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宜蘭站會落腳何處?一直不願透露細節的交通部,在民意壓力下今終於到宜蘭,說明四候選站址分析評估:四城站經費最省但有八成為特定農業區,且為土壤液化潛勢區易淹水、宜蘭站人口最多但工程期最長、縣政中心需徵收土地、羅東對遊客不便。
地方民眾發言則強調設址首重安全,不能設在土壤液化潛勢區,也不該變成土地炒作對象;立委指出民意有3/4都支持宜蘭站,交通部應該尊重。交通部部長王國材最後強調:方案仍未定,期待地方有更好的共識。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9333/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4的網紅許淑華Hsu Shu-Hu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土壤液化潛勢區資料庫」昨天上線,雙北市包括三重、新莊,及松江南京站、台北世貿站等捷運途經的商業精華區,高雄市火車站周邊、高雄捷運部分站區都位列紅區。今天行政院將開會討論,土壤液化資訊時,是否要在定型化契約揭露土壤液化資訊。 地調所昨天中午開通土壤液化潛勢區資料庫,剛上線沒多久,就因民眾查詢量暴增當...
「液化潛勢區」的推薦目錄:
液化潛勢區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賀🎉高雄捷運黃線計畫環評小組審查通過,又邁進一步啦!
文: 李雨蓁 Lí Ú-chin
昨日環保署召開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高雄「捷運黃線」經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 #審查建議通過,將於5月中旬提送環評大會審議。
會中,環評委員們對於液化潛勢區對鄰損的預防、施工與營運期間的噪音、濕地及公園周邊的生態保育、曹公新圳水質的改善及土方運送路線,與交通影響的改線建議,對於高雄市府的回應皆給予肯定。
依目前規劃,捷運黃線路線全長約22.91公里,其中地下段(含出土段)長約21.83公里,高架段長約1.08公里,與紅線、橘線、環狀輕軌連接,預計 #可服務高雄116萬人;沿線共設Y1~Y23等23座車站,其中Y1為高架車站,Y2~Y23為地下車站,另於路線端點設置1處維修機廠,面積約17.2公頃。完工後,Y8、Y10、Y11、Y14、Y15 、Y17、Y18、Y23等8處車站將成為轉乘站,整體工期約6.5年,比起原先規劃的時程已經延遲,仍希望除了審議速度能再更快,也期盼整體進度能加緊腳步。
捷運黃線是構成高雄捷運形成 #有效路網 的關鍵,黃線沿線8處土地開發挹注效益30年可達287.4億元,主要以引進產業方式(如長庚長照、鳥松轉運站、旅運商業量體)開發。另挹注本案跨域加值(容積增量)效益(TIF及TOD)約80.1億。這就構成黃線非常重要的自償性基金來源。
因此,黃線發展成功的重點,其實就在能否實踐「#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模式」,翻轉都市軸線,提供周邊足夠的新增產業與服務機能,讓人口回到軌道沿線發展,提昇高雄整體軌道運輸效益,黃線連接起5GAIoT創新園區的亞洲新灣區、新興、苓雅等都會核心區,及近郊的澄清湖地區,期盼未來能帶動黃線三民、鳳山、鳥松、新興、苓雅、以及前鎮區等區域的均衡發展。
待環評通過,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後,黃線就將會進入最後的「施工前準備」計畫,期待在2022年前,看到捷運黃線正式開工!讓高雄大眾運輸能向前邁進一大步!!
液化潛勢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捷運黃線環評專案小組審查通過 預計5月中旬提大會審議
捷運黃線邁大步!高雄「捷運黃線」今天經環保署的環評專案小組審查,將於5月中旬提送環評大會審議,意味著高雄捷運黃線建設又將躍進,於高雄整體都市發展構想策略,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也是串連高雄捷運形成有效路網的關鍵;以台北捷運路網來對照,「黃線」有如「台北首都捷運環狀線」的功能,目的在於增加市中心交會站的轉乘效果,串連新興重大發展計畫區,亦達到節省交通時間並結合多重運具最大化之效益。
依目前的計畫路線圖,黃線連接起5GAIoT創新園區的亞洲新灣區、新興、苓雅等都會核心區,以及近郊的澄清湖地區,並橫跨三民、鳳山、鳥松、前鎮等行政區(6區人口共約116萬人,接近全市人口42%)。
這條路線可以提供都會核心區間更便捷密集之大眾運輸服務,並透過與捷運紅線、橘線、環狀輕軌及台鐵各增加2處軌道轉乘站點,產生19處轉乘點提升整體軌道運輸效益,對於大眾運輸路網建置及旅次轉乘便利提升使用率十分值得期待。今日黃線環境影響說明書初審通過後,捷運黃線目標仍是朝111年動工,並於117年底完工通車邁進。
這次的審查通過,也多虧市府團隊同心齊力的好表現。王啓川副秘書長率領捷運工程局、環境保護局、交通局及工務局參加,針對初審會議的結論及審查意見具體充分回應,使得會中各環評委員對於液化潛勢區對鄰損的預防、施工與營運期間的噪音、濕地及公園周邊的生態保育、曹公新圳水質的改善及土方運送路線與交通影響的改線建議等議題的回應皆予以肯定。
隨著黃線捷運綜合規劃丶環評審查之同時,我也奉陳其邁市長指示,組成市府跨局處專案小組,包含捷運局丶都發局丶工務局丶交通局丶地政局等,全力針對黃線捷運沿線土地聯合開發及都市與非都市土地(例如五甲一路沿線農業區變更)再生發展,正同步規劃。希望透過「捷運黃線」這一重大建設,除可提升大眾運輸整體運量,也可透過此一契機盤點多個行政區的發展優勢,研擬具TOD潛力之場站發展戰略定位,並透過不同面向之都市發展策略,來引導重要捷運場站周邊具有TOD潛力的公、私有土地朝重新更新改建及有效率之土地使用發展,並回饋部分公益設施以補強捷運車站節點周邊地區性空間與環境公共使用機能,同步提升改善都市景觀以及為都市公共運輸交通條件的轉型打下基礎。
液化潛勢區 在 許淑華Hsu Shu-Hu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土壤液化潛勢區資料庫」昨天上線,雙北市包括三重、新莊,及松江南京站、台北世貿站等捷運途經的商業精華區,高雄市火車站周邊、高雄捷運部分站區都位列紅區。今天行政院將開會討論,土壤液化資訊時,是否要在定型化契約揭露土壤液化資訊。
地調所昨天中午開通土壤液化潛勢區資料庫,剛上線沒多久,就因民眾查詢量暴增當機。
由於民眾關切度破表,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區的房地產可能遭受衝擊,金管會已密切注意後續效應,緊盯價格波動對銀行造成的擔保品跌價損失風險,及銀行授信政策包括利率可能提高、貸款成數可能下降等影響,金管會並呼籲銀行不要拒貸。
大型公股高層行庫主管指出,內部會將土壤液化區列入房貸授信審查的指標之一,但也強調,並非所有位於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內的房子,都使用同一套標準,而是針對個案給予適度調整。
另外,根據中央社訪問行庫主管說,除了區域外,房屋結構、是否有改善措施等也會一併檢視,並彈性調整貸款成數與利率,短期可能先朝降低貸款成數一至二成方向因應。
「既然政府都公布了,徵信時就會列入考量」,銀行主管說。但政府公布的液化區域實在太大,不可能全都適用同一套標準定價,所以還是會視個案彈性調整;例如,雖然房屋坐落在液化高潛勢區,但房子結構穩固、不會產生風險,就不會影響貸款條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dBdI5MfLpU/hqdefault.jpg)
液化潛勢區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61019壹電視 老屋健檢不治本 都更重建易卡關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Jq-smv_m-7Y
台北市長柯文哲:「如果是在921之前蓋的,因為當時政府沒有防震的要求,那你就必須去做老屋健檢。」
記者吳怡萱、賴志豪採訪報導……↓
北市府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區,要民眾重視老屋健檢,健檢後申請補強,最高補助經費上限1000萬,但專家認為,老屋健檢是治標不治本。
結構技師戴雲發:「老舊建築,不過3~4層樓的,它在液化區,假如又沒有基礎做處理,當地震來它容易傾斜跟倒塌。」
921前蓋的老舊公寓大多像這樣,地震時地面左右飄移,有打地樁,深度超過20公尺的房子,劇烈搖晃無動於衷,以全台灣來說,30年以上的公寓,已經達到48%,多數做完老屋健檢後補強,根本治不了病。
結構技師戴雲發:「沒有地下室,這些規劃的話,基本上萬一發生大地震,液化的問題是一樣沒有辦法解決,那相對這些建築物,我們會建議說加速都更重建。」
但都更門檻實在太高,以合建來說,同意都更,所有權人要超過2/3,總樓地板面積要超過3/4,等於只要有1~2戶不願意,大樓重建遙遙無期,再加上都更後,從老屋變身,房屋稅大翻倍,以信義路五段這棟大樓來算,原本一年只需4000多,都更後房屋稅爆增到5萬多,難怪民眾為之卻步。
房仲業者陳泰源表示:「我原本住的房子,我也住得好好的,目前為止看起來是沒事的,重建後房屋稅爆增,每一年多了12.5倍以上的房屋稅,那這樣的話等於是說沒有誘因啦!」
結構技師戴雲發:「真的是有立即危險的建築,在政府這邊的法令,應該更強制性一點,因為這個有公安的問題。」
明知道房屋搖搖欲墜,卻碰上法令卡關,就算有老屋健檢,但民眾等於還是在居住安全跟法令的夾縫中求生存。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7731131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q-smv_m-7Y/hqdefault.jpg)
液化潛勢區 在 什麼是土壤液化?如果真的住在潛勢區該怎麼辦?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不只是一篇地震文,還要告訴你… ♀地調所公開第3波土壤液化潛勢圖嘍,快來查查看>> https://bit.ly/2HTcyqH 【住在土壤液化高潛勢區, ... ... <看更多>
液化潛勢區 在 什麼是土壤液化?如果真的住在潛勢區該怎麼辦?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土壤液化?如果真的住在潛勢區該怎麼辦?|科學大爆炸EP.42. 67K views · 7 years ago ...more. PanSci Taiwan. 639K.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