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上課鐘
#在地活動道相報
1.【培根市集】
培根市集
以在地居民的就業需求和經驗切入,連結各個在地組織,一同舉辦以「培力」和「草根」為理念的市集。
日期|11/14(六)
時間|13:00-17:00
地點|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廟埕(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費用|無
2.【河邊散步節】
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
「淡水河要清,艋舺才會興。」,這句諺語述說著艋舺與河流的關係,一起來參加活動,找到與河相處的方式吧。
日期|至11/14(六)
時間、地點|各個活動不同時間,請參考活動連結
費用|無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8n8x4g
3.【萬華老城咖啡香】
萬華老城咖啡香
藉由萬華各地的咖啡廳和商家共同發起的集點活動,不只可以抽獎,還可以藉由咖啡認識萬華老城的人情味與地方人文故事。
日期|至11/14(六)❗️最後兩天❗️
地點|各咖啡廳和商家
費用|無
相關連結|https://reurl.cc/Y6pKll
4.【2020《城西生活節》前導活動】
城西生活節 West-Taipei Life Festival
臺虎精釀與城西生活節合作,邀請了導演周佳賢,並透過短片《令》分享人神之間的關係,為城西生活節拉開序幕。
日期|11/14(六)
時間|14:00-15:00(13:30開放入場)
地點|臺虎精釀Driftwood西門町(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46號)
費用|低消150元入場(含酒水飲料乙杯)
備註|需網路報名
相關連結|https://reurl.cc/6lxngZ
5.【台糖臺北倉庫A牆藝術裝置】
糖廍文化協會 大橋頭藝術工作室
由大橋頭藝術作室合作的甘蔗祭登光藝術裝置,希望藉由藝術的角度,帶民眾認識在地的生活與故事。
日期|即日起至12/4(五)
地點|台糖臺北倉庫A外牆(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號之7)
費用|無
#甘蔗祭 #艋舺人X快樂的甘蔗祭 #時報本舖
淡水清水祖師故事 在 一葉之頁-食旅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到淡水,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 https://leafto.tw/tamsui-1884/
任何地方其實只要試著深入瞭解,便能發現不同的魅力,而淡水之於我,更是一個這樣的存在。我也和大部分人們一樣,從前來到淡水,大概就是逛逛老街、吃些極具特色的在地小吃;或是在碼頭旁散步、吹海風看夕陽。
遠離了需要看課本的年紀後,大抵只會對淡水有很多「古蹟」有些印象,至於這些歷史的痕跡代表了什麼樣的過往,或許已經越來越少人說得清;但在不同的年代裡,總還是需要有人把這些曾經給牢牢記住吧。
歷史上的 1884 年,對於淡水當時的百姓來說,是個動盪的年代;當戰役過去,真正支撐著百姓的心靈的,或許只有心中的虔誠信仰。
而時光荏苒,信仰早已成為當地居民日常的一部分。從不同角度認識淡水,我們從真正的淡水「老街」--重建街,緩步悠晃到清水巖祖師廟、踅進菜市場尋找最接地氣的淡水龍山寺、再到大街上的福佑宮參拜媽祖。實際走過與民眾生活緊緊連結的這些廟宇,似乎可以隨著裊裊升煙,看盡當地居民心靈的那些虔誠寄託。
別具意義的民俗傳說,碰上這回 淡水古蹟博物館 的特別策劃,以手作美食結合歷史場景和民俗傳說,發展出創意料理的線上教學課程,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讓食物訴說這塊土地的故事。
#品味1884培育活動
#滬尾之役創意料理線上課程
#淡水龍山寺
#淡水清水巖
#淡水福佑宮
#淡水古蹟博物館
淡水清水祖師故事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預期遊台灣|回到清朝的艋舺
「艋舺」這個名稱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應該很陌生。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就是因為因為那套,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主演的同名電影。大概就像台灣人看完古惑仔後,總想跑一次廟街;我看完了「艋舺」後,就決定怎麼都要跑一趟。
艋舺鄰近西門町,是今天萬華區的一部份,是大台北地區其中一個最早發展的地區。早在陳賴章墾號14年後的1723年(雍正元年),已經有漢人移居。其指標性的廟宇龍山寺也在稍後的1740年(乾隆5年)建成。逐漸地,由大台北地區的其中一條市街,艋舺發展成其最繁榮的市街,更進而一度成為淡水廳的縣丞所在。
18-19世紀的清治台灣,是個官府力量微弱、交通不便、敵我難分的時代。廟宇成為地方上唯一可依靠的權威。廟宇不但是當時民間社會的權力中心和糾紛仲裁地,也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廟宇跟市街,形成了一個不可切割的混合有機體。
眾多廟宇中,最有氣派的莫過於由泉州晉江人所建的龍山寺。在其附近,有安溪人所建的清水巖祖師廟,和同安人所建的霞海城隍廟(大概位於今天的剝皮寮)。他們三股勢力各據一方,擁有自己的廟宇和市街勢力圈。衝突一直持續,直至1853年爆發了著名的「頂下郊拚」。「八甲庄」被焚之一炬,同安人落荒而逃到後來的大稻埕重新發展。漳泉械鬥可說是理解台灣歷史的基礎,而艋舺正正是一個很好的考察題材。
正當這三所廟宇引以為傲的訴說著艋舺的歷史,和她曾擁有過的繁華;另外兩所跟瘟疫與亡者有關的廟宇:青山宮和地藏廟,則彷彿在身旁邊提醒著我們,切勿忘記背後的艱苦。
作為一個貿易商人,歷盡艱辛和危險,從一個市街跑到另一個市街,除了去廟宇拜拜答謝神恩、互通有無和吃好住好,少不免也會想解決一下生理需要。在那個根本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時代,讓自己感到活著,比一切的道德枷鎖重要。因此,古今中外的所有重要港口或市街,必然會𧗠生出色情事業,就像香港廟街旁的砵蘭街,和文武廟旁的擺花街一樣。
隨著2001年台北市廢娼,寶斗里走進了歷史。然而,一旦出現過,其痕跡就無法完全被抹走。走在今天的華西街觀光夜市、西昌街和艋舺公園,我們仍可隱約感受到那股彌漫在空氣中的情色。
除了色情事業,由廟宇和市街𧗠生出的其它相關行業,還包括遍佈整個地區的食店,以及龍山寺旁的青草店(在廟宇求藥籤後配藥)和佛具壇香店等。他們仍然活現在艋舺街頭上,彷彿在等你慢下腳步,去靜心聆聽他們跟你分享的故事。
艋舺的發跡與沒落,很大程度上是在輝映著早期大台北的經濟發展。她擁有著一個原住民語的名字。她曾是清朝淡水廳的縣丞所在。她見證著北台灣地區的掘起。她因為淡水河而繁榮,卻偏偏因為淡水河的淤泥而沒落。泉洲人從同安人身上得到了她,卻偏偏輸給了逃到大稻埕的同安人。這大概就是命運,大概就是所謂的「風水輪流轉」。
可惜的是,今天走在當年的艋舺第一街(即今天的貴陽街),望向海傍,只能看見環河快速道路的高架橋基座。我唯有閉上雙眼,幻想著當時商船滿佈的河岸,暫時逃離現實的殘酷。然而,或許這就是歷史有趣之處。把眼前的風景,併合在歷史知識裡,再配以無限幻想,所有發生過的一切便彷彿活現在眼前,卻唯獨你自己能看到。
#行程推介:
-遊走於三個主廟宇之間,感受街與街之間的行業差別
-走進艋舺公園,觀看一下生活的不一樣(街友、彩迷、歇息的人)
-金安宮旁的黑白切米粉湯(超隱世,但超級棒的風味與美味)
#延伸閱讀:《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莊、艋舺、西門、大龍峒、圓山、劍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974
除了定期的《不預期遊台灣》文章,若有興趣看更多日常探索台灣的照片,歡迎追蹤我的IG專頁(live.out.the.unexp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