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心態是選擇題
✒文:蔡常儒 🖼圖:王淑青
果廣法師和果醒法師在美國東岸宣講《阿含經概說》及《永嘉大師證道歌》的第三堂課時,均提到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步調,社會上也顯現出擔憂和恐懼的現象;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是跟著外境跑,所以會不斷地受到影響。
兩位法師的悲心深切,以「清淨法性」和「佛性」的相同角度,分析現象和理體的關係,分別提供以持誦《大悲咒》的修行方法,或以聖嚴師父所說「擔心也沒有用」的觀念,來幫助我們建設身心的安定,如此一來平安也會隨之而至。
果廣法師以木頭為例,解說木頭可以做成各式家具、地板、木棍等等不同形狀,好比像是外在的一切現象;而木頭的本質就僅是木頭,就好比我們的「清淨法性」,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不會因為形狀的不同而有本質上的差別或改變。也就是說,外在的一切現象是因緣所產生,是無常、不斷變化的,如果回到這些現象的本質——我們的「清淨法性」,那麼在這本質的立足點上,外在的一切現象是完全不存在的。
所以如何回到「清淨法性」呢?法師解釋持咒具有總持一切自性功德的力量,它可以帶領我們的心慢慢回到及安住在這個「清淨法性」上。此時,這些外在現象不但不會困擾我們,還能夠以安住在這「清淨法性」的功德來迴向他人的平安。
另外,果醒法師以分析擔心和恐懼的心態,讓我們知道這種心態其實是一個自己可以決定的選擇題。法師以現在的疫情說明,分析一般大眾會面臨的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有可能被病菌感染,或不會被感染;第二種是被感染時有可能死亡,或是復元,以上這兩種均是無法自己把握的情況。然而第三種情況則是自己完全可以把握的:選擇「擔心、恐懼」或是選擇「不擔心、不恐懼」。
選擇我們所能把握的「不擔心、不恐懼」當然是目標,那麼應該建立在什麼知見上呢?法師說:會擔心、害怕是因為我們執取身體為「我」,對身體的執著很深,再加上外在的現象如果不合我們的意,就會去抗拒或排斥,如果能夠全然接受好及不好的現象,那麼擔心害怕也就不會存在了。
法師也就如何消除「擔心」的心態,再次耳提面命禪法的三個重要觀念:第一個觀念是擔心和所擔心的現象一定是你心中的東西,和外在的環境無關,如同我們做夢時夢境裡的每一個角色,都是自己意識的顯現;第二個觀念是「擔心」一定是後念去碰觸前一念,所以必須扣回到「後念碰不到前一念」的觀念;最後一個觀念則是把「現象有、自性空」扣回到這些因緣相續所出現的外境或身心現象中並没有「我」,能感知這些現象的佛性才是「我」。如此結合這三個觀念,我們就不容易再為外境而轉,也不會再擔心恐懼了。
兩位法師開示的心安內容或許不同於一般的思維模式,需要慢慢消化和實際運用在生活中,期盼與大眾共勉學習,凝聚這股心安的力量,平安與幸福就在不遠處。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心靈小品
#心態是選擇題
#清淨法性
#持咒
#不擔心
#不恐懼
#我
#佛性
Search
清淨法性 在 台灣無畏如來芽大圓滿禪修中心- 自證清淨法,究竟入佛地 ... 的推薦與評價
能看見遍處都是的事物的清淨本然性,這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究竟終了的修行活動。這裡是修行的結束,也是修行者最後所處的境界。所以,整個修行的秘密是 ... ... <看更多>