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者
亦若是
在華航空服員罷工現場看醫護行使集體勞動三權困境
胡方翔20160624
105年6月23日晚上6點多時,華航職業工會選擇了24日零時起,似乎精算的突襲式罷工,就在資方高層的歡送晚宴之際;對於這次罷工,總統下的註解:「若不是忍無可忍,沒有人會罷工」。
華航空服員早就納入勞基法,也可適用第84-1條,但仍走向街頭罷工;想促進醫護勞動人權之程序保障,勞基法只是敲門磚,醫院對醫師勞動權益敞開大門後,不該對勞基法有過度期待會解決所有問題,以護理人員為鑑,自民國87年即適用勞基法後,18年來勞動條件是改善或惡化?若醫師入法後,接著要注意醫師主張勞動基本權(勞動三權)的行使;包括︰1. 團結權:組織工會(勞動結社權);2. 協商權:對勞動條件與勞動福利之團體交涉權;3. 爭議權:調解、仲裁、罷工(勞資爭議§53、§54)、怠工、佔領、杯葛…;4. 不當勞動行為禁止:雇主不得因勞工加入工會或參與罷工而對其有不利之待遇(工會法§35、團體協約法§6)等。
結社自由及團體協商之尊重是國際核心勞動基準,保障基本勞動人權,而爭議(罷工)權,不但不是核心勞動基準,甚至連積極的權利也不是,因為罷工從來不是目的,罷工有最後手段性原則,罷工是被動的消極權利,允許受到限制,因而罷工有很高的程序門檻,醫療罷工有更高的門檻;過勞血汗是一種強迫勞動,依照ILO國際勞工組織的核心勞動價值—禁止強迫勞動,勞工當然有權保護自己;罷工,只是勞工自我保護,暫時拒絕提供勞務,以待協商,是行使基本權利;故勞動三權以協商權為中心,團結為了協商,抗爭也為了協商。
醫療業空有勞動三權,最重要的平權武器—罷工或爭議權,醫護擁有的也是個「受限制」的罷工權。依《勞資爭議處理法》§53條第1項規定,工會主張「罷工權」,必須調解先行,§54條第1項規定,且須直接無記名投票經全體半數同意,§54條第2項規定,下列影響大眾生命安全、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之事業,勞資雙方應約定必要服務條款,工會始得宣告罷工。醫療屬第三款—醫院。因醫療工會的組織穿透率極低,僅1%不到,產業工會或職業工會也不能直接參與醫院勞資會議協商,沒有充分協商權與爭議權的工會為後盾,只是無牙老虎,困在無法訂出醫療「必要服務條款」與「維持基本服務」,醫療罷工權實陷於被去勢的失能狀態,絕對不會有突襲式罷工;況且醫護皆有所謂「倫理規範」的專業拘束,就是俗稱的「醫德」條款,如此醫療是消費嗎?恐怕只會被社會集體無知所消費。
對這些基本勞動權益與法規不熟悉,也是醫院等資方團體畏懼與抗拒醫師納入《勞基法》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醫院、協會與衛生主管機關誤認醫師爭取納入《勞基法》,是為了擁有罷工權,如此會與病人權益與福祉相衝突,殊不知,若無勞動權益受損何須主張行使權利?勞基法已是最低條件,達不到最低勞動保障,不叫血汗?而協商時,資方有「誠信義務」,協力提供必要資訊,而勞方有「和平義務」,只要資方願談判,協商期間勞方不得罷工;若非協商不成或其他爭議手段失效(調解、仲裁、裁決等) ,又何必使用最後防線的罷工權?沒有被逼到牆角,誰想反抗?罷工,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協商,為何不做好前端勞資協議工作?純法制面觀之,台灣勞動三權缺損,實無醫療罷工權之可能,三隻腳缺一隻,站不住腳,而資方自主改善可能性難期待,勞動權益保障猶待其他配套措施;醫師入法後,會不會成立工會遍地開花?會不會導致勞資爭議突增?那就看勞動權教育的成效了,頗為值得觀察。
去年(104年) 6月27日晚上,北台灣發生了史上最大的粉塵爆燃災難事件,超過500名燒燙傷病人送醫,其中須要入住燒燙傷加護中心的重症病人,超過200人,除了醫療機構過度負荷,雙北市有39間醫院的近千名休假醫護被緊急召回,因為人力仍嚴重不足,召回者加班連續工作總時數甚至超過每天12小時。
依照勞基法第40條,休假召回應給予補休及加倍工資,也許護理召回有可能有加倍薪或另加計工時數,但是這筆額外人事支出醫院也是受害者,要如何求償?恐怕漫漫長路,無門求助,只能自行吸收吞忍。另外護理早就人力不足,現在連休假者都來加班了,請問如何補休?其他原上班者暫停休假要如何排休?補休不能及時,加班員工無法立刻充分休息,何有保護勞工過勞?平時護理休假替補人力制度未建立,根本沒有人力好落實補休,衛福部也是放任。更別提健保總額制度下,重大突發大量醫療需求,造成健保總額的醫療給付點值稀釋與事後核刪,全體醫界受災。請問完全沒配套措施的緊急召回制度與災難醫療應變制度,應給醫院及衛生主管機關的作為打什麼分數?還是又將之列入醫院評鑑新增條文?種種問題在不適用勞基法的醫師更加凸顯,只能無限責任,無盡血汗,難道過勞與剝削,只是廉價健保宿命?
華航空服員罷工,讓人們看穿「公會非工會」,有任何醫護的公會聲援罷工嗎?台灣醫界有公會而沒工會,而且是依醫師法第9條,強制入會;公會是資方團體,看看公會不符合勞動組合的四大要件即知:1.非強制入會;2.受雇身分,勞雇關係存在;3.組織章程明文保障會員勞動權益;4.獨立自主性,組織運作不受支配;最好還要完成法定登記程序,以取得合法工會身分。故台灣的勞方團結組織猶待努力。這次的指標性罷工,等於宣告台灣「全國醫療產業工會」即將成立,應該納入醫療法所規定的各類醫事人員,以創造最大的醫界團結。
105年6月24日,是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日,英國公投脫歐;今年(2016)元月至4月,英國的BMA連續發動5次罷工,健康照護的成本轉移開始與勞動議題碰撞,最初事件起因於英國卡麥隆政府因在2007年發生的「梅德斯塔福郡醫療醜聞」(mid-Staffordshire scandal)的前提下推動改革,推動「七天看診」的新政策,由主持NHS政策的衛生大臣杭特Hunt藉由「變相」地實質減薪與增加工時所達成,最被詬病的是Hunt更改醫師合約卻沒有遵守英國既定程序,並使用證據力不足的論文與理性的影響力評估,造成衝突局勢。如今英國脫歐,卡麥隆首相辭職,內閣衛生大臣杭特也將去職,意外的解套了英國醫師罷工僵局。
英國BMA,除了是醫師協會,也是註冊工會,是官方認定的主要溝通管道。但台灣目前僅有公會並無全國性的醫師工會,這是台英制度與觀念的差異,英國行公醫制,僱主是國家,醫師透過工會調解或罷工,協商的勞動條件單純取決於國家是否接受。台灣的情況相對複雜,除了沒有代表性工會外,多數醫師的收入大部分或全部都來自健保給付,實質僱主是健保,但醫院是法律上僱主,若醫師要抗爭,只能透過與醫院協商,間接促使主管機關面對訴求;以目前醫師無醫療勞動人權保障,要走的路仍很漫長。
華航罷工十小時 成功達成七點訴求:
1.反勞基法第84-1條迫害;除越洋航線,全面回歸勞基法保障。
2.不得更改會員現行報到地點及工作時間計算方式。
3.保障年休123天、月休8天、每季休假30天。
4.國定假日出勤雙倍工資。
5.外站津貼每小時5美元,非本會會員不得享有。
6.實施考績雙向互評。
7.給予工會代表、理事、監事會務假。
把相關字換成「護理」或「醫師」,還爭得到嗎?這也是目前護理三班制或醫師值夜班的主要困境,誰來為他們發聲?醫護的勞動權教育與行使集體勞動三權成熟嗎?
總統下的結論:「維護空服員的勞動權益、整頓華航、擦亮華航的招牌」。鄭教授期待總統也能說出:「保障基層醫護勞動權益,整頓衛福部,擦亮台灣醫療的前途」。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從零重生:抗癌鬥士的蛻變之旅,免疫療法抗癌新曙光」新書介紹 專訪:潘怡伶(作者) 許琬柔(台灣癌症基金會企劃) 內容簡介: 面對命運給予的磨難,在痛苦中蛻變成長,從零開始,蛻變重生。 每一次的苦痛都是蛻變, 每一次的蛻變都是成長。 在命運給予的任務下,這些...
消極權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從零重生:抗癌鬥士的蛻變之旅,免疫療法抗癌新曙光」新書介紹
專訪:潘怡伶(作者)
許琬柔(台灣癌症基金會企劃)
內容簡介:
面對命運給予的磨難,在痛苦中蛻變成長,從零開始,蛻變重生。
每一次的苦痛都是蛻變,
每一次的蛻變都是成長。
在命運給予的任務下,這些鬥士想起了自己生命最初的樣貌,並憶起誕生剎那就明白的生命意義。
★罹癌,讓我變得堅強、更懂得感恩。—─洪翊玲 / 胃癌
由於癌細胞已經擴散到整個腹腔,一天之內被六位醫生宣判剩下半年不到的生命,經歷多位醫生對瀰漫型胃癌的消極態度,她該如何在只有百分之四的存活率中展現奇蹟?
★這段經歷,使我學會與自己相處,成為更好的人。──潘怡伶 / 乳癌
才剛適應新婚人妻的身份,一夕之間被強制加上了癌症患者的新身份,甚至被剝奪了當人母的權利。面對癌症的未知與恐懼,怡伶該如何調適自己,重燃希望?
★罹癌是老天爺的任務,活出不一樣的自己。──翁崇益 / 鼻咽癌
生日這天得到的生日禮物竟然是「癌症末期」,經過多次的治療發現癌細胞仍不停轉移,甚至被醫生宣告痊癒的機率不到百分之十,他如何擺脫死神的通緝,迎向新的人生?
★免疫治療時代來臨
認識免疫療法:免疫系統在身體內的角色
治療新希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免疫治療臨床應用:黑色素瘤、肺癌、胃癌、肝癌、泌尿道腫瘤
免疫治療Q&A:副作用、效果、免疫力的預防與提升
本書特色:
當你遇到突如其來的困境,你會絕望放棄,還是破繭重生,擁抱新生命?
十位抗癌勇士積極正向面對疾病,展現蛻變後的自己。
十位抗癌鬥士的宣言
★放下不安與擔心的包袱,新的世界就在等著你!──賴壽香
★生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葉明祥
★唯有喜樂的心,才是抗癌成功的關鍵!──洪翊玲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活出精彩。──康琬琪
★累的時候,可以抱怨、哭泣,但千萬不可以放棄!──陳佩蓉
★面對癌症,妳永遠不是自己一個人!──潘怡伶
★生命可貴,懂得愛自己,步調變慢,把握當下。──林彥伶
★癌細胞教我的事,每天都要說我愛你!──伍釗宏
★將痛苦的「毒」,轉變為歡喜之「藥」的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張慶彬
★永不放棄的百分之一,相信就會有奇蹟!──翁崇益
編者簡介: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1997年12月成立,以「熱愛生命,攜手抗癌」為口號,致力於宣傳「癌症不是絕症」、「癌症可以預防」之觀念,落實降低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促進國人健康品質、提升癌症治療水準、增進國際癌症防治經驗之交流、推動癌友關懷與服務、以及維護癌友權益而努力。
多年來基金會推動簡而易行的飲食防癌運動,從「天天5蔬果」到「蔬果彩虹579」,更於2012年推動「全民練5功」整合性癌症預防觀念,鼓勵民眾力行「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定期篩檢」、「體重控制」、「遠離菸害」等,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以降低罹癌風險。自2007年陸續於北、高兩地成立「癌友關懷教育中心,提供癌友及家屬專業諮詢服務,協助癌友重新適應生活、提升生活品質,降低再發機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透過最貼近民眾的方式,從癌症預防宣導到落實癌友服務,希望帶領國人遠離癌症的威脅及恐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p9JK1HX5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E0KoxBZsrgNXiI24uWl3ghcbEig)
消極權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支持安樂死的關鍵理由是什麼?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21 【為什麼消極安樂死比較正當?】
03:00 【積極安樂死,真的有比較糟?】
05:29 【我們的觀點?】
06:20 提問TIME
06:39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久病悲歌!安樂死被拒 男持槍站銀行前誘警擊斃助圓夢...:https://bit.ly/2Hee4Df
→荷蘭抑鬱男申請安樂死被拒 持假槍劫銀行被擊斃償願:https://bit.ly/2C4MW6a
→維基百科:安樂死:https://bit.ly/2ECUmht
→《生老病死間的大哉問》第四章(123-148):https://bit.ly/2NI3iXf
→淺談台灣歷史上的大地震:https://bit.ly/2tSzE8G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dC0AChRfuI/hqdefault.jpg)
消極權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賴奕菁 醫師
內容簡介:
一本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療癒書。
媽媽:「如果妳不拿錢給弟弟,就是對我不孝。」
婆婆:「我也知道是我兒子不對,但妳忍一忍就過去了啊!」
先生:「之前爸媽的賭債,都是妳幫忙還的。這一次,妳不會見死不救吧?」
面對家人,妳總是難以拒絕,
於是,妳一再的妥協、忍讓與犧牲,
雖然妳早已心力交瘁……
妳懷疑,這真的是愛嗎?
我們都想成為他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
但妥協、忍讓與犧牲,無法讓妳被愛。
請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迷思與包袱。
好女人不會被愛,只會被控制、支配與索討無度。
我們應該從「好女人」的桎梏與牢籠裡走出來。
‧丈夫的外遇對象是她的親姊。娘家和夫家都勸她吞忍,跟她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她不斷償還公婆欠下的千萬賭債,最後卻連兒子的留學費都付不出來。
‧因為怕媽媽崩潰,她聽躁鬱症媽媽的話,扛下了800萬房貸,卻落到抱著孩子徹夜痛哭……
在台灣傳統的家庭教育與文化中,女性往往被隱性、幽微地要求,要乖巧、聽話、順從,甚至妥協、忍讓、犧牲。於是,哪怕女性已經萬般委屈求全了,但糾葛在女性心中的仍然是:是不是自己只要再退讓一些、是不是自己只要再犧牲一些, 這些爭執與紛爭就不會發生了?
看診多年,傾聽無數女性患者心事,但也更曾被傳統好女人的束縛,綑綁到想輕生的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她想對這些女性說:
「不是的,我們再退讓、再犧牲,對方也不會感激或改變,只會更食髓知味、一再進逼,不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立下界線,設下停損點,更別害怕拒絕他人,我們有拒絶他人的權利。而關係裡的尊重與平等,不會從天下掉下來,別人也不會自動給妳,妳必須自己爭取與捍衛。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為自己做適合的選擇與決定,並勇敢地承擔結果,而不是被動、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看見、給予或成全。」
因為曾走過心痛與心碎,賴醫師特別能體會為了做到社會或他人眼中的好女人,女性們所付出的代價與眼淚。這是賴醫師特地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一本療癒書,也是勇氣之書。
作者簡介:賴奕菁
精神專科醫師,公衛碩士,醫學博士。
擔任過醫學中心精神部主任,做過多年學術研究,國際期刊論文數十篇,目前隱於診所開業。理科訓練下的文科腦,人妻、人母,婚姻經驗只比醫師資歷少三年,務實滿滿,浪漫退散。
著有《守護仁者心》,合著有《美麗心境界》、《別怕安眠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2poA7mHl2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