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PO過這篇文章,近期許多人問相關問題,請你再複習一次
債券基金配息問題
很重要,請不要再有錯誤認知!
有學員在其他版看到熱心人士貼了篇文章(節錄其中文章如下),問我這樣對嗎?過去在相關的文章中有提過多次(也節錄在這一本書中『蕭碧燕教你,每次投資都要獲利出場』),新生肯定沒看到,舊生恐已忘光光。
節錄其中文章:
1.兩隻債基的配息金額都是逐年遞減的!為什麼?因為“配息配到了部份的本金造成淨值普遍下跌!
2.要再強調一次:“配息率並不等於獲利率“,不要以為債基每年配15%,所以你“每年都可以賺15%“,不是這樣子的,你是一直拿到15%的錢,但是你並沒辦法一直拿到15萬,配息金額往往是會隨債基的淨值下跌而縮水的
這位貼文章的網友出於善心,提醒總是借錢投資高配息基金的人,我一向也非常不建議借錢投資,還投資高配息的基金,只是他文章中有些觀念不正確,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誤認知。
在節錄中1.「兩隻債基的配息金額都是逐年遞減的!為什麼?因為“配息配到了部份的本金造成淨值普遍下跌!」,及2.「...配息金額往往是會隨債基的淨值下跌而縮水的」這二段話是不正確的,每每只要淨值下跌,只要配息下跌就會賴到這二個因素上,其實配息下跌的原因是:
1.不要硬跟淨值扯上關係:債券基金的配息主要來自三大部分:
(1)票面利息:此部分為債券基金最主要的配息來源,基金經理人從持有到賣出(或到期),該票面利息是固定不會變的,自然與淨值漲跌無關,除非買到違約的債,但淨值下跌大都不是違約造成的(違約只是偶而碰到),難不成今天看到台積電的公司債下跌,就說台積電違約嗎?近日所有的債券基本上都跌了一大波(連美國公債也跌了)但至目前為止到底已發生了多少債是違約的?(也許嗣後會有違約潮發生,但也要看你買的基金有沒有買到啊)因此大部分債券價格下跌的原因並非違約,但價格下跌當然影響了淨值下跌。然只要發債公司未違約,該給的利息照給(並未減少),那配給投資人的利息又怎麼會因淨值下跌而減少呢?
另外原本基金所持有的某債券到期了,而其票面利率是5%,因為到期拿回本金後經理人再買新的債,但因降息的原因,市場的債券只有4%的,此後自然也會影響配息金額。
(2)資本利得:就是要有賺到價差,這基本上要在債券價格跌很多,基金經理人買進,待未來價格上漲,賺取的部分就可以慢慢的配給投資人,在前一波2008年~2014年大概可以感受此部分帶來多點的配息,但2014年後之前賺到的資本利得已所剩無幾,因此配息就只剩下「票面利息」這個大宗了,當時投資人就已經感受到配息少一點了。
若你的配息基金是有買股票的,那麼此部分占比可能就高了,最近股票跌成這樣,哪來資本利得,配息金額能不降嗎?
(3)對沖帶來的利差:有些基金會操作對沖避險,如美元與澳幣、美元與南非幣、美元與歐元(相關文登於2020.02.29~2020.03.01「選哪一個計價級別,困擾你嗎?(上)(下)」,以美元與歐元對沖為例,原本是可賺取美元與歐元利率之差,但現今美元都降到0利率了,對沖所帶來的利差沒有了,配息當然會變少。
(4)最後一個與投資人選擇的計價幣別有關:選美元計價,那麼每月匯入你台幣帳戶的當然會受到美元與台幣兌換的匯率影響,以此類推自然就懂得選澳幣計價的、南非幣價計的,當然都會受到該幣別兌換台幣的匯率影響,除非你是直接用外幣申購,那就『暫時』不受匯率的影響。
(5)淨值跌真的不影響配息?有些基金公司會把「淨值跌」此因素加入配息的公式中,如該月淨值跌超過多少時,就會稍微影響當月每單位配息的金額,把從債券面利率領到的息先貼補一點淨值的下跌,說穿了投資人也沒損失啊,雖然沒有配給你,但放入淨值中了。
(6)該網友文中所說『配息配到了部份的本金造成淨值普遍下跌』,配本金是一個老到不能老的問題,我PO過無數文章解釋這件事,當然也收錄在書中,詳細內容請去看過去的文章或書,我只說一句簡單的話:此本金並非 = 你的原始申購金額,因此不要動不動就說配本金。
2.以上大約是影響配息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以下幾點也希望大家要認知正確:
(1)每月公布的配息率:配息率 = 當月配息金額 / 基準日的淨值,對於已經買的人這個數字對你的意義很小,對於想買的人就是個參考數字,因為你也不一定買到基準日的淨值。
(2)已經買的人該參考甚麼?你該參考的是每月每單位配息金額,長期觀察該數字,若發現此金額很穩定,波動起伏不大,那該基金配息算較穩定。
(3)配息是依據單位數:既然依據的是單位數,那單位數於申購當下就已經確定了(申購金額 / 申購的淨值),不會變動的,除非你是選擇配單位數的(目前幾乎看不到有這款基金),那自然每月的單位數會逐步增加,否則每月所能拿到的配息金額 = 每單位配息金額 * 所買單位數,因此影響你配息金額大小的絕不是淨值的漲跌,而是每月公布的每單位配息金額,而這個金額會大?會小?就取決於上述影響債券基金配息的三大原因。
淨值獲利率公式 在 基金教母-蕭碧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債券基金配息問題
很重要,請不要再有錯誤認知!
有學員在其他版看到熱心人士貼了篇文章(節錄其中文章如下),問我這樣對嗎?過去在相關的文章中有提過多次(也節錄在這一本書中『蕭碧燕教你,每次投資都要獲利出場』),新生肯定沒看到,舊生恐已忘光光。
節錄其中文章:
1.兩隻債基的配息金額都是逐年遞減的!為什麼?因為“配息配到了部份的本金造成淨值普遍下跌!
2.要再強調一次:“配息率並不等於獲利率“,不要以為債基每年配15%,所以你“每年都可以賺15%“,不是這樣子的,你是一直拿到15%的錢,但是你並沒辦法一直拿到15萬,配息金額往往是會隨債基的淨值下跌而縮水的
這位貼文章的網友出於善心,提醒總是借錢投資高配息基金的人,我一向也非常不建議借錢投資,還投資高配息的基金,只是他文章中有些觀念不正確,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誤認知。
在節錄中1.「兩隻債基的配息金額都是逐年遞減的!為什麼?因為“配息配到了部份的本金造成淨值普遍下跌!」,及2.「...配息金額往往是會隨債基的淨值下跌而縮水的」這二段話是不正確的,每每只要淨值下跌,只要配息下跌就會賴到這二個因素上,其實配息下跌的原因是:
1.不要硬跟淨值扯上關係:債券基金的配息主要來自三大部分:
(1)票面利息:此部分為債券基金最主要的配息來源,基金經理人從持有到賣出(或到期),該票面利息是固定不會變的,自然與淨值漲跌無關,除非買到違約的債,但淨值下跌大都不是違約造成的(違約只是偶而碰到),難不成今天看到台積電的公司債下跌,就說台積電違約嗎?近日所有的債券基本上都跌了一大波(連美國公債也跌了)但至目前為止到底已發生了多少債是違約的?(也許嗣後會有違約潮發生,但也要看你買的基金有沒有買到啊)因此大部分債券價格下跌的原因並非違約,但價格下跌當然影響了淨值下跌。然只要發債公司未違約,該給的利息照給(並未減少),那配給投資人的利息又怎麼會因淨值下跌而減少呢?
另外原本基金所持有的某債券到期了,而其票面利率是5%,因為到期拿回本金後經理人再買新的債,但因降息的原因,市場的債券只有4%的,此後自然也會影響配息金額。
(2)資本利得:就是要有賺到價差,這基本上要在債券價格跌很多,基金經理人買進,待未來價格上漲,賺取的部分就可以慢慢的配給投資人,在前一波2008年~2014年大概可以感受此部分帶來多點的配息,但2014年後之前賺到的資本利得已所剩無幾,因此配息就只剩下「票面利息」這個大宗了,當時投資人就已經感受到配息少一點了。
若你的配息基金是有買股票的,那麼此部分占比可能就高了,最近股票跌成這樣,哪來資本利得,配息金額能不降嗎?
(3)對沖帶來的利差:有些基金會操作對沖避險,如美元與澳幣、美元與南非幣、美元與歐元(相關文登於2020.02.29~2020.03.01「選哪一個計價級別,困擾你嗎?(上)(下)」,以美元與歐元對沖為例,原本是可賺取美元與歐元利率之差,但現今美元都降到0利率了,對沖所帶來的利差沒有了,配息當然會變少。
(4)最後一個與投資人選擇的計價幣別有關:選美元計價,那麼每月匯入你台幣帳戶的當然會受到美元與台幣兌換的匯率影響,以此類推自然就懂得選澳幣計價的、南非幣價計的,當然都會受到該幣別兌換台幣的匯率影響,除非你是直接用外幣申購,那就『暫時』不受匯率的影響。
(5)淨值跌真的不影響配息?有些基金公司會把「淨值跌」此因素加入配息的公式中,如該月淨值跌超過多少時,就會稍微影響當月每單位配息的金額,把從債券面利率領到的息先貼補一點淨值的下跌,說穿了投資人也沒損失啊,雖然沒有配給你,但放入淨值中了。
(6)該網友文中所說『配息配到了部份的本金造成淨值普遍下跌』,配本金是一個老到不能老的問題,我PO過無數文章解釋這件事,當然也收錄在書中,詳細內容請去看過去的文章或書,我只說一句簡單的話:此本金並非 = 你的原始申購金額,因此不要動不動就說配本金。
2.以上大約是影響配息的主要原因,但還有以下幾點也希望大家要認知正確:
(1)每月公布的配息率:配息率 = 當月配息金額 / 基準日的淨值,對於已經買的人這個數字對你的意義很小,對於想買的人就是個參考數字,因為你也不一定買到基準日的淨值。
(2)已經買的人該參考甚麼?你該參考的是每月每單位配息金額,長期觀察該數字,若發現此金額很穩定,波動起伏不大,那該基金配息算較穩定。
(3)配息是依據單位數:既然依據的是單位數,那單位數於申購當下就已經確定了(申購金額 / 申購的淨值),不會變動的,除非你是選擇配單位數的(目前幾乎看不到有這款基金),那自然每月的單位數會逐步增加,否則每月所能拿到的配息金額 = 每單位配息金額 * 所買單位數,因此影響你配息金額大小的絕不是淨值的漲跌,而是每月公布的每單位配息金額,而這個金額會大?會小?就取決於上述影響債券基金配息的三大原因。
淨值獲利率公式 在 財報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雷浩斯Blog:
再談ROE杜邦方程式:一知半解會吃大虧
http://redhousei.blogspot.tw/2013/09/roe.html
再談ROE杜邦方程式:一知半解會吃大虧
最近在演講的時候會遇到有人提問「淨值減損,ROE就會提高,這樣看ROE就會不準」。
實際上,這就是不懂ROE杜邦方程式的人會有的想法,當淨值減少、負債比就會提高,杜邦方程式會看到淨利率不變、權益乘數提升。
相當遺憾的是演講當天說了大量的內容,卻很難改掉一些人的錯誤認知(也許很多人沒聽進去?),這種錯誤認知通常有三大點:
1. 以為看ROE就是價值投資----ROE是分析的起點而非買賣指標。
2. ROE杜邦方程式是財務報表的精華濃縮版。
3. ROE杜邦分程式區分公司類型。
第一點:以為看ROE就是價值投資?
這當真是最大的誤解,有些人看ROE高就買進,ROE下滑就賣出,完全不去思考背後的原因。
今天如果因為景氣正在衰退期,使公司獲利暫時低於平常景氣的狀況,那ROE就會比較低,可是這也是出現安全邊際的時候,是買股票的好時機。
價值投資不是看ROE的投資法,而是有安全邊際的投資法。
第二點:ROE杜邦方程式是財務報表的精華濃縮版。
ROE可以拆解成杜邦方成式,杜邦方程式優秀的地方,就在於它是財務報表的精華濃縮版。
ROE = 淨利率X總資產週轉率X權益乘數
淨利率 = 稅後淨利/營收,是損益表中最重要的數字,代表獲利能力。
總資產週轉率 = 營收/總資產,連結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代表管理階層運用總資產創造營收的能力,也就是代表管理能力。
權益乘數 = 總資產/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股東權益,權益乘數的差額就在負債,因此這個倍數等於財務槓桿的運用程度。
大數法則下,財務報表優先看重要的數字,杜邦方程式衡量了管理階層運用總資產創造營收、維持利潤、使用槓桿的能力。
管理階層在資產負債表的左方,股東在右方,股東投資的重點就是看公司管理階層能帶來多少獲利,又用哪種方式來提高獲利,因此ROE杜邦方程式提供了「快速掃描」的方向,找到方向就能再進行細部分析。
如果獲利能力是重點,就強化分析損益表,比較營收、獲利金額、獲利率的變化。
如果管理能力是重點,就強化分析資產比例和營運天數。
如果財務槓桿是重點,就強化分析負債內容,看是好債還是壞債。
只有杜邦方程式能夠快速優雅的分析出重點,是極度精簡、符合理論又有用的分析工具。
第三點:ROE杜邦分程式區分公司類型。
川湖和全國電子2012年的ROE分別是24.5%和23.8%,只看ROE數字的人知道這兩間公司差別在哪邊嗎?根本看不出來
川湖用ROE杜邦分析可以看出:
淨利率:29.41%,表示每100元營收,可以賺29.41元。
總資產週轉率:0.57次,表示總資產如果是100元,營收就是57元。
權益乘數:1.37倍,表示負債比26.8%,總資產100元裡面只有26.8%是負債。
是屬於高獲利能力、低週轉率、低財務槓桿的類型。
全國電子用ROE杜邦分析可以看出:
淨利率:3.59%,表示每100元營收,只能賺3.59元。
總資產週轉率:3.03次,表示總資產如果是100元,營收就是300元。
權益乘數:2.16倍,表示負債比53.68%,總資產100元裡面有53.68%是負債。
是屬於低獲利能力,高週轉率,中高財務槓桿的類型
透過杜邦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川湖和全國電子的不同,川湖屬於高獲利能力,影響ROE的關鍵在於淨利率。全國電子屬於高周轉率,影響ROE的關鍵就是週轉率。只看ROE數字的人就無法區分這些差異。
投資是一種社會科學,不明究理的人會以為ROE杜邦方程式只是公式,然後對著公式胡亂解釋一通,把馮京當馬涼。
社會科學要了解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單純的數學計算。價值投資更不是一知半解、過度簡化的投資法,而是深入分析,擁有安全邊際的投資法。
http://redhousei.blogspot.tw/2013/09/roe.html
淨值獲利率公式 在 【林區公所】金融股淨值要重算?現在買夠便宜嗎?如何計算年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加入我LINE群人都知道,我其實不太投資金融股,雖然投資風險很低,但是因為某些原因,長期報酬潛力也相對受限。 尤其近幾年金融股的評價偏高, ... ... <看更多>
淨值獲利率公式 在 請問每股淨值如何計算 的推薦與評價
企業在變賣所有資產,並償還債務後,以剩餘的部份分配給每一股(普通股)股東的金額, 可視為公司股票價值的衡量標準之一。 當一家公司獲利優秀時,市場願意 ... ... <看更多>
淨值獲利率公式 在 [心得] 存股獲利--長期投資報酬率與損益計算-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看了一串存股獲利的迷思文,來討論一下大家長期投資如何統計績效吧,文中會以投資台積電
3年為例用excel計算來討論
投資就是為了有效率地累積資產,目的在資產淨值最大化
累積速度跟報酬率有關,而有沒有效率跟得到相同報酬率所需的時間有關
同樣資金下,A一年賺50%,B半年賺50%,誰比較有效地運用資金呢?
所以為了評估自己投資的效率如何,除了考量損益還必須加上時間因素。
用長期年化報酬率去衡量是蠻合適的
一來0050和sp500都有提供長期年化數據,可以跟指數型etf比較,自己投資幾年下來如果都輸
指數型etf的話,不如投入一些
二來年化報酬率只要用excel的xirr公式,輸入現金流和金流時間就能算出來了,蠻方便的。
下圖直接用在2020年初買進10張台積電說明到今天為止(2022/11/8)的
歷年年化報酬率,每年報酬率和投資帳戶淨值損益
若要計算某一年的年報酬率,一樣直接用xirr計算
只要把1/1的年初持股市值當成當年投入的資金(負的現金流)
再輸入1/1~12/31的現金流和金流時間,到12/31的年末持股市值
xirr算出就是當年度的報酬率
當年度投資帳戶損益直接用excel的公式sum當年度現金流
可以避免當年(如2022年的狀況)持股淨值明明跌了一波,卻因當年股利和以前買結算在今年
獲利的投資,還以為當年是正報酬率。
自問自答:
Q:長期投資為什麼還要計算每一年度報酬率呢?
A:1.長期年化的XIRR看不出投資道路的. 曲折,長期年化15%,有可能其中幾年是-20%以上
2.要跟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大盤含股息報酬率)比,知道自己的投資策略在多頭年和空頭
年的效率,進而調整策略
Q:已實現與未實現損益不重要嗎?
A:重要.但你持續投資的話,已實現的終究再投入,未實現的已化為投資資產淨值,除非你這筆
結算後不再投資,不然不到最後,損益結果誰知道呢
----
Sent from BePTT on my Google Pixel 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3.11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67909483.A.5EF.html
※ 編輯: haug (42.74.176.119 臺灣), 11/09/2022 09:11: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