,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介紹海水的性質與運動等等。
「海水的特性」是讓參觀者了解海水所具有的各種性質(溫度、鹽分濃度、壓力、光線、聲音等),同時也透
過海洋生物的生態學習海水所擁有的各種性質。「海水的成份」是介紹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多少份量,及各佔多少比例。比較海水所含物質與人體所含物質,可以發現主要成份的種類十分類似。「海洋生產力」是介紹在海洋生態系的最底層是微小的植物浮游生物,二氧化碳與陽光等無機物會產生養分供應給其他生物。另在全球物質的循環上,海洋與海洋生物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介紹海洋與海洋生物所扮演功能的重要性。
「海水的運動」介紹海中發生各種運動,同時利用實驗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學習該性質。過去在研究海洋時,必須實際到海上才能進行調查,但是由於遙測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在不必到海上即能進行觀測,並且將觀測的結果應用到許多領域,「海洋遙測」將介紹相關內容。
「海洋調查船探勘」是以我國最新建造的海研五號為題,介紹研究船的結構、船內研究室所從事的活動、調查儀器等,引發參觀者對海洋調查的興趣。
主題三 海洋資源
呈現可從海洋取得各種資源的圖像,並利用影像與實物介紹人類對各種海洋資源的利用
其中海洋的非生物資源包含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礦物資源的應用,包含化工、紡織、造紙、染料、治金、陶瓷、肥皂、玻璃、醫藥、農漁業、食用等。海洋深層水以水產養殖與農業為應用重點,並用於漁牧、食品醫療、觀光休閒與溫差發電等相關產業。空間資源指可以利用的各種海洋空間,例如人工島、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度假村等。海洋能展項介紹溫差發電、波浪發電、海流發電等。
主題四 海洋資訊:
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
海洋的未來:
是以越來越熱的地球,引出全球暖化下的海水溫度上升等海洋的危機,作為本區的引言,讓參觀者警覺「我們僅有一個藍色地球」,開始關心海洋。然後針對人類與海洋關係的四大主題(環境、科學、科技、能源)一一介紹,讓參觀者了解世界各地保護海洋、研究海洋、運用海洋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海洋願景,而達到「築夢海洋」。最後以「向海洋立約」為題,讓參觀者以自己的話或畫,寫「給海洋的一封信」,傳達對海洋未來的反思與展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浮游生物種類 在 王土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水母是無脊椎動物,屬於刺胞動物門中的一員,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和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牠們分佈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牠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牠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水母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其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綱,有些屬於缽水母綱,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
水母壽命很短,平均只有數個月的生命。但有一種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能夠「不老不死」。
繁殖[編輯]
水母雌雄異體,有生殖腺在近胃囊處。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幼蟲離開母體,在水裡游動一會兒後,沉下海底形成幼體,後變成橫裂體,橫裂體分裂成多個碟狀幼體,再發育成水母成體。
近年,世界各地的海域常常有突如其來的水母群的出現。早前,日本海域便出現兩米長的巨型「越前水母」群,估計中國長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來源之一。隨著中國沿海業的過度捕撈,減少了與水母爭食的魚類,增加了浮游生物,造成水母繁衍過剩,加上長江流域連場反常的大雨,將巨型水母衝到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溫變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長。
天敵[編輯]
水母的天敵除了人類之外,目前已知大自然中會捕食水母的生物有:
鯊魚:鯊魚偶爾會捕食水母,但大部分的時候不會。
玳瑁:目前已知玳瑁除了捕食小魚為生之外,另一食物來源為水母。
海龜:捕食水母為生。只是因為目前海中垃圾很多,經常發生海龜將漂浮的塑膠袋當作水母吸食而窒息死亡。
翻車魚:捕食水母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