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你知道幾個?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有八大貴族姓氏,後來隨著大清的滅亡,這些姓氏出於各種原因紛紛改了漢姓,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介紹八大姓之前,先來說說帝姓:
愛新覺羅——金
清朝的帝姓,「愛新」是族名,而「覺羅」則是努爾哈赤的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而在滿語中「愛新」又有金的意思,所以當大清滅亡之後,愛新覺羅的後裔都改了「金」姓。
1. 齊佳氏——齊
齊佳氏是八大姓氏中人口比較少的,但卻是最為顯貴的姓氏之一,清朝滅亡後多改姓「齊」。
2. 鈕祜祿氏——鈕、郎
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來分化成了兩個漢姓,一部分按照漢語第一個音節為姓,改姓「鈕」;而更多的人則改姓「郎」,因為「鈕枯祿氏」的漢語翻譯就是「狼」,稍微改動之後就有了「郎」姓。
3. 那拉氏——那、南
那拉氏是明末女真四部中的王族姓氏,也可以稱為納喇氏、納蘭氏,清朝最有名的人物便是慈禧。大清滅亡後那拉氏改姓「那」、「南」兩姓,今天最有名的歌手那英便是姓那。
4. 佟佳氏——佟、童、董、趙、高
佟佳氏本姓佟,屬於漢軍正藍旗,後來康熙時入鑲黃旗,改姓佟佳氏。大清滅亡之後,一部分人改回了「佟」姓,而另一部分則改為「童」、「董」、「趙」或「高」。
5. 瓜爾佳氏——關、石、鮑、汪、李、高、顧、白、胡、郭、果、蘇、葉、常、喜、侯等
瓜爾佳氏人口眾多,按照地區不同還分為蘇完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等超過6個分支。清朝滅亡後,大部分人改姓「關」,關之琳便是瓜爾佳氏的後代,其餘的還有「石」、「鮑」、「汪」、「李」、「高」、「顧」等等。
6. 富察氏——富、付、傅
富察氏是女真姓氏之一,又可稱傅察、富爾察,許多皇后、嬪妃便是出於此姓。滿清滅亡之後,此姓後裔多根據諧音改姓「富」、「付」、「傅」。
7. 馬佳氏——馬、麻
馬佳氏起源於嘉里庫馬佳,氏族分為鑲黃旗、正紅旗、正黃旗。這一支經商的氛圍濃重,當官的比較少,清朝滅亡後改姓「馬」、「麻」。
8. 索綽羅氏——索、曹、石
索綽羅是地名,發源地目前還需考證。索綽羅氏中最出名的人物包括大學士英和、禁菸大臣景星、咸豐帝婉貴妃等,後改姓「索」、「曹」和「石」。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清朝貴族後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新聞] 鈕承澤自豪是「鈕祜祿氏後代」嗆:郭台銘-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抬頭打聽說護理系有清朝皇室貴族的後代- 輔英科技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懷念唐魯孫:一位清朝貴族世家後代來台後撰寫的文章 的評價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清朝滅亡後,滿洲八旗的後代去哪了?說不定你身邊就有 的評價
- 關於清朝貴族後代 在 大清帝國滅亡後,滿清9大貴族都改姓什麼了? - YouTube 的評價
清朝貴族後代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西藏為什麼有矛盾? 喇嘛為什麼搞獨立?
前幾天在San Diego 和親友夜談,談及西藏及疆獨台獨等問題,招待我們一行入住resort 的表妹夫對藏獨,疆獨意見談來相當透澈,他曾入藏旅遊兩次,關於西藏部份他的意見,我覺得和我幾年前轉貼在FB的文章如出一轍,特翻出來重貼於此─── 西藏為什麼有矛盾? 喇嘛為什麼搞獨立?
在14世代的傳承中,有好幾任達賴喇嘛都是英年早逝,原因很簡單,利益鬥爭,下毒暗殺,這就是為什麼清朝朝廷最後給他們定下一個金瓶制度的原因,乾隆實在受不了這幫喇嘛們明爭暗鬥的暗殺了。
這裡可以看出這些神權統治者的虛偽,自稱"活佛"的人們為自己利益勾心鬥角,下毒暗殺,使盡卑鄙的手段。我住台灣曾經去過西藏旅遊,接觸過喇嘛,以及平民。你想知道西藏為什麼會有矛盾嗎?我告訴你我看到的原因。
在中共進入前的西藏,西藏人口中有95%的農奴,以及剩下的土司(奴隸主)和僧侶階層。
那時候,每座寺廟,都擁有大片的土地,和成堆的農奴。農奴們世代為奴,在祭祀的時候,奴隸主會砍下奴隸的手臂,拔下它們的皮,作為貢品。在達賴過生日的時候,他都會命下密院的僧侶扒下兩個小孩的皮作為犧牲,如果你現在去西藏的歷史博物館,你還能看到十四世達賴離開西藏前親手寫的扒皮命令。
然而西藏的那些文盲農奴們虔誠的信仰者活佛。你大概不知道在藏藥中,活佛的糞便是一種藥物,藏民們爭相收集活佛們的糞便用於治病。奴隸主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待客的方法就是和客人一起輪奸自己的女奴隸,這很容易理解,他們認為這是熱情好客的體現,因為這是在"分享女人"。
中共在西藏搞了"土地改革",不過老共的手段是很狠的,那些奴隸主甭管是否願意,都必須交出土地,釋放奴隸,免除債務。土地改革是在1957年開始搞的,接著西藏就爆發了武裝暴動,奴隸主們反抗了,然後就是中共的鎮壓,接著是達賴的出逃,但是,班禪沒有逃,他選擇留了下來,因為他贊成土地改革。
這也造成了西藏的一種特殊的"族群分裂":平民與僧侶階層的割裂。那些底層的老百姓藏民們,如果你去西藏玩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西藏一般的農牧民家中,都是把毛澤東的肖像和菩薩掛在一起供奉的,因為他們的祖輩都是農奴,是毛給了他們土地和自由。老共現在的民族政策,藏族的教育醫療住房全部都有政府的補助,這也是一般的平民藏族百姓對獨立不積極的原因。
但是僧侶以及以前的土司後代可不這麼想,在他們眼中,毛澤東和中共是剝奪他們土地和財產得罪人,不僅如此,在歷次的中共鎮壓中,這些人的上輩或者親屬,或有被關押或有被槍決,可謂苦大仇深。所以你如果走在拉薩街頭,你會發現宣傳獨立最積極的人,不是喇嘛就是以前的貴族後代。
這些人一直在鬧,中共拿他們沒辦法,因為在西藏這個地方,教育太落後了,藏族的文化太落後了,這也是他們為什麼如此虔誠的信仰神靈的原因,你能想像一個拿到物理學碩士的人去寺廟向菩薩磕上十萬的頭麼?但是藏民會,藏民會把家中最聰明的孩子送去作喇嘛,因為在他們的傳統中,社會是分等級的,喇嘛是最高貴的,這就是神權社會的典型特點。
因為有著這種神權社會的特點,所以中共對喇嘛是很頭疼的。你大概不知道,西藏的每座寺廟的活佛,都享受中國國務院的特殊補助的,換句話說,是中共在養寺廟,養喇嘛,你看每座寺廟都金碧輝煌,這些金子錢都是內地的政府出的。但是喇嘛們還是會鬧事的。很簡單,你再怎麼給他們補助,他們以前的土地沒了,努力也沒了,風光得社會地位也削弱了,他們不滿。
西藏人如果想要一個幸福的未來,喇嘛階層是最大的拌腳石。你知道現在最想發展西藏文化的是誰嗎?是中共。因為最聽從喇嘛的話,最容易被操縱的,就是那些文化水準很低的藏民了。所以中共在西藏使勁的蓋學校,內地的大學畢業生如果志願去西藏教幾年書,回來後就可以免費讀碩士博士,內地的大學對西藏的學生向來是超低分錄取。不過,在一個平均海拔5000米的地區,特別是半年都是積雪的地區,辦學校和醫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西藏有30多個臺灣大,但是人口不及臺北的一半。怎麼才能讓居住如此分散的遊牧人都能接受教育?這需要高昂的投資。
中共的想法就是,藏族的文化水準能夠高起來,不再那麼愚昧,當所有的藏民生病的時候能去醫院作個檢查,而不是去寺廟吃活佛的糞便的時候,喇嘛們也就沒那麼容易煽動藏民了,西藏也就好管理多了,當然這樣的話喇嘛也沒市場和地位了,這就是喇嘛們目前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所以中共在西藏蓋的學校和醫院,是這次西藏動亂中的首選攻擊目標。喇嘛們是容不得藏民學習文化的,一個學過生物學的人,他生病的時候會去找喇嘛們吃糞便嗎?
喇嘛們不是地球上唯一阻礙科學傳播的人。還記得黑暗的歐洲中世紀嗎?還記得宗教法庭嗎?當科學和知識傳播的時候,神權統治者們就會發抖,當藏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繞著太陽轉的時候,他們就再也不會相信喇嘛們說的大地邊緣的十八層地獄。西藏,正處於一個現代文明和神權文化階層劇烈衝突的時代。
正如宗教法庭絕對不會饒過哥白尼和伽利略,他們不會自覺地退出歷史舞臺,喇嘛們也是。所以這個文明衝撞的過程中,你必然會看到鬥爭,明的,暗的,和平的,暴力的,決不會戛然而止。撕開"人權""自由"的外 衣,這是一場神權奴隸制與現代文明的衝突。
中共如果真的想把西藏經營好,讓西藏人們都過上富裕現代化的生活,就應該多蓋學校和監獄,學校送給藏民,監獄送給喇嘛。我建議各位網路上的朋友們去西藏玩一玩,也不要只去寺廟,去鄉村,去草原,去看看西藏的原生態,去那些農牧民的家中,看看他們對中共和毛澤東的觀點,看看他們辛勤的勞作,看看他們作過奴隸的祖父祖母那殘缺的手臂,和沒有文化的樸實,再去看看喇嘛們悠閒舒適的的生活,聽聽他們對政府的不滿。
PS: 我對喇嘛的雙修, 認為是淫邪, 這篇文章讓我更暸解了。
清朝貴族後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了宰相仍是家奴 揭秘清朝「包衣」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清宮大戲熱播,包衣也隨之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那麼,包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下面我們就瞭解一下。
包衣是清朝特有的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全稱包衣阿哈,滿語家奴之意。最初的包衣阿哈是滿洲貴族對於家奴的通稱,後來逐漸固化,成為了清朝皇家家奴的特定稱謂。
正因為這些所謂的家奴並不是一般人家的家奴,而是皇家的家奴。所以,雖然同是家奴,其身份、地位與普通人家的家奴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包衣成為了清朝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
清朝包衣的最初來源大致有這麼幾個:
一、愛新覺羅家族原本就已經存在的世奴,即所謂的家生子奴隸。
二、滿洲平民因犯罪而被罰沒為奴隸者。
三、部分滿州平民因生活無著而自願或被典身、販賣為奴隸者。
四、戰爭期間俘虜的漢族人、朝鮮人等等被收編為奴隸者。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來源,但不是主流。
也就是說,清朝的包衣不僅僅由滿州人組成,還包括了漢族人、朝鮮人等等。但是,清朝包衣中的漢族人既不隸屬漢軍八旗,也不同於後來的漢民,這些人被稱為包衣漢姓人,歸屬于滿洲八旗的各個包衣牛錄。
換句話說,這些人仍然屬於滿洲人,只不過,身份是包衣而不是平民,《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家族就是典型的包衣漢姓人。
伴隨著滿洲政權與關內政權戰爭規模的升級,由於滿洲人口相對較少,八旗軍隊的兵源補充成了大問題。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許多青壯年的包衣阿哈們被派上了戰場,開始逐漸脫離低級的奴役生活,建功立業。
在清朝定鼎中原、一統天下之後,滿洲統治階層出於對漢人的天然不信任,中央乃至全國各地的許多重要職務都由滿洲人充當。
但是,中國的疆域實在太大,人手根本不夠,最後自家的家奴再一次進入了滿洲統治階層的視野。用自家的家奴總比用外人來得放心一些,清朝的包衣阿哈們從此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此後,不少出身包衣的人,成為了機樞重臣、封疆大吏,甚至入閣拜相、位極人臣。
這些包衣出身的官員,雖然開衙建府、錦衣玉食、風光無限。但是,對於皇家而言,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家奴,家奴對主人應盡的義務還是必須盡到的。
清朝入關之後,包衣的身份並沒有隨著其中一些人職務的不斷升高而改變,終清朝二百餘年,包衣始終都是皇家的家奴,直到清亡。
在皇帝親掌的上三旗,各包衣牛錄由內務府統一管轄,編入內務府包衣三旗,歸皇帝及其近支親屬使喚。
在入八分輔國公以上王公貴族所掌握的下五旗,包衣牛錄同樣單獨編制,歸本旗大小旗主使喚。
雖然很多包衣出身的官員後來成為了威風八面的「大人物」,但是,相對於本主而言,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家奴。即便是位列中樞、入閣拜相的包衣,見到本主依然要執奴僕禮、以下人的身份侍奉本主。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嘉慶年間的大學士松筠,其所在的蒙古鑲藍旗旗主家辦喪事,松筠雖然彼時已是「宰相」之尊,但也只能老老實實去給主子迎賓、哭喪、送葬。
要知道,松筠還只是隸屬蒙古正藍旗普通旗人,地位要高於奴籍的包衣,清朝包衣相對本主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清朝每年一度的內務府選秀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內務府包衣三旗每年一度要挑選包衣秀女(後期稱使女)入宮充當宮女。這些包衣秀女的地位要遠低於戶部組織挑選的八旗秀女(八旗秀女通常挑選來充當皇帝的妃嬪或者皇子、皇孫等近支皇族的配偶)。
也就是說,即便是高官、哪怕是「宰相」家的小姐,只要你是包衣籍,你就必須按制度應選,被選中後就必須進宮充當宮女,盡你家奴應盡的義務。同樣,下五旗的包衣同樣有將女兒交予本主挑選為使女或妾的義務。
雖說清朝的奴籍是世代相傳的,但是,包衣的身份也並不是完全不能改變,這就涉及到所謂的抬旗。清朝一些立有重大功勳的包衣及其後代會被皇帝加恩除去奴籍,抬入滿洲八旗,從而擺脫奴籍。
此外,包衣出身的皇后(實際非常少、幾乎沒有,清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實際在出生前其家族已經由包衣抬入滿洲旗了)、皇帝的生母以及一些非常受寵的後妃家族也會被「抬旗」,如清仁宗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家族、清高宗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家族等。
不過,抬旗並不像影視劇裡那樣,似乎很多、而且很簡單。清朝真正得到抬旗待遇的並不是很多,而且大多局限於後妃家族,普通官員以功勳抬旗的相對要少得多,包衣出身的官員抬旗的就更少了。
當然,抬旗並不僅僅限於包衣,由漢軍旗抬入滿洲旗,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等情況也叫抬旗,這裡就不鋪開說了。
說到底,清朝的包衣制度實際就是滿洲奴隸制舊俗的一種延續,並不是什麼先進的東西,甚至可以被視為糟粕。只不過,這種主僕的人身依附關係更加便於統治階層的集權,因而被清朝統治者保留了下來。
同時,由於作為皇家的家奴可以更近距離地接觸到最高統治層面,從而獲得其他人無法得到的巨大政治、經濟利益。
所以,清朝許多包衣非但不以此為恥,反引以為榮。不單包衣如此,甚至整個滿、蒙、漢軍八旗都以自認皇家的「奴才」為榮,也算是畸形到家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清朝貴族後代 在 抬頭打聽說護理系有清朝皇室貴族的後代- 輔英科技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直接聽到學姐說我們學校有清貴族的後代而且很正可以問問板上有人認識清朝公主嗎?(˶‾᷄ ⁻̫ ‾᷅˵) - 貴族,清朝,公主,系學會,許景帥. ... <看更多>
清朝貴族後代 在 懷念唐魯孫:一位清朝貴族世家後代來台後撰寫的文章 的推薦與評價
懷念唐魯孫:一位清朝貴族世家後代來台後撰寫的文章:鬧元宵》 剛過農歷新年,一眨眼就是元宵節了。 元宵節吃元宵,宋朝時就頗為盛行,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叫「浮圓子」 ... ... <看更多>
清朝貴族後代 在 [新聞] 鈕承澤自豪是「鈕祜祿氏後代」嗆:郭台銘-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鈕承澤自豪是「鈕祜祿氏後代」 嗆:郭台銘算什麼?
東森新聞
2018年12月6日 下午3:15
知名導演鈕承澤近日驚爆拍攝電影《跑馬》時性侵女工作人員,女方已經報警交由警方處
理,而鈕承澤的黑歷史也一一被起底。向來敢說敢做的鈕承澤曾自爆是清朝貴族「鈕祜祿
氏」的後代,還常會跟朋友炫耀「慈安是我姑奶奶」,自認血統高貴,不輸給富商郭台銘
。
鈕承澤2012年和知名女星趙薇一起錄製節目時,曾表示自己的祖籍在北京,且自己是「鈕
祜祿氏」的後代,祖上曾出了4個皇后、2個皇帝,和慈禧太后一起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就
是他的「姑奶奶」。
「鈕祜祿氏」讓鈕承澤感到驕傲,根據《自由時報》報導,2007年時,劉嘉玲曾和鈕承澤
、郭台銘傳出緋聞,當時鈕承澤被笑比不上被封為「新晉商」的郭台銘,他還生氣地說:
「我也是滿清貴族啊!姑奶奶是慈安太后,晉商算什麼?」之後甚至還有網友爆料,他外
婆的爸爸孔華清是陝甘督辦,在當時還能私印鈔票,權力相當大。
此外,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鈕承澤2015年曾到北京歷史博物館,和從未謀面的
堂叔請教家族歷史,堂叔當時指出,「鈕祜祿氏」的始祖名為「善福」,是滿清鑲藍旗鈕
祜祿氏部落的一個孤兒,從小小的馬倌奮發向上,最後成為八旗中最精銳部隊火器營的四
品軍官,為後世掙得一份頗豐的家業。
https://goo.gl/BBZHE1
不好意思,想問一下這個族裔有很了不起嗎?
之前何守正姊姊也曾說自己弟弟在清朝就是貝勒朝
因為對於清史這些沒有研究,想就教版上專家,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13.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44316229.A.C9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