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洋保育事務應政府民間通力合作
由一群潛水員為班底,為保護花蓮海域環境為設立目標的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今年獲得中央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專案計畫補助,進行七星潭海域軟絲、磯崎海域珊瑚礁的觀察與復育調查,7/18舉辦上半年守護計畫成果發表。
5月時,美慧我也曾實地前往七星潭南端海岸邊了解軟絲復育工作進行,看著協會成員將帶有竹葉的竹幹鑿洞後,再潛水鋪置在沿岸底的復育方式,成員後續也必須再下海觀察是否有軟絲附著或是產卵,花蓮海岸也黑潮經過,海流快速,復育成果仍待繼續觀察。
對於海洋議題,我在去年五月份的本屆第一次定期大會總質詢時,即要求花蓮縣政府,應盡速成立縣級專責窗口對應行政院在108年4月28日成立「海洋委員會」,藉以爭取中央資源挹注,同時針對立委蕭美琴爭取將在花蓮成立的國家級海洋資源博物館,我也要求花蓮縣政府應該有效串連,突破長年瓶頸,積極發展花蓮海洋特色優勢。
因為花蓮縣擁有一百多公里海岸線,包括漁業資源維護、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產業推動甚至是海洋科技研發等,也應該要有更長遠及前瞻性的驅動力,善用海洋資源,不浪費上天賜予的珍寶。
而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將海洋保育觀念化為實際行動,也吸引對海洋有興趣的年輕夥伴加入,值得肯定,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能為海洋資源帶來更好的保育契機。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歹勢啦!這篇文有點長,因為講到政策,我就情不自禁停不下來。 今年是高雄改制及更名的一百週年。回顧過去百年的發展,我們由名為「打狗」的漁村,數十年來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工業城市,肩負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如今朝向國際宜居港灣城市轉型。 今天是我就任市長以來,第一次施政報告。我提出四大優先、13個方向...
海洋資源博物館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家級海洋資源博物館在花蓮】🐋
沒錯,在不久的將來,花蓮會有國家級、低樓層、襯托自然地景的海洋博物館~🎊
上週六,我受邀參加今年的「野望太平洋:花蓮國家海洋日活動」,從環境紀錄片《藍色星球II:共同的海洋》中開啟對海洋議題的思考,聽取眾多來自學者、民間團體代表、地方民眾、青年學子,對花蓮未來即將設立的國家級海洋資源博物館的想像。討論會中的對話相當精采,無論是從親水、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城市發展的想像、不同族群與海互動後發展出的生活文化等面向切入,都提出很棒的觀點。👥
#海洋資源博物館規劃背景
臺灣四面環海,管轄海域約為陸地的五倍,這片「藍色國土」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而花蓮全縣沿海的特性,更是讓花蓮人的生活經驗與海緊密相關。尤其是早期不同族群的先賢,從海上移居來到花蓮,沿海群居聚落,發展出人文與自然交融的獨特海洋文化。🛶
在國家的重視、民意代表的爭取下,108年5月起,由政府與學校、民間團體合作,開始規劃在台肥花蓮深層水園區南側, 約8 公頃腹地的國家級海洋資源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的設置,不是要把海洋知識閉鎖在建築物裡,而是透過一個核心建築物,以多元且有趣的方式傳遞海洋相關知識,提供體驗與親近海洋的機會,更重要的,去串聯七星潭、賞鯨碼頭等場域,從海洋資源廊道的概念規劃整體地理區域。🏘
#從自身經驗出發提出海洋資源博物館規劃的想像
我在討論會中,分享自己在美崙出生成長,身邊有許多同學住在鳥踏石漁村的經驗。當鳥踏石漁村因為花蓮港拓港而遷村後,當地原有礁岩地景消失,觸目所及的景色,是消波塊、海堤、頻繁出入的砂石車,漁村文化也消逝無蹤。我們對海岸線沿岸的文化不僅陌生,對海洋的想像也很貧脊,甚至是害怕接近的,相信有很多花蓮人跟我一樣,雖然是花蓮的孩子,住的離海很近,但卻連游泳都不太會,更不用說有參與海上活動的機會。😞
再者,花蓮漁獲雖然豐富,但花蓮人卻少有機會吃到,這樣的現象跟城市的發展、人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相當期待未來這個國家級海洋博物館的規劃,能讓花蓮在地人或從國內外來到花蓮的旅客,都能透過博物館帶動民間討論、貼近海洋的機會,增進對海洋的認識與理解。🤓
相信廣大的鄉親朋友們跟我一樣,對花蓮即將擁有國家級海洋資源博物館同感興奮與期待,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分享您對博物館規劃的想像,一起讓這個國家級的博物館有花蓮的海味和地氣~🙏
🗂參考資料:
蕭美琴推動海洋資源博物館 中山大學得標規畫
https://reurl.cc/0oGmyb
花蓮首座「國立級」博物館 海洋資源博物館年底啟動
https://reurl.cc/V6g2QR
海洋資源博物館調查及規劃委託專業服務期末報告修正定稿
https://reurl.cc/Mvg2Vk
#新花蓮美一天
#花蓮縣議員 #楊華美
#海洋資源博物館
#歡迎分享 #留言表達看法
海洋資源博物館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16
【內政委員會-海洋委員會施政報告】
首先,我請教海洋委員會的立法計畫。因為對於海洋產業發展條例,我要求海洋委員會要積極和行政院溝通,盡快送院審查。我提醒主委,海洋研究應該要集中,希望未來能夠成為一個海洋研究園區,我認為興達港就是個很好的地方,這個海洋研究能量我希望不是太分散,建議要往興達港區做考量移動。未來三年之內,可以把海洋科技的研究統合在一個基地。
接著,去年我們扣留 非法越界的中國船隻96 艘,罰鍰將近7千萬元、沒入 25 艘。這些罰鍰是否都已經收回了?我也詢問今年扣留非法越界的中國船隻有幾艘?我要求海洋委員要特別注意所有中國來的船與人。尤其是海委會人員在登船時,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相關防護萬不可馬虎,絕不可在此成為疫情破口。
另外,目前台灣有屏東的海生館,基隆也有海洋生物科技館,而花蓮也要接續成立海洋資源博物館。我希望不同區域的博物館,要有明確的特色界定,要有區隔,我希望這三個館一定要有功能,必須要都發揮該有的海洋教育功能。
最後,海洋研究的部分,我提醒海委會要跟教育部做合作。因為海洋相關的水域活動,海洋休憩運動產業的發展,尤其需要和校園合作。我是期待海委會、教育部的資源要共同合作,海洋遊憩、海洋導覽、海洋教育這些成果,有培育多少人才,都要讓外界更加清楚,功能要可以彰顯出來。
海洋資源博物館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歹勢啦!這篇文有點長,因為講到政策,我就情不自禁停不下來。
今年是高雄改制及更名的一百週年。回顧過去百年的發展,我們由名為「打狗」的漁村,數十年來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工業城市,肩負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如今朝向國際宜居港灣城市轉型。
今天是我就任市長以來,第一次施政報告。我提出四大優先、13個方向,考量到過去歷史、展望高雄未來,在城市轉型的關鍵時期,希望為高雄的下一個一百年,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也為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
.
👉四大優先:
#產業轉型
•橋頭科學園區
• 亞洲新灣區設立5G AIoT創新園區、5G應用示範場域
•轉型高階製造中心(和發+仁武)
•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
•高雄表參道計畫(以車站為核心,將後驛、大連、長明、三鳳中街、新堀江、中央公園、南華、六合等商圈進行轉型改造)
•205兵工廠遷建
•打造前鎮國際級觀光漁港
#增加就業
•青年創業資源網、青年創業發展基金、青年就業超前部署(大實習計畫)
•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鳳山中城計畫(結合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與周遭建軍站藝術群落的文化藝術能量,積極爭取「台灣設計研究院南部分院」、「文策院南部中心」與國家級博物館來高雄設點)
#交通建設
•積極推動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小港林園線、黃線
•加速輕軌二階
•大眾運輸接駁MeN.Go
•綠色交通運具
•共享運具(YouBike 2.0將繼續擴增租賃站,公車式小黃將提供更彈性的預約服務)
#解決空污
•國營事業帶頭降低污染源
•持續改善空污(PM2.5 AQI橘色提醒110年目標力求降為108年的一半,281站日)
👉除了四大優先外,市府也將以13個方向來努力,帶給市民好生活。
[#真安心]
1.財政紀律 舉債減少 建設增加
2.基礎建設強化
•路平SOP(落實道路施工標準化、道路挖掘管理再精進)
•綠園道(鐵路地下化完工、拆除陸橋後,將原先的鐵路廊帶,打造成為城市中的綠園道)
•透過公民參與設計,打造共融式公園
•污水接管工程
3.強化系統防災能力
•警消設備提升
•科技辦案執法、警民合作、打擊犯罪
•治水防災(針對積淹水熱點,加速提出改善方案等)
[#顧教育]
4.學童上課有冷氣(結合綠能、節電等措施)
5.推動雙語教育
6.校園永續環境
7.提升運動環境
•友善運動環境
•以促參方式、活化閒置空間、引進民間資源,增設10個國民運動中心為目標
• 開放夜間學校戶外運動空間(預計明年6月前可完成62校)
•選手培訓獎勵與生涯發展
[#好生活]
8.在地文化 走入世界
•海洋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建設繼續推動(大美術館、見城、興濱、眷村文化保存)
•打造南台灣國際觀光城市
•原鄉建設與文化傳承
•友善新住民
•客家文化保存
9.減輕青年負擔—#長照、#幼托 政府都在
•興辦社會住宅(四年內預計興建/興辦至少6,000戶)
•降低托育與托幼負擔(將開辦首創全國夜間托育及臨時托育、公共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至110年底將可達34處)
•持續提升公共化幼兒園供應比率(預計110年公共化可達40%)
•長照服務涵蓋率提升(長照服務涵蓋提升至46.59%、1學區1日照預計111年完成達65個)
10.衛生醫療與防疫
11.社會安全網全力建構
•勞工權益維護
• 社區關懷照顧據點(111年底目標達500處)
•照顧弱勢家庭
•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
•維護高齡者健康(肺炎鏈球菌疫苗+居家醫療交通費補助)
•毒品防制
12.建構農漁業高雄隊
•挺豬農加碼方案(發給每場養豬場消毒劑、補助養豬場除臭生物製劑、全面補助豬瘟疫苗)
•輔導農民因應價格波動
•農作物保險(市府編列1千萬預算,針對水稻、芒果、香蕉(植株/收入)、番石榴、荔枝、棗、木瓜、梨等8項農產品,補助農民參加「農作物保險」)
•漁產品輔導
13.發揮治理效能
•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
作為高雄子弟,回饋故鄉,是我一生的理想;只要市府團隊在任的每一天,都將秉持「緊緊緊」的精神,讓高雄成為所有人都能夠實現理想、築夢踏實的海洋首都。
大港起風湧之時,高雄人從來就不怕挑戰,我們將以撼動TAKAO的精神,向前程邁進。謝謝大家。
.
完整簡報👉 https://www.facebook.com/pg/chenchimai/photos/?tab=album&album_id=3626938120701775
海洋資源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惠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汪澤宏博士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蕭志瑋 千萬網紅八弟/狂哥蛤吶畫雞丸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作品。2018年出版的《甲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在海內外的訪蟲故事,可惜受限於篇幅,仍有很多精彩的甲蟲無法收錄,於是接續推出《甲蟲日記簿2》。
本書內容七成是熱門甲蟲,由作者個人經驗挑選種類介紹,以飼養繁殖訣竅或是自然觀察心得為主。另外三成是與甲蟲有關的新知或少見種類的介紹,盡可能溶入科學知識,並分享自己如何在接觸飼養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進而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臺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現為三立電視《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人;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為《國語日報》科學版和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者,以及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經常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甲蟲日記簿》、《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相關著作:《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甲蟲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自然觀察筆記》《鍬形蟲日記簿》
作者粉絲頁: 熱血阿傑(黃仕傑)
出版社:紅樹林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海洋資源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海洋環境廳
連續二集要帶著聽眾朋友去逛位於基隆八斗子的海科館,這次邀請到館方的產學交流組的 #江俊億先生 來為大家導覽介紹。
臺灣四周環海,無論是在氣候、生態、文化以及經濟產業等方面都跟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黑潮從赤道帶來大量溫暖的海水,使得臺灣冬季氣候比起同緯度的內陸國家要溫暖許多,季風受到海面氣壓呈現終年性的交替律動,適時地帶來豐富雨水,滋養農作物的生長;各種海洋生物,例如飛魚、旗魚、鯨豚等,搭乘著黑潮便車來到了臺灣,加上南海水團和中國沿岸流的交互影響,臺灣擁有非常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使得漁業、養殖及水產品加工成為臺灣重要的經濟來源,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飲食及信仰文化。我們可以說,海洋環境造就了臺灣這片豐饒的土地,我們無時無刻受到海洋環境的影響、依賴海洋環境而生存,但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對四周的海洋環境又有多少的了解呢?因此,「海洋環境廳」被設定為整個主題展示館參觀動線的第一個展廳,在觀眾踏入寬闊的海洋科技領域之前,先靜下心來感受臺灣海洋的獨特與豐富,藉著了解自身周遭多樣、多變的海洋環境及其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影響,進而由內心感受到海洋環境的脆弱,需要我們的關心與保護。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