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洗衣機加個 app 就算智慧?以手機為中心的物聯網佈局必將失敗
by: 虎嗅網 2015-08-20
文 / 陳根(微信公眾號:陳述根本)
智慧手機作為當前最火爆的智慧硬體產品,由於搭載了通訊、社交的剛需功能,成為了用戶不可或缺、普及率最高的智慧硬體產品;隨之而來的各種應用更是讓智慧手機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了比 PC 更為重要的角色。作為行動網路時代唯一的終端載體,手機雖然形態單一,但所承載的應用已然被「無限」挖掘與放大。
在行動網路時代,依託於智慧手機的相關商業鏈佈局是正確的,但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如果我們還是禁錮於傳統的思維,繼續圍繞著當前這種形態的智慧手機進行佈局,必然會陷入困局。那麼,物聯網時代的佈局核心到底在哪裡?答案劍指智慧穿戴裝置,物聯網的核心載體。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企業在佈局物聯網時都出現了偏差,把焦點投射在了智慧手機這個行動網路的核心之上。
看中國巨頭的物聯網佈局
360:今年 3 月份,360 掌門人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我認為在人類發明的所有產品裡,手機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個器官,所以我覺得未來做智慧硬件、家居、可穿戴設備,甚至汽車,手機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接口。」
長虹:今天 4 月份,長虹董事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的採訪時介紹了長虹對於物聯網與手機的佈局,「在物聯網環境下重新定義手機,即以傳感器為主體的物聯網控制、交互和協同中心,實現手機與其他智慧終端的廣泛連接、控制、協同、交互、共享,率先將手機帶入物聯網時代。」
海爾:今年年初,海爾宣布其智慧家居平台 U+ 向魅族開放 SDK,使用魅族手機即可控制所有海爾智慧家居產品,而魅族也向海爾開放 apps 系統級別的權限。
格力:不久前,在中山大學大講堂上,董明珠宣布:「格力手機已經做好並正在使用了,不強調智慧化,做「物聯網」概念,用手機控製家居電器、調控生活環境。」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大巨頭與非巨頭也都還在照著行動網路的這個路徑挺進。不論是什麼產品,好像不加點「智慧」就不叫產品,不加個 APP 都不是智慧產品了。不論是冰箱、空調、洗衣機,還是電視、窗簾、加濕器,但凡加了個 APP,就把遙控器融入到了智慧手機,成了物聯網的智慧產品。於是,大家就都打著物聯網的旗號,圍繞著智慧手機忙得不亦樂乎。
手機為中心的物聯網必將陷入迷途
一個現實的問題,就如當前的可穿戴設備監測數據不准一樣,大部分的智慧產品並不智慧。也就是說當前圍繞著智慧手機為控制中心的各種物聯網佈局,其產品並不是讓用戶更簡單,反而是讓用戶更麻煩、更複雜了。我們估且就以海爾那款號稱具有物聯網功能的洗衣機為列,來闡述一下這個問題吧。
這洗衣機乍一看,可以說十分有科技感,通過手機就能遙控搞定。在安卓市場中搜索「海爾智慧全自動」,下載手機 APP,通過註冊即可使手機和洗衣機進行互聯。APP 主頁面上會顯示洗衣機的洗滌程序、預約、風乾、洗衣液和柔順劑的智慧添加等功能。
仔細一琢磨,我們會發現這洗衣機可能並沒有給用戶帶來多少方便。對於用戶來說,當把衣服放到洗衣機裡的時候,如何直接、省時、便捷地完成洗衣訴求,這才是剛需。或許有些特別有情調的用戶會將衣服放入洗衣機之後,然後再回到客廳或者臥室躺在沙發上,拿出口袋裡的手機開始對洗衣機進行一系統的洗衣操作。這樣的物聯網時代「智慧」,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麻煩步驟。因為在當下的非物聯網時代,我們洗衣服還只需要把衣服放入洗衣機,按下相關洗滌功能鍵就可以完成洗滌工作了。
或許有人會說,那個在手機上提醒洗衣精不足的功能應該是個人性化的設計。其實不然。按照目前洗衣機對於洗滌容量的設計,每個月用戶的手機上總會有那麼幾次相關提醒。那麼問題來了,這條訊息是顯示還是不顯示呢?如果用戶關閉提醒,那麼這一功能又有何意義?如果不能採取關閉提醒功能,那麼經常收到提醒通知掛在手機上,不礙眼也煩心。
在今天,很多人連短訊、微信都已經懶得去看了;再加上那麼多 APP,更是懶得每天打開去使用。而這個洗衣精不足的提示功能,完全可以在洗衣機上加個觸摸液晶螢幕,在用戶操作洗衣機的時候直接給予提示即可。這對於用戶來說豈不是更人性、便捷嗎?
物聯網的控制中心在可穿戴設備
物聯網時代的生活,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在萬物相連、萬物數據化,借助於可穿戴設備將人與整個智慧穿戴設備連接起來,由此構建起一張龐大的物聯網。在這張網中,智慧是非常關鍵的要素,也就是說如何將人從龐大的數據黑洞中解放出來,讓科技真正有智慧地服務於人類,而非綁架,這才是物聯網時代的核心魅力所在。基於這個角度考慮,當前這種智慧手機搭載 APP 的物聯網控制中心佈局,顯然是個誤區。
在物聯網時代,萬物相連,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鏈接將通過可穿戴設備實現。我們通過穿戴於身上的可穿戴設備與穿戴在其他「物」上的智能穿戴設備進行聯接,由此基於設備進行人機之間的對話和事件處理。
所以,智慧手機要想繼續在物聯網時代發揮強大的價值,其形態必然將隨著可穿戴設備而改變,換而言之,未來的智慧手機將會進化成可穿戴手機,並且融入人體生物識別技術,建立人與設備之間的唯一身份識別關係。而從當前智慧手機的產業鏈技術發展方向來看,也已經出現了可穿戴手機方向發展的趨勢,比如軟性螢幕、軟性電池等方面技術的探索與應用。
在這樣的生活場景下,我們回到剛才所舉的例子,也就是智慧洗衣機應該是一台怎麼樣的洗衣機?首先,它一定不是搭載手機 APP 的智慧洗衣機,而是連接著可穿戴設備的智慧洗衣機。用戶將衣服丟進洗衣機之後,只需要對著穿戴在身上的可穿戴設備說一聲自己的洗衣想法,程序就會自動來完成。其次,在常規的情況下洗衣機還會通過與電網的連接,自動為我們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省錢的時間段來完成它的洗衣工作。
以手機為主的物聯網,做出來的是偽智慧產品
物聯網時代與 PC 網路,以及行動網路時代有個本質的區別,或者說是革命性的變化,就是計算能力由前端向後端轉移。所有的控制、運算、處理都將由當前基於前端的 PC 或智慧手機,轉向於後端的雲平台、大數據、人工智慧,並且圍繞著語音交互與腦波交互展開。因此,可以說今天以手機為物聯網中心所佈局的產品,十有八九都只是一個偽智慧產品,並不是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產品,更多的是一個處於發展過程、探索過程的半智慧產品。
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以智慧手機為中心的物聯網佈局只是行動網路向物聯網轉變的一個過渡階段、一個過渡手段,而真正的物聯網控制中心在可穿戴設備。在物聯網時代,可穿戴設備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或許以可穿戴手機的形態出現,或許以挂墜的形態出現,或許以可穿戴眼鏡的形態出現,或許以服飾的形態出現等。
不論以何種形態,它們都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可穿戴設備需要建立與人體之間的唯一身份識別關係;二是可穿戴設備要成為人與整個物聯網之間的交互、控制載體;三是可穿戴設備將圍繞人與物聯網之間構建一種便捷的溝通方式,並將人從當前被網絡「綁架」的方式中解放出來。
資料來源:http://buzzorange.com/…/the-future-of-iot-is-on-wearable-d…/
海爾電視遙控器app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能家居:「三隻攔路虎」等待被降伏
北京新浪網 (2014-11-17 01:52)
王珍
[在各個細分領域能把硬體做到最強的企業,仍然有機會。比如,格力空調]
今年以來,智能家居的熱潮不斷升溫。10月,谷歌旗下智能溫控器企業NEST收購了智能家居中樞控制設備初創公司Revolv;小米發布智能插座、智能攝像頭等四款智能終端新品……中外企業繼續競相跨入智能家居的「藍海」。智能家居,正打開互聯網、家電業新一輪的成長空間。
奧維諮詢(AVC)預測,到2020年我國智能家電生態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賽富投資基金預測,國內傳統定義的智慧家庭產業規模,2014年將達55億元,2015年將增至75億元;而從系統集成、硬體單品到後端服務等多個領域的廣義智慧家庭產業,橫跨照明、安防、新型智能終端、影音視聽、控制系統、醫療電子等多個行業,到2015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千億。
早在今年年初,長虹、TCL、美的、海爾、康佳等已輪番發布智能戰略和智能新品。2014年又被稱為智能家電元年。其背後,一是國內家電市場步入后刺激政策時代的低迷期,要尋求新的增長點;二是谷歌年初收購NEST引發資本市場對智能家居概念的熱棒;三是疲軟的房地產市場也需要新的概念來刺激需求;四是PC互聯網增速放緩,移動互聯網、家庭互聯網興起。
不過,熱鬧歸熱鬧,智能家居並沒有落實到業績上。今年年初每月發布一個智能新品的長虹,前三季出現虧損;做了十年的海爾智能家居業務,目前在整個海爾集團中的收入佔比還很小;美的、TCL等目前仍主要靠賣傳統的家電產品來賺錢……智能家居的「大餅」何時才能從牆上落地呢?
用戶體驗、購買成本和兼容性差,是橫亘在智能家居路上的三隻攔路虎。
目前,智能家居還缺少殺手級應用。幾乎每個智能新品,都需要用戶下載一個APP,從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微波爐到智能空氣凈化器。試想一下,一個用戶家裡有幾十件家電,整天要對著幾十個APP的信息,豈不累壞了?現在的智能新品,更多只是通過APP,用手機來遠程遙控家電產品。有的在演試現場,語音遙控半天,空調都沒開,還不如直接用遙控器方便簡單。不少廠家為智能而智能,包裝一個新概念,讓產品賣個高價錢。
現在市面上的智能家電新品,一般比非智能產品貴。其實,一些產品只不過加了感測器而已。隨著感測器等智能模塊的大量應用,未來智能家居新品的價格有望更加親民。
為了找到殺手級應用,各大巨頭紛紛搭平台、建生態圈。今年,蘋果公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飛利浦、科銳、海爾等家電和照明企業加盟;谷歌收購NEST,又通過NEST接連收購了兩個智能家居的企業,還與Pebble智能手錶形成互動;海爾發布U+智慧家庭操作系統;阿里巴巴的阿里雲,與飛利浦凈化器、大華視頻監控等合作;京東計劃今後銷售的所有智能家電,都安裝京東智能APP……智能家居的平台之爭、標準之爭日益激烈,同時也陷入各自割據、難以兼容的困境中。
奧維諮詢助理總裁劉闖認為,雖然思科、微軟早已預見到智能家居市場的潛力,並在標準化平台上多有建樹。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谷歌和蘋果後來居上,分別基於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解決方案吸引開發者進入,成為行業領頭羊。而日韓企業的智能家電單品突破多,系統產品卻不夠突出。目前國外的智能家居領域是以谷歌、蘋果為首的「2+N」競爭格局。
智能手機固然是智能家居不錯的操控介質,蘋果、三星、谷歌等都有希望在平台競爭中勝出。但是,正如NEST總裁所言:「消費者不會為了一個系統平台埋單,他們會買一款好的產品,一款區別於其他任何同類產品的好產品,然後再買一個,然後再買下一個。公司要去做那些單個的、偉大的產品,如果還能讓這些產品在10~20年裡都能相互溝通,那你要的平台就實現了。」
所以,在各個細分領域能把硬體做到最強的企業,仍然有機會。比如,格力空調、海信電視、海爾冰箱、美的小家電等。因為消費者不會去買蘋果空調、谷歌冰箱。
開放合作將是智能家居的必然趨勢。未來各大企業之間將是競合的關係,就像海爾既推出U+平台,同時又加盟蘋果的Homekit和谷歌的安卓系統一樣。中怡康副總經理彭煜認為,智能化的推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聯盟的形式打通跨行業資源,未來智能化競爭很可能將是一個聯盟和另外一個聯盟之間的競爭。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物物互聯互通」。決策權從用戶交給了感測器,跳過手機指令,通過感測器向硬體發送指令,實現真正的智慧家庭,讓用戶輕鬆享受智慧生活。到時,那張萬億的「大餅」,自然會落到地上。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117/1352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