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岡靛主演的《來自大海的男人》,從印尼2004年海嘯探究海洋與人類的關係】
2021台灣海洋文化影展希望透過「國際大觀」單元所收錄的7部作品,了解全球目前正在面對與討論的海洋資源與汙染議題,從中認識人類生活與海洋生態如何緊密相連,如何影響人類生存。
其中,劇情長片的部分是講述印尼2004年海嘯的《來自大海的男人》。在奇幻迷離的敘事線裡,透過由藤岡靛飾演的角色「阿海」,刻劃大海亦可溫柔亦可殘酷的形象: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台灣海洋文化影展 #電影 #人類 #海洋 #生態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2:36) 【五分鐘新聞快報】 (00:11:09) 【專題報導】金球獎爭議風波持續延燒 (00:35:01) 【梗你聊八卦】詹姆斯法蘭科性侵疑雲,賽斯羅根宣布不再合作 【梗你報新聞】2021-MAY. WEEK 3 國內外影視新聞一週總整回顧 . ...
海洋 與人類的關係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吃個愛地球的海鮮吧~
【科教館創新課程-吃對糧食愛環境-海洋I】
5月12日9:00-12:00@科教館B1實驗室
🌏今天是4/22世界地球日,除了高呼環保愛地球,你是否也納悶著要怎麼將「愛地球」付諸行動呢?第一步就從認識海洋與食物開始吧!於母親節當天,邀請您帶著孩子來科教館,向海洋學習,認識海洋中的食物,並瞭解如何吃得環保、吃得健康!
🔹海洋環境關懷:以餐桌上的海鮮為學習題材,瞭解海洋生物資源與人類的關係,關懷我們賴以為生的海洋環境。
🔹科學探究:透過觀察、動手做等活動,以科學方法瞭解海鮮的來源,並認識海洋生物。
🔹親子共學:由關心環境的您,與孩子共同學習,促進親子良好互動,一起實踐愛地球的行動!
🔹我要報名:https://reurl.cc/k8999
海洋 與人類的關係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城市環境史看種族問題】
提到環境史,很多人應該會立即想到山川、海洋、渺無人煙之處,然而都市中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也是環境史家關注的課題。甫獲得美國環境史學會2018年最佳書獎的《希望的地景:芝加哥的自然與大遷移》正是一本揉合環境史、都市史與非裔美國人歷史的著作。
1865年,美國廢除奴隸制度。但廢奴之後美國南方黑人的處境依舊惡劣。在沒有任何經濟、社會前景的情況下,加上一次世界大戰切斷從歐洲來的移民來源,北方工廠亟需人力,於是,從1910年起,至1940年止,約有160萬的非裔美國人陸續從南方遷移到北方大城市。芝加哥就是其中之一。
原本以為搬到自由北方就能把種族問題拋在身後的南方黑人移民很快就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生活中歧視如影隨形,連都市綠地也是種族衝突戰場之一。以座落於芝加哥南端的華盛頓公園為例,該公園由紐約中央公園的建築師 Calvert Vaux、Frederic Law Olmsted 負責設計,直至19世紀末期,使用者大多數是白人。不過,隨著南方黑人湧入芝加哥,華盛頓公園也逐漸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到了20世紀初期,富裕的黑人家庭甚至移居公園周邊住宅。結果,對黑白混居的焦慮,屢次引發白人的暴力反撲。此外,黑人知識份子希望藉由約束黑人勞工在公園中「帶有南方特徵的」「不得體」行為,如釣魚、跳舞等,向白人證明非裔美國人不是原始種族,但此舉加劇黑人群體內部階級對立問題。
不過,非裔美國人並非全然的受害者。他們透過去公園、海灘、森林夏令營、湖邊度假勝地的實際行動捍衛他們享受自然的權利。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慘遭裁員的黑人勞工也在美國共產黨員支持下群起抗議,而集會地點就在華盛頓公園。
本書的貢獻之一,在於從「環境」的角度重新敘述了美國黑人的歷史。書名「希望的地景」,不僅曾是南方黑人移民對芝加哥等北方大城市的稱呼,也暗示了儘管現實殘酷他們對未來仍抱著憧憬。──黃文儀 (故事編輯委員,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Brian McCammack. Landscapes of Hope: Nature and the Great Migration in Chicago(《希望的地景:芝加哥的自然與大遷移》).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海洋 與人類的關係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2:36) 【五分鐘新聞快報】
(00:11:09) 【專題報導】金球獎爭議風波持續延燒
(00:35:01) 【梗你聊八卦】詹姆斯法蘭科性侵疑雲,賽斯羅根宣布不再合作
【梗你報新聞】2021-MAY. WEEK 3
國內外影視新聞一週總整回顧
.
▶ 收看本篇YouTube版本:https://xxyfilmcritics.pros.si/3gebf2
▶ 收聽本篇PODCAST版本:https://pros.is/3gd7x6
▶ 【方格子】新聞圖文整理:https://pros.is/3hjvaa
.
01 金球獎爭議風波持續延燒 NBC拒絕轉播、湯姆克魯斯退回所有金球獎座
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的金球獎,近期因協會成員缺乏種族多樣性,前主席爆出種族仇恨不當言論後,遭到好萊塢眾星群起抵制;負責轉播頒獎典禮的NBC在上週宣布不再為金球獎轉播典禮。而曾憑藉《七月四日誕生》《征服情海》《心靈角落》等作品獲得三座金球獎的湯姆克魯斯,也在NBC發布聲明同時將三座金球獎座退回給協會。
.
02 超過18年的故事即將吹熄燈號 超人氣脫口秀《艾倫狄珍妮秀》明年收攤
去年在疫情重創好萊塢娛樂產業之際,知名脫口秀主持人 艾倫狄珍妮爆出疫情期間對旗下幕後員工職場霸凌、種族歧視言論、曾對來賓大小眼,以及公眾形象表裡不一等公關危機;上週艾倫所主持的《艾倫狄珍妮秀》,在與觀眾度過18個年頭後,決定在明年正式收攤。艾倫向THR強調,這項決定早在16季播畢時就有動念,與去年的風波事件無關。
.
03 《鋒迴路轉2》豪華陣容持續發光 戴夫巴蒂斯塔、艾德華諾頓、賈奈兒夢內、凱薩琳哈恩
根據THR的報導,繼戴夫巴蒂斯塔以及艾德華諾頓加入《鋒迴路轉2》卡司陣容後,曾演出《顫役輪迴》的女星賈奈兒夢內,以及近期演出漫威影集《汪達幻視》的凱薩琳哈恩,也都在上周陸續加入卡司行列。儘管目前卡司陣容豪華,首集的好口碑讓續集期待值爆表,但目前續集的劇情仍屬保密階段,暫時無法確定劇組未來的詳細計畫。
.
04 《寄生上流》奉俊昊將執導首部海洋動畫電影
根據Variety報導,去年以《寄生上流》風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的奉俊昊,將著手開始製作一部有關人類與深海生物的韓國動畫電影,並與韓國視覺特效公司【4th Creative Party】合作。這是雙方繼《非常母親》《駭人怪物》《末日列車》《玉子》後的第五度合作;目前本片尚未確認配音卡司,以及正式片名。
.
05 防疫分組拍攝 漫威影集《驚奇女士》亞特蘭大順利殺青
根據Variety報導,全新漫威影集《驚奇女士》已在亞特蘭大片場完成拍攝作業;儘管泰國疫情嚴重,漫威仍在做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分成三組進行拍攝作業。如此一來,若是其中一個劇組傳出疫情,另外兩個劇組依舊能夠持續運作,分散風險。目前驚奇女士這個漫威全新角色,將會率先在《驚奇隊長2》中登場,排定2022年11月11日上映。
.
06 《黑豹2》《蟻人3》陸續展開選角作業
根據多家外媒報導,《黑豹2:瓦干達萬歲》《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已陸續展開選角作業;其中《黑豹2》正在徵求40到60歲的男女演員,扮演法國及荷蘭外交官;以及20到40歲的男女演員扮演法國及荷蘭雇傭兵。《黑豹2》目前預計在今年暑假開拍,從此選角看來可能與瓦干達在門戶開放後的外交關係有密切關聯。
.
07 迪士尼確認《叢林奇航》《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脫稿玩家》等多部電影發行方式
近期舉行第二季財務會議的迪士尼正式宣佈今年多部電影的發行方式;由巨石強森及艾蜜莉布朗所主演的《叢林奇航》,將於7月30日於院線串流同步發行;漫威的《尚氣與十環幫傳奇》,以及由萊恩雷諾斯所主演的《脫稿玩家》,則是在未來院線上映後45日,於Disney+上登場。另外,Disney+未來在6月1日及30日分別於馬來西亞和泰國上線服務。
.
08 回不去的死黨?詹姆斯法蘭科性侵疑雲,賽斯羅根不再合作
曾經合作過《大明星世界末日》《名嘴出任務》《青蜂俠》《大災難家》等多部喜劇大片的好萊塢難兄難弟 賽斯羅根、詹姆斯法蘭柯,似乎因詹姆斯法蘭科的多起性侵指控後而變得漸行漸遠。賽斯羅根近期在《週日夜現場》上坦言,已經不再與詹姆斯法蘭科合作,並強烈指責一切有關虐待和騷擾行為。
.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ZSkjnfeFz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lqMnb01w1fbC4KoP77CINUS280g)
海洋 與人類的關係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_3aMWFrOtk/hqdefault.jpg)
海洋 與人類的關係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便所計時器」vs.「海豹釀災害」。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海豹釀災害」獲得68%的票數,壓倒性勝利。 我們覺得肥嘟嘟、超療癒的海豹,竟然是北海道漁民的眼中釘,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很多地方在被開墾以前,海豹、海豚這些生物,就已經在當地棲息了,人類該怎麼合理運用海洋資源,同時照顧海豹、海豚們的「漁權」,達到共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你有什麼好建議嗎?歡迎留言跟我們討論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lR4neKjYb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