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紐約時報
*【聯合國大會實時更新】
#拜登在聯合國首次亮相,呼籲全球團結起來應對共同威脅。拜登總統在聯合國世界各國領導人年度聚會上發表了他的首次講話,外界對他在前任宣揚“美國優先”孤立主義之後能否讓美國重新成為全球領導地位的能力產生了強烈的懷疑。
#塔利班提名一名聯合國特使,使大會陷入困擾。聯合國官員表示,塔利班提名一名大使在聯合國代表阿富汗,這為該全球組織本已微妙的外交困境注入了新的變化。被推翻的政府特使Ghulam Isaczai迄今仍保留其職位。
#習近平說,中國不會在國外建造更多的燃煤電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中國將停止在海外推動世界上造成嚴重汙染的化石燃料增長,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步。
#伊朗新總統對美國進行了憤怒的譴責。伊朗新任強硬新總統在大會上發表了美國最有力和最憤怒的譴責,指在有關威脅的核協議的談判中,幾乎沒有表現出靈活的跡象,並將美國描述為世界上,一個試圖利用經濟制裁向其敵人施壓但未成功的禍害。
#拜登誓言將在氣候變化方面的援助加倍,這是領導人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拜登總統表示,將尋求將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援助增加一倍,將他在4月份做出的承諾,提高到 2024年每年約 114 億美元。
#抗議者譴責巴西和伊朗的領導人。隨著世界各國領導人就最緊迫的問題向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抗議者週二走上紐約市集會外的街頭,活動人士抗議巴西總統波索納洛的環境和經濟政策,批評人士稱,這些政策導致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並導致巴西普遍存在飢餓現象。還有抗議者手持伊朗國旗、身穿#FreeIran 襯衫和帽子,舉著標語譴責稱伊朗是犯罪政權。
#杜特蒂指責富國囤積新冠病毒疫苗,而窮人則只能慢慢的等待。
#習近平責備美國,“民主不是個別國家的特殊權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演講中駁斥美國將其政府描述為專制、掠奪性和擴張主義的說法,聲稱他支持各國人民的和平發展,民主不是“為個別國家保留的特殊權利”。
#100 萬觀眾收看了聯合國直播,收看韓國流行天團BTS。
#聯合國秘書長敦促各國解決“一連串危機”。古特雷斯呼籲各國採取行動的發人深省的演講中警告說,受到戰爭、氣候變化和持續流行病的威脅,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分裂。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未接種疫苗,他為使用無效藥物來治療冠狀病毒進行辯護,並反駁對其政府環境政策的批評。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1/world/un-general-assembly#xi-jinping-chastises-the-us-saying-democracy-is-not-a-special-right-reserved-to-an-individual-country
*【拜登首次在聯合國發表講話】
在川普政府推行“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後,拜登試圖使美國重回全球領導地位。他在聯合國大會上呼籲盟友團結一致,應對新冠大流行以及中國、俄羅斯等專制國家的崛起。但在塔利班控制阿富汗、美國幫助澳洲部署核潛艇引發國際爭端後,其外交政策越來越令外界失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world/americas/un-general-assembly-biden.html
*【恒大危機背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裂痕】
恒大曾是中國最高產量的開發商,如今卻被3000多億美元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專家們對恒大在沒有政府救助的情況下堅持下去的能力以及可能倒閉的後果做出了越來越悲觀的預測。但當前面臨風險的不僅是這家公司的命運,恒大的困境還引發了人們對中國住宅和商業地產市場可能崩潰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business/china-evergrande-bailout.html
*【美英澳防務協議會否加劇亞洲軍備競賽】
隨著中國崛起為軍事超級大國,印度、越南和新加坡已經增加了國防支出,日本也傾向於這樣做。而在美國和英國的支持下,澳洲也參與其中,讓與中國的軍事競爭在亞洲進入一個緊張的新階段。作為回應,中國可能會加快其軍事現代化。這將迫使該地區其他國家升級支出,試圖保持中立的國家也將面臨更大壓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world/asia/australia-submarines-china.html
*【杜魯多以微弱優勢贏得加拿大大選,其政黨未能拿下多數席位】
這次選舉選民人數創下新低,杜魯多領導的自由党在議會中的席位幾乎與選舉前相同,其他政黨也是如此。一些加拿大人認為這次選舉毫無結果。批評人士稱,這次投票可能削弱了杜魯多的可信度,並強化了許多人認為他是政治機會主義者的看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world/canada/justin-trudeau-election-parliament.html
*【檔案顯示,川普競選團隊自知“選舉陰謀論”毫無根據】
2020年大選結束兩周後,一個與川普關係密切的律師團隊在共和黨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聲稱一家投票機公司與一家投票軟體公司、金融家索羅斯和委內瑞拉合作,把川普的票給偷走。但法庭檔案顯示,川普競選團隊此前已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寫到,這家投票機公司沒有使用軟體公司的技術,且與委內瑞拉或索羅斯沒有直接關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us/politics/trump-dominion-voting.html
*【邊境巡邏隊對待海地移民的影片引發憤怒】
這段視頻讓外界看到了德州發生的混亂情況,並對拜登總統迅速驅逐數千人的決定提出了質疑。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us/politics/haitians-border-patrol-photo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嬌生公司宣布,該公司施打第二劑疫苗可增強了其對Covid-19 的保護。嬌生公司報告稱,在一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美國,兩劑疫苗對輕度至重度 Covid-19 的防護力為94%,高於單次注射的74%。兩次注射顯示對防止重症的療效為 100%,但外界對該估計的確實狀況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哈爾濱這個擁有 1000 萬人口的城市中,傳出一名居民確認感染新冠病毒後,週二下令關閉健身房、電影院、浴室、麻將館和其他休閒場所。這些措施正在執行中國政府的“零容忍”方針。
#紐約市下一任市長熱門人選Eric Adams,推動讓關閉的旅店,變成無家可歸者的永久性住所。
#美國旅行禁令的結束,為歐美分離數月的民眾帶來緩解,終於能和家人團圓。
#希臘央行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希臘是最早放鬆對旅客的冠狀病毒限制的國家之一,今年夏天外國遊客激增。希臘銀行的數據顯示,希臘在今年前七個月吸引了450 萬外國遊客,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 51.4%
#德國一名加油站服務員提醒顧客戴口罩,結果被殺。
#墨爾本的建築工人抗議強制接種疫苗。多達 2,000 名抗議者湧入該市的中央商務區。發佈在社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工人們向警察投擲瓶子並點燃照明彈,而身著防暴裝備的警察則發射橡皮子彈並使用胡椒噴霧。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1/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
*【谷歌斥資 21 億美元打造曼哈頓辦公大樓】
谷歌宣布,將斥資 21 億美元在哈德遜河濱水區購買曼哈頓辦公大樓,這是近年來美國辦公大樓的最高價格之一,為受疫情影響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一絲樂觀的情緒。佔地 130 萬平方英尺的物業,目前正在翻新和擴建。該公司在紐約市擁有 12,000 名企業員工,是加州總部以外最大的衛星辦公室,計劃未來幾年在該市再招聘2,000名員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nyregion/google-buys-building-hudson-square.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農夫是勇敢的工作,起碼在香港。 李學進(Peter)是個專業的年輕農夫,在美國修讀農業,深明農夫是一份高風險工作:「未有收成就要先付出成本與心機,十分考心理質素,沒有收成代表幾個月的努力都會白費。」即便如此,他卻因為一則網上留言而回港做農業。 Peter讀農業是誤打誤撞的。19歲到美國升學,原...
混亂中立代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面對創傷,沒有公式可以套】
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講座裡,其中一位專家提到一個研究,一個人所經歷過的創傷,會透過基因顯化或者是經驗傳遞的方式繼續「污染」我們的孩子,但是,一旦我們「make sense of」我們的創傷,我們就可以終止這個傳遞。
講座裡並沒有詳細描述研究的細節,對我個人而言我也並不在乎,因為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了—如果我不想要活成我的父母親的樣子,我該做的事情,是「make sense of」我的創傷。
聽起來很直觀,不過,這個「make sense of」的概念,其實並沒有這麼好理解。我個人會把它翻譯成「弄清楚」。如果想要從創傷當中恢復,我們必須把事情從頭到尾都弄清楚。
弄清楚什麼?
難就難在這裡,沒有別人可以給我們答案。所有我們經歷過的一切,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所以能夠把多少情緒、經驗和記憶連接起來,完全仰賴我們願意花多少時間進入自己的內心,推開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在那一團亂七八糟毫無頭緒的混亂面前坐下來,一點一點,一片一片,一絲一絲,找出到底有什麼該弄清楚的,或是還有什麼不清楚的。
***
這次回到台灣,有一件我非常不願意去做,但是又覺得必須面對的事,那就是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去見一次大魔王,跟他好好說說話。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就只是隱約有種感覺,看過他之後會有機會「弄清楚」一些事。
大魔王目前超過九十歲,目前住在一位親戚叔叔的家裡。會把他稱作大魔王,不只是因為對我個人而言他極難相處。從我六歲開始,只要跟他單獨對話超過五分鐘,他就有辦法把我惹毛。當我越長越大,對事情的了解越來全面的時候,我個人認為這個家族之所以分崩離析、情感破碎,大魔王必須要負上很大的責任。
當初蕃茄還不太會走路的時候,我們全家曾去見過他一次。受日本教育的大魔王,客廳的茶几上總會有一個雅緻的點心盒待客。當他把鐵盒掀開,喜歡甜食的蕃茄立刻眼睛一亮,搖搖晃晃地走過來,雙手捧起一大把,掉了一堆在桌面上,但還是很積極地在客廳走來走去,幫在場的每個人都分配一點。
大魔王見狀,笑咪咪地說:「這個孩子好,會分享,以後媽媽下一胎會生兒子。」
我的腦中立刻響起一句「狗改不了吃屎」,默不做聲把掉在桌上的所有點心都放回盒中,蓋上蓋子。那天我喝了一杯茶就離開,再也沒有踏進那間房子。
親戚叔叔雖然跟我的母親同輩,但是因為幾乎是家族裡最小的,跟我只差十五歲上下。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就仰望著他一路從青少年、成人、結婚和生子。也因此,我是一路聽著家族對他的批評長大。
小時了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浪費天份。只顧談情說愛。個性頑劣。脾氣暴躁。好吃懶做。不務正業。虛榮。愛玩。
這樣的叔叔,最後居然是由他來觀照大魔王的生活起居,老實說我是從來沒有想過的。
總之,到了要見大魔王的當天。
我心裡還是覺得隨時想要逃走,畢竟跟他在一起的痛苦回憶太多了,加上我深信我跟母親之間的痛苦回憶也幾乎都源自於他,我實在是沒有把握再見到他的時候我會做出什麼事。但是有種不知名的力量一直在身後推著我往前走,我終於來到叔叔家門口,門從裡面被打開。
大魔王坐在客廳看電視,看見我走進來,笑一笑說:「你好。」
叔叔阿姨和表妹在家裡四處走來走去張羅拖鞋水果,邊回頭大喊:「阿嬤,你看這是啥人?」
大魔王僵在那裡,維持著不失禮貌的微笑盯著我。我深吸一口氣,把口罩脫下來。一看到我的臉,大魔王就哭了。
「阮阿孫,是阮阿孫啊嗚嗚嗚嗚嗚⋯⋯」
於是祖孫兩人相擁而泣,盡棄前嫌,在老人一生的最後終於迎來了大和解,讓他能安心離開,不再有所牽掛。
最好是。
有這麼容易的話就不叫創傷了。
我面無表情地抱著他,拍拍他有點駝的背,只覺得無盡煩躁。到現在沒人要理你了才在那裡哭,我從小站在你面前站到大你根本沒正眼瞧過我一次,連我幾歲幾年級髮型跟上次一不一樣都記不清楚。
我扶著老魔王走到餐桌前坐下來,叔叔阿姨跟表妹也都入座,一邊吃著水果,時不時也加入我跟老魔王的談話。而我這才發現,老魔王已經有些失智了。
先是問我爸爸好不好,再問我是不是全家都回來,之後告訴我上回弟弟全家有找他吃飯他走進餐廳差點跌倒好丟臉要弟弟不要告訴別人,再問我有沒有弟弟的電話他想要打去給他。這樣一輪以後,又開始問爸爸好不好。一次,兩次,三次,無限迴圈。
我放鬆下來了。
這種狀態的魔王,雖然套不出什麼有趣的過往,對於我原本期待可能可以「弄清楚」什麼的計畫沒什麼幫助,但是至少安全。我不用擔心他會突然冒出一句話直接啟動我的攻擊模式。(好啦其實還是有兩次,但是真的算很少了可以當作沒有)
然而,事情有了意外的開展。
跳針跳久了也是會累,叔叔阿姨開始加入話當年的行列。原本女友換不停的叔叔,認識阿姨不到一年就閃電結婚,婚後起的衝突也跟天打雷劈一樣精彩。也因為我當時十九歲,是當時二十六歲的阿姨在家族裡唯一能聊的對象,現在把各方觀點同時湊在一起攤牌真的是非常精彩。
聊著聊著,我心裡突然有種感覺開始醞釀。
衣架必須全部照著同樣的方向擺。櫃子上的書有一定的順序。屬於他的椅子絕對不能碰。一抓狂起來髒話狂飆物品齊飛。熱愛藝術。對細節催毛求疵。
我一邊咀嚼當年這些叔叔的經典地雷和個性,一邊聽叔叔繼續講。
「我其實已經改很多,妥協很多了。」叔叔回頭指指遠方:「你看像我那邊那張椅子,上面都是狗的毛,也沒人要清,可是我也就算了。」
我看到他旁邊的阿姨開始翻白眼,忍不住笑出來:「叔叔,那是你的椅子吧?沒人要清的話,你也可以清啊?」傳統大男人真的是很誇張,是以為其他人都沒事等著在那邊服侍他嗎?
叔叔沒有立刻回答,沈吟了幾秒後,說:「我當然也可以自己清,可是,這樣就不對了啊。當初要養狗的時候,我就說我唯一的條件是我的椅子上不可以有狗毛,大家都說好好好,結果變成這樣,也沒有人表示⋯⋯」
像是有一道電流直接穿過全身一樣,我突然瞪大眼睛:「等一下,我聽懂了!!」
我轉向在旁邊的阿姨:「阿姨,我聽懂了!這件事真的不對,不能是叔叔擦桌子!這不是家事分工的問題,這是承諾的問題。大家都答應我了,不會讓狗弄髒我的桌子,如果還是被弄髒,還被覺得大驚小怪要我自己擦,我會覺得沒有人在乎我。」
阿姨呆住了。叔叔也呆住了,表情像是生平第一次有人理解他在說什麼。
我的腦袋還在持續運轉,重組我得到的新資訊。一直以來大家都說叔叔脾氣大、愛計較、愛生氣大男人龜毛記仇難伺候,阿姨好可憐好厲害可以忍受他這種人,但是不對,我懂了,叔叔不是故意這樣的,他太不舒服了,他的雷一直被踩到,可是都沒人懂,也沒有人在意,就只是一直說他脾氣很差要他改⋯⋯
「叔叔,你是高敏感人,你知道嗎?」我脫口而出。
我把高敏感特質簡單地描述了一下,叔叔不停地點頭。我告訴他我可以理解,我以前也經常覺得家人無法理解我在意的點。
「 國中的時候,我媽說他要去一趟文具店,我說太好了那順便幫我補充兩支原子筆。我把我習慣用的SKB藍色0.5拿給他,跟他說就買這個一模一樣的兩支,結果他回來的時候自作主張買了兩支完全不一樣的。」
「幹什麼啊!!就買一樣的就好了啊!」叔叔很激動。
「是不是!我氣得要命,他還說我不知好歹那兩支很貴。」
「就不是貴的問題啊!就不是我要用的筆啊!」
「是不是!」
阿姨在一旁非常驚訝地看著我們,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發現,先生的要求不是在「挑毛病」,是真的非常需要顧及這些細節。我跟叔叔一人一句,講起那些無法讓別人理解我們時的挫折感。
「我小時候,我媽答應我要買一個玩具給我,但是他忘記了。我超生氣啊,明明說好的,是他忘記了,他就一直說是我無理取鬧,根本不是這樣,我又說不出來,只能拼命用自己的頭去撞牆壁。」
「我也記得這種心情。我不管怎麼解釋,我媽就是沒有要理我,我到最後只能尖叫啊,狂尖叫。」
「還好你沒做出更激烈的舉動。」
「差一點了,就差這麼一點點。」
「真的還好沒有。」
「是啊,如果沒有克制住,拳頭揮出去或者是拿東西自殘,又會變成我們有病,搞不好就被抓去吃藥了。」
「難怪我女兒會說:『我又不是故意要這麼生氣的,我就是會這麼生氣啊。』」在一旁的阿姨很認真的參與,顯然想起個性跟爸爸很像的小女兒。而我也忍不住想起蕃茄,每當他摀著耳朵尖叫,或是大罵「我要殺死你」的時候,他也是沒有辦法讓自己不生氣的吧。他就是會這麼生氣,這麼需要表達,而在這個當下打他罵他甚至是批評他都完全沒有幫助。
大家都沈默了,各自咀嚼著剛剛的對話。
我抬頭看叔叔的側臉,發現他已經蒼老了好多。我突然明白,叔叔從國中就開始交女朋友,翹課,離家出走,跟壞朋友出去玩,淨做那些大人眼中「浪費自己天份」的事,其實是因為他真的渴望被人理解,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幫助他,讓他知道如何跟自己相處的人。只可惜他的雙親,對他只有辱罵和毆打。
「叔叔,你辛苦了。我從小就認識你,經過這麼多年到現在,我真的有看到你的改變。」
叔叔並沒有回應我,只是盯著自己放在桌上的雙手,喃喃的說:「一定可以的⋯⋯這種複製,一定可以被打破的⋯⋯」
我的內心一震,眼睛開始發熱。這一刻,我知道他想著他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想著我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希望,這樣的傷害,可以在我們手上就停止。
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惡夢。
我在學校,做了一件一般大家不會去做的事。我的出發點良善,但是大家的解讀跟我的預期完全相反。我看到大家看著我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也一個一個從我身邊躲開。我拼命思考有誰可以幫我保證我的人格,卻想不出任何一個名字。我越來越焦急,想不出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讓我發「毒誓」,讓大家可以相信我。夢境結束在我走出窗外一躍而下。
我睜開眼睛,覺得極度想吐,然後爆哭。
之前在課堂上曾經提到,當一個人跟自己的傷痕真正接軌的時候,往往會在夢境裡反映出來。這是我第一次經歷。雖然極度不舒服,但是我知道這表示身體在處理我積壓已久的情緒和傷痛,有點開心。
***
第一篇創傷文,沒想到是用這個事件來開頭。也許是因為,經常有人留言問我「該怎麼處理自己的問題」,而我想用這篇文章來表達「沒有正確答案」。
就像我一開始認為可以從阿嬤的記憶裡找到有幫助的東西,但是最後卻是從完全沒想到的叔叔身上發現我們共同的特質,彼此都得到被理解的感受。面對創傷,也許我們終究就只能摸索出一個可能的方向,鼓起勇氣踏出追尋的步伐,然後對接下來的發展保持開放的心胸。
Dr. Gabor Mate在《理解創傷》這個講座裡提到,面對創傷,一個很有幫助的態度就是「感到好奇」。「這件事代表什麼意思?這件事可以教會我什麼?而這時就會產生深刻的同理。」
對我來說,所謂的「make sense of my trauma」就是這件事吧。當我們對自己的傷口感到好奇,我們就會有動機想要「弄清楚」,想要知道更多的細節,而不會一直覺得「夠了沒?這樣可以了吧?」想要趕快抽身。
要從創傷中恢復,找回自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如果沒有辦法享受途中的風景,只是想著如何快點到達終點,很快就會失去耐性而放棄吧。療癒是如此,教養也是如此。
叔叔,我自己,小表妹,蕃茄。這一趟回台,很意外地湊成了家族內的「高敏感一條龍」。看見彼此之間驚人的相似之處,還有經歷那些「我懂」的瞬間,我覺得受到鼓舞。
我想,我願意再繼續往下走一段。
___
歡迎匿名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面對創傷](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f3xvuqro7m4psz93)
混亂中立代表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文章最後有感人的彩蛋)
#國家和選手
#誰才是奧運的主角
恭喜台灣小清新文姿云昨日獲得空手道銅牌!
昨天最後那一踢後勾太振奮人心了。
台灣這屆奧運表現實在是太耀眼,
每天都覺得我們有這些這些運動員是一大幸運,
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精彩片刻,
以及用他們奮戰到底的表現,鼓舞了在台灣的我們。
然而,今天要來講截然不同的運動員故事。
或許可以反思,
國家和選手,誰才是奧運的主角。
#緬甸運動員的兩難
#代表自己還是代表國家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緬甸今年缺席了奧運開幕式。有緬甸的牌子、緬甸的國旗(這麼巧還是台灣的志工舉的),但國旗身後就是沒有緬甸運動員。緬甸不是沒有人參賽,而是今年2月開始的軍政府政變,讓一切變質。
緬甸今年有兩位運動員代表國家出賽,一位是女子羽球單打的Thet Htar Thuzar,一位是男子10公尺空氣槍項目的Ye Tun Naung。但其實,有第三位運動員早在2019年東南亞運動會上打破緬甸的全國紀錄,取得2020東京奧運參賽資格。
他是Win Htet Oo,緬甸50公尺、100公尺和200公尺男子自由式項目的全國紀錄保持人。但他現在並不在東京,而是在澳洲家中看著電視轉播。
這是Win Htet Oo自己的決定。
今天2月緬甸爆發軍政府政變後,全國人民開始了「公民不服從運動」,抵制軍政府統治。這場政變至今累積超過900人死亡,包含了數十名兒童。緬甸全國一片混亂,經濟停滯、民主被宣告腦死。
「政變發生當下,我就知道,我不能再代表緬甸了。只要軍方還控制著緬甸奧委會,我就不會參賽。」Win Htet Oo對澳洲媒體NBC說。
Win Htet Oo 3月時寫信給國際奧委會,希望可以以「個人中立」身份參加今年的奧運,因為他認為,現在的緬甸奧委會是不合法的(因為是政變奪權)。但是奧委會一再表示必須保持「中立」並遠離政治,拒絕了他。於是最後我們看到,Win Htet Oo並未代表緬甸出賽。他從6歲開始愛上游泳,渴望透過在奧運的好表現,推動緬甸的運動風氣,並回饋給他的國家。但現在,在夢想面前,他選擇了站在緬甸人民這邊。
並不是所有運動員都這樣選擇。
回到我們一開始講的女羽選手Thet Htar Thuzar。她在奧運開打之前是個緬甸國內運動明星,她的FB粉專有126萬讚,甜美外型加上精湛球技,讓她成為緬甸羽壇的希望。但這一切都在她宣布要為緬甸出戰奧運後變調了。
7月7日,緬甸國營報紙刊登了Thet Htar Thuzar出賽的新聞,並將她一句話大大的highlight出來:
「我將努力成為所有緬甸人民的最佳代表。」
如果放在台灣,或是全球任何國家,這句話都應該會鼓舞人心才是。但在全國人民的「公民不服從」風氣下,緬甸人民拒絕被Thet Htar Thuzar代表。
「你是代表國家和人民出賽,還是代表非法獨裁軍政府出賽?」
「你去那裡是為了你自己。與緬甸人民無關,你根本不代表我們。」
「如果你對殞落的英雄們(指政變中死亡的人民)有一點點憐憫心,拜託行行好,不要拿我們當你出頭的墊腳石。」
這些話淹沒了Thet Htar Thuzar的社群媒體,她的東奧之旅最後以未晉級小組賽做收。
#當國家力量大於選手
#當國家奧委會被威權左右
剛剛聽到的是「運動員的選擇」。不管是拒絕出賽的Win Htet Oo,
還是選擇圓夢的Thet Htar Thuzar,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做下艱困的決定。但若情況反過來,當國家力量大於選手的個人意志呢?
週日,白俄羅斯選手季馬諾夫斯卡婭(Kristina Timanovskaya),在羽田機場尋求庇護。她本來應該要在田徑場上奮力跑出200公尺的好成績的,但不知為何,白俄羅斯奧委會突然通知國際奧委會,說季馬諾夫斯卡婭要跟其他運動員一起去羽田機場。而國際奧委會也不疑有他,就放行了季馬諾夫斯卡婭。根據BBC報導,季馬諾夫斯卡婭平日並沒有批評政府,她後來錄影表示,她被帶離開賽場,可能是因為在賽場上批評了教練。她也強調,尋求庇護不是叛逃的行為:
「我愛我的國家,我沒有背叛我的國家。希望我五年或十年後可以回到我的家鄉。」
白俄羅斯的狀態我們一講再講。他們總統盧卡申科(Lukashenko)被稱為歐洲最後一位獨裁者,先前還攔截別的國家的飛機,只為了抓異議人士,所以季馬諾夫斯卡婭的緊張完全合理。可是為什麼他們可以操控奧委會呢?
因為白俄羅斯奧委會的主席,就是盧卡申科的長子。
#奧運是為了什麼存在
大家不用擔心季馬諾夫斯卡婭,因為她已經受到相當多歐洲國家的邀請。包含波蘭、斯洛維尼亞,以及台灣最棒的新朋友們,捷克和立陶宛。我們最熟悉的立陶宛帥外交部長蘭斯柏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說:
「立陶宛願意給季馬諾夫斯卡婭一個家。」
奧運比賽期間出現運動員尋求庇護不是第一次了,過去發生過,現在也會持續發生。但國際奧委會一再表示,奧運必須保持中立,主席巴赫甚至堅持,奧運「不是一個超級世界政府」。
但在國際奧委會試著保持非政治傾向、立場超然的同時,實際上助長了獨裁統治和侵犯人權的行為。我們看見有血有淚的運動員的控訴;我們看見威權政府對運動員的掌控;我們看見國族主義強加在運動員身上的民族壓力。
奧運的主角應該是選手,但選手到底是為自己而戰,還是為國爭光?而奧運以國家為單位的這個前提,是否還如此超然不容質疑?
棄賽的Win Htet Oo說了兩段話:
「讓我們想想體育如何成為保護基本人權的力量。這是國際奧委會和運動員需要真正考慮的下一個問題。」
「世界各地的許多運動員都希望將體育視為一種真正的向善的力量,而不僅僅是空話。讓我們將體育作為通往更道德、更人道的世界的真正載體。」
最後我說會附上感人的彩蛋。
我今天早上傳訊息到Win Htet Oo的粉專,想跟他申請這張照片的授權。他答應了,而且我們開始聊緬甸的政治狀況。我跟他說,台灣有一些人也在關心著緬甸。沒想到他說,他也知道台灣的狀況。
「Yes I know it's very complicated for Taiwan because of CCP influence. I have received very nice messages from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people and I know many Myanmar feel very strong connection to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especially now. Myanmar don't have athletes that can win medals but we will cheer for Taiwan because we are very much inspired by democracy in Taiwan!」
(我知道台灣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關係,情況非常複雜。我收到很多來自台灣和香港人民的訊息,我也感受到緬甸人和台灣香港有著很強的連結,尤其是現在。雖然現在緬甸的運動員無法奪得任何獎牌,但我們仍然會對台灣的運動選手喝采,因為我們被你們的民主感動了!)
最後他給了我一個可愛的hashtag:
「#milkteaalliance haha!」
嗚我快哭惹QQ
Thank you Win Htet Oo. Myanmar Swimmer.
全文參考資料放於網站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806-2/
混亂中立代表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現代農夫是勇敢的工作,起碼在香港。
李學進(Peter)是個專業的年輕農夫,在美國修讀農業,深明農夫是一份高風險工作:「未有收成就要先付出成本與心機,十分考心理質素,沒有收成代表幾個月的努力都會白費。」即便如此,他卻因為一則網上留言而回港做農業。
Peter讀農業是誤打誤撞的。19歲到美國升學,原打算讀工商管理,因學分問題而臨急決定讀較冷門的農業科,期望自己在某方面一支獨秀,十分切合那時愛跳街舞的他的想法。課餘時間他幫忙打理大學的溫室,那兒設備完善先進,讓他喜歡上生產,也首次接觸上番茄種植,埋下今天的種子。畢業後在美國打工,偶爾間在一則農業新聞留言,說自己即使讀農業專業也難在香港發展,剛巧被他今天的拍檔林德煒(Derek)看到,彼此成為網友討論農業發展,慢慢萌生了在香港種植的意念。一年後,Peter決定回港與Derek一起做水耕種植。
第一次見面。Peter比Derek只少6歲,但Derek第一眼看到身穿輕便運動裝,頭頂反過來的鴨舌帽的Peter,不禁心想:「這個小伙子行不行?」聊開才知道小伙子直率且擁有專業知識,Peter也因覺得Derek誠實可靠,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在工廈嘗試種水耕菜。
本着做實驗的精神,兩人由工廈搬到二千呎溫室,試溫度、種子等等,精細地記錄下來,因水耕菜技術較低,市場混亂,Peter提出「不如種番茄」,技術高不易被複製,二人開始實驗性地試種溫室番茄,研究設備、種子,更跑到荷蘭、泰國、日本視察,參考他們的貨源與設備,慢慢建成了他們今天的過萬呎溫室,Peter也由兼職轉成全職培植者(Grower),大多數時間一個人待在過萬呎溫室,與番茄及負責授粉的歐洲熊蜂為伴:「有時會悶的,所以想加裝個大喇叭。」Peter說着又搔搔頭不好意思地笑笑,直率天真。
他們的番茄正打算把Peter的笑臉貼在包裝上,告訴你本地人在種本地番茄,可以追本溯源。Derek相信,香港人也能種出好質素的番茄,不必追崇外地進口的,而且本地種植保證新鮮,熟透才摘下來送到市場。問Peter想做到怎樣的成績?「想做番茄達人,起碼有一樣東西是我最叻的,哈哈!」他又笑道,也許這是他勇敢的理由。
HydroGro水糧莊溫室
地址:粉嶺坪輋水流坑村近坪洋村
電話:63596193
銷售點: https://www.facebook.com/hydrogrohk/
採訪 郭雅揚
攝影 周文禧 謝致中
剪輯 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G8d5GWSa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