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編輯推薦
天地無窮大,登高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沿革與願景•休閒活動展現的文明
|| 從歷史看台灣登山文化的變遷 ||
數十年以降,每當新聞媒體報導登山客的不良行徑,諸如亂丟垃圾、餵食野生動物、破壞環境等,時常會有人將罪魁禍首歸於「登山文化」,但究竟什麼才是台灣的登山文化呢?我將登山文化定義為「登山者群體價值系統的總和」,而台灣登山者的文化又能以2001年高山嚮導證廢除為界,分為社團時代與網路時代兩個階段,這篇文章將從台灣登山者的養成環境出發,探討我們登山文化的沿革與未來展望。
即便政府統計每年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的人次約有600萬,所謂的登山文化仍屬小眾文化,不一定與從事的人數成正比,也不易受大眾理解與認同。換個方式來說,多達百萬之數的人們只是將爬山當作短時間的休閒運動,目的大多是為了身體健康,沿著標示清楚、路跡明顯的郊山步道系統享受爬山的樂趣。受限於從事時長、過多的人工建設和戶外教育機會,國人可比為栽於淺碟的幼苗,大多無緣將根深入到充滿內涵與魅力的台灣山林。
提起山岳文化,許多人會聯想到某高山地帶居民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獨特生活方式、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等,例如阿爾卑斯山的牧民文化、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巴人(Sherpa)、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克丘亞人(Quechua)。不過,本文議論的是登山作為休閒活動的文化,祈讀者不要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混淆。
登山環境的變遷
在網路科技急速發展的年代以前,台灣登山者之間的互動與資訊交換大多在組織聚會(例如登山協會、大學登山社等)及實際從事活動時發生,雖說廣度受到侷限,所需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這種傳承式教育卻是最為紮實的模式。從國民政府遷臺到約西元2000年的這段期間(約莫是網路與個人電腦日益流行的年份),登山者幾乎都是以同一方式養成。
然而,自2001年警政署廢高山嚮導證以降,人民雖獲得了自組攀爬百岳的自由,資訊時代的鐵三角:網路、社交平台、智慧型手機,卻開始一一對登山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網路發展逐漸加快腳步,以往只能透過紙本或口耳相傳的資訊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同時也如一把兩面刃,一邊降低了自行組隊的門檻,另一邊卻由於資料過度片段化,而讓不察的山友容易誤判局勢,埋下諸多山難的遠因。
岳界基層組織──登山協會和大學登山社,從百岳制定的1970年起進入黃金時代,卻在千禧年之後不敵特許制度廢除及年輕族群參與度低落的累加影響,紛紛踏上了高齡化、縮編乃至解散的不歸路。若深究其背後的原因,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台灣的山已不復往日的神祕。時光回到四大天王奠定百岳名單的那一刻起,登山者穿梭山稜溪谷間,型態也從完成百岳往新路線、會師、溯溪、技術攀登、古道、中級山、舊部落等開枝散葉,時至現今已無受矚目的未登峰存在,也罕有無人踏訪過的稜脈。簡單來說,登頂已失去客觀的開創價值,只剩下對個人有意義的主觀價值。世界上以攀登未登峰、開發新路線為志向的登山者,也僅只是一小群菁英分子而已。
況且隨著商用娛樂科技及觀光全球化不斷演進,年輕族群越來越不乏輕鬆便利的娛樂選項,舉例來說,以前被稱為電玩的休閒活動,如今竟發展成了全球產值接近10億美金的電競產業,再加上智慧型手機與手機遊戲的盛行,風靡程度更甚於以往;廉價航空的崛起及充分的觀光資訊,令出國旅遊變得可以負擔之餘,也使得登山健行活動越來越難獲得青睞。所以與其說是時下爬山活動不具吸引力,不如說是年輕一代的選擇變得太多了。
登山健行活動缺乏新血的現況,不只在山上能見到,年輕族群往往也有「身邊只有老人爬山」的印象,即便有興趣參與,卻不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輩夥伴,再加上普羅大眾傾向重視活動的潛在危險,勝過其背後的教育意義,這一切都構成了時下登山健行活動發展的困境。一旦代表活力的新生代廣泛的對此失去興趣,登山群體的金字塔就會從基底開始縮減,長久下來即支撐不了更多元化的戶外活動,例如學術化登山、中級山探勘、古道探勘、舊社探勘、溯溪活動、雪季攀登、海外攀登等等,長遠走向令人憂心。
登山文化的斷層與轉型困難
傳統登山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在於探索神秘與未知,一旦神秘與未知不再存續,舊思維之下的登山活動便會流於收集名單上的山頭(英文稱為peak bagging),使整體活動的發展陷入停滯。台灣登山界的金字招牌「百岳」,靈感源自1964年日本登山家兼作家深田久彌所著之《日本百名山》一書,由林文安為首的四大天王於1970年代初共同訂立,用意在於藉著選出這些山峰,讓後世的登山者能有系統性地探訪台灣的高山稜脈,是登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對後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然而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後來者卻多以登頂為目標,失去了探索的自由精神,徹底背離了百岳存在的初衷。
在社團時代,登山協會、學生社團這類社會化單位,藉著長期緊密互動的傳承式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然而當社團不再是攀登百岳所必須,不只民眾自組隊伍的風潮興起,更讓商業登山活動日益蓬勃。隨著網路的普及與傳承式教育斷鍊,登山者的主要資訊來源從線下轉為線上,商業登山則成了帶領新手從事活動的最前線,又因為登山路線與基礎建設逐漸成熟,除了百岳熱門路線開始觀光化、大眾化、商業化之外,獨攀者與網路自組隊也漸成登山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族群。以上因素使得登山者群體化整為零,成為了極度個體化、差異化的存在,無法再複製社團時代形成共同價值觀的過程,是為登山文化的斷層。
至於登山文化轉型的困境與轉機,楊南郡早在1991年出版之《丹大札記》即有闡述:「對山岳界而言,國內的登山運動已經出現瓶頸;各地的山頭都有登山客的足跡;溯溪、橫斷、縱走或是岩雪攀登也都逐漸被開拓出來……雖然不斷有路線變化和技術引進,使活動仍有蓬勃的樣貌,但在大方向上卻有隱憂,登山運動已到了發展上的轉捩點。如果參考國外的狀況,其實不難發現我們已經背離了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是如何呢?簡單的說就是登山學術化。藉著登山,從橫面空間性的認識到縱向時間性的瞭解,也就是深入地區內的地形水文、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從實實在在的田野見聞中建立知識的基礎。」
不爭的事實是,能左手拿書籍按圖索驥、右手拿山刀披荊斬棘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主流登山文化至今仍奉完成百岳為圭臬,相互比較誰登上的百岳比較多,而出自網路世代的登山者更因為上述的原因,難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現在的登山運動發展,其實是從楊南郡指出的瓶頸倒退當中。
展望未來
登山活動的精神文化面即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自律,為不變的的普世價值,但大眾的心態卻仍深受早年國民政府之長年封山禁令影響,內化了不合時宜的制度,不只視山林為畏途,對冒險性的登山活動也缺乏認同,導致來自外部的制度力量反過來侵害了精神文化。登山文化最主要的載體是就是人,偏偏自由與自律的基本精神如今少了傳承式教育這座橋樑,形成了文化斷層與轉型困難。
我們在山域中見到的各種人為亂象,包括亂丟垃圾、排遺無序、吵鬧喧嘩、生火失當、餵食野生動物等,指稱為登山文化是有失公允的說法。因為登山活動經大眾化、觀光化、商業化之後,國民素質和速食文化的惡果就直接體現在環境之中。至於廣大民眾是否曾受過戶外教育與文化的薰陶,則是個令人不得不悲觀的問題──這也是為何筆者主張登山文化是小眾文化。
巨大的環境變化,使得社團時代走到了末路,也使得登山文化進入了重建期,而網路則是最大的影響因子。但網路同時具有開放與封閉的特色(例如公開社團與私密聊天群組),資訊交流上存在嚴重落差,導致價值系統枝多而幹細,未能凝聚全體登山者皆認同之共識,宛如一盤散沙。筆者以為,解鈴還需繫鈴人,網路時代的問題,必當從網路來加以解決,無論是政府、媒體或登山群體,均需視改善環境、傳播知識與落實教育為己任,台灣有朝一日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成為內外兼修的山岳之島。
緣結山林
進入社會數年之後,受「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影響,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奈何工作忙碌,難得空閒,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人文與政策,竟巧遇一塊樂趣不亞於登山的沃土。又因觀察到時下大眾對登山多有誤解以及活動本身發展的困境,故創立個人媒體,筆耕不輟,盼為心愛的寶島山林略效棉薄之力。
文、圖╱董威言(城市山人)
#022755008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0的網紅小紅帽 SleepyHoo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營造出浪漫唯美的愛情片?戰爭片又為什麼有如此震撼的真實感呢?運用淺景深與深景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拍攝技巧。只要了解造成深淺景深的幾個條件,你也可以拍出有格調的畫面。 #淺景深 #深景深 #韓劇拍攝效果 #感光元件 #光圈焦距 #拍攝技巧...
「淺景深深景深」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夏金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小紅帽 SleepyHoo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淺景深三要素】 關於單眼相機最迷人的... - Digiphoto瘋攝影 ... 的評價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製作育成計劃】第八課秒懂浪漫韓劇拍攝精髓淺景深的威力 的評價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關於「景深」一詞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淺景深深景深 在 拍出淺景深的四大重點- YouTube 的評價
淺景深深景深 在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天使受傷了
亞敏是國中老師,她被視為最認真、最美麗的老師。
但是,在教學認真與美麗氣質的背後,她卻被憂鬱症與失眠折磨,干擾了她的作息,教學與生活失去動力。
她求助了精神科醫師,也求助心理師,但憂鬱仍然每天籠罩她。她晚上睡不著覺,輾轉反側,造成了隔天教學時精神不濟,這是惡性循環。她不明白,何以如此?曾幾何時,當初被視為認真與美麗的亞敏,如今心灰意懶了,幾度感到倦勤,甚至進入校門都困難,更不想進入教室。
我見到亞敏時,她看上去很疲憊,失眠困擾她一年了,憂鬱症也已經一年了。
我以為她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失眠,為何會憂鬱症,有些人確實不明白自己的狀況。
亞敏搖搖頭,說失眠與憂鬱症的起因,她都明白,說著說著就哭了,「還不都是小涓造成的!」
「小涓是誰?」
「我曾經非常喜歡的學生。」
亞敏娓娓道來師生情感,她對這個小涓多重視呀!
原來,亞敏教學有方,和學生的關係向來良好。已婚的她沒有孩子,將班上學生視如己出,尤其和小涓的關係匪淺,如同母女般親密。
小涓經常找亞敏談心,會折小紙藝回贈,上頭寫些感性的文字,很貼心的小孩。亞敏打從心裡歡喜,她真心喜歡這群孩子們,真心喜歡教師的工作。
事情的轉折,是颱風來的那天,未達停課標準,但風雨的肆虐仍見威力,狂風掃過大葉欖仁的落葉,彷彿宣告一場風暴的來臨。當天班上進行英語測驗,小涓的分數大幅滑落。亞敏從未見過小涓考這麼低的分數。
發完考卷之後,亞敏特別安慰小涓,勉勵她日後繼續努力就行。小涓紅著眼睛點頭,這一份師生的情感,在風雨中更顯得溫潤。
考卷依校方規定,要給家長簽名,用意是了解學生學習。不料,卻成了亞敏與小涓關係變調的原因。
收回考卷的日期過了,全班的考卷都給家長簽完名了,只剩下小涓的。小涓是單親家庭,母親忙得太晚回家,一直都沒有時間簽名呢!小涓開玩笑說,請亞敏老師代簽吧!她視師如母。
亞敏不可能偽造文書,一份未簽名的試卷就擱著了,但心底很感動小涓的玩笑之詞,說明她們真如母女一般親近呀!
半個月後,小涓的母親到學校,為了辦理獎學金申請,和亞敏聊了孩子的狀況。亞敏分享她與小涓的互動細節,令家長很感念,多次表達謝意。談話接近結束時,亞敏想到什麼,把擱在抽屜裡的考卷,交予母親簽名。任務完成,但是帶來了更大的情緒風暴。
小涓隔天跑來,憤怒地指責亞敏,「請妳簽,不簽就算了,幹麼這麼雞婆!拿給我媽媽簽名。」
亞敏嚇了一跳,怎麼會這樣?向來乖巧的孩子,出言並不客氣,斥責如一把刀,深深地刺進亞敏的胸口,也割裂了師生之間情感。亞敏感到委屈,以討好的語氣解釋,考卷本來就應該請家長簽名呀!
亞敏的解釋,不但沒有獲得小涓的理解,卻招來更多的指責。她的委屈到了臨界點,混合著害怕、憤怒與不安,情緒終於破表了,爆炸成指責的語言,指責小涓太不像話了,怎麼可以這麼不懂事,用惡劣態度跟老師說話,老師哪點有做錯。
情如母女的師生,關係瞬間劇變。現場彷彿有撕裂的聲音,師生情誼被刀切割開來。受指責的小涓索性不說話,沉默到底,她用力絞著褲縫的手指表達了感受。現場氣氛突然安靜,於是無論亞敏怎麼說,小涓都冷漠以對。
受傷的何止小涓,亞敏也是,她何嘗想把氣氛搞砸?一顆心深深被擰痛,從指責的語言,轉為說理的超理智,無奈小涓不領情。最後,亞敏也不說話,原本親密的感情,突然冷漠無比,不只冷漠,往後見面更是尷尬痛苦呀!
亞敏的憂鬱症就是這樣開始的,此後的夜晚都失眠,她翻來覆去想不通怎麼了。
「妳生自己的氣嗎?」
我問亞敏對這件事的感覺。
她不假思索的說:「生氣!」
我又問亞敏,「生誰的氣呢?」
亞敏不假思索的說,「當然生小涓的氣呀!還會生誰的氣呢?」
我將可能生氣的對象,一一攤開來讓亞敏選擇。因為事件發生的始末,可能牽連到旁人,那也會是潛伏的生氣對象,「比如,生其他老師的氣呀!生校長的氣呀!生自己的氣呀!」
亞敏思索著,「好像都有呢!」
我再次核對亞敏,「生誰的氣最多呢?」
亞敏頓了一下,回答:「好像生自己的氣比較多!」
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當生氣的時候,並不覺察生自己的氣,這是個有趣的現象。
我問亞敏,「生自己什麼氣呀?」
亞敏沮喪的說,「我覺得自己很差勁,連一個學生都帶不好。」
「妳不是很認真嗎?難道不允許自己挫折?遇到挫折就這樣評價自己嗎?」
亞敏點頭表示,當然要這樣批判自己呀!因為自己真的沒有做好。
我問,「對他人會很嚴苛嗎?」
亞敏搖搖頭表示,自己對他人很寬容。
那被嚴格對待的亞敏,該怎麼辦呢?只見她一股情緒上來,悠悠說,「誰叫自己不爭氣呢!」
怎麼會對自己那麼嚴苛呢?我問亞敏,她童年被嚴苛對待嗎?會這樣問,是她的感受可能來自她往日經驗。隨著時間的堆積,生命中的某些重大經驗,不會消失無蹤,反而像記憶的書籤標示在書冊,影響往後的生命感受。
果真,亞敏點點頭,表示的確如此。
我們從受傷中走來
亞敏回憶自己的童年,媽媽總是很嚴厲管教,她常常感到媽媽的指責。亞敏記得,某個大雨的午後,西北雨停了,她帶妹妹到庭院玩水,兩人被泥巴與雨水弄得髒兮兮,童年歡樂,卻被歸家的媽媽一陣毒打。
亞敏提到這一段回憶,眼眶立刻紅了起來。我感受到當年她的委屈。我問亞敏,覺得自己錯了嗎?亞敏立刻點頭表示,自己真的錯了,沒有盡到姊姊的保護責任,也害妹妹被責罵。
類似的事件甚多,她緊接著憶起更小的童年,就必須幫忙做家事。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個場景深深烙印在她腦海,她幫媽媽煎魚,因為身高不夠,踩著一個特製的木箱子,才能讓她搆著煎鍋。
當時電視播放著卡通片,那是動畫《小天使》。小亞敏一邊煎魚,一邊轉頭看電視。《小天使》改編自名著《海蒂》,製作群之一是宮崎駿。這部卡通片主角是一位八歲的小女孩,名叫小蓮,從小父母雙亡。小蓮總是穿紅色的連身裙,紅色就像她的熱情洋溢,勇於助人,也因此常常使自己受傷呢。電視裡的小蓮如此迷人,而現實生活中的小亞敏,卻因為貪看電視,將魚煎焦了,換來媽媽一頓狠狠地責罵……
我問亞敏,「覺得委屈嗎?」
亞敏哭泣,點點頭。
我問亞敏,「心疼當年的自己嗎?」
亞敏竟然搖搖頭。
怎麼不疼惜當年的小亞敏呢?
亞敏哭泣著說,「自己連魚都沒煎好!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呢?」
我試著為小亞敏求情,「可是小女孩不是故意的,那麼小就要承擔家事,蹬著木箱子煎魚,難道不應稱讚與憐惜嗎?」
亞敏搖搖頭,但是她的眼淚如春雨暴下。
我想,亞敏對自我好嚴格呀!沒看見自己的努力,沒看見自己的承擔,沒看見小亞敏是小女孩呀!更不接納自己有絲毫的差池。難怪,她內在如此折磨,對自己嚴苛,進而不接納自我,這所導致的情緒折磨,和她如今的憂鬱症,以及失眠狀況,應該很相像吧!
我猜想她應該日夜悔恨吧!活在責怪的迴圈裡。
怎麼會這樣子呢?一個愛孩子的老師,卻不懂得寬容自己、接納自己,更遑論能愛自己了!她不斷地在折磨自己呀!
放過自己吧!
認真的老師是最美麗嗎?我內心深深的嘆息,常常覺得:認真的老師最「自責」。
但是,亞敏很疼愛孩子吶!她靠近愛孩子的心靈,卻不懂得疼愛自己。她母親曾經嚴厲苛責與要求小亞敏,小亞敏會受傷,即使小天使長大了,心中的負面記憶始終未被抹滅。亞敏如此渴望被愛,卻不懂得疼愛自己。
我問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因為亞敏很照顧學生,她不會照顧自己,但有照顧他人的資源:「假如這個八歲的孩子,是妳的學生呢?妳會責備她嗎?」
「當然不會呀!」
我挑戰亞敏,口氣略帶嚴厲,「可是,她把魚煎焦了呀!」
亞敏急著辯護,「但是,她很認真呀!」
我雞蛋裡挑骨頭,繼續刻薄,口吻像是偵查庭「有罪推論」的檢察官,「她沒有將媽媽交代的事情做好呀!不是嗎?」
亞敏更努力的辯護了,「她又不是故意的……」
我進一步控訴,「可是她一邊煎魚,一邊看《小天使》吶!」
亞敏的委屈爆炸了,嘶吼著:「阿建老師!你太殘忍了!她只有國小二年級呀!」
我淡定地問,「我,有很殘忍嗎?」
亞敏劇烈的哭泣,說:「有!你很殘忍,你很殘忍……」
我看著哭泣的亞敏,靜靜看著她的委屈,看著她的痛楚,她是那麼渴望被看見呀!那麼渴望被愛呢……
忽然,亞敏醒過來似,聲嘶力竭的說,「阿建老師,我明白了……」
她明白什麼?我等著她回應,等待……
過了好久,亞敏才又說,「……我對自己太殘忍了……」
等待是值得的,能體驗到這句話真不容易呀!同時我的腦海也浮起一個動人的畫面:亞敏回過頭,穿過時間長廊,走過千千萬萬個角落,她伸出手,願意去扶起那唯一角落裡孤單很久的小亞敏了,她知道她一直在那兒……
亞敏終於覺察,最後願意接納了。我引導她接觸自我生命力。她數十年來委屈了自己,被自我隱隱地忽略、遺棄了,甚至不自覺地暗暗批判,生命的力量被壓抑了而不自知,如今有了改變的契機。
天底下認真的老師,還有認真的父母,應該做以下的功課:認真愛自己、接納自己、不批判自己、關注自己內心的受傷。當意識到自己受傷了,有了自責之際,先深呼吸一口氣,對自己說些愛的語言、欣賞自己的語言吧!別對自己太苛求。當自己對自己的關愛多一些,面對不滿足的期待,會漸漸地寬鬆以對,教育才會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我將上述的功課,當日也給了亞敏,邀請她練習給自己愛,給自己多一點接納,給自己多一點允許。亞敏是認真的老師,隔天分享自己的練習,夜裡竟然比較早眠了。
至於她和小涓的關係,當亞敏和自己和解之後,對小涓的憤怒減少許多。
摘自《博客來》《閱讀深動力:從「對話」開啟閱讀,激發出孩子的不凡人生》內容連載
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751325
淺景深深景深 在 夏金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你有好好欣賞過情人的眼睛嗎?
你知道枯葉的紋理可以讓你領悟人生?
當你換個角度觀看世界,世界可能會帶給你全新的驚喜。
微距攝影是一種「重新詮釋」的創作,平時一個毫不起眼的…極為熟悉的物體,當你靠近拍攝時,竟會得出一種幾何似的數大之美或抽象的藝術型態,那些細膩之處超乎想像,我深深覺得感動,在拍攝過程中彷彿領悟了造物主的美學。
現在,你不需要單眼相機搭配微距鏡頭,只要將「bitplay HD高階微距鏡頭」接上你的手機,就可以享受微距的快感。在我拿到這個新玩具以後,每天都到處亂拍,有點像小學剛買顯微鏡時那種興奮,幾乎任何東西都值得一拍。
它可以凸顯主體,背景虛化,景深超淺,就算不是用高階手機,依然可以得出高質感的照片。
除了創作和玩耍,也可用於工作,像是呈現珠寶的細節,衣服或任何精密事物的材質,這顆小鏡頭都挺夠力。
它的外圈有個半透明柔光罩,可讓外來光線均勻分布在被攝體上,如果直接將柔光罩蓋在被攝體上,那將會是最準確的對焦距離。當然,這個柔光是可以拆掉的,就看你的創作需求。
我覺得這個鏡頭很好玩,適合工作用,也適合給小朋友玩,我常常在拍昆蟲,雖然不容易控制(我是說昆蟲),但真有趣。
我鼓勵大家多多進行影像創作,手機這麼方便,很容易就發掘出你個人的創作才華了!
以上,是今天的新玩具分享。
#bitplay #HD高階微距鏡頭 #1480元 #需要加購鏡頭夾或專用手機殼才能裝上鏡頭
#微距攝影 #微距鏡頭 #高階手機外接鏡頭
淺景深深景深 在 小紅帽 SleepyHoo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營造出浪漫唯美的愛情片?戰爭片又為什麼有如此震撼的真實感呢?運用淺景深與深景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拍攝技巧。只要了解造成深淺景深的幾個條件,你也可以拍出有格調的畫面。
#淺景深 #深景深 #韓劇拍攝效果 #感光元件 #光圈焦距 #拍攝技巧
淺景深深景深 在 【製作育成計劃】第八課秒懂浪漫韓劇拍攝精髓淺景深的威力 的推薦與評價
只要了解造成深淺景深的幾個條件,你也可以拍出有格調的畫面。# 淺景深 # 深景深 #韓劇拍攝效果#感光元件#光圈焦距#拍攝技巧. ... <看更多>
淺景深深景深 在 關於「景深」一詞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說到這裡,一般攝影初學者常常搞不清楚「景深」是什麼意思,既然「景深」了,為何背景模糊的叫做「淺」呢?那背景清楚的叫「深景深」嗎?又深又淺的, ... ... <看更多>
淺景深深景深 在 【淺景深三要素】 關於單眼相機最迷人的... - Digiphoto瘋攝影 ... 的推薦與評價
景深 的控制是的數位攝影的重要技法,淺景深可以幫助主體自雜亂的背景中突顯出來,此時主體清晰、陪襯體模糊;深景深可以使畫面收納更多的元素,如拍攝高大的建築時需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