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聖馬爾定醫院創辦人 華淑芳(1932〜 )
文/陳永興
#華淑芳(Sister Mary Paul Watts)修女,193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她參加了1952年成立的「#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1956年她從美國馬偕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隻身搭船遠從美國來到台灣,在船上學的第一句中文就是「好美麗」,一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就愛上了台灣的風土和人情。她先在梅山設立了「#海星診所」,經常率領醫療團隊深入山區義診,她特別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的教育,後來求醫病患增多,華修女就把診所遷移到嘉義市區,改名為「啟明診療所」並擴大了服務的設施和範圍,1960年因為診所的病患常大排長龍而服務廣受好評,華修女就前往美國募款,並在嘉義市民權路興建了「#聖馬爾定醫院」,院名是為了紀念美國人馬爾定先生的鼎力相助,1966年醫院正式落成啟用。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2fc386d7-804c-4c7e-a029-6d39800070d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漁民一般都是居無定所,以海為家。荃灣一帶的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填海發展前,都驟居於今天近仁濟醫院,即昔日關門口村對出河邊及葵涌。另外亦有漁船集中於青衣門仔塘,即牙鷹洲與青衣東北的小港灣及今天青衣城的位置。這裡多是廢船,殘破不堪,白天如同廢墟,晚上漆黑一片。由於水淺,佈滿船民所丟垃圾及附近的工廠船塢...
海星診所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民報書摘】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華淑芳修女(Sister Mary Paul Watts),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創辦人、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創辦人。1932年生於美國伊利諾州,1956年畢業於美國馬偕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1959年,華淑芳27歲,隻身從美國搭了18天的船來到基隆,前往嘉義梅山協助中華聖母會的修女從事醫療工作。在服務過程中,她深受召喚,決定成為修女,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
當時嘉義偏鄉窮困、疾病、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嚴重,華淑芳與修女們在梅山鄉創立 #海星診所,之後在嘉義市民生路創立啟明診療所,為人們治病。因為多次親身經歷欠缺醫療資源而使許多人喪失生命,華淑芳發願要設立醫院,於是她和展蘭芳修女前往美國開啟將近一年的募款旅程,終於在1965年興建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自此,聖馬爾定醫院成了守護嘉義人的重要場所,醫院被稱為「美國仔病院」,而華淑芳修女則被稱為「#美國大夫」。
海星診所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6歲的美籍修女 #華淑芳,27歲時隻身從美國來到當時醫療相當貧瘠的嘉義山區,成立海星診所、之後創立啟明診療所,為人民治病。
#用無私的愛與信仰_為台奉獻一甲子
有一天,一位祖母抱著瘦弱的小麥可,孩子顯然是營養不良,小麥可需要至少好幾個月的醫療照顧,但沒有一家醫院願意免費收留他那麼久。
修女們知道,一旦放棄了他,小麥可很有可能活不下去。她們幾經波折,還是把小麥可帶回修院治療,由20位「媽媽」照顧成長,最終恢復了元氣,上了幼稚園,健健康康地長大.......
#只要有一絲希望_不輕易放棄任何可貴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
✨11/30 溫馨上市✨
▶用無私的愛與信仰,為台奉獻一甲子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博客來:https://bookzone.pros.is/3a57c9
📍誠 品:https://eslite.me/386sd3
📍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pros.is/3avd34
海星診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漁民一般都是居無定所,以海為家。荃灣一帶的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填海發展前,都驟居於今天近仁濟醫院,即昔日關門口村對出河邊及葵涌。另外亦有漁船集中於青衣門仔塘,即牙鷹洲與青衣東北的小港灣及今天青衣城的位置。這裡多是廢船,殘破不堪,白天如同廢墟,晚上漆黑一片。由於水淺,佈滿船民所丟垃圾及附近的工廠船塢廢水。青衣另一個艇戶聚居地方是青衣灣避風塘,即今天的青怡花園位置,在1958年動工,1961年落成,收容大量本來停泊在荃灣漁船。青衣塘大約有500-600間木屋,居民約有2500人,他們的房舍全部建在岸邊,用一些殘舊的木條支撐著。因為沒有清潔服務,居民都將垃圾倒在屋腳下,臭氣沖天。全區只有三條街喉。政府為了改善環境及方便居民,在區內設立臨時廁所,又在青衣塘設供水管道。政府又透過消防局訓練青年居民成立志願消防員。理民府曾協助青衣塘居民成立居民互助會。七十年代在附近設立新消防局。上世紀六十年代,青衣的漁民漸改在青衣大街對出的海灣設置魚排,養殖海魚。由於當時漁農處只批准漁民在「合適地方」註冊養魚,青衣並未列入合適地方,所以法例上屬於「無證養魚」。1980年由於政府利用魚排位罝作航道讓駁船運從青衣運載填海物料到荃灣,而且青衣亦填海在即,故當局決定清拆青衣灣魚排,漁民需將魚排搬往其他合法養漁區。由於青衣魚排屬無證養魚,政府不打算發放遷徙補貼,漁民則拒絕退讓。最後荃灣理民官許舒作中間人,一方面請求輔政司署向漁民發放補貼,另一方面遊說漁民接受補償安排,最後達成協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不少漁民由內地來港。教會為了幫助窮人,向漁民派發麵粉和米糧。在1960年代,天主教的「美國經援協會」體恤青衣漁民困境,斥資26萬多元,取得青衣塘未端的官地(即青衣公園的小山上),為漁民建屋,約400平方呎,稱為漁民村,今天名為青衣漁民新村 (Tsing Yi Fishermen’s New Village)。後來美國經援協會撤出香港,改由漁農處轄下的魚類統營處管理,以短期租約方式給予合作社使用。1966年政府設立魚類統營處青衣小學,為漁民及艇戶子女提供教育。但隨著青衣塘清拆,這所學校亦被淘汰。美國經援協會撤出香港後由天主教香港明愛跟進青衣艇戶的徒遷問題,1973年在漁民村旁興建聖保祿村,約300平方呎,容納27戶水上人居住,村內曾有4家士多店舖。初由明愛管理,後來亦由漁農處轄下的魚類統營處管理,讓村民自行組成合作社管理,以政府土地牌照方式給予合作社使用,改名為青衣聖保祿村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The Tsing Yi St. Paul Village Better Living Co-operative Society, Limited)。青衣大街是八十年代前青衣舊墟的主要商業街,居民衣食住行所需品都是主要在這裡所得。青衣公小原校也是在青衣大街中的一段。照地理位置,青衣大街應該是位於現時青衣邨與偉景花園的一段位置。踏入七十年代末期,青衣島已進入全面發展,龐大的開山闢地放渠工程趕緊展開,島上的上下涌美村、大王下村、老屋、鹽田角、藍田、新屋村落原有舊村落,經已夷為平地,面目全非。舊墟一向是青衣島居民最重要的集散墟,其後更成為居民的購物中心。設有多種不同行業的商店,如電器、酒家、什貨店、餅家、冰室、藥房等。一九八六年,政府進行搬村收地計劃,將商戶及居民遷移,位置為現時青衣診所與青衣邨宜偉樓之間。原址90年代初興建青衣公園足球場及網球場。大街清拆後鄰近新建屋邨命名為「青衣邨」,以紀念昔日青衣大街及市集,而市中心路牌至今也是指向青衣邨及青怡花園一帶。當年在第一段棚屋的馬路對面,是一個果樹園,地方不算很大,園內主要是石榴樹。果園隔鄰是牛皮廠,每天,一塊塊染成藍色的牛皮掛在對開空地上,地下滿是細碎的「廢料」,廠內可見巨大的木輪在轉動,發出「隆隆」的聲響,也發出陣陣的惡臭。再隔鄰是一間灰窰廠,每天都冒出濃濃的白煙,沒有風的日子,這一帶都給濃「霧」瀰漫著,夾雜著濃濃的氣味。「黑橋」是當時的地標,也是在未興建馬路前,是當時南北的主要通道。每當颱風過後,潮退的時候,海水由港灣流出大海,橋底的水流很急,細心觀看,原來海面有很多細小的蟹隨水流飄出大海,「黑橋」上便站滿棚屋的居民,利用長長的抄網捕捉水面的小蟹,熱鬧非常。
(註:幾十年前青衣天后誕時是可以找到狗肉吃的,亦有賭檔,最刺激當然各堂口搶花炮,過程激烈,常起爭執。)
海星診所 在 202103【熊咩Vlog】小海星牙醫診所看牙/潭子向日葵花田/台中 ... 的推薦與評價
Twin Musicom創作的「Classical Carnivale」是依據創用CC (姓名標示) 4.0 授權使用。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演出者: ... ... <看更多>
海星診所 在 台中牙醫推薦Dcard. 益新牙醫 的推薦與評價
松山八德牙醫診所院長洪牧仁醫師指出,牙疼的原因往往都是蛀牙或是咬合導致的牙齦腫脹,可以透過3個簡單 ... 孩子的口腔問題交給小海星兒童牙科診所! ... <看更多>
海星診所 在 小海星牙醫診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小海星牙醫診所, Taichung, Taiwan. 771 likes · 5 talking about this · 250 were here. 門診時間: 早上9:00-12:00 下午14:30-17:30 晚上18:30-21:30 星期一、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