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福佑宮慶讚中元-普度中的地方故事
這週末是農曆七月廿一、廿二日,七月中元普度即將邁入尾聲,不過這兩日淡水歷史最悠久的 淡水福佑宮-淡水媽 慶讚中元才剛剛結束。
淡水福佑宮的普度能夠追溯到 #清代,隨著日後的發展,納入了許多不同群體的參與,也反映了淡水的發展史。
作為普度辦理單位的 #福佑宮管理委員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組織,由最早來到淡水的晉水、武榮、螺陽、銀同、清溪、桃源六大縣份仕紳的後代所組成,至今他們仍不忘先輩的傳統,用心經營媽祖廟、辦好每一場活動。
而作為參與普度主體的 #四大會首,則是淡水清末到光復後的發展留下紀錄。主會 淡水南北軒、主壇淡水軒是淡水在地的子弟軒社,曾為淡水的藝術寫下璀璨的一頁,而南北軒至今依然致力發揚 #北管文化。主醮金海利、主普金順發,是昔日的漁商、肉商公會,他們的參與讓人想起,媽祖廟前曾有座陪伴淡水人半個世紀的 #中正市場。
去年偉杰受邀參加媽祖廟的 #放水燈 儀式,那份老淡水人對傳統的堅持,令偉杰仍相當難忘,因此今年繼續請辦公室同仁 陳柏翰 Hank Chen 代表參與。
傳統的水燈隨著淡水河的波光,緩緩向外海漂去,與一旁 #漁人碼頭情人塔、正興建的 #淡江大橋,構成一幅強烈衝突的風景,不過卻充分反映了淡水兼容傳統與現代的特色。
今日即便興建的大樓、移入的新住戶越來越多,改變了淡水的面貌,不過仍有一群人默默肩負守護傳統的責任、傳承著老淡水的記憶與故事。而偉杰作為地方民意代表,會謹記前輩們對老淡水的責任與向心力,並將此化作實質力量,繼續為地方努力付出。
#淡水福佑宮媽祖廟 #慶讚中元
#淡水的故事 #對傳統的堅持
#新北市議員陳偉杰 #淡水魚丸
#淡水_八里_三芝_石門
#Your_Life_Is_My_Life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兩個月前,因為尚無法出國旅行,為了搪塞我漫長的暑假,籌備展開「#淡水土地神」系列,沒想到就突然進入三級警戒。這個計畫起源於在某次天的散步中,我發現「#淡水二號橋石頭公」,經過這路口數百次,竟然現在才發現這個近在身邊的「巨石信仰」。果真我們總是可以在限制中開創出可能性。於是,趁著「微解封」,可以去我們...
淡水的 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淡水的 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淡水的 廟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兩個月前,因為尚無法出國旅行,為了搪塞我漫長的暑假,籌備展開「#淡水土地神」系列,沒想到就突然進入三級警戒。這個計畫起源於在某次天的散步中,我發現「#淡水二號橋石頭公」,經過這路口數百次,竟然現在才發現這個近在身邊的「巨石信仰」。果真我們總是可以在限制中開創出可能性。於是,趁著「微解封」,可以去我們的生活周遭散散步,發現一些新穎細微的風景。
.
▓ #河邊的石頭豬
.
淡水的二號橋石頭公,位在淡水新興里,從淡水頂好往新市鎮方向,中山北路一段285巷裡,旁邊是公司田溪與上頭的二號橋。此處的舊橋又稱「豬哥崎橋」,就指涉此處的奇異巨石「豬哥公」。豬哥石,目前在一棟水泥小廟建築內,外頭寫著「#二號橋石頭公」。從一旁走入,屋內不大,半居地下,裡頭明顯有一顆巨大的石頭,是一頭豬的模樣,石頭設有祭祀。
.
豬哥石不知何時開始被祭祀為「#石頭公」,為一民間信仰,是一種常民的信仰型態,較無嚴謹的制度化與規範化,其他像是「#大樹公」等都是這類自然崇拜(李世偉,2002)。二號橋石頭公,小廟裡頭看起來有些生活感,像是一個可以提供信眾喝茶休憩的地方,廟裡有一位阿姨顧著,她讓我仔細看看豬哥石。
.
▓ #迷惑人類的石豬怪
.
豬哥石當然有地方傳奇。於在過去,此石經常冒煙,路人吸入此煙便會失蹤,傳說是被石豬吃掉,因此無人敢從此經過。後玉皇大帝知悉,便派雷神雷擊石豬。石豬再也不能害人了,人們才能安全經過。後來當地人會來此石祈求尋找失物、健康治癒等。
.
▓ #窺見淡水新市鎮歷史的地方
.
在淡海新市鎮第二期的整地時,本來石頭公也在新市鎮範圍,盧松樹里長為了地方上的平安,極力爭取將其保留在原地,和營建署幾番協調後,才免於被遷移他處的厄運。經歷過現代都市規劃,許多歷史與地景都逐漸消失,二號石頭公,是新市鎮區域少數可探見淡水過去痕跡的地方,非常推薦你們去微散步小旅行。
|
📂 #參考文獻
.
1. 李世偉。(2002)。台灣宗教閱覽。台北:博揚。
2. 八庄大道公文史工作會製作(2021年查詢)。豬哥崎橋。
淡水的 廟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因為教師是沒有勞動節可以補假,小編我今天就怒吃淡水隱密的無菜單料理來犒賞自己。其實本來是計畫要去淡水三芝的山中,踏察地基主、有應公等小廟,但不小心查到水梘頭地基主附近,居然就是知名的無菜單料理餐廳:「#春餘園子」。就手滑訂了一餐。
.
訂完餐才發現,原來價格頗豐,加上服務費,上探2200元。想要取消,也不好意思,就還是去了。幸好,決定來吃飯,我獲得了一個清幽淡雅的午餐時光。
.
第一次知道「春餘園子」,是在「一条」頻道裡看到介紹報導。原來淡水有一個這麼美麗的桃花源。建築與庭院的空間設計極富禪意,自然怡人。主人也用恬淡優質的食材,製作美味的餐點,提供給想洗滌疲憊與塵埃的食客們。
.
套餐可選葷素,也可以依照需求客製調整。整套菜色順序有8道,再附上冰沙、烏龍茶與水果。口味豐富,質地細緻,也蠻能品嘗到食物的本質。不過,素食套餐的用材就比較重複一點,若要選擇的朋友可以思考一下。
.
詳細的空間設計、菜色展現,就看看我們拍攝的影片吧~ 連假還有一天,這裡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
📌 #春餘園子地址:新北市淡水區36號
|
#禪風
#淡水美食
#淡水
#無菜單料理
淡水的 廟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福佑宮東側巷道拾級沿坡而上,重建街下段,前清時稱頭北街仔,日治時改稱九崁街,是大家來淡水時,可以拜訪的美麗老街。近日消息,因街上老屋碎瓦掉落於日本警官宿舍,淡水古蹟博物館請地主福佑宮處理。而地主廟方則因危樓為由,申請拆除,拆除後尚無任何規畫。趁著假日,可以去拜訪紀錄,懷舊可愛的小街,可能在今年6月就會消失了。
.
心底帶著複雜的千絲萬縷,往山坡上去。若是根據一般的觀光經驗,人們必定是沿著河岸的老街散步,但對淡水的真正審美,則是在於高低起伏的山坡地形,無論是自然的或人文的。福佑宮後面的散步階梯,是我對老淡水認識的開始。
.
想起第一次離開鬧街,走入山城的浪漫與寧靜,深感淡水瑰麗無比。淡水山城混合著不同時期殖民力量的發展,依著山,傍著水,生長成今天的樣貌。步行於重建街、新生街、真理街一帶時,可以明顯地看見斑駁雜處的建築語彙、形式與質地,像是一場視覺錯落的異國情調展示。我時常會感到淡水與日本長崎之間有著奇妙的相似性,可能是山坡上的階梯、細徑、洋房所構築的錯覺。
.
日光充足的下午,帶著憂慮的步伐穿梭於山坡巷弄,隨意用手機拍攝記錄九崁,代表不同發展階段的異材質拼貼牆面,反射出炫目魔幻的光澤。屋門與圍牆上貼著危樓的拆除公告,告示著一段時期的結束。我們會驚覺,其實自己也只不過是巨大歷史舞台上的臨時演員而以。
|
#淡水
#重建街
#危樓
#古蹟
#九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