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漁業署面對黑鮪魚產量過剩情形時,提出的解方竟是補貼做「罐頭」?
東港黑鮪魚捕獲量在1999年超過11,000尾,之後便連年減少,2012年創新低只剩下505尾。
今年東港黑鮪魚捕獲量再創14年新高,東港區漁會推估可能是因為疫情關係較少人出海捕魚,環境破壞減少讓今年的漁獲量大增,今年有可能突破4,000尾。
雖然漁獲量大增,但價格因疫情嚴竣導致觀光、餐飲相關產業需求低,黑鮪魚拍賣平均價下滑3成。市場需求減少,漁業署不僅沒有藉此契機輔導漁民轉型,反而提出獎勵機制,鼓勵漁民將新鮮漁獲作為加工罐頭或保存食品食材,每罐就能得6元獎勵,若原料為黑鮪魚,獎勵加碼至15元。
太平洋黑鮪魚早在2014年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臺灣海鮮選擇指南中,黑鮪魚也因為過度捕撈、成長緩慢等原因,列入「紅燈:避免食用」的名單中。
這次疫情,意外讓海洋生態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生機的機會,但疫情結束後,漁撈活動將再恢復過往活躍狀態。
為何漁業署面對市場需求大減的情況下,仍以補助、獎勵等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措施,無視海洋生態與漁民生計長期、永續的發展。
面對大海資源不斷減少、環境持續受破壞的未來,漁業署應趁此機會將補貼用於輔導漁民轉型,才能有效幫助漁民未來生計,亦逐步邁向海洋永續的全球趨勢。
疫情下漁獲大增的事實,證明限制捕撈是極為有效的保育措拖,更有助漁民增加漁獲。
我們認為,海洋委員會所推動的《海洋保育法》草案當中有「海洋庇護區」以生態系統為保護標的,即有機會拯救瀕危的黑鮪魚與復育其他魚種資源。然而草案卻已在行政院等待核定超過一年,遲遲不見政府積極保育海洋的決心。我們呼籲應儘速通過草案,創造庇護效果,改善沿近海的海洋生態系統,才能重新創造永續的漁業資源。
別讓鮪魚消失,擴大海洋保護區、通過海保法刻不容緩:https://act.gp/3veu9OD
#臺灣海洋保護區 #行動代號30X3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青衣島原有的天后古宮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天后古宮原來的位置是在「三百錢」(即現在青衣島對岸海邊的墳場),因廟宇外牆粉白,人多稱爲白廟。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說,青衣村民常常專程搭船到這座廟宇參拜。據聞在三百錢天后廟打鐘鼓,聲音可以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更在青衣灣近岸處聽到回音(即青衣的古天后廟位置),村民...
海洋庇護區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海洋基本法》在去(2019)年底公布制定後,海委會接續推動《#海洋保育法》立法,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育和復育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保署並於4月24日舉辦《海保法草案》公聽會。
草案中最引起關注的,是「#海洋庇護區」的劃設。《海保法草案》在既有的海洋保護區中,新增海洋庇護區的類型,#由主管機關海保署負責劃設。
不過,海洋庇護區的劃設和相關管制措施,卻引起 #離岸風電能源業者質疑定義不明,且擴大劃設。
能源業者代表郭先生說,草案中海洋庇護區的定義,與既有的海洋保護區沒有不同。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海洋庇護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青衣島原有的天后古宮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天后古宮原來的位置是在「三百錢」(即現在青衣島對岸海邊的墳場),因廟宇外牆粉白,人多稱爲白廟。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說,青衣村民常常專程搭船到這座廟宇參拜。據聞在三百錢天后廟打鐘鼓,聲音可以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更在青衣灣近岸處聽到回音(即青衣的古天后廟位置),村民認爲該地是龍口, 爲求方便參拜及認爲是天后意旨,遂在乾隆中葉(一七四二年)於這個位置遷建成青衣第一所天后廟(即今日青衣分區警署位置)。據傳天后娘娘曾顯聖,嚇亡海盜護鄕保民,所以天后廟一直都吸引大批鄉民參拜,香火鼎盛。廟內墨石碑誌,因日久殘破,字跡模殘,遂於一九二六年,由鄕中父老擇定吉時吉日,撥資大修擴建,使天后廟可以容納更多善信,然而原有的碑確認於當時已遭拆棄,村民亦代代流傳了不少關於天后顯靈的故事,例如據說日軍襲港時,廟前海灣泊滿船艇,投下的炸彈皆從船旁落入海裡,水陸居民均保平安,是爲天后對島上居民的庇護。七十年代政府要收地發展,連天后古廟也不免成爲收地的範圍之內。青衣村民篤信風水,於是聘請了有名的風水師傅蔡伯勵先生,爲古廟搬遷推算另一合適的位置。最後亦指出這座古廟只適宜在舊址移上一點,不能再更改其他位置, 遂於一九八三年正式把這座廟宇搬移至涌美下村附近(即天后古廟的現址),繼續讓鄕民及善信供奉。由於天后是海上之神,故所有天后廟皆面對海洋而建,青衣天后廟亦不例外。然而新建成的天后廟因青衣島塡海及土地發展的關係,令該廟遠離海邊。加上天后廟的風水因青衣分區警署之興建而大受影響,政府遂撥款港幣二十四萬元,在廟前興建噴水池、假石山和牌樓。在天后廟前面的正中位置興建一座水池,以水池象徵大海,希望仍能得到天后娘娘的庇佑。 舊天宮古廟附近的土地,是二、三百年前村民所共同擁有的田產,古廟的面積大約有四百多尺。收地時,按照政府的補償政策,另建一間七百尺的新天后廟,同時再補償八間村屋給予村民,使陳、鄧、張姓的所有後人都有所受惠。由於這些天后宮產業是所有青衣客家原居民同時所擁有的,屬於集體性公有財產,村民遂將所補償的村屋分租出去,以維持穩定及不斷的收入,作爲維修廟宇及各項有關支出之用。青衣村民遂成立一個特別的專責小組去處理這些事務,其一是青衣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他們負責天后廟各項大小事宜及金錢支收。 傳統的新年利是、拜山分豬肉、籌辦天后誕等的費用,都是運用這筆款項的。另一個組織是青衣天后宮演戲値理會,他們每年以「天后卜杯」的形式揀選出來,負責每年一次的天后寶誕演戲事宜。村民信奉天后娘娘,慶祝「天后誕」成爲每年一度「人神共歡」的盛事,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傳統是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搭建臨時的戲棚,上演連續五天的「神功戲」(粤劇)。在搬村之前,多數演出木偶戲或聘請小型戲班,於初三「正誕日」必大事慶祝,外地善信往往攜同大大小小的花炮來青衣賀誕,人潮洶湧,高峰期有花炮會一百零六個,紛紛舞龍、舞獅、舞麒麟賀誕,其中「搶花炮」爲當 時一大特色,即將藏有數字的爆竹逐一射上天空(放花炮),眾人即洶湧上前爭奪,每個數字均代表一個花炮,而搶中大炮或細炮便各安天命了。由於搶炮易生意外,爲安全問題,八十年代開始改爲以抽簽形式「抽花炮」,晚上即設宴競投聖物,例如天后像、龍鳳燈、玉器等,都各有吉祥喻意。各式花炮之裝飾每有特別的含意,若花炮上多薑示意多人「添丁」;若有多排燈籠或玉器,則示意發橫財;至於花炮高大便代表生意好境,及人丁眾多。
海洋庇護區 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洋保育協議 的實質效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全球海洋聯盟(Global Ocean Alliance)發起「30×30倡議活動」,希望到了2030年底,能夠把✨全球海洋的30%✨都劃入保護區的範圍。科學家們在回顧了近150篇學術文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