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牧養單張-32
#三分鐘牧養材料
詩篇四十二篇七節說,『深淵與深淵響應;』這句話也可以譯作『深處與深處響應』,意思就是:所有的深處,只能因著深處的呼喊才能有響應。淺的東西,永遠摸不著深的;在外面的,也永遠摸不著裡面的。深處只能與深處響應。不從深處出來的,就不能摸著深處。因此,我們如果要在屬靈的事上幫助人,就必須從深處有東西出來。你在神面前如果不往深處去,你就沒有法子得著別人。你的發表如果不是從深處出來的,儘管你能得著別人的情感,你能得著別人的理想,你能使人流淚,你能使人快樂,你能使人一時興奮,但是,你不能摸著人的深處。是深處才能與深處響應,浮淺的發表永遠摸不著人的深處。
#水深之處
#每周二四發佈
#陪小羊一起讀
#禱告信息讀經只要三分鐘
深淵與深淵響應意思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2/07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一個家最需要的,不是無虞的金錢與優渥的物質生活,
更不是孩子出人頭地、高人一等,而是經常洋溢著熱鬧、喜悅的歡笑聲。」
因為~~家人需要的只是一句簡單的「肯定」…。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
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
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叛逆也不過是暫時的,孩子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掙扎與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
尋找自我
這一篇題為《少年》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剛滿十七歲孩子的故事。雖然這個少年還是滿臉的稚氣,但他高大的身體已儼然是個大人。母親只及他肩頭的高度,父親也開始對他仰視。
叛逆,已經成為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父親歎了口氣:“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坐標。”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 在那裡 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 當然,
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看著日漸乾癟的錢包,少年想到了放棄。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裡。
為了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勞累一天,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春去秋來,一年很快要過去了。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做過門童,在夜市裡做過擺攤的小販…
少年的雙手終於在 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
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飽受了世事,他漸漸 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 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
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 在掛斷電話的那一刹那,少年淚流滿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囊中,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包裝得樸實而美麗。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
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 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雖然短暫,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
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
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反而覺得萬分苦惱,深怕這種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於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麼辦”的問題。
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
孩子所面對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
從前他無法意識到這種束縛與限制,就是意識到了也無力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躍躍欲試。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麼的嚴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長的力量又還不足以掙脫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識的束縛。
這時候孩子正承受著蛻變之苦,體會著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會產生種種叛逆的舉動,只是想以此來顯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 我們也正好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 過度呵護所演變的控制和壓制。
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束縛, 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 。
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
所以,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會感到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這時,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麼都聽父母的,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感到又氣又恨。
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因為時代在變化,孩子在成長,他們的叛逆始終是有根源的。而真正的關心、溝通、理解才則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我們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強權”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學生的家長,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母親和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朋友。
她告訴我,和女兒平時的溝通是平等的,有時候因意見分歧有所爭執,若事後想想是自己不對、錯誤地批評了女兒,便會主動向女兒承認錯誤。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經思索地拒絕和評判。
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也會在慎重考慮之後,把它“當做一回事”的給予響應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她明白自己的看法。
不僅如此,這位家長還在許多事情上都徵求孩子的意見,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也會認真傾聽並與她討論。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會用“我希望…”或“我建議…”,至少在形式上給她留下自主的空間,讓她有學習、思考、省悟的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施行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
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感覺,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自動願意充當小孩。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示永遠的支持與肯定,特別是在孩子犯了嚴重錯誤之後,更是會給予改正的機會,對其改正的態度始終抱持著肯定與支持。
在我們對孩子的教導中, 我們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 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孩子。
有這麼一個故事。
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著!”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你真的想好啦?那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
原因是:第一個孩子聽到父親那麼武斷地阻止他,覺得在家裡也是沒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個孩子則完全不同,當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到了親情的溫暖,覺得其實在家裡也很好,於是決定不搬出去住了。
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
試想,一個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二十歲、三十歲,仍然“啃老”,仍然依賴依靠父母,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老父母怨聲載道,罵孩子是廢物、不爭氣,但也無補于事,孩子已經被養廢了!這樣的事在中國比比皆是!
但是要瞭解這一點,就要捨得放下父母的角色:“傳統的權威”。
也只有暫時脫開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個“人”的態度去面對另一個“人”的掙扎。
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正如前面例子中所顯示的,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
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經常使用絕對的壓制手段,其結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
於是我們的孩子,被我們的不理解越推越遠。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相: 並不是誰叛逆了誰,只是有一個渴望長大的孩子想“活出自己”而已。
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幫他從困難中爬起來。
允許自己慢慢放下父母的角色,回到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裡來,更多的關注自己、關注伴侶、關注自己的生命質量。
我們並沒有什麼可失落的,因為他雖然是我們的孩子,但他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生命這條旅途上,他終將擁有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深淵與深淵響應意思 在 深淵與深淵響應 的推薦與評價
詩篇四十二篇七節說,深淵與深淵響應;這句話也可以譯作深處與深處響應,意思就是:所有的深處,只能因著深處的呼喊纔能有響應。淺的東西,永遠摸不著深的;在外面的, ... ... <看更多>
深淵與深淵響應意思 在 [釋詞歌賦] 保守我心(原始和聲) 詩篇42-43 釋經 「深淵與 ... 的推薦與評價
Simply Worship 釋詞歌賦系列希望同大家剖析詩歌中的經文 意思 , 很多時你 ... 保守我心(原始和聲) 詩篇42-43 釋經 「 深淵與深淵響應 」點理解? ... <看更多>
深淵與深淵響應意思 在 [分享] 深淵與深淵響應- 看板JesusLove 的推薦與評價
「心與心,心與心,深淵與深淵響應。」
-〈約書亞 - 敬拜的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LrZYLec5o
當神的靈運行在其中,祂的話就要活水湧流一樣,像
瀑布傾倒下來,而瀑布兩旁的深淵,因為瀑布的衝擊
就要開始互相響應。每個人與神真實的深刻經歷,就
引發藏在彼此深處的疑問與吶喊,那不是表面那種以
經解經的文字遊戲,那是生命與生命的呼應。他內心
深處迫切需要的,我剛好擁有;我卡住的生命環節,
你剛好明白。於是我們彼此就開始共鳴。
今晚小組,在討論馬太5:13-16關於基督徒的好行為問
題。原以為大家意見都會很不同,因為這算是在眾多
信仰難題中,相當眾說紛紜的一個議題,但沒想到大
家分享到最後,居然都在講同一件事、分享同一個經
歷,只是從各種不同的面向去描述。
這其實就代表了,我們不只是純粹在理智上討論經文
,我們每個人都在分享我們最真實的生命經歷,那個
在生命深處的吶喊,引來了更多在深處的回應,只有
生命才能瞭解生命,只有同樣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同
樣的經歷。「我們在說同一件事!」
短短的經文,整整一小時半卻完全沒有冷場,對這種
將真理與經歷、融會貫通而又互相呼應的感覺,實在
太感恩。我很久已經沒有經歷到這麼感動的聚會了。
我想這只有神的靈在其中的運行,才有辦法做到。
這是幾年前的我,完全不會預想到的事,當我謙卑下
來,才發現神一直在對我說話,也樂於利用在我身邊
的弟兄姊妹,像我啟示更深的真理與實際(Truth)。
感謝神,也感謝小組,神放在你身邊的,只要你有信
心,絕對有祂的美意存在。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
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
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
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
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
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 5:13-16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
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約翰 6:63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
河來。」
-約翰 7:38
「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
漫過我身。」
-詩篇 4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25.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esusLove/M.1476895322.A.16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