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巨大不明生物出現在台灣外海會怎麼樣??
📔阿健的日記 1
我是阿健,28歲,現在是2052年,我搬來金山萬里的第五年。
之所以搬來這裡,是因為我鍾愛大海,喜歡潛水,喜歡衝浪,喜歡浮在海面上抓著浪板,等待遠方的湧浪。
我喜歡關於海的一切,而這一切,自從牠出現在海上以後就面目全非了。
下午兩點,我和小茹剛慵懶的吃完午餐,開著Range rover在淡金公路上準備前往浪點,遠遠的就看到一隻跟電影裡哥吉拉長得一模一樣的怪獸,從海平線上冒出來,仰天咆哮。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一幕有多震撼,光是那麼遠的距離,牠看起來足足有三座101那麼高,牠的背後有十二片鰭,每一片都帶著電,牠的吼聲引發的聲波,震碎了沿路所有車房的窗戶。
人們先是一陣安靜,接著一片驚呼聲中四散奔逃。彷彿呼應了人們的驚恐,哥吉拉邁開步伐一步一步的朝公路前進,而牠每一步,都掀起一陣陣巨浪,驚濤裂岸的拍在峭壁上。
眾所周知,淡金公路是沿著海岸線走的,所以我們無法背對逃離,只能加速往台北方向行駛,而逃難的車潮早已在路上擠成一團,只要怪物再往前幾百公尺,浪就足以捲走這些車。
很快的,SNG直升機和軍方的黑鷹直升機都趕到現場,台灣東北角出現哥吉拉的畫面,很快透過現場民眾直播、新聞媒體、傳遍全世界。
我想我跟小茹很快就會得救了!
這時候,軍方展開了第一個行動,黑鷹直升機擺正機尾,正對行進中的哥吉拉,開始廣播:
「警告!警告!你已進入我國領海,請立即調頭離開,否則我們將進行驅離。」
哥吉拉抓抓頭,接著拍蒼蠅一樣的把黑鷹直升機拍落。
我想我們完蛋了。
—
自從接獲金山外海出現巨大不明生物的警報後,身為聯隊長的陳耀揚馬上搭上黑鷹直升機滿彈掛載,F16全數升空戒備,隨時準備殲滅行動。
但這時候司令一聲令下,要他先等總統和專家開完會後再決定。
「專家?我們什麼時候有哥吉拉專家?」耀揚不解地問。
司令淡淡地說:「這時候誰當出頭鳥,誰就要承擔最多的責任。」
能當上空軍總司令,自然不是省油的燈,輕舉妄動,丟官都只是小事。
耀揚心裡嘀咕,司令當然承得住氣,反正天塌下來,次元刀一切,還有他這個替死鬼頂著。
「司令,已經有部分車輛被巨浪捲走了,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耀揚從直升機上往下望,心急如焚的稟報。
「總統裁示,根據專家分析,攻擊性武器恐激怒哥吉拉,造成更大危害,建議疏散民眾為主,廣播驅離為輔。」
耀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惟軍令如山,耀揚只能遵守
結果他就眼睜睜的看著前方弟兄的黑鷹直升機被哥吉拉像蒼蠅一樣拍落。
機上的弟兄,是他像手把手帶大、一起出生入死的隊員。
—
📔阿健的日記2
我是阿健,從金山逃出來已經整整三天了,現在還和小茹住在旅館不敢回去,能逃出來當然不是因為國軍有多英勇,而是哥吉拉拍落那架直升機以後大吼一聲,往前走了幾步以後突然就睡著了。
幹真的啦!我本來以為死定了,以為牠要發射什麼能量砲,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謝天謝地,於是車潮慢慢疏散,最後的包含黑鷹直升機和被捲走的車輛,還有海灘上來不及逃跑的民眾,總計30死16失蹤。
晚上政論節目全部在檢討為什麼要對哥吉拉廣播驅離,國防部發言人表示那是直升機駕駛在執行正常的標準驅離作業程序,事先並未料到會進入哥吉拉臂展範圍。
但記者獨家採訪到率隊的小隊長,他憤怒的表示,這是總統和「專家」開會討論後的裁示,輿論一時之間炸了鍋。
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個人言論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不便多談。
被封為立院戰神的立委在質詢台上咆哮的畫面被不斷重複播放:
「什麼叫做沒有會議紀錄?那直昇機的通聯紀錄呢?也沒有!?」
台股連續三天都創下1966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最後直接暫停交易。
喔對,雖然這一切看起來混亂又絕望,但國師的分析我覺得很準!哈!
「哥吉拉走到一半就睡著,半途而廢的個性應該是雙子座!」
(獲得30萬個讚和1萬個轉分享,還配上可愛的插畫)
真的笑死。
#本文內容純屬虛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被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MC J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ifilm/傳影互動- 【2017楊德昌數位修復經典重現】 全新設計 ... 的評價
- 關於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杨德昌《海滩的一天》解析,台湾新电影的腾飞! - YouTube 的評價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智叔的話]
驚聞廖啟智因病離世,我亦想起2013年曾因港視失落免費電視牌照相約他作了一次訪問,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副刊,再收錄於《文字欲》一書裡。訪問引起無線電視管理層關注,表示會檢討藝人福利。而這次訪問後,亦幸運地獲得智叔及其太太敏兒的回饋。
智叔言簡意賅地表示「訪問寫得很好」;而敏兒亦同意,文章把智叔的真性情表現了出來。雖然文章之中,智叔是個深沉內歛的人,但他每句說話,都是聆聽了我的問題,再深思之後才說出來的,用字謹慎,樸實無華。隨着自己年歲漸長,才愈來愈懂得欣賞智叔的厚實和智慧,特此把文章與讀者分享。
***
死水翻不了波濤——專訪廖啟智 (2013年10月20日)
廖啟智記得TVB 對他的恩情,一九七九年藝員訓練班畢業後,不久就獲派電視劇《上海灘》重點角色,九十年代《歡樂滿東華》不乏他的亡命表演,最經典要數「穿高跟鞋踩鋼線」和「用喉嚨頂纓槍推郁小貨車」。九十年代中工作量更創紀錄,有一陣子,平均天天在公仔箱曝光半小時,連年「爆騷」讓他有條件養妻活兒。太太陳敏兒是訓練班青梅竹馬同學。智叔有今日,不能不歸功於TVB。
性格上,智叔為人低調,甚少在娛樂版投訴抱怨,更多是默默耕耘。大眾記得,早些年幼子文諾因血癌病逝,兩夫婦靠宗教力量互相扶持,好爸爸形象深入民心。在觀眾心裏,智叔就像他拍的外傭廣告一早已和我們「融入家中」 。
然而,今次訪問,第一次接觸真人,才發現智叔內斂深沉,有點dark。不笑的時候,他那淺灰色眼珠望着你,嘴巴半張,像個洞悉世情的智者,又像個哀傷悲劇人物。導演爾冬陞 說過,智叔眼神「凶狠非常」,筆者見證,裏面像個深海,時而波平如鏡,時而翻起暗湧。
筆者問一個問題,他思考良久,最長一次想了一分鐘,他不是迴避你,而是不願信口開河,在一分鐘裏,他瞇着眼,頭傾側,吃力從深處挖出最精準用字。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答案,缺少了「無綫」「政府」等主體語,但批評依然扔地有聲。有時他會說寓言故事,聽得人模稜兩可,但只要連同那豐富的形體演譯和千變萬化的眼神,你會明白他說什麼。
在這個脈絡裏,你知道,當他要批評自己前僱主,嘉許一個新玩家,智叔的話,句句肺腑。離開無綫多年,去年替王維基 拍了一套劇,在新工作模式下,讓他重拾了久違的拍劇樂趣。今天,看到這個讓藝人有基本尊嚴,肯提升製作水平的老闆不獲發牌 ,智叔極度失望:「這次不發牌,是我演藝生涯的一件大事。我幾十年沒有享受過工作,現在有機會享受,忽然沒有了,還不大件事?」他更形容,現在發兩個牌,沒大幅改變電視生態:「一潭死水要加入活水才有生機,現在是在潭死水裏,加了兩滴水,泛起了兩個漣漪」。
發牌被阻,有人激憤得今天要上街 。智叔不肯透露他會否參加,但哀莫大於心死:「一字咁淺(嘅發牌道理)都要上街,我寧可唔要(個牌)。」更實際的做法,智叔說,大家「唔好睇」某大台才是力量所在。
然而更令人心寒的,是一種集體絕望。王維基說香港公義已死 ,智叔說得更深入:「香港沒有公義?從來都沒有,只是以前它(當權者)會給你一個希望,𧨾你說有希望的,傻啦,有(希望)的,現在是連希望也要幻滅你……」說到這裏,智叔在筆者眼前耍了兩下魔法,尤如一個欺哄人的小丑,然後忽然變臉,放空眼神,以poker face木訥地說:「現實就係,無!」在昏黃的初秋夜,一陣無情風颳起,把樹葉紙張吹得亂作一團,筆者打了個冷震,眼前恍惚看到扼殺香港創意工業的死神。
***
「壟斷」出現客觀現象
廖啟智出名謙虛。筆者致電邀約訪問,請他這位TVB老臣子又拍過王維基劇集的資深藝人,評一評發牌事件。智叔最初說:「我看法未必夠全面」,記者情急解釋,他才安慰:「我只是說自己經歷未必代表全面,但也願意跟你談。」到了約會時間,現於浸會大學教演戲的他下課後趕來,遲到五分鐘不忘道歉。記者上前跟他握手,他有點生硬,你可以感到一種害羞和慢熱,但骨子裏有一種誠懇。
入行三十多年,智叔是個「TVB傳奇」,自小在基層家庭長大,因親戚在大東電報局 工作,家裏得以用便宜價安裝「麗的映聲」 ,在粵語長片 裏看到童星馮寶寶,啟蒙他要做演員。中學畢業後,兩次投考無綫藝員訓練班才入圍。智叔常說,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高大靚仔」,但多年來在電視及電影機會不絕,兩次獲得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
智叔說,自己愛穩定,而無綫「樹大好遮蔭」,收入又不錯,一直沒動機外闖:「熟了制度,工作模式掌握到,人的自省能力會減低,(大台)沒競爭,偶然隔籬(亞視)咬一啖,我哋就醒一醒神,當隔籬台無嘢咬,我哋就繼續,叫對得住份人工。」智叔承認,演員也不敢進取:「要求太多,跟整個氣氛不夾。」
智叔認為,不理無綫認不認,「壟斷」已經出現:「像賽跑一樣,跑道上只得我一個跑,「沒人跟到我,我為何發力?」所以,無論它是否承認壟斷,客觀現象是出現了。」
智叔在TVB服務二十五年,至二○○五年離開。他強調,和舊公司關係不錯,亦感激對方給予的工作機會。然而,外界一直報道他離巢主要為家庭(其幼子二○○三年患病),但今日智叔透露,當初離開,和舊公司管理手法也有關。
智叔形容,最初TVB 成立,藝人大都是簽同一種合約:固定薪金,每月包十個「show」(一個show是半小時節目,即每月曝光五小時)。至九十年代中,合約種類變多,知名度低藝人出現不合理待遇:如只簽一個show 卻被合約綁死一年,亦有藝人因出show 不足,在下一期合約被追討:「有人覺得這些條款匪夷所思,或不合乎合約精神,但亦有人說:你可以不簽,但藝人有選擇嗎?」
智叔發現,公司氣氛有所改變:「以前覺得公司好溫暖,大家一齊打拼,而家(公司)建立了,開始同你計數,「不要跟我講感情」,甚至同事傾約,管理層說話和態度已經「公事公辦」,甚至出現「尖銳挑釁性字眼」,這個變化,令我向心力不強。」智叔形容,同事在負面情緒下工作,促使他於二○○五年離開。
部頭拍劇綁死兩年
離巢兩年,一位相熟監製邀請他回TVB拍劇,以「部頭」 形式接了一套劇,簽約前卻發現條文無理:一套只拍兩個月的劇,竟要綁死兩年,期間不可於其他免費電視台工作。智叔說,對方解釋「這是制度」「這是規定」,並不是針對他。智叔憤憤不平,「唔係嘛?我拍兩個月咋,拍完不就是拍完了嗎?」但也無奈接受,因為更悲哀是,爭取了自由身也沒用,事關另一個免費台亞視近乎沒製作,但智叔依然有氣:「我感受是不好的」。
智叔表面有點酷,卻掩蓋不住一個演員的高度敏感,訪問裏多次提及「感受」。他分析,無綫沒實質競爭,故此沒動機維持員工士氣,但叫他惋惜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創意工業,竟悄悄流失了「人味」,說到這裏,他聲線柔軟,但字字清晰:「最初入TVB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不成熟,但很人性。當它成熟到一個階段,變成脫離了人味,它變成不需要顧及感受,但人往往需要一種感受。」
電視台沒「人性」可以去到幾盡?大台為了提升生產力,白天外景,晚間廠景,同一班演員早上六時開工,凌晨三時收工,每天只剩數小時回家冲涼睡眠,但人不是機器:「觀眾可以看到,畫面裏的演員好唔夠瞓,狀態跟劇情應有的不一樣」。藝人拍劇期間想有社交,想有正常生活,是一種「奢望」。
去年夏天,廖啟智參與王維基新公司的《警界線》製作,飾演一個亦正亦邪的卧底。電視界老臣子如他,像劉姥姥入了大觀園,首先是技術上的創新:全實景拍攝,兩部攝影機同步運作:「這些條件是「革命性」的,過往幾十年香港電視製作,沒人會想過用這些方法,是一種「奢望」。」
更可貴是,資深演員如廖啟智,數十年來首次覺得,「原來工作可以如此享受」。他形容,以前拍劇是在「精神體力極度壓縮」,現在是「有空間給演員入戲」:以前二十集拍兩個月,現在拍半年;以前每日工作十九小時,現在縮減至十二小時,當然,老闆給演員的支票大張了,花在製作的開支上升了:「除了頭幾年入行,慢慢已沒有享受過拍劇,這一次才有番。」怪不得,有人形容無綫叫「舊世界」,王維基開拓了「新世界」。
聽到這裏,筆者感到一陣悲涼,香港演員多年委曲求全,過着比「碼頭工人」更剝削的生活,還有人拿着「自由市場」作藉口,指藝人「自願」被剝削;亦有藝人把這種舊秩序「內化」,揚言感謝大台霸權,才能練就一口流利普通話回應其他電視台訪問。
筆者大學主修心理學,記得一個經典實驗,科學家把狗放在大箱裏,箱子一邊通電,只要狗躍過中間欄柵跳到另一邊,就可以免卻被電刺痛,研究發現,狗會不斷跳躍,即使氣來氣喘,心理依然健康。但若欄柵另一邊也是通電的,意味牠如何努力跳躍,一樣會被懲罰。最恐怖是,有一天,欄柵另一邊不再通電,狗也放棄再跳,只會伏在地上任電流刺痛。簡單說,這隻狗「認命了」。科學家說,人亦一樣,長時間發現努力白費,會產生一種後天養成的自我放棄心態(learned helplessness) ,現在政府的做法,如同關掉了創意工業工作者等待多年後的最後一扇逃生門,把業內最後一線生機也要滅絕。
人味流失希望幻滅
智叔像個智者,一矢中的點出今次事件最令人擔心的事實: 「希望的幻滅」。他承接了王維基所說,香港沒有了公義,卻更透徹地分析,公義或許從來也許沒有,但至少當權者會願意假裝,欺哄我們「有的有的,這世界有希望的」,但今次決定,如同把香港人僅有的希望也要消滅: 「現實就是,無」。
請智叔分析,事件對香港整體社會的啟示。他像老僧入定,苦苦思索,良久才語帶相關地指,這次發牌決策,也反一種「無人味」的管治思維: 「這次結果是,它不需要理會你的感受。」筆者追問,「它」是當權者?智叔沒否認,只慎重地重複:「它不會理會你感受囉。」
慎言的智叔,沒有落力稱許王維基,只是陳述客觀事實:在王維基治下,創作團隊過着較有尊嚴的生活,製作水平提升,藝人有空間可鑽研演技,觀眾多一個選擇。這不過是一個健康的自由市場裏應有的生態,六天之前,政府無情扼殺。智叔回憶,周二晚聽到港視失落牌照,愕然非常:「我腦海裏諗,唔係嘛!」
對於政府不發牌的理據,連兩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廖啟智也看不明白蘇錦樑局長 的戲碼。智叔幽默地道:「我真係理解不了,什麼叫一籃子(因素)?個籃幾大,裝什麼也不知道,我怎樣理解?我只是知道,(牌照)沒有。」
最大力量: 關電視
智叔說,不想猜度背後原因,說愈想愈令人難過。自稱懦弱的他說,感到扭轉事態機會渺茫,今天會否上街,他形容自己「思考中」,更有點絕望地說:「一字咁淺嘅嘢,(政府)都做唔到,如果下下要上街才可得到,我寧願不要,你可以說我消極,但消極也是一種抗爭。」他反而認為,關電視是一種可行方法:「既然,大家看到這個現象,就用選擇權去選擇,我覺得最大的力量是「唔睇」……觀眾要醒覺,有些習性我們不一定要堅持。」
兩個新牌電盈和有線 ,不會主攻電視劇,坊間認為,未能改變一台獨大,智叔以寓言故事,形容電視行多年如「死水」,今次選擇性發牌,死水也翻不了波濤:「水唔郁係死水,有嘢郁才是活水,你看死水裏沒可能有太大生機,活水才能養生,生命才可以延續。現在(發兩個牌)只能說是在一潭死水裏,加咗兩滴水,產生了兩個漣漪。」
一場革命需要勇氣
訪問在戶外,由黃昏一直進行到入夜,一陣陣秋風吹來,加上智叔的悲觀看法,令人絕望。我哀問智叔,香港人如何還有希望?智叔忽然小人物上身,推說自己沒責任令香港人有希望。大家靜了片刻,他又於心不忍心,引述港視同事收到噩耗後,發給他的短訊,內容是:「這是一場革命,革命不一定成功;一定成功的革命,便不需要勇氣。」智叔解讀,若大家把這件事看成革命,就知道革命會失敗,會流血,有犧牲,雖然過程難受,但至少「勇於去革命的人,才可貴。」
不少演員擔心得罪「舊有秩序」。智叔笑言,近年已轉向以電影為主,亦已過了「無嘢做唔得」的階段,故不太擔心。這次和王維基以「部頭」形式合作,不獲發牌他最傷心的是作品沒法重見天日。問他是否被大台列入黑名單,智叔笑着問:「我怎知道?但在公開場合,它(無綫)不會訪問你。」
對於香港電視觀眾,智叔有什麼說話要說?這個擅長演譯深沉角色的實力派,還是勸勉大家要內觀,要自省,戒掉對一間電視台的情感依賴:「其實人是需要有感情依附,一路慢慢成長,我們要學會不帶感情,或至少設個界限,做觀眾也是。觀眾好想有感情寄託,奈何有時所託非人,我哋都要有所取捨。」訪問完畢,我們客氣地道別,他一轉身,沿着昏黃的街燈漸行漸遠。我想起《無間道2》 ,智叔飾演的黑道人物,殺人之後,旁邊有人在埋屍,他在荒野裏用口琴吹起一首《Auld Lang Syne》。
***
[後記]
每一次訪問,都擴闊我的眼界.以前我以為,演藝人物在幕前口齒伶俐,幕後他們也應該口甜舌滑.訪問完智叔,令我大跌眼鏡.
我保留了當日訪問的錄音聲帶,教新聞採訪課時會播放節錄給同學聽.智叔在錄音中說話零碎、斷裂、主語欠奉,有時我問一個問題,接着是一片死寂,dead air數十秒,他才老鼠拉龜地回應.談話內容有時抽象,聽得人不明所以.學生聽到智叔的反應,忍不住苦笑,有時皺眉.
我會問同學:「廖啟智不想接受我訪問嗎?不是.」我的觀察是這樣的.從第一通我打給他的電話開始,他的每一個反應都顯示他願意做訪問,但他的開放程度有限,有意識去保護自己的私隱.例如他只把辦公室電話留給我,跟我碰面後握了一次手,握手的力度有一點僵硬(我在課堂上經常跟學生玩握手遊戲,請學生判斷不同力度握手表達了主人翁的甚麼性格).
遇到如此受訪者,採訪風格也要作出配合.由於智叔說話風格簡約,不少意思是由身體語言、語氣傳達,我大膽在文章裡做了一些詮譯和解讀.文章刊出後,有人認為我的書寫太過主觀.完稿後,雖然文章受歡迎,但我的心情仍然忐忑.直至幾天之後遇到一件事,才放下心頭大石.
話說港視不獲發牌後,員工連日在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留守,晚晚舉行集會,不少藝人出席,獨欠廖啟智.直至一個晚上,我在金鐘現場,赫然發現台上發言的正是廖啟智,我忍不住走近台邊.本來站在台上的叔智,在人群中看到我,緩緩地走到我面前,更彎下腰伸出右手,示意邀請我握手.我立即伸手回應,在數以百計的群眾面前,我們握了第二次的手.他一如以往簡約地說了幾個字:「篇文寫得好好」.那一刻,我的滿足感難以言喻.
之後,在台下遇到廖啟智太太陳敏兒.敏兒和她丈夫的性格相反,熱情親切,她捉着我的手,溫柔地說:「文章寫得好呀.」我忍不住說:「最初也擔心,把智叔寫得那麼悲觀會不好.」她答得有權威:「怎會呢?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呀!」我放下心頭大石,跟她說,現在我在大學教學生做記者.她如同媽媽般叮囑我:「現在很多傳媒寫的東西都是假的,你記住,要教導學生,只寫真的東西.」我會好好記住,謝謝你,敏兒.
(照片:明報星期日生活副刊,明報攝影記者陳淑安)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十年前的一月中旬,《怵目驚魂28天 Donnie Darko》(2001)在日舞影展首映,觀眾反應未如導演李察.凱利(Richard Kelly)的預期,他認為這是因為對獨立電影尤其矚目的日舞觀眾認為這是一部大製作,沒有人相信他只花了450萬元。有觀眾在座談時舉手說:「對不起,這是這次影展最爛的電影。你打破了一切的敘事規則。」
.
乍看之下,《怵目驚魂28天》的確很怪異。一個名叫唐尼的男孩偶然受到了一個人型兔子的召喚,使他相信世界將在28天後終結。李察.凱利之所以會有這個構想,是因為他曾經看過的離奇報導:一個大冰塊從飛機上摔落,正好掉進一個男孩的臥房。他心想,這個男孩在想些什麼,他會不會認為這是來自上帝的訊息?
.
不過剛從南加大畢業不久的他,才不過23歲,根本沒可能說拍就拍。他當時在影像後期公司擔任客戶助理,為知名導演和影星泡過咖啡,離真正製作影像還有段距離。不過隨著劇本的完成,凱利的夢想逐漸實現。執行製片湯瑪斯.哈斯利普(Thomas Hayslip)與他的太太讀了劇本,雖然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麼,但還是大為激賞。
.
這個劇本馬上成為炙手可熱的計畫,許多製片人表明了對它的興趣,也傳出幾個可能的導演人選,據說連喬伊.舒馬克(Joel Schumacher)都表明興趣。但李察.凱利仍然想保留親自執導的權力。2000年夏天,電影開拍,時年25歲的凱利必須使整個創作團隊信服他的能力。而他也如實做到了。
.
看過本片的觀眾,最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飛機引擎掉入唐尼房間的一幕。但李察.凱利的堅持其實遭到了不少人的吐槽,許多人試著說服他,引擎絕不可能從飛機上掉落。沒想到在拍攝同年八月底,荷蘭航空的一架飛機迫降在洛杉磯機場,因為一個洗碗機大小的引擎零件掉落在了一處海灘。應驗了。
.
電影風光入選日舞影展,但未有獲得直接登上院線的機會,直到李察.凱利遇到了他的貴人────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當時的諾蘭以《記憶拼圖 Memento》(2000)的成功獲得矚目,發言已經頗具份量。他在看完《怵目驚魂28天》之後,鼓勵了凱利走向市場發行。新市場公司見到諾蘭的稱許,才決定接手發行。
.
然而,如果說真的有股無法解釋的力量幫助了《怵目驚魂28天》,那也確實存在了同樣的力量導致它在市場上失利。2001年9月11日,兩架飛機撞進了紐約的世貿雙子星大樓,而同樣存在空難畫面的《怵目驚魂28天》即將在下個月上演。顯然美國人完全沒有心情去看這樣一部電影,票房慘澹至極。
.
但電影有時存在著自己的力量,連創作這本身也無法控制。數個月後,《怵目驚魂28天》的VHS和DVD在市場上引發熱購,最後魅力也紅到英國等其它國家。當時網路上更出現了以科學、哲學、神秘學等角度分析這部電影的文章,使之累積大量小眾影迷,變成名符其實的邪典電影(Cult film)。
.
不過李察.凱利並未因為《怵目驚魂28天》的成功而從此平步青雲。他原本獲得了《X戰警:最後戰役 X-Men: The Last Stand》(2006)的導演邀約,但他卻拒絕了,他選擇打造自己想拍的電影。
.
由「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白靈等人主演的《南國傳奇 Southland Tales》(2006)雖然入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但迴響不佳。事實上,這部作品根本沒有完成,年輕的凱利難以拒絕坎城殿堂的誘惑,沒想清楚就同意了放映的邀約。結果從現在角度來看,這依然是坎城史上最難堪的一次首映。
.
歐洲媒體一向「不吝」對厭惡的作品獻上噓聲,《南國傳奇》遭受的噓聲待遇更是空前,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賞出的一顆星更是完全地毀掉了這部作品的聲譽。曾經受惠網路傳播的凱利,這時反而成了受害者,《南國傳奇》的失利在第一時間傳遍全球,以至於最後這部作品遭到了發行方、戲院與觀眾的冷遇,以27.5萬美元票房作收。
.
在《南國傳奇》之中,描述了美國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情境,在當時沒人認為這個概念有多少現實性,但隨著川普(Donald Trump)接任總統,很多影迷認為李察.凱利簡直是一個預言家。這部極具野心的、融合科幻、宗教與政治陰謀論作品,後來一樣成為小眾影迷愛好的邪典電影。
.
2009年,《怵目驚魂28天》的續集《S.Darko》推出,迴響極其惡劣,李察.凱利並沒有參與,因為他沒有版權,因此無法干預這個製作案,但許多人不分青紅皂白將責任歸咎於他。同一年,他執導的《百萬殺人實驗 The Box》再次失敗,終於宣告了李察.凱利職業生涯的死刑。原先他還有機會能靠一部由詹姆斯.甘多費尼(James Gandolfini)主演的新作扳回一城,結果甘多費尼卻在前期製作時猝逝。
.
將近十年,李察.凱利幾乎喪失了一切,也沒有任何人敢再貿然找他合作。隨著《怵目驚魂28天》迎向20週年,幾家美國媒體突然想到了這位曾被視為天才導演的中年大叔,做了幾則專訪。才知原來他從未放下自己的電影夢,現年45歲的他,仍然計畫將《怵目驚魂28天》的世界觀繼續擴充,推出全新續集,還想著繼續完成《南國傳奇》的續作。
.
同為獨立導演出身的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一直都是他最忠實的支持者,他認為李察.凱利可以成為這個世代最偉大的電影人,只是他的機運不比諾蘭。
.
說到底,李察.凱利的復出之旅終究可能是徒勞無功的,好萊塢的一片導演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不過如果他能夠如願以傑作重獲殊榮,那肯定會是好萊塢史上最傳奇的東山再起。
────────────────────
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078876202215102
〈CATCHPLAY系列專文:《惡之畫》之我們要接受作奸犯科的藝術家嗎?〉
────────────────────
《怵目驚魂28天》現在可於CATCHPLAY+觀看:http://bit.ly/3sHxXIp
CATCHPLAY+ #怵目驚魂28天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被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夏天就快要到了,當然要去海邊囉!
想不到救生員除了保護泳客,還可以拯救世界?!
喜歡輕鬆好笑的電影、肌肉猛男與比基尼美女
這部片一定不能錯過!
訂閱被窩:https://goo.gl/1MP5pd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aywowTW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MC J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JV個人首張MIXTAP "Jackpot" 籌畫中
JV FB: http://www.facebook.com/djzekex
JV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jvedison
這首"老地方" 獻給所有 四處旅行的情侶~你們一定到了某個地點 就會想起曾經在這裡個回憶對吧
就用這首歌來紀念你們每一個景點吧~(建議用耳機聽 以達最大收聽效果)
VERS.1
BABY GIRL 我知道你在想甚麼 過馬路我總會故意不牽你的手 怕你睡過頭我是你的morning CALL 怕你醉過頭 所以將你背著走
在公園練功 悠閒的午後 騎著腳踏車 漫遊渡船頭 回家的途中 有亂叫的野狗 隔壁的矮房 有老舊的煙囪
每次吵架的時候 你總愛問候祖宗 做家事你太被動 在床上你卻主動 去網咖打LOL要向朋友串通 因為你總是愛調查我的行蹤
你要我載你 不管刮風下雨 我就愛嚇你讓你快要發瘋 每次看電影劇情讓我戳破 你叫我要戒檳榔每次我都破功
副歌:
我還站在老地方 為你點了舊燭光 我們依偎著想像 擁有滿天的星光
臉頰在發燙 愛你害羞的模樣 我靜靜的欣賞 有你在的圖畫
VERS.2
每個路口 有不同的心情 每篇日記 有不同的場景 在這條斑馬線我和你相遇 在那家電影院我被你丟棄
OH MY LADY 有時候我很討厭你 倔強的脾氣還有不同的歪理 你說遇見你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我說怎麼可能馬上給你聞我的屁
MADSTREET 你為我加油打氣 作品 你陪我一起分析 你總愛我問到底愛不愛你 我的答案是操你媽個B
每個髒話都有我們的秘密 每條巷弄都有他的意義 有時候我討厭自己離不開你 這個時候我討厭自己太噁心
VERS.3
這座草原佈滿花香 下雨我們躲在屋簷下
海灘有我們的腳丫 岸上不用怕大白鯊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杨德昌《海滩的一天》解析,台湾新电影的腾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期节目通过杨德昌的处女作《 海滩的一天 》,来和大家分享台湾新 电影 运动!! ... <看更多>
海灘的一天電影分析 在 ifilm/傳影互動- 【2017楊德昌數位修復經典重現】 全新設計 ... 的推薦與評價
14 《#海灘的一天》 (1983) 楊德昌、杜可風生涯首部電影作品- 第28屆亞太影展最佳 ... 21 《#青梅竹馬》 (1985) 馬丁史柯西斯「世界電影計劃」 4K 數位修復影片- 影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