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出海,也能夠感受鯨豚】
上週六我參加 #東部以東 聯展開幕活動,展出陳聖文藝術家的抹香鯨創作及金磊老師的鯨豚攝影。在夏季末的傍晚,漁港邊吹著海風,#向日廣場 圍繞著三十攤的 #海味市集,美食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是疫情之後難得的小確幸。
陳聖文藝術家以羊毛氈及海洋廢棄物等材料製作成一比一大小的抹香鯨,這頭抹香鯨的色彩繽紛,有山色也有海色,彷彿這座抹香鯨就是島嶼的化身。陳聖文本身因為親近自然而關注環境保護的議題,也常常將一些自然中撿拾的垃圾融入作品之中,讓人反思垃圾在環境中的矛盾。這件抹香鯨的作品〈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取名自吳明益老師的《苦雨之地》,曾經在高雄駁二以及國美館展出。但陳聖文也透露關於作品的一個小訊息,這個抹香鯨的尾巴被一條繩子綁住,過去作品中的繩子另一頭都是被綁在展場的空間,象徵一種束縛;但此次在花蓮展出卻讓抹香鯨的尾巴不被空間束縛,作為一種自由的存在。
金磊老師長期專注鯨豚的水下攝影,也是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的解說員,為了精進自己的攝影技術,甚至遠赴東加王國與各國水下攝影師學習交流。這次的展覽展出好幾幅金磊老師的攝影作品,有在花蓮拍的也有在東加王國拍的,這些鯨豚的作品都充滿生命力,甚至可以感受牠們在水裡擺動的震撼。但我們很難想像這些作品背後所付出的時間,就像金磊老師說「多數時間都在等待」,這也讓人更佩服老師的毅力,願意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海洋,並持續推動海洋教育。
提到黑潮,就不得不提創立黑潮的重要推手,同時他也是臺灣海洋文學作家 廖鴻基 老師。廖老師長期推動海洋教育與鯨豚生態調查,2016年更進行「黑潮101漂流計畫」。我在今年四月份看紀錄片 男人與他的海Whale Island,片中廖老師語重心長的一句話深深烙在我腦中:台灣缺乏海洋教育,我們集體背對著海,而失去接觸海洋的機會。這對生活在台灣這座海島、及太平洋濱城市花蓮的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最後,謝謝 多羅滿賞鯨 還有一群關心花蓮及海洋的團體,願意付出心力促成這次的展覽,讓民眾就算不出海也能夠親近海洋,感受鯨豚的魅力。展覽預計展出至年底,每週六、日11:00~18:00,歡迎安排時間至向日廣場看展。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老師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路上的聲音手記|海路之一】
你聽過大翅鯨的歌聲嗎?
錄音師採集海洋聲紋、鯨豚的聲景,
我們用聲音抵達大海,伴隨洋流遠行。
►https://bit.ly/2VIzPoa
大翅鯨又名座頭鯨,曾活躍於黑潮海域,
卻在近二十年裡逐漸消聲匿跡,
每當大翅鯨罕見的現身,就是漁民豐收的吉兆,
正如廖鴻基老師所說:
「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在《#路》的第一集〈海路〉裡,
能聽見東加王國深海裡大翅鯨的低吟,
在浪濤聲與鯨歌繁複吟唱的赫茲裡,
航入廖老師生命動人的海面。
🎧️現在就收聽!《路》EP1|海路:是海讓我的生命更寬闊——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https://bit.ly/2VIzPoa
-
▍延伸閱聽:
由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老師發起成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為了幫助生態保育及生物多樣性的資料庫建構,於2011年起進行鯨豚聲紋採集計畫,三年間共收錄了多種鯨豚聲音,包含有飛旋海豚、短肢領航鯨、瓶鼻海豚、偽虎鯨、虎鯨、熱帶斑海豚、抹香鯨、花紋海豚等。
►認識鯨豚的聲音:https://bit.ly/3eAJNP4
-
▍特別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授權《路》使用鯨豚聲音素材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鏡好聽原創節目 #田野式Podcast
#這條路我用聽的走完
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老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大佛聯合線上專欄 】Vol.8
本週專欄帶大家來到後山,一家以鯨豚為主題的咖啡館,我在看紀錄片 #男人與他的海 看見了老闆阿甘的身影。
個人相當崇拜的海洋文學作家 #廖鴻基 老師曾說:「海洋無可預約,但可期待。」你永遠不知道海洋會帶來什麼驚喜,但黑鯨咖啡館既可預約、也可期待。
疫情過後,不妨在傍海的花蓮,想像自己是遷徙的鯨,暫時來尋一道溫暖的潮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